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弥勒、地藏等佛门弟子看到来人,皆纷纷行礼:“阿弥陀佛,拜见菩提道人!”

来人正是准提的善尸菩提道人,虽然准提的善恶二尸在封神量劫之中先后毁去,但经过千百万年的时间,准提早已将善恶二尸重新凝聚。

菩提道人扫视了一眼大雄宝殿中的佛门众人,微微点头,随后便将目光放在了昔日的金蝉子、如今的唐三藏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可见二位圣人虽然对唐三藏已经有了决断,但准提心中仍有些许不甘。

佛门气运一分为二,对于准提和接引两位圣人的影响也并不小,接引倒还好说,准提便没有那么容易释怀了,佛门能够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准提算是费劲了心血,如今闹到这步田地,作为准提善尸的菩提道人自然也不会那么容易放下。

但如今佛门面临巨大的畏惧,佛魔之战迫在眉睫,结果如何难以预料,总的来说,佛门并不占任何优势,即便有天庭相助,也未必能够与魔道抗衡,值此危难之际,或许大乘佛教的建立也并非完全的有害无益。

更何况二位圣人心中已然有了决议,作为圣人善尸的菩提道人自然也无力改变什么,他看着一脸从容淡定的唐三藏,开口言道:“唐三藏,昔日你为如来弟子,如今转世归来,取真经,立大乘佛教,皆是缘法。”

说着,菩提道人一抬手,一只通体宛如鎏金的金蝉便出现在他掌心之中,随后接着说道:“这便是你前世的佛法金身,今日便一并还与你,望你好生参悟三藏真经,在东土将佛法发扬光大,不负你十世佛心。”

话音一落,菩提道人一抬手,那金蝉便直接朝着唐三藏飞去,唐三藏见此,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回忆之色,接过自己前世的金身之后,双手合十,便朝着菩提道人的方向一拜,似乎是在拜谢,亦或是在了断前缘。

而如来、弥勒、地藏等佛门弟子见此,眼神之中充满了不解、疑惑与愤懑之色,原本菩提道人的出现,让他们以为局势会有所改变,毕竟菩提道人乃是圣人善尸,代表着圣人意志,唐三藏未必就会违逆佛门二位圣人之意。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佛门二圣竟然认同了唐三藏和他所创建的大乘佛教,并且归还了唐三藏前世的金蝉金身,并让他在东土弘扬佛法,这便等于是承认了大乘佛教的地位,并默认了佛门气运一分为二的事实。

这实在是令人费解,但菩提道人代表的是圣人之意,纵然他们心中有万千疑惑与不满,也不能改变什么,说到底,无论是人阐截三教,还是佛门,四教真正依赖的从来都是圣人,哪怕如今圣人不能出手,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啪啪啪!!!”

大雄宝殿之中突然响起一阵鼓掌的声音,立时打破了大雄宝殿之中原本有些压抑的气氛,众人循声望去,不知何时,一道黑色身影已然出现在了大殿之中,周身魔气涌动,直接将周边的佛光尽数逼退。

看见此人,佛门众人神色历史大变,摆出了一副大敌来临的样子,菩提道人眼中亦是露出了凝重之色,看着来人,沉声说道:“魔祖噬天,你总算是现身了,金蝉子有如此变故,应该就是你的杰作吧?”

噬天道人闻言,大笑着说道:“哈哈哈····菩提,这一点你倒是没有猜错,金蝉子的真灵的确是本座保下的,你佛门不曾给他选择,那本座便给他一个机会,原本是想招揽他入我魔道,但是···呵呵,可惜了!”

听到噬天道人之言,菩提道人不又看了一眼唐三藏,唐三藏没有投身魔道,的确让人十分意外,虽然魔道底蕴不深,但魔道背后却站着整个妖族以及妖帝帝俊,若真的投身其中,以唐三藏的资质,绝对会得到帝俊器重,混元可期。

但偏偏唐三藏抵挡住了这样的诱惑,虽然修成了半魔半佛之身,但一颗佛心却从未动摇,只不过与他们的佛法有所背驰罢了,但终归还是佛门之人,没有投身魔道,这也是接引和准提认可唐三藏的原因之一。

看了一眼唐三藏,菩提道人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随后便开口问道:“噬天,贫道有一疑惑,金蝉子真灵的封印乃是二圣所布,若是被破坏或是被动手脚,二圣必会感应得到,你又是如何下手的呢?”

噬天道人淡笑着说道:“这点告诉你也无妨,本座自然是没有哪个本事瞒过圣人而在封印上都手脚,但本尊他却是可以,以本尊的实力,在不破坏封印的情况下保住金蝉子真灵,那却并非一件难事。”

听到噬天道人提到帝俊,菩提道人脑海之中不由闪过一道灵光,脸上顿时露出了一副惊骇之色,惊声道:“时间法则!时间暂停?这···这不可能,妖帝证道方才数千万年,怎么可能将时间法则参悟到如此境界?”

时间法则号称三千法则之中最为逆天的法则之一,岂是那么容易参悟的,时间加速和时间减速倒还好,但时间暂停可就有些逆天了,若非菩提道人刚才灵光一闪,他甚至都不会往这方面去想,毕竟太过匪夷所思了。

以时间暂停的力量让圣人封印停止运转,然后对金蝉子真灵都手脚,随后恢复时间运转,封印自然毫无异样,圣人也不会感应到什么,但实际上一切都已经改变,也正是因为如此,准提和接引才放松了警惕。

噬天道人听到菩提道人一语中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他也没想到菩提道人竟然会突然猜到,不过竟然已经被猜到了,他也不再隐瞒:“菩提,你倒是聪明,你猜的没错,本尊参悟时间法则已然到了一个极高深的境界,暂停时间并非难事,若非如此,岂能轻易瞒过接引和准提的感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