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裁减祭祀贡肉、贡果的第五天,金濂来安宁宫求见,要回禀彻查光禄寺之事。
“真是个急性子啊。”
姜离看向正在一旁撸猫的高朝溪:还好她就在这儿,不然金濂只怕都不愿意多等。
不过金濂进门后,姜离还是道:“金卿先喝盏茶润润吧。”
虽然来面圣肯定是梳洗打扮过的,但金濂那乌黑的眼圈,快要干裂的嘴唇,暗淡的皮肤,以及那一双亮的好像点着鬼火的眼睛,都昭示着这几日他是何等连轴转的。
金濂谢过皇帝赐茶,又将手里厚度可观的一摞文书奉上,回明里面有从光禄寺拿到的原始账目,也有他最终核对过的结果。
至于怎么这么快这么完整拿到原始账目的……金濂自己没说,姜离倒是有所耳闻。
光禄寺烂账一堆,当然想要推诿拖延——只要拖下去就有造假账的时间。
然而金濂根本没有自己去做无用功讨要账本,他拿着尚方宝剑,去锦衣卫和东厂借了点人抄出来的。
简直是抄的天怒人怨。
宦官接过金濂的文书,奉到皇帝手里。
姜离翻了两页,竖版和繁体字,都令她看的眼晕,就直接交给高朝溪了。
正在奉命喝茶的金濂手不由一顿。
他今日来之前自然是打过腹稿的,准备了一个时辰的告状内容。
但看皇帝懒懒的,只看了一眼奏疏就直接交给旁边淑妃娘娘的样子,金濂决定压缩掉一些事:诸如光禄寺借朝廷之名,向各省征敛食材科取数倍;拖欠商户银钱,令许多人倾囊鬻产破败家业等事,皇帝可能不以为意。
金濂见皇帝悠闲慵懒的样子就来气,心道:那我就要说你最在乎的事情。
也好让皇帝跟他一样愤怒,跟他站在一起!
想来皇帝最在乎的,自然是光禄寺拿他当冤大头,昧了他银钱的事儿!
金濂边喝御赐的茶,边想怎么刺激皇帝:怎么才能让陛下更惊讶恼火呢……
他想起自己之前去东厂借人的时候,曾跟金督主请教过如何给皇帝回话。
金英永远会拉踩一下王振,只道:“王振这厮欺上瞒下,许多世情不让陛下知道。我服侍在侧时,陛下有时会随口问起器物、餐食之费,可见从前都叫王振哄着不知呢。”
其实也是美丽的误会了,姜离对大明的物价确实是一无所知。原版的朱祁镇在这方面肯定比她强些。
*
因觉得皇帝没有什么常识概念,金濂选择了提问法。
他先问道:“陛下觉得宫中上用膳食器皿,有多少件呢?”
姜离想了想,她好歹也来了快四个月了,每日御膳的餐具见过,宴席上的也见过……
她本来想说几千,想了想夸大了些:“几万?”
“臣亲自点算过账目——膳食器皿共三十万七千有余!”*
多少?三十多万?莫不是……
似乎是知道皇帝在想什么,金濂摇头道:“臣没有算宫中宫人寻常的餐具。”
紫禁城中宦官宫女良多,他们每日吃饭自然也要用碗碟。但金濂根本没有算那些寻常的餐具。
“单就是‘上用’——臣查的档子,是两京工部督造的各种金龙凤白的瓷器,以及专门用来进御膳的食盒等器皿的数目。”
姜离确实被这个数目惊了一下。
姜离这时候忽然想到:大明开局一个碗,若是朱元璋知道现在后辈有这么多餐具可以用,会不会有点欣慰……
然而很快金濂的话就追上来了。
“陛下以为这些账目上所耗费的瓷器,真的都是您与宫中太娘娘们和贵人们所用吗?”
“光禄寺每年自监自盗、亦或是玩忽职守丢失的各种器皿,估计都以陛下的名义把账平了。”
“每年光禄寺都要报缺器皿,每年都要增补万余件!”
那些器皿都去哪儿了?
自然是都进了某些人的腰包。以及……
也是为了□□帝,金濂还给皇帝举了个他亲自经历过的例子:就在三年前,朝廷赐宴海西、野人(都是女真的一部)时,就因为光禄寺的人偷懒,根本没有陪同,以至于这两部外夷当场偷走了五百多件碗碟。*
还是这些人要运走的时候,鸿胪寺(算是招待外宾的外交部门)发现的。
也就是说光禄寺基本把这些昂贵的餐食器具当一次性的用。但凡有个回收流程和意识,也不至于丢了也发现不了。
姜离:……世界真魔幻。
不由又想到之前尚膳监告状,说是光禄寺招待外宾给人家吃的不是生猪肉,就是盘子里根本没啥东西,如今看来还偷懒不陪席面——那么也不能全怪人外宾把你家盘子都顺走。
*
“那么陛下知道,光禄寺一年所报账,用掉的果品总数是……”
姜离摆手:“好了,别玩小孩子的你问我猜了。”
“你直接报数吧。”
看皇帝的脸色,金濂觉得皇帝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做了什么品种的冤大头,也就不再卖关子。
他翻出袖中准备好的小纸条——上面写着最要紧的几项数据。
“去年光禄寺单果品就报了一百七十八万斤。”
“诸如鸡、鹅、羊、猪等牲畜,报了十六万。”顿了顿:“陛下即位之初,光禄寺一年才报四万。”
姜离: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有粮、豆类、蔬菜……”
最后,金濂开始了总结。
他也知道,什么粮、果品的斤数,当大到成千上万,就变得失去了真实感。
皇帝也未必知道,这到底是能养活多少人的物用。
所以,金濂给出了最后的致命一击——他算出了现在的光禄寺,比起太宗时候,到底多花了多少钱!
“太宗年间,光禄寺一年所费为十二万两。且那时食物俱鲜洁,朝鲜使臣还曾为御宴之隆重而作诗为念。”
“如今光禄寺所备宴席几无可用之处,然而去岁光禄寺一年所费为——三十二万八千六百二十七两一钱三分一厘七毫四丝九忽!”*
姜离被他的精确给震惊到了。
‘忽’又是个什么计量单位啊!
她只知道锱铢必较,可铢的话,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但金濂这直接统计到一两的小数点后四位啊。
姜离:恐怖如斯。
*
见皇帝神色怔住了,金濂觉得今日效果还不错,于是图穷匕见——
“陛下,光禄寺上下官员,如今之贪腐、怠缓、恣肆、奸诈,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只能重病用猛药,响鼓用重锤!”
“陛下既然委于臣,那么臣便斗胆请奏。”
姜离觉得,金濂的眼睛都被这些虚耗的银粮,馋的绿油油的——
“请陛下允准,臣行洪武年间旧事!”毕竟历来惩治贪官之严,没有过洪武朝太祖朱元璋的。
姜离:……你这燕国地图挺长的啊。
不过。
她也有此意!
因她方才随手翻到的那两页,正是光禄寺以朝廷之名,向浙江省催缴的食材——
光禄寺每年消耗的这么多食物,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可能都是从京师采买的。其实绝大部分是从各地征要贡赋,令当地官员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
比如姜离刚才看到的,只今年,光禄寺就要浙江上交糯万石,除此外,还要浙江多产之物,诸如要‘芦笋一万斤’、‘莲子五千斤’‘熏火腿四千八百四十斤’……*
凡此种种数十种。
然后这些珍贵的食物,或被贪腐或被浪费掉。
姜离不免要想起,哪怕是她来的那个时代,华夏人民能够吃饱,也不过是小几十年的事儿。她父母还常跟她说起小时候饿肚子,吃地瓜吃的冒酸水等话。
何况此时的大明。
无论人类社会怎样彰显自身的文明、繁荣,归根结底,人类这个群体一直在挣扎努力的事情便是‘吃饱、活下去’。
*
金濂忐忑等着皇帝的回复。
“金卿,去吧!朕不但给你尚方宝剑,另赐你王命旗牌。”
所谓王命旗牌,一般是赐给外放的总督要员,也是可以先斩后奏,便宜行事,因有一面呼啦啦的大旗子,看着比尚方宝剑还要威风些。
皇帝拍案:“去把朕的钱都拿回来!”
“是,臣领旨!”金濂很激动接过王命旗牌,然后叛逆的在心里补了一句:“把国库的钱拿回来。”
然后转头雄赳赳气昂昂地去了。
*
在金濂回禀过程中,高朝溪一直在旁边默默核算账目。
越算越心惊。她从前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入宫后见宫闱内所耗费的用物,以为已经是见过世面了。
然而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天真。
别说她眼见的事实,就连她的想象力,也没有超过这些人实打实敢于贪腐的数额。
知道你们贪,但不知道你们这么贪啊!
待金濂走后,高朝溪与皇帝对坐,不知不觉就说起了她自己那普普通通的家,以及周围的寻常百姓们。
隔壁住的邻居老伯,是县衙的柴薪皂隶(给衙门做些杂活的吏),每年差不多能有二十两银子的进项养家糊口。
而家中远近亲友的女子,包括她入宫前,都会做些绣活补贴家用。
因还要操持家里旁的家务,妇人们多是闲下来才能打点针线来做,如非技艺精巧的绣娘,每日也就挣三四十文而已。
当真是一年忙到头,也只能挣得碎银几两,勉强添补一点。
……
她说起外面人家的生活,就见皇帝认真听着。
以至于她自己倒是犹豫着住口了:“陛下,我入宫多年说的都是数年前旧事,也不知如今外头百姓的日子是什么样了。”可别误导了皇帝。
“何况,我也原不知道京城百姓的日子。”马车直接把各地的秀女送入了宫中。
她话还未说完,就听皇帝随口道:“你想出去吗?那就出去看看吧。”
作者有话要说
阴间小剧场:
在金濂开口前,朱元璋搬着小板凳来听:让朕看看如今的光禄寺能多贪,朕在的时候,可是这样规定的:“亲王、妃既日支羊肉一斤,牛肉即免,或免支牛乳。”吃饱就行,要节俭点。
看完金濂的汇报直播(当场掀桌):朕!的!钱!!
做稻草人的手完全按捺不住。
放朕回去,朕还能杀。
朕要让他们知道,从官位变成牌位,九族了无牵挂,实在是件很简单的事儿!
备注:
【偷盘子事件】见于《明英宗实录》:“礼科都给事中胡清等奏,迩者累赐海西野人、女直人等宴,光禄寺官员、厨役人等怠惰偷闲,不行亲督监视,以致夷人乘隙盗去碗碟等器五百八十三件,略不知觉。”
文中引用的数据都是尽量考据过的,出自《食货志》、《礼部志稿》、《明实录》等。太多的原文就不放啦。因为今天想放点别的,是跟吃有关系的更有意思的史料:
给大家对比下唐、宋、明皇帝用膳/宴席的食谱。
唐朝的曲江宴(进士宴):“曲江大会比为下第举人,属比之席地幕天,殆不相远……凡今年才过关宴,士参已备来年游宴之费,由是四海之内,水陆之珍,靡不毕备”。
升官进学烧尾宴:单笼金乳酥、曼陀样夹饼、巨胜奴……白龙臛、凤凰胎、乳酿鱼、蕃体间缕宝相肝……
《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五十八道菜太长了,家人们可以自己搜搜看。
宋朝的食谱:完颜构的,他去臣子家一次宴席,都得吃上百道菜,菜单太长了,只放下酒菜:下酒十五盏:
第一盏,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第二盏,奶房签、三脆羹;第三盏,羊舌签、萌芽肚;第四盏肫掌签、鹌子炙(羹);第五盏肚胘脍鸳鸯炸肚;第六盏沙鱼脍炒沙鱼衬汤;第七盏鳝鱼炒鲎鹅肫掌汤齑;第八盏螃蟹酿橙奶房玉蕊羹;第九盏鲜虾蹄子脍南炒鳝;第十盏洗手蟹鱖鱼假蛤俐;第十一盏玉珍脍螃蟹清羹第十二盏,鹌子水晶脍、猪肚假江瑶;第十三盏,虾枨脍、虾鱼汤齑;第十四盏,水母脍、二色茧儿羹;第十五盏,蛤蜊生、血粉羹。
其余的各种菜肴,感兴趣的家人可以搜索《武林旧事?高宗幸张府节次略》,菜单特别长,名字也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很高级。
接下来,是老朱家(早期)——
进士恩荣宴(上等桌):永乐十三年:按酒、烧炸四般,宝妆、茶食、果子五般,软按酒五般,菜四色,汤三品,双下大馒头,羊肉饭,酒五钟。
对不起,看到双下大馒头的时候,忍不住笑了。
还找到一个朱元璋的食谱。《南京光禄寺志》卷二《膳羞》:
早膳:羊肉炒、猪肉炒黄菜、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香饭、豆汤、泡茶等十二道。
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蒜醋白血汤、蒸鲜鱼、三鲜汤、菉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饭、蒜酪等二十四道。
大早上就鸡鸭鱼肉。老朱胃口挺好。
跟之前的朝代比起来,老朱的菜单,淳朴到感觉能天天出现在我家饭桌上。
在皇帝裁减祭祀贡肉、贡果的第五天,金濂来安宁宫求见,要回禀彻查光禄寺之事。
“真是个急性子啊。”
姜离看向正在一旁撸猫的高朝溪:还好她就在这儿,不然金濂只怕都不愿意多等。
不过金濂进门后,姜离还是道:“金卿先喝盏茶润润吧。”
虽然来面圣肯定是梳洗打扮过的,但金濂那乌黑的眼圈,快要干裂的嘴唇,暗淡的皮肤,以及那一双亮的好像点着鬼火的眼睛,都昭示着这几日他是何等连轴转的。
金濂谢过皇帝赐茶,又将手里厚度可观的一摞文书奉上,回明里面有从光禄寺拿到的原始账目,也有他最终核对过的结果。
至于怎么这么快这么完整拿到原始账目的……金濂自己没说,姜离倒是有所耳闻。
光禄寺烂账一堆,当然想要推诿拖延——只要拖下去就有造假账的时间。
然而金濂根本没有自己去做无用功讨要账本,他拿着尚方宝剑,去锦衣卫和东厂借了点人抄出来的。
简直是抄的天怒人怨。
宦官接过金濂的文书,奉到皇帝手里。
姜离翻了两页,竖版和繁体字,都令她看的眼晕,就直接交给高朝溪了。
正在奉命喝茶的金濂手不由一顿。
他今日来之前自然是打过腹稿的,准备了一个时辰的告状内容。
但看皇帝懒懒的,只看了一眼奏疏就直接交给旁边淑妃娘娘的样子,金濂决定压缩掉一些事:诸如光禄寺借朝廷之名,向各省征敛食材科取数倍;拖欠商户银钱,令许多人倾囊鬻产破败家业等事,皇帝可能不以为意。
金濂见皇帝悠闲慵懒的样子就来气,心道:那我就要说你最在乎的事情。
也好让皇帝跟他一样愤怒,跟他站在一起!
想来皇帝最在乎的,自然是光禄寺拿他当冤大头,昧了他银钱的事儿!
金濂边喝御赐的茶,边想怎么刺激皇帝:怎么才能让陛下更惊讶恼火呢……
他想起自己之前去东厂借人的时候,曾跟金督主请教过如何给皇帝回话。
金英永远会拉踩一下王振,只道:“王振这厮欺上瞒下,许多世情不让陛下知道。我服侍在侧时,陛下有时会随口问起器物、餐食之费,可见从前都叫王振哄着不知呢。”
其实也是美丽的误会了,姜离对大明的物价确实是一无所知。原版的朱祁镇在这方面肯定比她强些。
*
因觉得皇帝没有什么常识概念,金濂选择了提问法。
他先问道:“陛下觉得宫中上用膳食器皿,有多少件呢?”
姜离想了想,她好歹也来了快四个月了,每日御膳的餐具见过,宴席上的也见过……
她本来想说几千,想了想夸大了些:“几万?”
“臣亲自点算过账目——膳食器皿共三十万七千有余!”*
多少?三十多万?莫不是……
似乎是知道皇帝在想什么,金濂摇头道:“臣没有算宫中宫人寻常的餐具。”
紫禁城中宦官宫女良多,他们每日吃饭自然也要用碗碟。但金濂根本没有算那些寻常的餐具。
“单就是‘上用’——臣查的档子,是两京工部督造的各种金龙凤白的瓷器,以及专门用来进御膳的食盒等器皿的数目。”
姜离确实被这个数目惊了一下。
姜离这时候忽然想到:大明开局一个碗,若是朱元璋知道现在后辈有这么多餐具可以用,会不会有点欣慰……
然而很快金濂的话就追上来了。
“陛下以为这些账目上所耗费的瓷器,真的都是您与宫中太娘娘们和贵人们所用吗?”
“光禄寺每年自监自盗、亦或是玩忽职守丢失的各种器皿,估计都以陛下的名义把账平了。”
“每年光禄寺都要报缺器皿,每年都要增补万余件!”
那些器皿都去哪儿了?
自然是都进了某些人的腰包。以及……
也是为了□□帝,金濂还给皇帝举了个他亲自经历过的例子:就在三年前,朝廷赐宴海西、野人(都是女真的一部)时,就因为光禄寺的人偷懒,根本没有陪同,以至于这两部外夷当场偷走了五百多件碗碟。*
还是这些人要运走的时候,鸿胪寺(算是招待外宾的外交部门)发现的。
也就是说光禄寺基本把这些昂贵的餐食器具当一次性的用。但凡有个回收流程和意识,也不至于丢了也发现不了。
姜离:……世界真魔幻。
不由又想到之前尚膳监告状,说是光禄寺招待外宾给人家吃的不是生猪肉,就是盘子里根本没啥东西,如今看来还偷懒不陪席面——那么也不能全怪人外宾把你家盘子都顺走。
*
“那么陛下知道,光禄寺一年所报账,用掉的果品总数是……”
姜离摆手:“好了,别玩小孩子的你问我猜了。”
“你直接报数吧。”
看皇帝的脸色,金濂觉得皇帝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做了什么品种的冤大头,也就不再卖关子。
他翻出袖中准备好的小纸条——上面写着最要紧的几项数据。
“去年光禄寺单果品就报了一百七十八万斤。”
“诸如鸡、鹅、羊、猪等牲畜,报了十六万。”顿了顿:“陛下即位之初,光禄寺一年才报四万。”
姜离: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有粮、豆类、蔬菜……”
最后,金濂开始了总结。
他也知道,什么粮、果品的斤数,当大到成千上万,就变得失去了真实感。
皇帝也未必知道,这到底是能养活多少人的物用。
所以,金濂给出了最后的致命一击——他算出了现在的光禄寺,比起太宗时候,到底多花了多少钱!
“太宗年间,光禄寺一年所费为十二万两。且那时食物俱鲜洁,朝鲜使臣还曾为御宴之隆重而作诗为念。”
“如今光禄寺所备宴席几无可用之处,然而去岁光禄寺一年所费为——三十二万八千六百二十七两一钱三分一厘七毫四丝九忽!”*
姜离被他的精确给震惊到了。
‘忽’又是个什么计量单位啊!
她只知道锱铢必较,可铢的话,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但金濂这直接统计到一两的小数点后四位啊。
姜离:恐怖如斯。
*
见皇帝神色怔住了,金濂觉得今日效果还不错,于是图穷匕见——
“陛下,光禄寺上下官员,如今之贪腐、怠缓、恣肆、奸诈,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只能重病用猛药,响鼓用重锤!”
“陛下既然委于臣,那么臣便斗胆请奏。”
姜离觉得,金濂的眼睛都被这些虚耗的银粮,馋的绿油油的——
“请陛下允准,臣行洪武年间旧事!”毕竟历来惩治贪官之严,没有过洪武朝太祖朱元璋的。
姜离:……你这燕国地图挺长的啊。
不过。
她也有此意!
因她方才随手翻到的那两页,正是光禄寺以朝廷之名,向浙江省催缴的食材——
光禄寺每年消耗的这么多食物,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可能都是从京师采买的。其实绝大部分是从各地征要贡赋,令当地官员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
比如姜离刚才看到的,只今年,光禄寺就要浙江上交糯万石,除此外,还要浙江多产之物,诸如要‘芦笋一万斤’、‘莲子五千斤’‘熏火腿四千八百四十斤’……*
凡此种种数十种。
然后这些珍贵的食物,或被贪腐或被浪费掉。
姜离不免要想起,哪怕是她来的那个时代,华夏人民能够吃饱,也不过是小几十年的事儿。她父母还常跟她说起小时候饿肚子,吃地瓜吃的冒酸水等话。
何况此时的大明。
无论人类社会怎样彰显自身的文明、繁荣,归根结底,人类这个群体一直在挣扎努力的事情便是‘吃饱、活下去’。
*
金濂忐忑等着皇帝的回复。
“金卿,去吧!朕不但给你尚方宝剑,另赐你王命旗牌。”
所谓王命旗牌,一般是赐给外放的总督要员,也是可以先斩后奏,便宜行事,因有一面呼啦啦的大旗子,看着比尚方宝剑还要威风些。
皇帝拍案:“去把朕的钱都拿回来!”
“是,臣领旨!”金濂很激动接过王命旗牌,然后叛逆的在心里补了一句:“把国库的钱拿回来。”
然后转头雄赳赳气昂昂地去了。
*
在金濂回禀过程中,高朝溪一直在旁边默默核算账目。
越算越心惊。她从前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入宫后见宫闱内所耗费的用物,以为已经是见过世面了。
然而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天真。
别说她眼见的事实,就连她的想象力,也没有超过这些人实打实敢于贪腐的数额。
知道你们贪,但不知道你们这么贪啊!
待金濂走后,高朝溪与皇帝对坐,不知不觉就说起了她自己那普普通通的家,以及周围的寻常百姓们。
隔壁住的邻居老伯,是县衙的柴薪皂隶(给衙门做些杂活的吏),每年差不多能有二十两银子的进项养家糊口。
而家中远近亲友的女子,包括她入宫前,都会做些绣活补贴家用。
因还要操持家里旁的家务,妇人们多是闲下来才能打点针线来做,如非技艺精巧的绣娘,每日也就挣三四十文而已。
当真是一年忙到头,也只能挣得碎银几两,勉强添补一点。
……
她说起外面人家的生活,就见皇帝认真听着。
以至于她自己倒是犹豫着住口了:“陛下,我入宫多年说的都是数年前旧事,也不知如今外头百姓的日子是什么样了。”可别误导了皇帝。
“何况,我也原不知道京城百姓的日子。”马车直接把各地的秀女送入了宫中。
她话还未说完,就听皇帝随口道:“你想出去吗?那就出去看看吧。”
作者有话要说
阴间小剧场:
在金濂开口前,朱元璋搬着小板凳来听:让朕看看如今的光禄寺能多贪,朕在的时候,可是这样规定的:“亲王、妃既日支羊肉一斤,牛肉即免,或免支牛乳。”吃饱就行,要节俭点。
看完金濂的汇报直播(当场掀桌):朕!的!钱!!
做稻草人的手完全按捺不住。
放朕回去,朕还能杀。
朕要让他们知道,从官位变成牌位,九族了无牵挂,实在是件很简单的事儿!
备注:
【偷盘子事件】见于《明英宗实录》:“礼科都给事中胡清等奏,迩者累赐海西野人、女直人等宴,光禄寺官员、厨役人等怠惰偷闲,不行亲督监视,以致夷人乘隙盗去碗碟等器五百八十三件,略不知觉。”
文中引用的数据都是尽量考据过的,出自《食货志》、《礼部志稿》、《明实录》等。太多的原文就不放啦。因为今天想放点别的,是跟吃有关系的更有意思的史料:
给大家对比下唐、宋、明皇帝用膳/宴席的食谱。
唐朝的曲江宴(进士宴):“曲江大会比为下第举人,属比之席地幕天,殆不相远……凡今年才过关宴,士参已备来年游宴之费,由是四海之内,水陆之珍,靡不毕备”。
升官进学烧尾宴:单笼金乳酥、曼陀样夹饼、巨胜奴……白龙臛、凤凰胎、乳酿鱼、蕃体间缕宝相肝……
《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五十八道菜太长了,家人们可以自己搜搜看。
宋朝的食谱:完颜构的,他去臣子家一次宴席,都得吃上百道菜,菜单太长了,只放下酒菜:下酒十五盏:
第一盏,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第二盏,奶房签、三脆羹;第三盏,羊舌签、萌芽肚;第四盏肫掌签、鹌子炙(羹);第五盏肚胘脍鸳鸯炸肚;第六盏沙鱼脍炒沙鱼衬汤;第七盏鳝鱼炒鲎鹅肫掌汤齑;第八盏螃蟹酿橙奶房玉蕊羹;第九盏鲜虾蹄子脍南炒鳝;第十盏洗手蟹鱖鱼假蛤俐;第十一盏玉珍脍螃蟹清羹第十二盏,鹌子水晶脍、猪肚假江瑶;第十三盏,虾枨脍、虾鱼汤齑;第十四盏,水母脍、二色茧儿羹;第十五盏,蛤蜊生、血粉羹。
其余的各种菜肴,感兴趣的家人可以搜索《武林旧事?高宗幸张府节次略》,菜单特别长,名字也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很高级。
接下来,是老朱家(早期)——
进士恩荣宴(上等桌):永乐十三年:按酒、烧炸四般,宝妆、茶食、果子五般,软按酒五般,菜四色,汤三品,双下大馒头,羊肉饭,酒五钟。
对不起,看到双下大馒头的时候,忍不住笑了。
还找到一个朱元璋的食谱。《南京光禄寺志》卷二《膳羞》:
早膳:羊肉炒、猪肉炒黄菜、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香饭、豆汤、泡茶等十二道。
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蒜醋白血汤、蒸鲜鱼、三鲜汤、菉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饭、蒜酪等二十四道。
大早上就鸡鸭鱼肉。老朱胃口挺好。
跟之前的朝代比起来,老朱的菜单,淳朴到感觉能天天出现在我家饭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