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弘十三年十月底,五皇子姜變押送永西总督侯之敬与尧县知县赵腾返京,一时朝野震动。
撷月殿中,几个宫人蹲着身子低头捡拾地上的碎瓷片,官窑新烧的这套石榴红茶具还没用个几天就已寿终正寝。
“糊涂!真是糊涂!”
二皇子姜寰一巴掌拍在桌上,宫人们噤若寒蝉。
常在姜寰身边服侍的太监立即挥手示意他们下去,几人如释重负,忙俯身退出殿外去,那太监这才小心翼翼地对姜寰道:“殿下,您可别气坏了身子,不值当的……”
“他堂堂一省总督!正二品大员!”
姜寰来回踱步,“不过是让他养的那伙贼寇背下杀谭应鹏的这口锅,刘吉你说他做什么亲自跑过去?如今倒好!让人生擒活捉,像个牲口一样被绑回京来!”
“听说……”
刘吉微躬着身子,道,“听说是陆阁老的长孙陆雨梧在尧县,所以侯总督他才会亲自过去。”
“陆雨梧?”
姜寰眉心拢紧两道痕,“陆证的长孙?”
“听闻这位陆家长孙体弱多病,自小养在京郊,深居简出,”刘吉说道,“殿下不知其名,也实属正常。”
姜寰脸色一沉:“吾还真是险些忘了,他侯之敬是陆证亲自点的一甲进士,当初他能坐上这永西一省总督的位子也是陆证一手提拔起来的……”
他冷笑:“这个侯之敬,既选了吾的路,却还念着他恩师的那点旧情,他可真是栽在这情分上了!”
“五弟如今在哪儿?”
姜寰看向刘吉。
刘吉低首,恭敬答道:“五皇子殿下与那位陆公子此时正在乾元殿中。”
乾元殿正是建弘皇帝的寝殿,今年年关一过建弘皇帝的身体便是每况愈下,他今年没有上过朝,各地的折子都直送内阁由首辅陆证处理,若有大事内阁裁决不下的,才会送入乾元殿。
今日建弘皇帝的精神头似乎好些,他令人开一扇窗通一通这殿里的药气,披了一件白锦金线龙纹的外袍,靠坐在龙榻上:“太祖皇帝早有训诫,为官者最易权欲熏心,他们手里有了权力,对下,绞尽脑汁搜刮民脂民膏,对上,则想方设法将朝廷的银子变成他们的私产,朝廷若对他们太好,便会养出侯之敬这等为多吃饷银不惜养寇自重的奸臣。”
“變儿,你做得好啊。”
姜變垂首,将金羽令奉上:“父皇,此物乃是在谭应鹏将军身上发
现的。”
那掌印太监曹凤声立时亲自来将姜變手中的金羽令捧到建弘皇帝面前,建弘皇帝松弛的眼皮微抬:“这金羽令是朕给他的,朕让他去西北,可他却不明不白的死在尧县。”
建弘皇帝的声音好似含混着浊音,却力重千钧:
“變儿,侯之敬你来审。”
姜變立即抬手行礼:“儿臣遵旨。”
此时曹风声一听建弘皇帝咳嗽了两声,他立即亲自去端来痰盂,建弘皇帝俯身猛咳,吐到痰盂里的痰中竟带有黑血。
曹凤声立时跪地:“陛下……”
姜變见此,面露忧色,俯身叩首:“父皇,儿臣请父皇保重龙体。”
建弘皇帝接来一方帕子擦了擦嘴边,又以清茶漱口,随即颇为厌恶地拧眉,“大伴,将这劳什子拿开。”
建弘皇帝颇有些洁癖,一直服侍着他的曹凤声最是清楚,赶紧将脏了的痰盂拿走,建弘皇帝眉头这才一松:“朕还要如何保重呢?今年的药吃得最多,也就这样了。”
才不过四十余岁的年纪,建弘皇帝却已经病得骨瘦如柴,虽是如此,但他抬起来那双眼睛却是锐利清明的:“大伴,让陆雨梧进来,朕也见见他。”
“是。”
曹凤声立即使唤了一名小太监到恭默室去将陆雨梧请来内殿中,殿中只有一张朱窗开着,光线昏暗,陆雨梧越往里走,则烛火愈明。
行至内殿,陆雨梧见姜變立在一侧,他走上前去一撩衣摆跪下行礼:“陆氏雨梧,拜见陛下。”
建弘皇帝靠着软枕,抬手:“近前来些。”
陆雨梧起身走近。
建弘皇帝打量着这个一身淡青圆领袍的少年,乍见他骨相清隽,一双眼澄明如水,气质温文纯然,建弘皇帝不由笑了一下,“你比變儿还小两岁吧?”
“是。”
陆雨梧颔首。
建弘皇帝看着他,忽然有些感怀:“朕十几岁时,宫中设明义堂,朕与先帝,也就是朕的皇兄在明义堂中读书,你祖父那时才三十余岁,朕还记得父皇说,陆证大才,可以为尔师,然后你祖父便做了朕与皇兄的老师。”
陆雨梧垂眸静听。
建弘皇帝接着道:“你表字是什么?”
陆雨梧答:“秋融。”
“你祖父取的吧?”
建弘皇帝眼底噙着一分淡淡的笑意,“秋融,朕今日见你,足见老师教导有方,變儿此番在尧县所为,全靠你从旁襄助,朕
该赏你。”
陆雨梧拱手道:“禀陛下,陆氏承蒙先帝与您厚爱,秋融怎敢再求赏赐?祖父以尽臣之本分为其任,秋融身为陆家长孙,虽无入仕之能,亦愿尽心以报君恩,如此足矣。”
建弘皇帝看他片刻,微微一笑:“秋融,你祖父将你教得很好,朕也是第一回赏你,你便不要推辞了。”
陆雨梧眼底神光微动,面上却未有什么波澜,他跪下去,垂眸看见自己腰间的那枚玉璜:
“谢陛下。”
日光薄薄的洒在燕京城中,这是整个大燕最繁华的地方,巷陌纵横交错,到处人影憧憧,一条浮金河横亘城中,商船来往,桥上叫卖,热闹非凡。
“还是燕京好啊!又大,好吃的又多!”
惊蛰一手抓着个肉包子,笑眯眯地咬了一大口,“细柳,咱们回紫鳞山之前先多买点吃的吧!紫鳞山上那些人一个个都清心寡欲的,做的饭也寡淡死了!”
细柳递给他一粒碎银子:“李记糖山楂。”
“行了,你回回就爱吃那玩意儿,”惊蛰瞧不上她手中那点小钱,“那才几个钱,我请你就是!你等着我啊!”
他飞快地跑走了。
浮金河的大拱桥下支着一个糖水摊子,细柳一脚勾来长凳坐下,要了一碗糯米圆子糖水,摊主糖水做得好,这会儿生意也不错,客人几乎满座。
不论贩夫走卒,还是穿襕衫的书生,天气一转凉,他们便都爱这一口,这会儿有人抬头睃了一眼河对面街上,“哎哎哎,你们快看!”
同桌的人抬头看去,只见对面穿着东厂袍服的一行人边走边清道,后头紧跟而来的则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穿着蟒服的中年人,他脸上没有须子,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阴柔,一看便是个太监。
他挺腰直背,目不斜视,身后一行人抬着御赐的绫罗绸缎与金银箱笼稳步前行。
“那不是东厂提督曹风声的那个干儿子曹小荣么?”
书生那桌有人认出他来,“他这是做什么去?”
“你们还不知道呢?”
另一个书生长得白净,穿着明显比他们要鲜亮些,他故作姿态,见同桌的人都引颈探问,他才笑了笑,说:“你们也知道我兄长如今在国子监,他今早跟我说,那永西总督侯之敬勾结反贼作乱骗饷,乃是五皇子殿下与陆阁老的长孙陆雨梧联手灭了那伙反贼,并将那侯之敬绳之以法。”
“那这么说来,那曹小荣是往陆家去送圣上的赏赐?”
身形微宽的书生一面往对面张望着
一面拢起眉头思索了一番
“可我怎么没听过陆阁老还有个长孙?”
那白净书生道:“你们才在京多久?我家就在京城
我记得我父兄在饭桌上提过
那位陆家长孙曾也是名满燕京的神童
几岁便能成诗著文
当今圣上都曾赞他心思神妙
只是后来听说他身子不好
早早地被送出燕京养病去了。”
“可惜是体弱
?)
不然依这位陆公子的家世
还有他的才智
若是参加科举
定然前途无量啊。”
有人惋惜了一声。
“有什么可惜的?”
那白净书生道
“说不定人家那病如今已经好了呢?他啊
出生便在那等显赫之家
陆阁老仅有他这一个亲长孙
又怎会不替他铺好青云路呢?反倒是咱们
出路到底只能自己找啊……”
这话说得戳心
几个书生都开始为自个儿往后的仕途唉声叹气。
细柳静默地听着他们说话
一碗糖水也慢慢喝完
她抬起脸来
曹小荣一行人已渐远
道旁百姓还在不停地张望着圣上赐予陆家的荣耀。
“你们说那陆公子会参加科举么?”
那一桌书生还在讨论。
“官宦人家
怎么会不入仕呢?何况那可是陆家。”
有人说。
细柳听着
眼前却是昨日秋雨沙沙
打湿少年乌浓整齐的发髻
顺着他那白玉簪滴落
他牵着阿秀的手立在田埂上
眺望浓浓雨雾里的一片田野。
“我想让天下百姓不再吃蓬草。”
他的声音回响而来。
“细柳!”
惊蛰的声音猛地落来
细柳回神抬眸
只见这少年身上大包小包
嘴里还咬着一块糖
他将手里的油纸包递给她
“你的糖山楂。”
细柳接来
从腰间取出一粒碎银放在桌上
随后站起身:“我们走。”
午时天仍是阴的
陆雨梧从宫门出来坐上回府的马车
一路辘辘声响
他在车中端坐闭目养神
直至马车停稳
他方才睁开眼
掀帘出去。
七年来
陆雨梧没有回过陆府一次
老管家见了他还有些迟疑地唤了声:“小公子?”
“兴伯。”
陆雨梧却还认得他。
“哎
小公子快去花厅
阁老在等您呢。”
兴伯说着
忙将陆雨梧迎去花厅。
昨日下过雨
四方天井下
院子里的积水已被家仆扫尽
却还有些湿润
一株青松长在正中
颜色浓绿。
雕刻古朴纹饰的几扇门大开着
陆雨梧才一进院
抬眼只见一年逾花甲的老者穿一身墨绿道袍
背对他负手立在厅堂中
他头戴懒收网巾
簪玛瑙
发髻见白。
他侧影被厅中的灯笼朗照
如一道老而弥坚的山廓。
兴伯与陆青山等人默默地退出去
陆雨梧穿院入厅
一撩衣摆跪下去:
“秋融问祖父安。”
陆证昂首在看匾上“松竹长清”四字
闻声
片刻方才转过身来
他眼皮松弛
神光却清明
定定地看着跪在面前的这个少年。
忽然间
他扬手一巴掌狠狠打在陆雨梧的脸上:
“陆雨梧
你果真要我陆家再出一个小阁老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