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汉的上上下下画完九九消寒图,春天来了。

    元初宫邸学堂里,学子们顺利毕业,开始进入吏员岗位实习,这一批学子里有男有女,是东汉第一批男女同校同朝的学子。

    朝廷内不是没有官员反对女子入朝,也不是没有男性官员明面上支持、暗地里给女官女吏穿小鞋,故意打压女官吏给出负面考评,但是作为第一批女官吏,本就是冒着天下所大不韪,自身有着强大的勇气,背后也有无数女子的支持。

    在朝堂之上,有邓太后和邓氏女子的支持,甚至还有有心出宫的太妃们的暗地支援;

    在学堂里,还有新生和新生背后的势力的帮助。

    在初期,是最艰难的,却也是为了打出一条通道,最为团结的。

    在争议与重重压力中,女官吏的团体越来越壮大,也用实实在在的能力,证明了自己,一步步往上升。

    很快,大臣们就顾不上女官的事了,因为名臣长亭建成了。

    东汉的名臣长廊,不仅仅是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伴随汉光武帝开国的28位大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只对内祭祀。名臣长亭是对外可以允许所有百姓参观,还会让文人写诗赞扬的!

    最开始被立石像和诗文赞扬的,就是“三圣像”——“纸圣”蔡伦,“字圣”许慎,“科圣”张衡。

    每天,三圣塑像前的香火都极其旺盛!

    造纸匠在家中供奉蔡伦,来到长亭也不舍得祖师爷“饿着”,宁愿每日走老远的路来也要带上香火纸钱;后来跟天幕学到了,开始采集野外春日开得正好的野花,供奉的蔡伦的雕像下常年花团锦簇;

    文人供奉字圣许慎,在旁边的柱子上题满了诗词文章各种赞美,许慎实在不忍心擦去任何一首,自费立了巨大的石碑,石碑也很快被诗词填满。

    许慎的儿孙们每次偷懒不爱学习,就被许慎拧到石碑前看看其他文人的赞美,微笑着告诉儿孙:“你们若是丢我的脸,猜猜文人们会怎么写诗嘲讽你们?”

    地方百姓最喜欢供奉科圣张衡,知道了地动仪、浑天仪的重要性以及后世失传之后,在邓绥的要求下,张衡与工匠合作,加班加点制作地动仪,发放到地方上,希望能准时得到地震的提前到达,目前先派发给地震最频繁的地方,当地百姓深受其利,对张衡感激不已。

    但是张衡没力气去看自己的雕像,因为他还在加班做地动仪……没办法,精密科学仪器,没法标准化,只能靠手搓,这就必须需要设计者张衡本人亲自测量检验仪器合不合格,也导致他忙得团团转。

    而等他的候风地动仪做完,张衡彻底沉入自己的研究事业,以高效率的专注,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机械日历瑞轮荚,亦称“瑞轮蓂荚”,还有计里鼓车、指南车、独飞木雕等发明,后来又根据独飞木雕联想到了天幕出现过的原始滑翔机,在科技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张衡闭门做研究、许慎发愤图强沉迷书山字海、

    蔡伦一边研究造纸一边做纯臣不再掺和权力政斗时,当长亭的“三圣”香火旺盛、赞美无数后,最难受的就是他们同朝为官的同僚,尤其是与他们不和的政敌。

    蔡伦不过一阉人,就这也可以封圣?⒃[(”政敌官员上朝时要见到“小人得志”的宦官和女子,每天都气得胸口发闷,下朝后还不得不经过三圣的长亭,还得被迫听到百姓的赞美和上香,三倍打击,让他不得不相约友人,一起吐槽。

    “这造纸他可以发明,我也可以发明点别的!”

    友人比他清醒很多:“那么多工匠做各种发明,能青史留名的就那几个,你以为真那么容易。”

    “后世也喜欢文章,我不会发明,我写得文章还能比那玩木头的张衡张平子差?”

    另一位友人却早有了想法:“真想留名,眼前就有个机会——甘英的西域商队!”

    此话一出,一群人心思各异,有的人犹豫觉得危险,也有人真决定冒险一搏。

    但是不论外人是何想法,被议论的本人,都在矜矜业业的忙碌。

    比如甘英,正在清点西行路上需要携带的物品,然后与家人告别。

    已经有丝绸之路的东汉,经商比刘彻初期更方便,但是甘英依然决定亲自去冒险,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

    当天幕提到自己明明可以行走的更远、走到那罗马帝国去赚取罗马帝国的黄金,却被安息人的狡诈之语欺骗而停下脚步时,甘英就有一种深深的愧疚和羞耻感。

    此生若是不能重新走完那段路,他死了也无法安心去地下见班超将军!

    甘英:“丝绸,书籍,绘画,已经清点完毕。”

    这几样都有个共同点:比陶瓷经造,不会轻易因为颠簸毁坏。

    这里还有了许多新产品:比如,棉布。

    西汉时期,棉花就已经从西域更遥远的地方传入新疆,当时叫做“白叠”。

    东汉时期,新疆有了草棉的种植,也有了棉纺织技术。但是还没有全国种植,而且新疆初期的棉纺织技术并不发达,需要手工采摘棉花除棉籽,非常慢,也导致棉布价格昂贵,没有普及,在东汉贵族的墓葬里才能见到棉布。

    唐朝时期部分中原贵族有种植,却是当做观赏植物种植,要一直到宋元时期才开始向中原推广。

    朝廷已经从新疆招来棉花种和棉纺织技术,并且已经产出了大汉朝廷纺织工纺织的棉布,花样更多,很受贵族欢迎,这一次是作为奢侈品对外贸易。

    甘英的商队货物以精简奢侈为主,而商队成员参考后世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团队,增加配备了太医、气象员、书吏、翻译等多个职业组成部分,准备的更加齐全了。

    甘英立志要把曾经没赚到手、被安息中转克扣的黄金全给赚回来,这一次带着强烈的执念,承载着大家的希望,再次踏上西行通商之路。

    汉和帝在世时期,班超带着甘英一起出使西域,后来派遣甘英出使大秦——也就是古罗马,甘英一直抵达西海——也有

    说法表示是地中海或者波斯湾,受到安息人的阻挠才没有继续西行。

    虽然甘英半途而返,但是甘英的出使依然是古代中国人最远的一次西行探险,也让东汉朝廷加强了对中亚、西亚以及罗马帝国的了解。

    班超早已去世,甘英不想留下遗憾去世,坚定地选择了再次出使西域,哪怕是死在西行路上,也比留下一个死不瞑目的遗憾好。

    邓绥有意,甘英有心,西行通商之路就这样愉快地达成了一致。

    当甘英出发后,商队的书吏每到达一个地方,就写下西行的故事,在当地传到酒楼说书人等民间艺人口中,再通过民间艺人的走街串巷的卖艺,把故事慢慢传到中原,成为了另类的信息通道。

    民间开始流传起甘英过西域的各种故事,当班昭在酒楼听说书时,听到甘英的故事,和兄长会心一笑。

    在外游历三年之后,班固觉得自己大限将至,思念家人,于是与妹妹快速回到班家。

    这一夜,班固突然有了兴致,与班昭一起月下饮酒:“不知道为什么,为兄近几日总是在做梦。”

    班昭看着这几日明显气息衰弱的兄长突然有了精神,有些担忧兄长是回光返照,但是又不忍心戳破,只能配合道:“哦?是什么梦?”

    班固眼神出现了回忆的神色:“我梦到自己随窦宪出击匈奴的那些日子,那时我是窦宪的中护军,为他参预谋议,且一起大获成功!次年,就因为战功行中郎将事。”

    班昭为兄长倒了一杯酒:“阿兄文武双全,与二兄一样,实在厉害!”

    班固笑了笑,看着班昭特意拿出第三个酒杯,给班超也倒了一杯酒。

    两兄妹端起酒杯,碰了碰杯,又与班超的酒杯碰杯,一口饮尽后,班固继续说梦,班昭继续倒酒。

    “但是,我还梦到后来窦宪失势自杀,我也受到牵连,被先帝免官,后来又被捕入狱,最后凄凉而孤独地死于狱中。”

    班昭的手一抖,心里突然有些慌乱:“阿兄!”

    班固安慰地扶住妹妹的手,让她稳住倒满酒:“别怕,只是一个梦,你看现在我不就活到现在,也活到了自己把《汉书》写完。”

    班昭放下酒壶,心里沉甸甸的。

    天幕说过,《汉书》是班固未完成去世后,由班昭续书完成。

    也许历史上,没有天幕出现的那个历史,这才是班固真正的结局。

    “现在,我很满意了。”班固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对比一下现在,心情很快放松许多。

    现在继承了父亲遗愿的《汉书》成功写完,自己还有其他作品,都圆满完成,和妹妹班昭一起文学、史学小有薄名,想必父亲知道了也会很满意。

    即使现在下去见父亲和弟弟,班固也没什么遗憾。

    他最后眷念地看了一眼妹妹,温声道:“给为兄看看……读读你的史书。”

    也不知道是酒力上头,还是更加虚弱,班固觉得自己的视线有些模糊,无法亲自去看妹妹写

    完的史书。

    不过,听也不错。

    班昭目光含泪:

    “好。”

    她打开自己《大汉演义》,这历史上第一本女子史书,以七分真三分假的趣味演义手法,针对大众更适合接受的史书,缓缓诵读了起来。

    班固听着听着,在最爱的史书声中,渐渐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睁开……

    当班固下葬后,班昭更加沉默而坚定,将全身心都投入了文学创作中。

    《历史女神故事》、《大汉民俗》、《民间女子传奇》等一部部长篇巨著在班昭的笔下诞生,还有更多的长篇短篇小说、词赋,让班昭成为大汉最高产的文学家之一。

    她行走于民间,记载了民间的女子故事。

    她也会回到深宫,为宫中女子讲述民间的疾苦。

    原本要接受班昭《女诫》教诲的班家其他女子和宫中女眷,依然受到班昭的影响,但却是另一方面的影响。

    能走出家门的,走出家门,亲眼看世界;

    没条件出走的,就从书籍上看外面的世界,结合自己的遭遇,散发自己的思维,来创造自己渴望的世界。

    当感觉自己功力差不多了,班昭开始着手写真正的《汉史》——严肃而真实的大汉历史。

    这一次,是得到了邓绥的许可,还给予了各种支持,允许看大汉宫中秘史,也允许去采访后宫太妃、老仆等人。

    这一本不对民间发行,许多深宫秘密不适合被民间知道,但是邓绥知道其中重要性,特意做了竹简、石刻、布帛、纸张等多个版本,只允许心腹重臣观看收藏,日后会带到墓中传给后世历史真相。

    除了文学和商业,其他方面邓绥也不落人后。

    她本就好学、勤勉,手段卓越,在天幕都夸赞的名声的支持下,更进一步地稳步发展。

    朝廷中的女官女吏越来越多,民间原本趋于保守的风气焕然一新,在习武之风遍及大汉男女之中后,重新开放大气起来。

    邓绥晚年,感觉到自己年将不久,命班昭编修东汉的《汉府诗文》。

    公元117年,班昭还没修完,自己便先一步去世,去世后,她的儿媳丁氏接任这份工作。

    得以入选的诗词文章,男女对半,以其文辞华美内容丰富种类多样闻名于天下,成为文人世家争相收藏的传家宝典,丁氏和其他女子继续将班昭的文名发扬光大。

    公元120年,修书结束后,邓绥满意地看着它颁行天下。

    随后,在名人长亭立下班固、班超、班昭三人的塑像,一下子让班家成为众多家族嫉妒羡慕的典型,也在民间称为学习的楷模。

    公元121年,邓绥看着自己身边的心腹和旧人一位位去世,倍感孤独:看样子,我也快不久于世了……?_[(”

    左右各自相劝,但是邓绥自觉此生没有辜负,许多想做的事都已经圆满做到了,哪怕走了也不遗憾,一时间有些消沉。

    而这时,西行的甘英终于回来了,且带来了好消息和几个长得模样奇怪的人:

    朝堂上,甘英晒得肌肤黝黑,长途跋涉让他脸上写满风霜。他激动地对邓绥道:

    “女君陛下!臣找到了那罗马帝国!这就是罗马来的使臣!”

    正觉得自己年老体衰的邓绥猛地坐直身来,看着那卷发高鼻深目的外邦人对她恭敬地行礼,看着大臣们齐齐爆发出对罗马的热情,对罗马使臣各种名为夸赞实为套话的集体对外行动,邓绥的双眼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老什么老,她还能再干一百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