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六十九 (一更
    海外文物是一批一批回來, 而且每次到達的港口都不一樣。
    國家也讓許槐桑不要那麽急,時間還充足,但許槐桑沒有休息, 下一批文物沒有到的時候她就把附近一些瀕危物種收進空間。
    運送文物的船在半個月內便陸陸續續到達,但部分文物需要做簡單的修複或保護工作, 所以許槐桑和韓朋花了二十多天才把?所有文物都收進空間。
    在這段時間青貯玉米和土豆也再一次收獲, 而下一批民衆種?的是大豆、高粱、土豆和青貯玉米。
    不同地區種?植的也不同, 由于上一批中途種?植的時間也出現過天災導致減産的情況,所以國?家也進行了相應的補償。
    而現在市場上的大部分蔬菜依舊是由國?家提供, 因為現在能正常種?植不會?減産太多的只有大棚蔬菜。
    龍國?的大棚蔬菜并不多, 雖然?有國?家提供的新型蔬菜, 大棚蔬菜的種?植周期短了很多,但供應依然?不足, 只依靠大棚蔬菜頂多支撐一個省。
    等許槐桑收回所有文物回到農場的時候, 研究人員早就在會?議室等待。
    李部長一看到許槐桑便笑?道:“研究院那邊最近又有了好?消息。”
    “水汽交換器你還記得吧?”
    許槐桑點點頭,她記得三四個月前她才買了一大批制造水汽交換器的配件給研究院送過去。
    李部長臉上笑?容更深:“水汽交換器已經可?以量産了!”
    許槐桑有些驚訝, 上次她還聽說?專門負責研究水汽交換器的研究室每天都在崩潰大喊她們到底在研究什麽東西。
    沒想到這麽快就有了結果。
    “關鍵是制造水汽交換器的配件也有了頭緒。”
    水汽交換器的配件之前研究人員都猜測沒有十年根本研究不出來,但也許高科技真的能激發人類的想象力,有時候研究缺的就是大膽的思維。
    而抽獎的時候許槐桑送過去的各種?高科技讓研究人員突然?就有了新的思路。
    “最近沿海的部分地區空氣很濕潤,而內陸偏幹燥, 國?家準備用水汽交換器試試。”
    根據研究院和氣象專家的推測, 也許在使用水汽交換器之後?多月不下雨的地方也許可?以生成積雨雲。
    幹燥地區長期不下雨的原因之一就是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太少,而積雨雲的形成條件就需要有足夠的水汽供應, 當大氣中的水汽含量較高時才有利于形成積雨雲。
    當然?水汽不是全部, 想要形成積雨雲還需要不穩定的大氣和上升氣流等等, 不穩定的大氣指的是溫度随高度迅速下降,而這促使空氣上升形成雲團。
    至于其他條件沒有人能說?清楚, 也許等清楚的那一天就是控制降雨機器研究出來的時候。
    ……
    國?家很快就決定在各地投入使用,不過在收集水汽的階段國?家并沒有做宣傳。
    最先試用水汽交換器的還是研究人員,因為她們最熟悉儀器的使用,也能最快反應過來是否有意外狀況發生。
    新一代水汽交換器能儲存的水汽研究人員做過測試,可?那是在實?驗環境下,第一次使用她們心裏也沒底。
    使用儀器的其中一個研究人員把?儀器放在氣象專家指定的位置,随後?按下機器的啓動?按鈕。
    在機器運行的綠光開始閃爍的時候,她的心也像懸在空中。
    而氣象專家也在緊張的盯着測試空氣濕潤度的機器。
    在機器運行一個小時之後?,空氣濕潤度開始有明?顯的下降。
    地區空氣濕度最好?的範圍在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六十五的範圍內。
    而氣象專家在經過勘驗确定第一個試驗地區最好?空氣濕度保持在百分之六十,所以在她們監測到空氣濕度緩慢下降到62%左右時便喊停。
    研究人員趕緊按停,水汽交換器也慢慢停下,完全停止運行時空氣濕度在61%。
    收集過程很順利,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交換水汽環節。
    這下控制儀器的研究人員更加緊張,如果在真實?環境下也能完美完成水汽的交換,那就意味着控制降雨成功的第一步,也能讓幹燥的地區稍微濕潤一點。
    尤其是葉省和海雲市,這兩個省在沒有天災之前都是比較濕潤的城市,所以受幹燥影響最大。
    交換水汽的城市選的就是葉省。
    她小心翼翼地把?儀器打開,随後?就蹲在旁邊看監測設備上顯示地儀器的數據,而空氣的濕潤度依舊是由氣象臺監控。
    水汽交換器使用之後?兩個小時空氣濕度開始上升,而所有市民手?機裏的濕度數據也在變化。
    濕度不斷上升也引起了部分人的猜測。
    “你們有沒有發現濕度一直在上升,難道是要下雨了?”
    “還真是!現在濕度已經有40%了,之前天天百分之二十幾。”
    “之前我還笑?西北的朋友驚訝濕度有百分之四十幾,現在濕度40%我都高興的大叫。”
    “小道消息,是國?家研究出了新的儀器。”
    有了部分網友的消息,葉省的其他人也開始關注天氣裏的濕度,果然?發現濕度在不斷地上升。
    知情網友說?的是國?家研究的機器也有不少人相信。
    在第一次試驗完美成功之後?,研究院也終于發了一條有關水汽交換器的消息。
    【龍國?研究院:經過不斷地試驗與調試,研究人員終于研發出能夠交換兩地水汽,提高幹燥地區濕度的水汽交換器,這是創新型技術的成功應用。而且此儀器具有能耗低、成本低、使用壽命長、操作便捷等諸多優勢,有望大範圍使用。龍國?始終堅持研究能為人民帶來好?處的東西。】
    “果然?是國?家研究的!”
    “我要睡了,希望明?天醒來國?家就告訴我們馬上前往星際的消息。”
    “最近國?家研究院的效率好?高!”
    水汽交換器的成功不僅讓全國?人民振奮,也讓研究人員終于能放松。
    而農場的研究人員也第一時間收到消息。
    “雖然?一直相信國?家研究院的實?力,但是真的看到水汽交換器成功使用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其中一個研究人員高興道。
    李部長也松口氣:“太好?了。”
    “國?家種?的第三批水稻也收獲了。”
    國?家種?第一批水稻是在許槐桑剛透露會?出現極端天災的一周之後?。
    龍國?一直有和糧食有關的備用方案,當沒有足夠的大米産出、進口量也不足時備用方案就會?啓動?。
    國?家有好?幾種?産量極大且種?植周期非常短的水稻,而且在鹽堿地上也能成功種?植,這些水稻唯一的缺點就是口感不好?,可?這個缺點在缺糧的時候不值一提。
    最開始國?家進口的優質大米很多,所以不急着讓許槐桑在種?植空間種?,但是國?家也不可?能毫無準備。
    所以在很多鹽堿地上國?家派了一群人去種?植水稻。
    種?植空間裏拿出來的水稻還沒有研究出能在鹽堿地上種?植的品種?,所以國?家就一直在種?已有的品種?。
    以前國?家不種?是因為不缺,但是缺的時候國?家一定會?有辦法解決。
    許槐桑驚喜道:“太好?了。”
    她終于知道上一世國?家在偏後?期提供給民衆的大米從哪裏來。
    國?家有備用方案就完全不需要擔心缺糧的問題,口感不好?但飽腹,在比較危急的情況誰會?糾結好?不好?吃。
    許槐桑一直擔心大米供應問題,聽到這個消息她也放下心。
    “國?家的規劃基本完成,現在就差防寒防凍的衣物。”
    在葉省高溫寧省超低溫的時候國?家就已經發放了可?控溫的衣物,這幾個月也一直在生産,就是要争取人手?一套。
    可?控溫衣物防的就是能源出現問題,不能正常供暖或降溫的時候民衆靠着這套衣物也能不被環境溫度影響。
    國?家預計在進入基地之前衣物能夠生産完畢。
    “幸好?可?控溫的衣服用的都是新型材料,否則還缺棉花。”李部長慶幸。
    國?家分不出多餘的精力種?植足夠多的棉花,新型材料的衣服便解了燃眉之急,更何況還是可?以控溫的。
    許槐桑也知道國?家的規劃,衣物生産完成之後?就是十二月份各地加工大米和小麥。
    十一月中旬就要組織人員進入基地,但是國?家的軍人卻要等到最後?三天才進去,因為他們還有事情要忙。
    比如生産足夠的大米小麥、檢查基地周圍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等等。
    “那接下來就是我的任務了。”許槐桑思考,收文物提前完成,那保護瀕危物種?也要提前進行。
    “部分珍惜物種?國?家已經在組織運輸過來,還有一些可?能就要麻煩你過去了,不過文明?保護空間應該能适應所有物種?生存吧。”
    李部長不免有些擔心,不能浪費名額所以他沒有進去過任何一個空間,因此不知道系統空間的環境到底怎樣。
    許槐桑想起文明?保護空間物種?板塊分的極細的不同空間忍不住感嘆。
    “放心吧,感覺系統比我們更想要保護藍星上的物種?。”
    國?家肯定是以人民為主,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是國?家最在意的,如果沒有系統,按照國?家的規劃也許到天災發生前半個月才會?考慮保護珍稀物種?的事情。
    由于李部長說?國?家會?先送一批珍稀物種?過來,所以許槐桑就暫時先待在農場。
    其他物種?什麽時候去收、從哪裏開始國?家也還要規劃,國?家要保證許槐桑的安全。
    最近天災發生的更加頻繁,基地建造都耽誤了一會?兒,幸好?參與建造的人多,而且基地很穩固,所以并不需要擔心基地在建造中就被天災影響。
    不過國?家之前估計十月份建造好?,現在看來要十月中下旬才可?以建造好?。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不會?為了獎勵不顧危險讓許槐桑去收集珍稀物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