“若是册封焴哥儿和炅哥儿为吴王、越王,再进行徙陵,那他们恐怕镇不住江南士绅豪强。”

二月初九,当朱由检的手书被送到南京,朱由校在看后的第一评价就是朱慈焴和朱慈炅镇不住江南士绅。

自家弟弟的想法是好的,把吴越两国册封到加巴尔地亚(高加索北部)和勿钦(喀山),然后迁移江南士绅前往当地。

南直隶、浙江两省士绅的数量,若是以三族来算,最少能迁移五十万之众过去。

可问题在于,仅南直隶、浙江两省士绅及其三族便有几十万人,那朱慈焴和朱慈炅能不能压制这么多人?

在朱由校这个父亲看来,他们不能……

朱由校也有私心,他可不想让自己儿子被以下乱上。

在他看来、能压制江南几十万士绅的,只有自己和自家弟弟。

“回信给弟弟吧……”

朱由校背负着手在殿内,犹豫数秒后才对魏忠贤说道:

“着内帑每年出银二十万两于昌平为朕修葺陵寝,修建陵邑。”

“若是弟弟觉得可以,便迁移江南三省士绅北上昌平徙陵。”

朱由校的话说完,魏忠贤就知道这事情一旦公布,那将天下大乱。

天下的士绅豪强数量不多,但和他们牵扯的人物却很多。

虽说明军骁勇,但如果真的地方作乱,想要平定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不过,这件事情与他魏忠贤无关,况且他觉得只要齐王在,那些士绅豪强也翻不了天。

因此,在得了朱由校的指令后,他当即就派亲信,谨慎的将朱由校的意思向京城带去。

在他安排之后,朱由校也坐到了乾清宫的主位,将桌上迁移司的奏疏打开看了一眼,不由点头:

“燃哥儿还是做的不错,两个半月,迁移北方一京五省四十七万百姓出关,南直隶和南方各省也有二十六万百姓参与迁移,这……”

朱由校还想说些什么,但他看到了后面的注文。

【去岁齐国移民二十六万三千六百余人,今岁正月移民合该三万九千余人……】

齐国的移民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朱慈燃下令旨宣布六月之后官府不再负责移民费用后,许多不明政策的百姓纷纷加快了移民齐国的步伐。

显然,百姓之中是不乏有远见之人的,他们都觉得天启盛世是齐王一手缔造,因此都准备前往齐国。

实际上齐国移民并不属于大明境内管辖,因为迁移的费用是由齐国支付的。

不过,齐国的发展速度也确实让朱由校心惊。

徐霞客返回南直隶江阴家乡后,朱由校召他来询问过齐国的情况。

在徐霞客的回答中,齐国每年仅黄金开采量就不下四万两,白银不下一百万两,铜锭不下五十万斤。

就这些,齐国的岁入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两。

算上内帑支援的二百万两,齐国岁入已经达到了三百五十万两。

这还不算,因为这一百五十万两只是齐国的开采能力,而不是齐国的金银储备重量。

徐霞客对朱由校说过,北亚墨利加南部的弗朗机国殖民地,每年能开采流入本国的黄金有近十五万两,白银六百多万两。

这样的财富,也是西班牙不舍得放弃殖民地的原因。

如果齐国能把西班牙在当地的疆域吞并,那就算内帑不再输入齐国,齐国岁入也能达到八百多万两。

不过朱由校看了许多自家弟弟所着的经济类书籍,他也知道如果没有相应的工商业,只有一堆贵金属,那只会导致国家通货膨胀而已。

就齐国的工业力量来看,齐国在未来还是需要依托大明的国力和人口来发展自己,因此金银基本上只能流入大明。

这对大明是好事,最少从眼下的人口趋势来看,这是一件好事。

去年大明一共新生五百二十六万,对外迁移各藩国人口约四十一万。

仅仅一年时间,齐国就已经移民二十六万,今年看情况可能回突破四十万。

其它藩国对大明百姓的吸引力并不大,主要还是当年他们干下的许多事情让百姓十分厌恶的缘故。

齐国的移民速度有些快,虽然还不影响大明,但总有一天需要加以限制。

朱由校是不会限制的,他毕竟觉得他亏欠朱由检太多。

别说人口,便是他这把椅子,也是他弟弟一点点给他加固,扶他坐上来的。

可是他也明白,他这么做是在放纵齐国,如同自己皇祖父当年放纵潞王、福王一般。

“只希望后世子孙不要怪罪我吧……”

朱由校叹了一口气,将这本奏疏收了起来。

随后转身走出了乾清宫,准备去外廷看看三大殿的修复做得如何了。

倒是相较于他,当他的意思送到京城的时候,朱由检却紧紧皱眉。

“既然皇兄不想,那就暂时准备一下陵邑的修建吧。”

“另外专门设一个长陵卫,用于拱卫昌平皇陵,将其它兵马撤走,城邑对也也宣称是长陵卫驻城。”

站在齐王府的一处高楼上,朱由检背对着王承恩,手里拿着传旨太监送来的消息,想了想后才做出了以下安排。

大明不乏聪明人,谁都知道朱由检走之前会和士绅做过一场。

如果眼下朱由校的皇陵动工,加上再大修城邑,很难会让人不联想汉初的邑陵制度。

即便眼下朱由检能用长陵卫蒙蔽天下士绅一时,也蒙蔽不了很久。

可问题在于,大明的士绅仅仅是有知识文化,在地方宗族、官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罢了。

他们不是先秦的贵族,不是两汉隋唐的世家门阀,他们想造反根本不可能。

朱由检看过前世明末的一些资料,对于江南士绅为什么不抗清也疑惑过。

只是当他看过之后就发现,明末大部分士绅根本就不想抗清。

在清军入关以前,江南就有许多工人、佃户开始造反了,由于卫所力量不足,士绅们早就招募民勇开始“平叛”了。

结果就是这群拿着锄头的工人佃户,硬生生把士绅们招募的民勇给团灭的一波又一波。

南明时期,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只不过江南人口稠密,士绅可以联手来以多打少罢了。

到清军入关,敢反抗的“暴民”都被宰了,虽然需要多交税,但起码清军不会和“暴民”一样想着割士绅人头。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史学家评价“满清入关容易是因为部分反动地主阶级主动联合”的缘故。

士绅地主为了自己能一辈子当老爷,甘愿给清军当狗来剿灭农民军。

这也能看出,士绅的力量到明末已经很薄弱,而经过朱由检这二十年的不断打击,士绅在朝堂和地方的话语权已经很轻了。

对于他来说,只要他开口,军队不出现问题,所谓士绅豪强被迁移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朱由校的意思他理解,他认为自己能压制士绅,可朱由检不这么认为。

自己哥哥到底是什么样,朱由检很清楚。

他即便能压住士绅豪强,但在年老后恐怕也会遭到反噬。

反而朱由检自己,本来他还师出无名,无法把士绅迁移到齐国。

但如果邑陵制度被士绅豪强察觉,继而反叛。

那朱由检就可以借机搞一个平叛,然后把他们都流放齐国了。

对于士绅豪强这几十万人口,他还是很眼馋的。

他倒也不怕士绅豪强反噬自己,毕竟他们几代人的财产一下子烟消云散,又能对自己怎么样?

哪怕他们领先于普通百姓,那也需要几代人的繁衍,才能在齐国攒下家业。

几代人……大明和齐国还能不能挺到那个时候都成问题。

如此想着,朱由检也放宽了心态。

他转身下了这座高楼,不过在他下楼之后,却看到了在楼下等待已久的成德。

“怎么了?”

“殿下……”

见到成德,朱由检先是询问,而成德先是行礼。

礼毕之后,成德才回答道:“近来燕山对于监国的新政十分不满,尤其是把官员大量派往安西、北庭二省的事情。”

燕山派看不惯朱慈燃很久了,从他只有两三岁的时候,燕山派官员就恨不得派人把他干掉。

只不过当时他们没有力量,而他们有力量之后,齐王的力量却又更大了,所以一直被压制着。

本来压制就压制,燕山派大多只觉得委屈和不理解,但朱慈燃这次的举动,一举派出一万四千多名燕山官员的举动,立马就让燕山派准备好好上疏给这位监国来一个下马威了。

成德前来,便是告诉朱由检,燕山派这个意图的。

若是以往,朱由检肯定会派人去呵斥燕山派的各级高官,但这次……

“上疏就上吧,眼下他是监国,不是我。”

朱由检说罢,径直离开了这座高楼,向着承运殿走去。

成德被他的话说的愣住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等他反应过来时,朱由检已经走远,而他连忙对朱由检的背景作揖回礼。

他清楚,朱由检是准备让朱慈燃体验体验被百官威逼的经历,让他清楚自己的新政能实施是因为他背后有人,而不是百官怕他。

如果他觉得是因为百官怕他这位监国,那一旦朱由检不在,朱慈燃再这么做的时候,他只会体验什么叫做挫败。

朱由检想让朱慈燃提前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权力和威严来自哪里。

不然,继续让他这样弄下去,等朱由检走了,他很快就会被燕山派官员反噬。

朱由检不可能带走全部燕山派官员,毕竟他们的数量多达数十万,并且其中大半都是明军、地方衙门的骨干。

面对他们,便是朱由检在有些时候,也会感觉十分无力。

“总算到了……”

在朱由检为朱慈燃成长做出安排的时候,在朱慈燃安排下前往鄯善县就任的孙可望他们也在历经二十八天的徒步跋涉后成功抵达鄯善县。

其实他们还没有抵达县城,但他们已经看到了前方的大片绿洲和草原。

鄯善县,作为曾经秦汉时期楼兰国的国地,这里曾经也是水草丰茂的地方。

即便到了宋代,当地还有数万人在此居住。

不过随着宋末元初开始的低温期,加上蒙古帝国西征的屠杀,整个西域为之一空,很快被回回人霸占。

到了元末,鄯善县赖以生存的且末河和鄯善河迅流骤减,居住在此地的百姓也开始变少。

并且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沙漠化越来越严重,这里的百姓数量到了明末便只剩下数千人了。

到最后,这数千人也被林丹汗迁移离去,这块地方彻底被大明接管。

作为中原通往中亚,西域通往中原的第二条战略通道,鄯善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

整个鄯善县境内高山、盆地相间,地形多样,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东天山的北山部分,东南部和南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地。

依托着且末河和从昆仑山流下的大小十四条河流,鄯善县才能再沙漠化严重的这个时代保存下来。

此刻的孙可望他们一行人风尘仆仆,历经二十八天的赶路,所有人都黑了不少,吃了一肚子风沙。

一些百姓越走越绝望,有的人提出要去其它地方,还有的人甚至有人半夜带着水和粮食逃跑。

总之,当孙可望带人抵达眼前绿洲的时候,当初的八百多人只剩下了五百七十二人,其中还有二十人是护卫他们的士卒和向导。

好在这片绿洲的出现让这些天受苦的百姓都松懈了下来,他们许多人都差点以为自己要在西北吃一辈子黄沙,甚至觉得自己被朝廷骗了。

“这片绿洲还不是鄯善城,鄯善城还在前面一百里,前面有一片更大的绿洲,那里才是。”

“这里是以前蒙古人的牧场,能养数千匹马。”

和硕特的向导对着孙可望和四周的百姓说着,这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

眼下的这片绿洲,平整且不说,面积最少也有数万亩,大部分都可以开垦为耕地,比他们这群生活在山西太原府、大同府百姓所见到的耕地好太多了。

如果鄯善县比这里还好,那他们这次算是来对了。

想到这里,不少百姓有开始庆幸他们没有逃跑,浑然没想过自己昨晚还在后悔没早跑的想法。

“今天现在这里扎营,明天我们继续前往鄯善县。”

孙可望对众人宣布了自己的安排,同时带人点火烧水,将许多空空如也的木桶灌满凉了的开水。

他们在这里扎营休息了一夜,除了需要小心一些野生动物,倒也不用害怕马匪和土寇。

西域虽然大,但适合生活的地方都是沿着河道的一些平原和山丘。

早明军数万骑兵的奔袭下,整个西域的马匪土寇早就为之一空。

至于那些所谓的勐兽,面对二十名骑兵手上的击发枪,除非出现群狼,不然整个西域都没有能威胁到他们的生物。

这一夜,闻着绿草的清香,孙可望和百姓们睡得无比香甜。

到了第二天天亮,许多人还舍不得走,想赖在这里开垦田地。

好在孙可望劝解有用,他们一行人再度踏上了前往鄯善县的道路。

如此又走了两天,虽然期间没有了绿洲,但是也没有之前那么荒凉了。

直到第三天,他们再度看见了绿洲和草原,并且是一大片的绿洲和草原。

在向导的解释下,他们这才知道,他们距离鄯善县已经不足二十里。

所有人都迈着步伐开始加快速度,过了两三个时辰,孙可望听到了拖拉机工作的声音。

压着心中的激动,他往前走了一里,随后便看到了远处出现的一亩亩田地,以及在田地里工作,身着鸳鸯战袄的明军士卒。

几十名士卒使用着十几台拖拉机在开垦田地,而当他们见到孙可望等人的到来时,所有人纷纷高兴的把手里的农具放下,关停了拖拉机。

孙可望和百姓的到来,也代表了他们可以中止军屯的工作了。

不久后,一名骑着马的总旗官带人前来,总旗官带人引路,路上十分热情的和孙可望介绍着鄯善县的情况。

鄯善县的县城是经过明军用夯土修补过的,城池并不算大,周长不过三里,顶多生活万余百姓。

城池没有那么干旱,城池四周有树林有草地,就是每年有些季节会刮沙尘暴。

除此之外,当地的土地和山西也没有什么不同,若是想用水少些,可以种植小麦、若是觉得吃不惯,可以种植水稻,但用水有些多。

孙可望和总旗官进城看了看,城内满满的回回风格建筑,这让孙可望有些不喜。

“这些房屋不太行,等轮台县的水泥厂开办了,届时可以运送水泥重新建造房屋。”

总旗官笑着开口,随后又道:

“既然你们来了,那我们也就不再久留了,明日便返回于阗去了。”

“城中府库里还有粮食一千二百石,都是去年军屯收获了吃剩下的。”

“这里不错,每亩地产一石小麦不成问题。”

总旗官一遍遍的讲解着,孙可望听后也回礼道:

“既然如此,那孙某就不久留了,事情太多,等孙某前往于阗府述职之时再请兄台喝酒。”

“好说好说……”总旗官笑着回应,但明显不把孙可望的这话当真的。

在他看来,鄯善县是不错,但人口太少了,孙可望估计也只能吃俸禄度日,没什么闲钱请吃饭。

须知眼下安西的物价可是很贵的,即便是正七品知县,也不敢说顿顿有肉吃。

除非孙可望能让鄯善县恢复生产的同时,带领百姓开垦更多田地。

“走了!”总旗官打了一声招呼,随后便带着自己的兄弟走了。

在他们离去后,站在街道上的百姓都看向了孙可望。

孙可望打开总旗官留给自己的城池地图,随后说道:

“孙集,你带百姓们去县里,以前蒙古人的千户所附近居住,以后千户所就是鄯善县的县衙了。”

“大伙好好休息一天,明天我给大家派发粮食和拖拉机,大家一起干活,早点过上四川、云南百姓那种天天吃肉的生活!”

“诶——”

听着孙可望的话,所有百姓都满意的应了一声。

这一路上以来,他们没少听孙可望说当年太子南游,在沿途的所见所闻。

虽然孙可望没去,但他觉得朱慈燃不像是说大话的人。

眼下的四川、云南等地百姓,恐怕过的不输江南。

既然这些地方都可以通过移民发田来过上好日子,那没有道理鄯善县不能。

孙可望让人去安置百姓,自己走向了曾经叶尔羌汗国若羌城千户衙门。

那满满的蒙古风,回回风建筑让孙可望在走进大门的时候,似乎就因为心理作用而觉得这个地方不干净。

等到他看到院子里居然是一块扎蒙古包的空地时,他反而笑了出来。

“搬了好,也不用我费力气拆了……”

说着,孙可望和一个随从将他们从敦煌让人制作的一块木匾挂上了千户所门口。

那土质的围墙,破破烂烂的木门,空荡荡的院内空地,还有似乎一阵风就能吹掉下来的木匾。

这一幕任谁看,都觉得更像是废墟。

只是在孙可望的眼里,这就是他走向大明政治中心的第一个台阶。

他只要在这里能做出功绩,那即便是满朝文武也都无法攻劾他。

他要做的不是拍须熘马上位的官员,他要那真功实绩来堵上京城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虫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