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许大茂带着李爱国下乡去,一路上给李爱国介绍着各个村庄的情况,许大茂对下面公社的了解让李爱国对他刮目相看,昨天苏文离开后,李爱国也向别人打听过许大茂的信息,得到的评价不是很好,但眼前的许大茂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大茂对每一个村庄的历史、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了如指掌,他详细地介绍着,使得李爱国对每个村庄都有了生动而具体的了解。
许大茂的热情和专业让李爱国重新审视了他。他们穿过田野,走过小桥,每到一处,许大茂都能讲述出许多有趣的故事。他的知识丰富,见解独到,使得李爱国对他的评价逐渐提升。
吃过早饭苏文来到轧钢厂,采购科依旧十分冷清,采购任务的压力,让每一名采购员都不敢有一丝的松懈。
“苏科长,忙着呢?”
“张主任,快请坐,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厂里三天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招待,李厂长让我来喊您去他办公室一趟。”
“张主任该不会是你去告状了吧,我和你说我们采购三科来了新科长了,挨骂也轮不到我。”苏文掏出香烟递给食堂张主任一根,开玩笑似的说道。
张主任接过香烟,苦笑着摇了摇头,"苏科长,你就别开玩笑了。你们采购三科负责采购计划外物资很不容易,我们食堂也很困难啊,招待不好都骂我们,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哎咱们就是受气的命。”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李厂长办公室,“张主任站在外面没有跟着苏文一起进去。”李厂长,我来了。“
“苏文坐,你小子的小日子过的不错啊,整天待在采购科喝茶水。”
”厂长哪有您说的这么清闲啊,我不还经常下乡去采购物资吗?我的采购任务每次都是按期足额完成的。”
“只完成自己的采购任务那可不行,你现在是副科长了,是领导要做好表率带头作用,多帮帮完不成任务的同志。好好表现我才好把你副科长后面的以工代干给去掉啊。”
“李厂长,您放心,我会努力工作的。我会做好表率带头作用,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同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采购任务。” 苏文坚定地说道。
“好,我相信你的能力。你一直都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同志,希望你说到做到。” 李厂长鼓励道。“对了三天后有一个东北来的考察团需要我们招待,你也知道东北老大哥那边的生活水平比咱们这里是要强上不少的,咱们招待上不能太寒酸了,不能让人家觉得咱们不重视人家,这个食材我就交给你去准备了,办好这件事你的以工代干就没了。”
“好的,厂长,我会全力以赴,保证完成任务。” 苏文坚定地说道。
李厂长点了点头,“好,我相信你。你去找一下张主任,让他给你提供一些食材采购方面的建议和帮助。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来找我。”
苏文起身离开,他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苏文找到张主任,向他请教了关于食材采购的问题。张主任非常热心地给他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帮助,告诉他哪些食材是东北人比较喜欢的,哪些做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听张主任说了半天苏文发现全是没用的废话,总结一句话就是东北人爱吃肉。
“张主任,我想办法弄肉食,配菜这方面你们食堂要准备好,我没时间再去买青菜了。”
”好的,没问题,多弄些肉回来就行,青菜佐料你就不用操心了。”苏文给张主任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看的张主任一脸懵逼不知道苏文是什么意思,想要问清楚苏文已经走远了。
回到采购科,苏文找朱明华要到印章自己给自己开了个介绍信。“怎么了,厂长给你加临时任务了?”
“老张说的那个招待餐食材交给我负责了,马上就要下乡去,早知道我就自己带着李科长下乡了,偷懒没好处。”
离开轧钢厂,苏文骑着自行车来到东交民巷,提着空间中最后两只成年野鸡来到吕文秀爷爷家。
“苏文你这是要下乡去吗,怎么这个时间来我这里了?”
“嗯,马上就走,李怀德给我安排了一个临时采购任务,完成后就把以工代干给我去掉,这两只野鸡是我上次采购回来交任务剩下的,拿来给您老补补身子。”苏文把装着野鸡的蛇皮袋子交给吴妈。
“你拿去交任务吧,这可是肉食稀缺的很,老头子我的身体硬朗的很。”
“文秀应该和您说过吧,我有自己的路子,完成采购任务很轻松,这两只野鸡你就炖了好好吃,等我回来再来看您,还给您带好吃的。”
空间中经过三个月的发展,苏文加速种植了一次玉米一次红薯,红薯的产量是真的高,十五亩地苏文收获了三万斤红薯面,玉米就差的多了只收获了不到4000斤。
空间中的小猪崽已经有三十多斤了,新孵化出来野鸡也开始褪绒毛了,只是自动增长的气运点太少了,现在只剩下二十三点了。苏文打算回家进山看看有没有意外收获,没有的话就只能牺牲掉一只小猪崽了。
回到苏家庄苏文自己在村西头的家中,苏文发现自己上次回来放在家中的2000斤红薯面已经全没了,苏文又重新在家里放上2000斤红薯面。
来到苏家老宅,“爸我回来了。”
“还没吃午饭吧,这里还有几个中午热过的红薯窝窝头,你就着咸菜吃点吧。”
“不用了,我还不饿,等晚上一起吃吧。”
“你还能买回来红薯面吗?上次你放在家里的2000斤红薯面,我借给村里1000斤,自己搬回来100斤剩下的900斤我都给弄到山里喂鸡了,喂鸡的也算是借给村里的。村里今年的夏粮又要绝产了,他们都不想给小鸡喂红薯面,想留着粮食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