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你以为我私底下没劝过父皇?告诉你,你在诏狱里听你的课,外面人帮你走动的不知道有多少,淇国公、成国公、王驸马哪个没为你奔走求任?”

    “那父皇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朱高煦烦躁无比地在值房里走动。

    “本来是有意让你去的,但实际上因为立储争太子的事,你跟大哥的关系早都闹僵了,支持大哥的那群文官当然不放心你再立新功,所以纷纷谏言,父皇就动摇了。”朱高燧缓缓说道。

    “这理由不够。”

    朱高燧干脆道:“镇远侯不想带你,怕你莽撞误事。”

    朱高煦顿时沉默了片刻,随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顾成跟朱高炽的关系更好,跟他关系极差。

    但是按照朱高煦对他爹朱棣的了解,这些理由,还是不够。

    朱高煦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所在。

    跟大哥朱高炽相比,他唯一的巨大优势,就在于军功。

    朱高炽身体肥胖又跛足,是上不得战场的。

    而正是因为他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足够耀眼的军功,所以才在立储之争里,处于暂时性的领先优势。

    但这种微弱的领先优势,是很快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大哥抹平的。

    因为朱高煦不会治国。

    平天下用武将,安天下用文臣。

    能上马砍人下马抚民的人才,另当别论。

    更重要的是,别的武将如果不打仗,还能躺在功劳簿上吃一辈子老底。

    他朱高煦要是不打仗,无法立下新的军功,那么他就只能当个太平王爷了,而且“太平”的有效期,仅在朱棣活着的时候。

    朱高煦当然不是喜欢把命运交由别人摆布的人。

    更何况,争储就是争皇位。

    机会就在眼前,半步之遥!

    换谁,谁不想当皇帝?

    能当皇帝,凭什么要去当王爷?

    这种人世间最大的利益,任谁都不可能轻易放弃,非是说三两句话就能劝阻的。

    而他爹朱棣,明显是更加偏爱他,更加希望他成为太子。

    这种感觉,朱高煦非常笃定。

    原本朱高煦在诏狱里待了好几个月,按他好动暴躁的性子,早就憋不住了。

    如果不是姜先生讲的实在有趣,他根本不可能坚持的下来。

    而如今得知了父皇准备对女真人动手,非常渴求另立新功以增加自己在立储之争中的筹码的朱高煦,更是再也按捺不住迫切的心情。

    ——但是父皇不允许。

    朱高煦感觉很憋屈,却也没法子,因为他不是皇帝皇帝就是可以一言而决,反对无效。

    可朱高煦还是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顾成的建议,并不能成为决定性原因。

    为什么父皇就是不让自己出去呢?

    父皇是个乾纲独断的皇帝,一定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朱高煦觉得,自己离事情的真相,差的不远了。

    朱高煦忽然眼珠子一转,从暴躁中恢复过来,对三弟说道。

    “那俺就继续在诏狱待着。”

    朱高燧微微有些惊讶地看着二哥,今天暴躁状态结束的挺快啊。

    “行。”朱高燧点了点头,又道:“你好好待着吧,最近可别惹麻烦,我听说最近父皇的心情不太好,一堆朝堂的烂事,你在诏狱吃牢饭也能避避风头。”

    朱高煦站在原地道:“老三,谢了。”

    “成,咱兄弟不说这些。”朱高燧站起身道,“我走了。”

    他说完便往外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又停住了脚步,回头对朱高煦意味深长地说道:“好好待着,就是最大的功劳。”

    朱高煦点头道:“多谢提醒。”

    “嗯。”朱高燧转过了身,推开房门走了出去,顺手把值房的门也合上。

    朱高煦坐在椅子上愣神,脑海里乱糟糟的。

    他之前一直认定了父皇是偏爱自己的,所以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做出“自己进诏狱”这种别人看起来很蠢的蠢事。

    他原本的计划,就是赌气兼表态,表明了自己绝对不会对太子之位有所退让。

    至于诏狱,待两个月就当修身养性了,谁还总在里面待着啊。

    结果事情现在发生了转折——皇帝竟不同意他去打仗,甚至派来老三来,还告诉了他这么多。

    朱高煦不傻,他当然知道,有些话其实是父皇借老三的嘴对自己说的。

    否则,给

    朱高燧九十九个胆子,那些犯忌讳的话,他也不敢说。

    朱高煦此前并未怀疑过某些事情,哪怕李景隆在实在瞒不过去的时候,曾经对他坦言,自己就是朱棣派来跟着听课的。

    朱高煦只是认定父皇在当初自己献上了削藩计策后,看出自己受人之点。

    因此顺藤摸瓜,让锦衣卫查出了姜星火的存在。

    这么说,或许也不准确,因为朱高煦在聘请姜星火讲课的时候,就已经让纪纲查了卷宗。

    所以,纪纲早就知道这件事。

    而自己在诏狱里的举动,纪纲只要想知道,肯定是能知道的,换句话说,父皇也知道。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高煦在那天姜星火被弄丢了,看到父皇怒气冲冲地质问他的时候,丝毫没有感到意外。

    因为姜星火的存在,早晚父皇都会知道。

    但这也没什么,不过是自己私藏姜星火的心思被戳破了而已。

    如果父皇不知道,那代表父皇对自己在诏狱里的生活毫不关心,那才会让朱高煦感到失望。

    朱高煦细细回想,接下来的事情,便是李景隆的加入。

    一开始,他还不知道李景隆受到了父皇的安排,旁听姜星火的讲课,并且把讲课内容记录下来。

    这件事,是他在大朝会那天知道的。

    因为在前一天,他曾三次上书父皇关于日本佐渡金矿和石见银矿的事情。

    而父皇只回答了他“知道了”、“阅”、“已阅”。

    那时候,朱高煦就察觉不对劲了。

    等到第二天早晨上朝的时候,朱高煦更是彻底醒悟,李景隆就是内鬼。

    但是朱高煦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这些知识,父皇想知道,他还能拦着不成?

    父皇没有把姜星火独占,就已经是考虑到戳破身份人家恐怕不肯说真话了,所以才要借着自己这层关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高煦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狱中听课,不听课的时候举石锁,要么就看看书.嗯,朱高煦开始主动看书了,虽然很多时候看不懂,但是他会记下来,然后找半步秀才境的姜先生解答。

    虽然有时候在朱高煦眼里无所不知的姜先生,其实对某些特定的古籍内容也一知半解,但这并不妨碍姜星火东拉西扯地忽悠一番就过去了。

    大家都看不懂,你怎么知道我说的是错的?

    悠闲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而一丝怀疑,始终在朱高煦的心头萦绕。

    不对啊!

    没了李景隆,父皇是怎么知道讲课内容的呢?

    如果说父皇对此完全失去了兴趣,也不可能。

    因为朱高煦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姜星火在李景隆离开诏狱后讲的一些东西,也开始在外界出现了。

    朱高煦心中的怀疑,开始愈发不可遏制。

    直到今天。

    老三意味深长地告诉自己,“好好待着,就是最大的功劳”。

    为什么好好待着就是最大的功劳?

    是因为不给父皇找事吗?

    不,自己从小到大找的事可不少,也没见哪次被关这么久,自己想出去都不让出去。

    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了!

    ——父皇需要自己待在诏狱里听课。

    而自己听不听课不重要,重要的是,父皇想听。

    那么,还是那句话,没有了李景隆旁听汇报,在只有姜星火讲课、他听课的环境下,父皇是怎么知道讲课内容的呢?

    难不成,还真有鬼怪藏在他们身边偷听?

    朱高煦思考了一阵,拿起值房桌案上的纸笔,飞快地写起字来。

    朱高煦的大字写的很丑,但是没关系,能认出来就行。

    过了一阵,他把纸张吹干又抖了抖了起来,接着叫来一名狱卒,让其去找纪纲,把自己的奏疏,送呈御前交由父皇审阅。

    接下来没课的时间。

    朱高煦在诏狱里待了七八天,几乎每天都写新的奏疏送到父皇面前,都是他自己根据读书感悟和姜星火只言片语的提点、解读,写出的一些似是而非狗屁不通的东西。

    朱高煦很清楚,自己在给父皇制造垃圾。

    他这么做,只是为了验证一个猜想。

    在这一天,前天上奏的奏疏又过了一日,就到了他手上,内容令人失望。

    “写的不错,可以继续。”

    朱高煦盯着那份奏疏,目光闪烁。

    明明是一句夸奖的话,可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