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洵这两日颁布的政令,着实在大启的国土上产生了极为广阔的影响。
首先就是针对继承律法的重大调整。
司法部接到圣谕后,经过讨论,将李洵的要求进行了完善,出台的法律变成了嫡出子女可百分百继承家产,若无嫡出子女,则百分之八十归于国库,百分之二十留给指定继承人。
之所以没有百分百归于国库,还是考虑到国情。
如今的人都注重死后的香火祭祀,若夫妻双方中有一方不能生,那便注定没有嫡出子女了,若他们死后的财产全部归于国库,没有财产可继承,那就很难过继,死后便连个捧盆率瓦,年节祭奠的人都没有了。
身后事如此凄凉,活着也没盼头,是很容易生乱的。
李洵觉得有道理,便同意了将百分百归于国库的条款改成了百分之八十,还是留了余地。
除此之外,司法部还提议增加了一条监督举报机制,若有人以庶充嫡,一经举报查证属实,则财产充国库,除嫡妻外全家流放,举报者可得违法者百分之十家产奖励。
如此一来,便堵死了全部可以钻空子的地方。
这律法一经公布,顿时满京哗然。
平民百姓之家,反正都是能娶得起老婆都不错了,哪来的庶出子女。而且还不必担心自己死后孩子被亲戚谋财害命,对此都毫无意见。
达官贵人家里却完全不一样。
正室夫人们听到这话,都有些不敢相信,再三派人出去打听确认了之后,简直是恨不得扬天大笑三百声。
叫那些老爷们去找骚蹄子,现在好了吧,陛下立法,没有嫡出子女,全家财产直接八成充公!看他们还敢不敢为了小妾冷落她们,甚至纵得小妾跟她们对着干。
没儿子只有女儿的,也是喜极而泣,以后再也不用捏着鼻子给丈夫纳妾,还把小妾的儿子抱在自己跟前养了。
自己努努力,能生得出儿子就生,生不出那也有女儿可以继承家业,完全不带怕的!反正如今女子也可入朝为官,好好培养女儿考个吏员进官场,再招赘一个女婿回家,也同样不差什么。
最郁闷的还属那些大老爷们。
就算再不喜欢嫡妻,这律法一颁布,也得捏着鼻子跟嫡妻多生几个儿女(没办法,小孩夭折率高,多生几个才保险。)
原本想着生就生吧,生完就可以随便浪,想找多妖娆美丽的小妾就找多妖娆美丽的。
结果世道都变
了。
往日里那些在他们面前搔首弄姿的丫鬟们一个个都变得规矩无比,对他们避如蛇蝎。外头那些要把女儿嫁给他们做妾的人家也消失了大半,就连青楼里的姐儿也不再撒娇央着他们抬进府做几房姨娘了。
毕竟女人们也不傻,跟了他们,生了子女又继承不到财产,还可能被大妇磋磨立威,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还不如去一般人家做正头娘子落得自在呢。
至于某些人就喜欢小妾生的儿女不喜欢正室生的,想把庶出子女记为嫡出来继承家产,那也得好好掂量下自己平时有没有得罪人。
不然仇家一举报,不仅能得到你一成的家产,还能把你弄去流放,报仇不费吹灰之力。
就算没得罪人,也不敢保证家里的下人或邻居不举报啊,毕竟随随便便举报一下就能得一成家产,几个人能抵得住诱惑。
条条大路全被堵死!
亏得陛下还是个男人,对天下的男子竟然如此狠心!太特么损了!
可他们也就只敢在心里暗骂几句,陛下的强权之下,违背国法就是好日子到头了!
正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新的继承法上时,醴河平原传来了震惊整个京城的消息。
醴河章家,武江曹家,宁曲苟家,号称醴河平原三大世家的存在,当家人主事人全部被斩首,三族内所有家眷流放六千里,田产家业全部查抄没入国库。
“怎么可能,那可是三大世家,家丁部曲无数,岂能轻易被连根拔除!”
有人不愿意相信。
“再多的家丁部曲,还能比得过陛下的铁骑与炮火,这三家,陛下可是每一家都派了一万禁军前去协助司法部执法!”
“唉,当地菜市口砍了好多人,血流成河,关键那些贱民还纷纷拍手叫好!”
“真是造孽啊!”
杀鸡儆猴。
新皇这一手,委实把那些世家豪绅们震住了。
一些胆子小的,连夜跑到国土规划司请求他们去自家丈量土地,该赎买就赎买,该补税就补税,再也不敢使阴谋诡计。
胆子大的,则是愤怒不已,纠集起来准备暗中作乱。
按照他们的计划,也不与朝廷军队硬碰硬,就用家丁部曲组成的军队四处作乱袭击百姓,便足以造成百姓恐慌,主动要求国土规划司撤出当地。
然而,他们的行动还没开始,就遭到了百姓的举报,说他们豢养私兵,说不定是打算谋反。
于是,一家
又一家直接以谋反的罪名被查抄,再次落个主事人全部被砍头,三族亲眷流放六千里的下场。
这些人是死都没想明白,他们怎么会这么快暴露的。
此事自然是要归功于宣传部。
醴河章家,武江曹家,宁曲苟家三家被查抄处置的事被宣传部在民间广泛散播,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新登基的陛下,也就是曾经爱民如子的慎郡王,他是有心为天下百姓主持公道,分配田土的。
田土哪里来,自然是从那些世家豪绅手里来。
可陛下也不能无缘无故就把他们的田产分给大家啊,只有像醴河章家,武江曹家,宁曲苟家那样犯了罪的,才能没收田产分给百姓。
据说,在惩办那三家的过程中,当地百姓可是出了不少力,向司法部举报他们的罪行,抓捕过程中还拦截了试图从后门逃走的三家核心成员。
不管是举报者还是拦截者,不但每个人都得到了不菲的奖赏,还被颁发了荣誉勋章,以后子女去参加吏员选拔考试都能加分的那种!
甚至有表现特别勇猛的人成了候补衙役,每个月都能从朝廷领俸禄。
这些事迹一传扬开来,各地百姓可不就自发地盯紧了当地世家豪绅么。
有了这众多耳目,他们的一举一动哪里瞒得住朝廷,自然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醴河平原,江南各地的豪绅望族杀了一批又一批,几个月过去,赶在秋收前夕,终于完成了这些地区的土地再分配。
有这些地区反抗者们的前车之鉴,随后全国其余地区的土地分配也变得极为顺利。
豪绅望族们都突然想通了,再多的田产也得有人命享受才行啊。
陛下赎买田产好歹是给了钱的,虽然只有市价的三分之一,那也比啥都捞不着还把命给作没了要好。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田产都会被买走,至少也给他们一人留了二十亩地呢,不愁没粮食吃。
这些事,都是随着时间推移循序渐进发生的。
于李洵而言,就是从各地送来的一份又一份写着好消息的奏章。
下达了圣旨后,执行都交给了手下人,他日常除了处理政务,关注的重心便放在了航海宝船的制造与水军的操练选拔上。
据徐海凤所说,目前的宝船无法支撑长距离远洋航行,必须经常上岸补给。
如此一来,是绝不可能像后世一样横跨大洋直接前往黄金洲的。
以大启所处的位置,需要先向北上
抵达新罗扶桑,再向东边沿着沙国的陆地边缘海域行走,然后顺势南下方能抵达目的地。
这一来一回,又要顺应季节和洋流,所需要的时间大约在三年左右,不管是时间还是人力物力都耗费巨大。
为了保障成功率,出海之前,船,人,武器,吃穿住行都必须尽可能地准备周全。
为此,李洵不仅让徐海凤全权负责准备工作,自己也时常过问视察,以此让所有参与的环节都对此事高度重视。
如此平静地过了两个多月,天气越来越热,银泰,定州一带却传来了旱灾的消息。
这一片地方本就没有什么大的江河,只能靠雨水灌溉,今年却是已经两个月没怎么下雨了,天气又很炎热,不仅是饮用水已经快要枯竭,今年的收成也将受到极大影响。
几个郡的郡守们没有办法,只能联名请求朝廷调拨水和粮食救济。
要救灾也要考虑到周边诸郡的情况,确定运输方案,并且指派合适的人选前往主持局面,此事叫李洵忙碌了好几天才安排妥当。
此事刚刚告一段落,康喜德便来禀报李洵,沈今夕处理完家事回来销假了,想亲自前来叩谢。
“沈今夕?”
李洵略一思索才想起此事。
已经有两个多月没看到她,他还以为她早就辞官出宫去了,没想到用了这么久才处理完家事,也不知道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宣她进来吧。”
李洵连日忙于政务有些劳累,倒不妨闲谈几句正好换换脑子。
*
压着沈今夕数年的大山,仅仅因为李洵的一句话就被瞬间掀翻。
有陛下的旨意,还有陛下身边的总管大太监随行办理此事,陆元礼一家惊恐交加,哪里敢有任何违抗的心思,老老实实交出了沈家所有家业,连一句抱怨的话都不敢说。
不仅不敢说,还纷纷巴结讨好。
毕竟能让陛下亲自开口干涉此事,足见陛下对沈今夕有多特别,谁还敢与她交恶。
沈今夕在衙门开立了女户,很快便带了庶弟一同搬出了陆府。
由于沈家许多产业都在江南,她如今已经打算在京城长居,便又带着忠仆坐海船返回了江南一遭,将那边的产业大多数变卖处置才回京城。
她去的时候正好赶上江南土地再分配造成的乱局,前后便耽误了两三个多月才回来。
今日的沈今夕依旧是以前的打扮,穿着中规中矩的官服,厚重的齐刘
海
清澈的目光有些游移不定
一副有心事又很忐忑的模样。
“参见……”
她正要下拜叩首
被李洵制止了:
“免礼吧。”
“家中的事情都办好了?”
“托陛下洪恩
全都办好了。”沈今夕道。
说着又主动跟他说了去江南处置产业的事。
李洵点头对此表示了肯定:
“处置了挺好。离得太远的产业对如今你的来说还是不太好管理。”
说完又温和地道:
“既然家事已经解决了
为何还是不开怀
可是还有别的难处?”
他的语气也是那么温柔。沈今夕看着他
顿时生出了无限的勇气:
“陛下
您曾说让微臣拿到家业后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微臣想继续留在行走处……为陛下效力
可以吗?”
她上次说了那样坦诚的话
表明了自己并没有为国为民的胸怀
不知道陛下是否还愿意留下她。
李洵毫不犹豫地道:
“当然可以。”
能时常看到那一手赏心悦目的字还是很不错的。
“谢陛下!”
沈今夕顿时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整张脸都充满了明媚。
然后她便立刻请辞告退了
虽然姿态很恭敬
脚步却是前所未有的轻快。
李洵看着她雀跃的样子
也跟着弯了弯唇角
能留在行走处就这么高兴。真是个藏不住事的小姑娘。
原本这只是个小插曲
?画星河)
但第二天七公主的到来
说的一件事
却让他生出些不同的感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