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褆在自己十六岁生日过后没多久,便计划跟康熙提请去军中。
他特地等到了孝庄太后的生辰之后,又抓紧了在赫舍里皇后的忌日之前,免得康熙因这些事影响的心绪,从而驳了他的请求。
在做出行动前,胤褆想了想,还是先拐去找了南音。
“姑姑,你觉得,若我跟皇阿玛说我想去军中历练,你觉得皇阿玛会不会应我?”
虽然自小胤褆就在练武,也知道武师傅们都是皇阿玛特地为他安排的,也是变相支持他的意思了。
只是胤褆还担心,自己的水平没达到皇阿玛的要求;担心自己年纪还不够大;担心朝中复杂的局势,会影响到皇阿玛的判断……种种因素,都会成为他的阻碍。
南音略思考了一番,问道:“我这儿想问阿哥你几个问题。”
胤褆点头:“姑姑你随意问便是。”
“阿哥你跟圣上提请去军中的话,有没有想好去的是哪一路军呢?是八旗中的哪一旗呢?若圣上允了你,你又该如何在军中爬升,如何获得战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你没有辜负圣上的信任呢?”
康熙的父爱,可是带有浓厚的“功利心”的,若是胤褆进入军中后,表现不佳,是会很影响后续发展的。
南音不想直接劝阻胤褆,便希望胤褆能将这些事情想清楚。
胤褆必须明白,他若进了军中,则不仅是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也背负着康熙的期望。
他自己让自己失望了,问题不大,但如果让康熙失望了,就挺麻烦了。
胤褆果然皱起了眉头:“一直以来,我便想着是杀倭寇,近年来倭寇虽不如从前猖獗,但依旧难以根除,而北边与罗刹国的仗,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皇阿玛正计划派使臣去边境,与罗刹国的人进行谈判,相信北边很快能稳定下来,也就不需要我了。”
“至于如何爬升……不是奋勇杀敌就可以了吗?”
南音问了问系统,才知道此时大清与北边的俄罗斯确实干过几仗了,而且大清处于上风,双方都觉得这仗打起来没意思,所以决定和谈。
只是今年的和谈不会成功,因为大清的谈判队伍,会因为准噶尔部的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而受阻,只好又直接返回来了。
这些南音当然不会和胤褆说,而是顺着他的话道:“首先,你要认识到,你的身份与旁人不同,不说普通兵卒了,就是其他的以军功起家的八旗贵族的子弟们,也十分不同,所以你表现自己的方式,也与旁人不同。他们确实只能一心打仗,但你是圣上的皇子,更要从整个大清,来看待杀退倭寇一事。”
胤褆露出思索的神色,微微点了点头。
看着胤褆还有几分稚气的脸,南音也知道,这孩子之所以一心想当大将军,杀倭寇,与自己的影响脱不开关系。
自己因为日寇对华的侵略战争,一直对眼下还被叫倭国的日本,既厌恶又防备,这种情绪和想法之强烈,确实让崽崽们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所以南音自认为,胤褆的事儿,自己有义务多给他说几句。
“其次,倭寇与史书上和兵书上的许多队伍不同。倭寇之所以被称作倭寇,便是因为他们为海上流寇,并非真正的军队。”
很快胤褆便接话道:“流寇的话我明白,他们会人数较少,机动灵活,还会伪装,装成平民混入普通百姓之中,以防止被官府抓住。”
胤褆这十年的书不是白的,一说起流寇,他就能对应得上来。
南音赞许地点头:“所以杀倭寇,与普通的两军交战不同。另外,你还得考虑一下,倭寇出没之地在海上。海上的环境,又与陆上完全不同,他们与陆上流寇的行为习惯,也会因此而截然不同。”
胤褆觉得,之前姑姑教的东西都派上用场了。
科学课的时候,姑姑就说过,自然环境对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会起到极大的塑造作用嘛,所以海上流寇和陆上流寇行为不同,很好理解。
既然如此,想要很了解倭寇的习性,就要先了解海洋。
胤褆感觉自己的思路逐渐清晰了起来,和南音聊了近两个时辰后,他更加觉得心中一片清明。
很快,胤褆便开始埋头查起了资料,根据查到的沿海和海洋知识,提出了自己的一番杀倭寇理论。
这个事儿,花了胤褆一个月的时间忙活,总算赶在四月下旬之前,把整个思路写出来了。
文书上交给康熙之后,康熙认认真真地看完了。
毕竟这是胤褆第一次,为了自己的目标,制定一份如此详尽的计划书。
看完全篇,康熙对胤褆在文末提出的前往东南沿海,加入水师的事,已经有了七分的赞同。
“这小子,写文章的功力倒是长进了一些。这份手书,比他往日做的那些锦绣文章,要言而有物得多。”
胤褆是早早就被康熙往武将的路子上引导的,所以对他文笔上的功夫,康熙自认为是稍微宽松一些的。
这次交上来的陈情书,贵在内容丰富,也就是俗话说的干货满满。
胤褆认真写这篇文章的态度,也让康熙看到了他的决心。
康熙让胤褆出发后,才自己去跟孝庄太后说了。
没敢提前说,就是怕孝庄太后舍不得。
“胤褆还小的时候,便说要做大将军,要杀倭寇,孙儿这回劝不住他了,便想着倭寇到底不是什么特别凶险之敌,让他去长长见识,历练历练也好。”
康熙用平顺的语调,和孝庄太后说了此事。
孝庄太后也显得十分镇定,道:“皇帝你安排就好,孩子们大了,都需要出去磨练磨练了,你当初八岁的时候,就做皇帝了呢!他们可比你当初要运气好得多。”
提起早年的事,康熙也有无数回忆涌上心头,难免和玛嬷叙旧一番。
人上了年纪,确实会越来越喜欢回忆从前。
胤褆得了康熙的准允后,是欢天喜地的。
不过他没有去福建水师,此时的福建水师还因为□□一事,颇为火热。
康熙安排胤褆去了宁波,这儿算是最常遭受倭寇袭击的地方之一,特别是这里还有悬于海上的舟山群岛,海上情况颇为复杂,渔民也多。
胤褆想要学东西,想要磨砺自己,是个好去处。
胤褆初到宁波时,信心十足,感觉自己能立刻横刀立马,像温酒斩华雄的关羽一样,不出一会儿就能将倭寇斩于马下。
结果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晕船。
胤褆不是旱鸭子,在他们还年纪小的时候,南音就给他们开设了游泳课程,小阿哥和小格格们都学过,而且每年夏季都会进行复习和练习,以防遇水落水的意外发生。
胤褆也没想到,自己凭着年龄和身体的优势,年年都是兄弟姐妹中的凫水魁首,结果到了海上坐船,就吐了个一塌糊涂。
胤褆晕船,果然引得一众人肆意嘲笑,说他是北方来的地里葱,非得接上地气才活得下去。
胤褆心中虽然生气,却没有反驳。
他记得姑姑的话,这种关于能力的口舌之争,只有展现实力才能让那些瞧不起你的人闭嘴。
胤褆死守着皇子身份不被暴露的底线,每天跟着熟悉海况的人出海,硬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自己熬出来了。
三个月后,胤褆不仅身上晒黑了一层,还改掉了晕船的问题,小小年纪就有这股对自己的狠劲儿,让有些心生佩服,也让有些人心生惧意——对自己这么狠的人,对外人当然会更狠。
战胜了自己一次,且打脸了三个月之前嘲笑自己的人的胤褆,这时候也顾不上别人的想法了。
他正在甲板上,惆怅地看着茫茫水面,心里怀念着姑姑做的烤鱿鱼、章鱼小丸子、焦香酥脆炸黄鱼、炸虾球……
在这海边,最大的好处就是京城里难得的海鲜货,这儿特别常见。
如果姑姑在这儿的话,不知道能做出多少好吃的来。
胤褆真是越想越口水分泌得厉害,越想越想念在京城的南音。
南音被如此强烈地挂念着,也难免打上几个喷嚏。
胤褆轮休时,也能回到岸上。
回到岸上,虽然还做朴素打扮,但他还是熬不住,会寻一些不错的酒楼,去尝尝人家的酒菜。
吃来吃去,感觉还是姑姑的手艺最好吃。
胤褆十分忧伤地摸了摸肚子:“本以为,小爷我早就改掉了挑食的毛病,原来只是这毛病隐藏了起来了。”
小时候他赖上南音,就是因为她做的吃食香得很,十分合口味。
这些年南音翻着花样给他们做吃的,倒是让胤褆差点忘了其实自己还挑食。
只是,胤褆虽然想念得很,但也知道,此次从军,便是皇阿玛对他的考验,他若这些“邪念”都战胜不了,皇阿玛肯定会觉得他是个没出息的。
于是,就这么忍着。
只是水土不服导致的晕船,加上食物不合口味,导致胤褆不仅黑得很快,瘦得也很快。
离京时,他是白皙健壮的小牛犊子体格,到了南边半年,就黑瘦得跟猴子似的。
康熙派来暗中看望他的人,一眼看到胤褆就哭了,他们的大阿哥,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苦啊!
胤褆自己没觉得什么,倒是让下面的人担心的不行,连夜写信回京给康熙禀告此事。
康熙收到信以后,也是心中一紧,忙派了御医乔装打扮一番,南下给胤褆暗中检查身体。
他是要磨练磨练儿子,但又不是想把儿子磨没了。虽然他儿子多,但这是第一个长这么大的,作为长子的胤褆可是意义非凡。
御医带着满心的担忧,来给胤褆检查了身体,发现他身体状况还好,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瘦的厉害,应当是跟进食的多少有关。再加上他又晒黑了,所以看上去挺吓人的。
于是御医问胤褆:“大阿哥,您在水师军中,可是吃食上不习惯?”
胤褆这会子也知道康熙为何派御医来了,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后,道:“确实不大习惯,不过我会努力适应的。”
“初到外地,饮食上不合口味,影响食欲也是正常之事。只是大阿哥您毕竟还在长身体的时候,这吃喝上,还是得保证才行。”
这个胤褆很懂:“您放心,我明白的,姑姑说过我这时候正长高长肌肉呢,得多多吃肉蛋奶。”
御医见胤褆道理都懂,那就是确实食物不合口味了。
这样倒也正常,胤褆毕竟是金尊玉贵的大阿哥,从小就不会亏了吃食,如今挑食也不奇怪。
于是御医道:“您这情况,臣会与圣上仔细说明的,请大阿哥您保重身体。”
胤褆也不知道御医是怎么跟康熙说的,反正康熙找了南音,让她派个会做养和殿各种吃食的人去南边,隔段时间给胤褆整上一顿,缓一缓胤褆的思乡之情。
南音从养和殿选了个宫女,由康熙派人跟着来到了宁波一带,于市井中租了院子。每到胤褆轮休登岸之时,便能到这院子里来吃上一顿。
第一次吃上鸡翅排骨肉蟹煲的时候,胤褆激动哭了,虽然这肉蟹煲与姑姑做的还差几分意思,但好歹有那个味儿了。
几个人看到胤褆吃得涕泪四流的,心里都怪不是滋味的,这金尊玉贵的皇子,在外头过得是什么日子啊?平日里想吃就能吃的普通吃食,能让他吃得这般开心和动容,实在是可怜。
胤褆当然不知道,这几人背着他,将他面对熟悉的食物时,那激动的模样全都传回京城了,难免又让京中关心他的人,心疼了他一波。
觉得胤褆可是遭了老罪了。
但胤褆这孩子,信中只提自己出海巡逻的见闻,只说自己跟着老兵和渔民们,又学了多少海洋的知识,还特地找机会在船上练习自己多年学的武术,以免对上倭寇的时候,因为不熟悉环境而导致无法发挥自己的本领……
简直是励志小孩。
这一年,舟山海域也遭遇了几波倭寇,不过都被沿海水师打散打走,赢得也颇为轻松。
胤褆表现十分勇猛和突出,确实获得了军功。
只是这军功的数量和大小,和胤褆期待中的差远了。
这也没办法,自打福建水师收回台湾后,东南海域的倭寇确实越来越安分了。
康熙二十八年的春节,胤褆没有回京城过,这使得热闹中总多了一些牵挂和遗憾。
结果就在这一年,孝庄太后又撑了两年后,在慈宁宫殡天,举国哀悼。
胤褆从舟山赶回京城,为乌库妈妈送葬。
没能见上乌库妈妈最后一面,让胤褆十分遗憾,之前总觉得,要拿了更大的军功,才能回来见乌库妈妈。可之前京城的亲人们,在书信中提及乌库妈妈身体每况愈下,再次病重时,他就该回京来的。
而京中众人见到胤褆,也惊讶万分,此时的胤褆确实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长高了,变壮了,最大的改变就是变黑太多了。
在这京城中,哪怕天天出去跑马的人,都没胤褆那么黑的。黑得胤禛打眼一见到他,就脱口而出:“包公!”
胤褆这脱胎换骨一般的改变,也让大家突然懂得,大阿哥是真的践行自己从小挂在嘴边的话了,是真的一心杀倭寇去了。
这个情况,对还留在宫里的阿哥格格们冲击挺大的。
以往还只觉得,大哥只是大哥,是个年龄比他们都大,会包容他们的哥哥而已。
这次见到胤褆,他们突然生出了一种,大哥已经是大人,而自己还是小孩子的那种心理错觉来。
这一回,许多孩子都认真地思考起了自己的喜好和人生目标起来。
胤褆离京之前,康熙就蒙古提出和亲一事,顺道问起了胤褆的打算。
胤褆的姿态依旧恭敬:“儿臣想要为乌库妈妈守孝,想趁此机会建功立业,以慰乌库妈妈的在天之灵。至于娶亲之事,倒是不用着急。相对来说,太子的婚事,您应该更操心才是。”
按照康熙以前的想法,太子十六岁了,确实也要考虑太子妃的人选了。
只是胤褆还没娶亲,太子作为弟弟,越过了大哥有些不合规矩;更何况,孝庄太后新丧,至少这一年里,康熙是不打算给儿女们办亲事了。若非考虑到朝局,康熙恨不得让儿女们给孝庄太后守孝三年。
“太子之事,就不用你操心了,我自有打算。”康熙道。
胤褆心里一松,只要皇阿玛不总惦记着给他娶亲就好,至于太子不太子的,他不是很在意。
“是,皇阿玛。蒙古提出和亲之事,儿臣也听说了一些。儿臣不久后便要离京,对此事也没有多少置喙的机会,儿臣相信皇阿玛的拳拳父爱,会给姐姐和妹妹选合心意的额驸。儿臣只盼皇阿玛在选额驸时,可以多听听和馨姐姐和妹妹们的想法。”
康熙心里无语,太子是你弟弟,你拉来当挡箭牌,姐妹们你倒是关心起来了。
“我知道了,和亲一事,你也不必操心。”
父子两不尴不尬地聊了一会儿,等到胤褆离开后,康熙忍不住叹息。
这孩子远在舟山的时候,他常常挂念,到了跟前了,反而没法好声好气地说话,真是奇了怪了。难道还真是远香近臭了?
等到胤褆回到南边,听说了和馨提出额驸要定居于京城中,就知道自己不用为和馨的婚事担心了,也不用为妹妹们的婚事担心了。
适应了海上生活的胤褆,开始在这南边寻摸好东西,给姐妹们做添妆,也给南音姑姑做礼物。
随着他屡立军功,军中地位不断提升,康熙也降旨亲封他为贝勒,他所享用的皇家供奉,一下子就丰厚了起来。
手里头有了一些银钱,胤褆便琢磨着让给自己做饭的几人,开了个酒楼。大的份额算南音的,小的份额才算他自己的。
因为这些人用的是南音的手艺,胤褆就当南音姑姑是技术入股了。
于是,等到南音收到信儿的时候,才知道胤褆竟然把自己弄成了宁波一间酒楼的大股东。
宁波是康熙亲设的海关,浙海钞关便是在此处,所以往来这里的商船十分不少,这也是舟山会有水师驻军的愿意之一。
南音那些做海鲜的法子,实在是新鲜又好吃,一开门便很快在食客中传开了名声。
酒楼并未费胤褆什么功夫,就开的很不错。
因为别人不知道,但江浙总督、巡抚和提督可是很清楚,皇帝的大阿哥正在水师中历练,而这个大阿哥也是同福大酒楼的真正老板——这名字可是胤褆根据南音讲过的一些故事,特地取的,想着姑姑听到这名字肯定觉得亲切。
胤褆要隐瞒身份,江浙一带的封疆大吏也不敢给他宣扬出去,只用自己的身份,去震慑那些有歪心思的宵小。
时间久了,连普通百姓也都知道了,这个新开的、生意爆好的同福大酒楼,背后的老板手眼通天,深不可测,连总督、巡抚和提督都要为其保驾护航的存在!
不过同福大酒楼虽然背景深厚,但做生意讲道义,不管是面对大的供货商,还是小的普通渔民,若是看上了他们的海鲜食材,便会给出公道的价格,不昧斤两,也不拖欠货款,只要货好,银钱就不是问题。
这样一来,同福大酒楼不仅有了地方实权大佬的庇护,也得到了上下游供应链友商的青睐和拥护,日日客似云来也毫不夸张。
其他人见了眼红,也没有办法,毕竟背后的老板得罪不起。
胤褆没想到,自己只是想给姑姑置办一点产业,好让姑姑开善堂的压力不那么大,结果这酒楼的进项还不小。
幸而胤褆记得上书房先生教过,姑姑也教过的,不与民争利,没有见同福大酒楼的生意好,就哐哐砸钱开分店,不然这宁波的餐饮业,都要被胤褆直接改天换地了。
胤褆的心思还是主要在杀倭寇上。
在舟山海域待了两年后,胤褆通过观察与实践得来的经验,越来越丰富。
他发现,正如姑姑所说,那些倭寇虽然是成群结队行动,但每次人数并不多,一次有三四条船,有两百人,都算得上是很大的流寇团伙了。
这也是因为大清加强了海上防卫,干海寇这一行越来越没活路的缘故。
于是,胤褆根据海寇人少船小、轻便灵活、来得突然、跑得快的特点,让人改装了小渔船。
并重新编排了自己手底下的人员,将两三条船编成一队,又找了熟悉海洋水文和风向的人给自己参考,亲自制定了巡逻路线,并安排了巡逻时间,主打一个乱中有序,比海寇们还神出鬼没。
而且胤褆给的行动方针是,看到倭寇就直接打,不用多废话,尽量给敌方造成伤亡,能杀掉的决不留着,能伤到的决不留情,就是要给倭寇重重的打击。
胤褆这法子针对性极强,海上那些虽然已经不怎么成气候,但依旧像苍蝇蚊子一样烦人的倭寇,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随着倭寇的节节败退,舟山附近的渔民们,都敢一条船就独自出海打鱼了,之前为了防备倭寇,许多人都是一个村或者几乎人家成群结队才敢出海的。
打击散乱倭寇的事,是个精细又需要耐心的活儿,但胤褆有的就是时间和耐心。他时常亲自带队出去巡逻,遇到倭寇身先士卒地直接上去干。
很快胤褆的名声在舟山一带逐渐传开,而越发不成气候的倭寇,也知道了胤褆这个“阴险的杀神”。甚至将他的名字,传回了倭奴国国内。
作者有话要说
清朝时地方制度是督抚制。总督>巡抚>提督,提督管军事,水陆军分开管的,巡抚管民政,总督大约就是管这些职务的上司。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个是省长□□之类的,一个是军区司令,然后他们上面还有一个上司,负责监管他们。所以都是实权的官职。
像民族英雄丁汝昌就曾经是北洋水师提督,陈化成是江南水师提督。
感谢在2024-02-1420:39:49~2024-02-1520:56: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想长大50瓶;妙喵10瓶;予礼5瓶;wys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胤褆在自己十六岁生日过后没多久,便计划跟康熙提请去军中。
他特地等到了孝庄太后的生辰之后,又抓紧了在赫舍里皇后的忌日之前,免得康熙因这些事影响的心绪,从而驳了他的请求。
在做出行动前,胤褆想了想,还是先拐去找了南音。
“姑姑,你觉得,若我跟皇阿玛说我想去军中历练,你觉得皇阿玛会不会应我?”
虽然自小胤褆就在练武,也知道武师傅们都是皇阿玛特地为他安排的,也是变相支持他的意思了。
只是胤褆还担心,自己的水平没达到皇阿玛的要求;担心自己年纪还不够大;担心朝中复杂的局势,会影响到皇阿玛的判断……种种因素,都会成为他的阻碍。
南音略思考了一番,问道:“我这儿想问阿哥你几个问题。”
胤褆点头:“姑姑你随意问便是。”
“阿哥你跟圣上提请去军中的话,有没有想好去的是哪一路军呢?是八旗中的哪一旗呢?若圣上允了你,你又该如何在军中爬升,如何获得战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你没有辜负圣上的信任呢?”
康熙的父爱,可是带有浓厚的“功利心”的,若是胤褆进入军中后,表现不佳,是会很影响后续发展的。
南音不想直接劝阻胤褆,便希望胤褆能将这些事情想清楚。
胤褆必须明白,他若进了军中,则不仅是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也背负着康熙的期望。
他自己让自己失望了,问题不大,但如果让康熙失望了,就挺麻烦了。
胤褆果然皱起了眉头:“一直以来,我便想着是杀倭寇,近年来倭寇虽不如从前猖獗,但依旧难以根除,而北边与罗刹国的仗,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皇阿玛正计划派使臣去边境,与罗刹国的人进行谈判,相信北边很快能稳定下来,也就不需要我了。”
“至于如何爬升……不是奋勇杀敌就可以了吗?”
南音问了问系统,才知道此时大清与北边的俄罗斯确实干过几仗了,而且大清处于上风,双方都觉得这仗打起来没意思,所以决定和谈。
只是今年的和谈不会成功,因为大清的谈判队伍,会因为准噶尔部的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而受阻,只好又直接返回来了。
这些南音当然不会和胤褆说,而是顺着他的话道:“首先,你要认识到,你的身份与旁人不同,不说普通兵卒了,就是其他的以军功起家的八旗贵族的子弟们,也十分不同,所以你表现自己的方式,也与旁人不同。他们确实只能一心打仗,但你是圣上的皇子,更要从整个大清,来看待杀退倭寇一事。”
胤褆露出思索的神色,微微点了点头。
看着胤褆还有几分稚气的脸,南音也知道,这孩子之所以一心想当大将军,杀倭寇,与自己的影响脱不开关系。
自己因为日寇对华的侵略战争,一直对眼下还被叫倭国的日本,既厌恶又防备,这种情绪和想法之强烈,确实让崽崽们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所以南音自认为,胤褆的事儿,自己有义务多给他说几句。
“其次,倭寇与史书上和兵书上的许多队伍不同。倭寇之所以被称作倭寇,便是因为他们为海上流寇,并非真正的军队。”
很快胤褆便接话道:“流寇的话我明白,他们会人数较少,机动灵活,还会伪装,装成平民混入普通百姓之中,以防止被官府抓住。”
胤褆这十年的书不是白的,一说起流寇,他就能对应得上来。
南音赞许地点头:“所以杀倭寇,与普通的两军交战不同。另外,你还得考虑一下,倭寇出没之地在海上。海上的环境,又与陆上完全不同,他们与陆上流寇的行为习惯,也会因此而截然不同。”
胤褆觉得,之前姑姑教的东西都派上用场了。
科学课的时候,姑姑就说过,自然环境对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会起到极大的塑造作用嘛,所以海上流寇和陆上流寇行为不同,很好理解。
既然如此,想要很了解倭寇的习性,就要先了解海洋。
胤褆感觉自己的思路逐渐清晰了起来,和南音聊了近两个时辰后,他更加觉得心中一片清明。
很快,胤褆便开始埋头查起了资料,根据查到的沿海和海洋知识,提出了自己的一番杀倭寇理论。
这个事儿,花了胤褆一个月的时间忙活,总算赶在四月下旬之前,把整个思路写出来了。
文书上交给康熙之后,康熙认认真真地看完了。
毕竟这是胤褆第一次,为了自己的目标,制定一份如此详尽的计划书。
看完全篇,康熙对胤褆在文末提出的前往东南沿海,加入水师的事,已经有了七分的赞同。
“这小子,写文章的功力倒是长进了一些。这份手书,比他往日做的那些锦绣文章,要言而有物得多。”
胤褆是早早就被康熙往武将的路子上引导的,所以对他文笔上的功夫,康熙自认为是稍微宽松一些的。
这次交上来的陈情书,贵在内容丰富,也就是俗话说的干货满满。
胤褆认真写这篇文章的态度,也让康熙看到了他的决心。
康熙让胤褆出发后,才自己去跟孝庄太后说了。
没敢提前说,就是怕孝庄太后舍不得。
“胤褆还小的时候,便说要做大将军,要杀倭寇,孙儿这回劝不住他了,便想着倭寇到底不是什么特别凶险之敌,让他去长长见识,历练历练也好。”
康熙用平顺的语调,和孝庄太后说了此事。
孝庄太后也显得十分镇定,道:“皇帝你安排就好,孩子们大了,都需要出去磨练磨练了,你当初八岁的时候,就做皇帝了呢!他们可比你当初要运气好得多。”
提起早年的事,康熙也有无数回忆涌上心头,难免和玛嬷叙旧一番。
人上了年纪,确实会越来越喜欢回忆从前。
胤褆得了康熙的准允后,是欢天喜地的。
不过他没有去福建水师,此时的福建水师还因为□□一事,颇为火热。
康熙安排胤褆去了宁波,这儿算是最常遭受倭寇袭击的地方之一,特别是这里还有悬于海上的舟山群岛,海上情况颇为复杂,渔民也多。
胤褆想要学东西,想要磨砺自己,是个好去处。
胤褆初到宁波时,信心十足,感觉自己能立刻横刀立马,像温酒斩华雄的关羽一样,不出一会儿就能将倭寇斩于马下。
结果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晕船。
胤褆不是旱鸭子,在他们还年纪小的时候,南音就给他们开设了游泳课程,小阿哥和小格格们都学过,而且每年夏季都会进行复习和练习,以防遇水落水的意外发生。
胤褆也没想到,自己凭着年龄和身体的优势,年年都是兄弟姐妹中的凫水魁首,结果到了海上坐船,就吐了个一塌糊涂。
胤褆晕船,果然引得一众人肆意嘲笑,说他是北方来的地里葱,非得接上地气才活得下去。
胤褆心中虽然生气,却没有反驳。
他记得姑姑的话,这种关于能力的口舌之争,只有展现实力才能让那些瞧不起你的人闭嘴。
胤褆死守着皇子身份不被暴露的底线,每天跟着熟悉海况的人出海,硬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自己熬出来了。
三个月后,胤褆不仅身上晒黑了一层,还改掉了晕船的问题,小小年纪就有这股对自己的狠劲儿,让有些心生佩服,也让有些人心生惧意——对自己这么狠的人,对外人当然会更狠。
战胜了自己一次,且打脸了三个月之前嘲笑自己的人的胤褆,这时候也顾不上别人的想法了。
他正在甲板上,惆怅地看着茫茫水面,心里怀念着姑姑做的烤鱿鱼、章鱼小丸子、焦香酥脆炸黄鱼、炸虾球……
在这海边,最大的好处就是京城里难得的海鲜货,这儿特别常见。
如果姑姑在这儿的话,不知道能做出多少好吃的来。
胤褆真是越想越口水分泌得厉害,越想越想念在京城的南音。
南音被如此强烈地挂念着,也难免打上几个喷嚏。
胤褆轮休时,也能回到岸上。
回到岸上,虽然还做朴素打扮,但他还是熬不住,会寻一些不错的酒楼,去尝尝人家的酒菜。
吃来吃去,感觉还是姑姑的手艺最好吃。
胤褆十分忧伤地摸了摸肚子:“本以为,小爷我早就改掉了挑食的毛病,原来只是这毛病隐藏了起来了。”
小时候他赖上南音,就是因为她做的吃食香得很,十分合口味。
这些年南音翻着花样给他们做吃的,倒是让胤褆差点忘了其实自己还挑食。
只是,胤褆虽然想念得很,但也知道,此次从军,便是皇阿玛对他的考验,他若这些“邪念”都战胜不了,皇阿玛肯定会觉得他是个没出息的。
于是,就这么忍着。
只是水土不服导致的晕船,加上食物不合口味,导致胤褆不仅黑得很快,瘦得也很快。
离京时,他是白皙健壮的小牛犊子体格,到了南边半年,就黑瘦得跟猴子似的。
康熙派来暗中看望他的人,一眼看到胤褆就哭了,他们的大阿哥,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苦啊!
胤褆自己没觉得什么,倒是让下面的人担心的不行,连夜写信回京给康熙禀告此事。
康熙收到信以后,也是心中一紧,忙派了御医乔装打扮一番,南下给胤褆暗中检查身体。
他是要磨练磨练儿子,但又不是想把儿子磨没了。虽然他儿子多,但这是第一个长这么大的,作为长子的胤褆可是意义非凡。
御医带着满心的担忧,来给胤褆检查了身体,发现他身体状况还好,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瘦的厉害,应当是跟进食的多少有关。再加上他又晒黑了,所以看上去挺吓人的。
于是御医问胤褆:“大阿哥,您在水师军中,可是吃食上不习惯?”
胤褆这会子也知道康熙为何派御医来了,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后,道:“确实不大习惯,不过我会努力适应的。”
“初到外地,饮食上不合口味,影响食欲也是正常之事。只是大阿哥您毕竟还在长身体的时候,这吃喝上,还是得保证才行。”
这个胤褆很懂:“您放心,我明白的,姑姑说过我这时候正长高长肌肉呢,得多多吃肉蛋奶。”
御医见胤褆道理都懂,那就是确实食物不合口味了。
这样倒也正常,胤褆毕竟是金尊玉贵的大阿哥,从小就不会亏了吃食,如今挑食也不奇怪。
于是御医道:“您这情况,臣会与圣上仔细说明的,请大阿哥您保重身体。”
胤褆也不知道御医是怎么跟康熙说的,反正康熙找了南音,让她派个会做养和殿各种吃食的人去南边,隔段时间给胤褆整上一顿,缓一缓胤褆的思乡之情。
南音从养和殿选了个宫女,由康熙派人跟着来到了宁波一带,于市井中租了院子。每到胤褆轮休登岸之时,便能到这院子里来吃上一顿。
第一次吃上鸡翅排骨肉蟹煲的时候,胤褆激动哭了,虽然这肉蟹煲与姑姑做的还差几分意思,但好歹有那个味儿了。
几个人看到胤褆吃得涕泪四流的,心里都怪不是滋味的,这金尊玉贵的皇子,在外头过得是什么日子啊?平日里想吃就能吃的普通吃食,能让他吃得这般开心和动容,实在是可怜。
胤褆当然不知道,这几人背着他,将他面对熟悉的食物时,那激动的模样全都传回京城了,难免又让京中关心他的人,心疼了他一波。
觉得胤褆可是遭了老罪了。
但胤褆这孩子,信中只提自己出海巡逻的见闻,只说自己跟着老兵和渔民们,又学了多少海洋的知识,还特地找机会在船上练习自己多年学的武术,以免对上倭寇的时候,因为不熟悉环境而导致无法发挥自己的本领……
简直是励志小孩。
这一年,舟山海域也遭遇了几波倭寇,不过都被沿海水师打散打走,赢得也颇为轻松。
胤褆表现十分勇猛和突出,确实获得了军功。
只是这军功的数量和大小,和胤褆期待中的差远了。
这也没办法,自打福建水师收回台湾后,东南海域的倭寇确实越来越安分了。
康熙二十八年的春节,胤褆没有回京城过,这使得热闹中总多了一些牵挂和遗憾。
结果就在这一年,孝庄太后又撑了两年后,在慈宁宫殡天,举国哀悼。
胤褆从舟山赶回京城,为乌库妈妈送葬。
没能见上乌库妈妈最后一面,让胤褆十分遗憾,之前总觉得,要拿了更大的军功,才能回来见乌库妈妈。可之前京城的亲人们,在书信中提及乌库妈妈身体每况愈下,再次病重时,他就该回京来的。
而京中众人见到胤褆,也惊讶万分,此时的胤褆确实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长高了,变壮了,最大的改变就是变黑太多了。
在这京城中,哪怕天天出去跑马的人,都没胤褆那么黑的。黑得胤禛打眼一见到他,就脱口而出:“包公!”
胤褆这脱胎换骨一般的改变,也让大家突然懂得,大阿哥是真的践行自己从小挂在嘴边的话了,是真的一心杀倭寇去了。
这个情况,对还留在宫里的阿哥格格们冲击挺大的。
以往还只觉得,大哥只是大哥,是个年龄比他们都大,会包容他们的哥哥而已。
这次见到胤褆,他们突然生出了一种,大哥已经是大人,而自己还是小孩子的那种心理错觉来。
这一回,许多孩子都认真地思考起了自己的喜好和人生目标起来。
胤褆离京之前,康熙就蒙古提出和亲一事,顺道问起了胤褆的打算。
胤褆的姿态依旧恭敬:“儿臣想要为乌库妈妈守孝,想趁此机会建功立业,以慰乌库妈妈的在天之灵。至于娶亲之事,倒是不用着急。相对来说,太子的婚事,您应该更操心才是。”
按照康熙以前的想法,太子十六岁了,确实也要考虑太子妃的人选了。
只是胤褆还没娶亲,太子作为弟弟,越过了大哥有些不合规矩;更何况,孝庄太后新丧,至少这一年里,康熙是不打算给儿女们办亲事了。若非考虑到朝局,康熙恨不得让儿女们给孝庄太后守孝三年。
“太子之事,就不用你操心了,我自有打算。”康熙道。
胤褆心里一松,只要皇阿玛不总惦记着给他娶亲就好,至于太子不太子的,他不是很在意。
“是,皇阿玛。蒙古提出和亲之事,儿臣也听说了一些。儿臣不久后便要离京,对此事也没有多少置喙的机会,儿臣相信皇阿玛的拳拳父爱,会给姐姐和妹妹选合心意的额驸。儿臣只盼皇阿玛在选额驸时,可以多听听和馨姐姐和妹妹们的想法。”
康熙心里无语,太子是你弟弟,你拉来当挡箭牌,姐妹们你倒是关心起来了。
“我知道了,和亲一事,你也不必操心。”
父子两不尴不尬地聊了一会儿,等到胤褆离开后,康熙忍不住叹息。
这孩子远在舟山的时候,他常常挂念,到了跟前了,反而没法好声好气地说话,真是奇了怪了。难道还真是远香近臭了?
等到胤褆回到南边,听说了和馨提出额驸要定居于京城中,就知道自己不用为和馨的婚事担心了,也不用为妹妹们的婚事担心了。
适应了海上生活的胤褆,开始在这南边寻摸好东西,给姐妹们做添妆,也给南音姑姑做礼物。
随着他屡立军功,军中地位不断提升,康熙也降旨亲封他为贝勒,他所享用的皇家供奉,一下子就丰厚了起来。
手里头有了一些银钱,胤褆便琢磨着让给自己做饭的几人,开了个酒楼。大的份额算南音的,小的份额才算他自己的。
因为这些人用的是南音的手艺,胤褆就当南音姑姑是技术入股了。
于是,等到南音收到信儿的时候,才知道胤褆竟然把自己弄成了宁波一间酒楼的大股东。
宁波是康熙亲设的海关,浙海钞关便是在此处,所以往来这里的商船十分不少,这也是舟山会有水师驻军的愿意之一。
南音那些做海鲜的法子,实在是新鲜又好吃,一开门便很快在食客中传开了名声。
酒楼并未费胤褆什么功夫,就开的很不错。
因为别人不知道,但江浙总督、巡抚和提督可是很清楚,皇帝的大阿哥正在水师中历练,而这个大阿哥也是同福大酒楼的真正老板——这名字可是胤褆根据南音讲过的一些故事,特地取的,想着姑姑听到这名字肯定觉得亲切。
胤褆要隐瞒身份,江浙一带的封疆大吏也不敢给他宣扬出去,只用自己的身份,去震慑那些有歪心思的宵小。
时间久了,连普通百姓也都知道了,这个新开的、生意爆好的同福大酒楼,背后的老板手眼通天,深不可测,连总督、巡抚和提督都要为其保驾护航的存在!
不过同福大酒楼虽然背景深厚,但做生意讲道义,不管是面对大的供货商,还是小的普通渔民,若是看上了他们的海鲜食材,便会给出公道的价格,不昧斤两,也不拖欠货款,只要货好,银钱就不是问题。
这样一来,同福大酒楼不仅有了地方实权大佬的庇护,也得到了上下游供应链友商的青睐和拥护,日日客似云来也毫不夸张。
其他人见了眼红,也没有办法,毕竟背后的老板得罪不起。
胤褆没想到,自己只是想给姑姑置办一点产业,好让姑姑开善堂的压力不那么大,结果这酒楼的进项还不小。
幸而胤褆记得上书房先生教过,姑姑也教过的,不与民争利,没有见同福大酒楼的生意好,就哐哐砸钱开分店,不然这宁波的餐饮业,都要被胤褆直接改天换地了。
胤褆的心思还是主要在杀倭寇上。
在舟山海域待了两年后,胤褆通过观察与实践得来的经验,越来越丰富。
他发现,正如姑姑所说,那些倭寇虽然是成群结队行动,但每次人数并不多,一次有三四条船,有两百人,都算得上是很大的流寇团伙了。
这也是因为大清加强了海上防卫,干海寇这一行越来越没活路的缘故。
于是,胤褆根据海寇人少船小、轻便灵活、来得突然、跑得快的特点,让人改装了小渔船。
并重新编排了自己手底下的人员,将两三条船编成一队,又找了熟悉海洋水文和风向的人给自己参考,亲自制定了巡逻路线,并安排了巡逻时间,主打一个乱中有序,比海寇们还神出鬼没。
而且胤褆给的行动方针是,看到倭寇就直接打,不用多废话,尽量给敌方造成伤亡,能杀掉的决不留着,能伤到的决不留情,就是要给倭寇重重的打击。
胤褆这法子针对性极强,海上那些虽然已经不怎么成气候,但依旧像苍蝇蚊子一样烦人的倭寇,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随着倭寇的节节败退,舟山附近的渔民们,都敢一条船就独自出海打鱼了,之前为了防备倭寇,许多人都是一个村或者几乎人家成群结队才敢出海的。
打击散乱倭寇的事,是个精细又需要耐心的活儿,但胤褆有的就是时间和耐心。他时常亲自带队出去巡逻,遇到倭寇身先士卒地直接上去干。
很快胤褆的名声在舟山一带逐渐传开,而越发不成气候的倭寇,也知道了胤褆这个“阴险的杀神”。甚至将他的名字,传回了倭奴国国内。
作者有话要说
清朝时地方制度是督抚制。总督>巡抚>提督,提督管军事,水陆军分开管的,巡抚管民政,总督大约就是管这些职务的上司。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个是省长□□之类的,一个是军区司令,然后他们上面还有一个上司,负责监管他们。所以都是实权的官职。
像民族英雄丁汝昌就曾经是北洋水师提督,陈化成是江南水师提督。
感谢在2024-02-1420:39:49~2024-02-1520:56: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想长大50瓶;妙喵10瓶;予礼5瓶;wys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