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邦顿时坐立难安。
    感觉到很多不怀好意的目光。
    首当其冲的还是曹肃那宛如寒刀一般的冰冷目光,吴安邦心中突突狂跳,张口结舌,半晌才吐出一句:“大人,必须严惩,武家全力支持大人严惩此等枉顾国法、枉顾运城安危的恶贼!”
    他心中纳闷,谁这么离谱,  都这会儿了还在挣钱,真不要命了?
    之前城中有不少家族,确实干过向古越贩卖粮肉的买卖。
    除了贩卖粮肉,还倒卖过棉花、皮革、圆木等,干的都是正经的买卖,但买卖的对象不是很正经。
    这万平军是反贼,  和反贼做生意,那不就是在资敌吗?
    此前朝廷早已发布过严禁向叛乱地区行商的法令,但效果一般。
    主要是做买卖的都是富贵险中求,  越是叛乱地区,这些货物的价格就越高,越有利润。
    曹肃冷哼一声,放下酒杯。
    “别说我曹某人不留情面,这种事情,哪怕是稍微缓几个日子呢?”
    “生意人挣钱,也得讲究个‘名正言顺’,倘若真为了口袋里的几个板子就坏了朝廷大计,那就不光是恶贼,更是国贼。”
    “你们可知,何为国贼?”
    “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  偷合苟容,谓之国贼。”
    曹肃说完,顿时整个酒楼里都安静下来,众人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  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众多家主把脑袋低了下来,就怕被曹肃点名,突然就成了国贼。
    果然是怕什么来什么,曹肃又扫了一圈,还是盯上了武安邦。
    武安邦沉住气,坦言道:“大人,国贼不除,运城一日难安。”
    “说得好!”
    曹肃闻言,露出一抹笑意,带头鼓掌。
    看到曹肃笑了,众人方才稍微松懈一口气,也跟着露出僵硬的笑容。
    曹肃身体微微前倾,巨大的压迫感再次袭来。
    “那么应该如何除贼呢?”
    他反问座下的诸多家族。
    武安邦沉声道:“把这个国贼找出来,绳之以法!”
    这下这些家族也都跳出来,秉持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思想附和道:“没错,找出来,该杀头的杀头,该抄家的抄家,大人说了算。”
    “大人说了算!”
    众人纷纷响应,汇聚成了同一种声音。
    同一个城池,  同一种声音,  曹肃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他笑眯眯的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支持本官,本官也就直说了。”
    “从即日起,原先的城门令作废,进出城门需得我手令,若无我手令,任何商队和居民,都不得擅自离开运城,待本官查出谁在其中作贼,再行放开城门令。”
    曹肃要封锁运城?
    之前运城封过几次,运城居民对封城这件事,都比较抗拒。
    但曹肃这次,不是封城,而是对城池进出严格管控。
    按照道理,他作为运城的掌控者,直接封控也在理。
    但他却选择先和这些实际的掌权者沟通,逼迫他们站在了理亏的一方,生不出任何反对的缘由。
    堂下的家族家主们尽皆哗然,低声议论。
    许久之后,众家族之首的武安邦朗声抱拳:“武家上下愿听大人安排,若无大人手令,绝不出城。”
    武家的表态,代表这场“鸿门宴”落下帷幕。
    曹肃走上前去,扶住了武安邦的胳膊,笑着说道:“武家主对朝廷一片赤诚,朝廷决然不会忘记你的。”
    武安邦连忙道谢:“能为朝廷分忧,乃是我辈荣光。”
    他把武安邦扶起,一副臣民和谐的画面。
    看得场下众多家主目瞪口呆,暗自猜测武家和讨逆军暗地里怕是达成了什么龌龊的交易。
    曹肃大笑道:“既然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举措,那从明天开始,运城就按照此法戒严了,谁要是跳出来反对,那就有可能是与万平军暗地里买卖的龌龊商家,那就休怪本官不留情面了!”
    几个刚想出什么话语准备反对曹肃的家主立即吓得收回到了嘴边的话,曹肃这高帽子扣的太厉害,谁敢在这个时候说个不是?
    众人只好都低着头,以沉默来应对。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散了吧,武家主留一下。”
    武安邦刚跨出去的步子立马收了回来,脸上露出一点尴尬。
    背后传来了无数道疑惑、愤怒、鄙夷之类的目光。
    他暗暗叫苦,曹肃这年轻人真比胡荣这糙汉子厉害多了,明明什么都没做,可却不断向外界传递出他们武家与曹肃有了什么勾当的假象。
    种种的特殊照顾,明显就是把武家放在火上烤。
    但他又不能说曹肃什么,心想回去之后,一定要先稳住几个与武家交好的家族,不能让武家彻底在运城被孤立。
    身后的目光渐渐退去,那表明众多家族都离开了酒楼。
    曹肃走到武安邦的面前,给武安邦倒了一杯酒。
    “武家主。”
    曹肃笑道:“如今运城百废待兴,我们讨逆军又是只会打仗的粗人,打仗可以,治城非我等所长,多亏了武家上下帮衬,才井井有条,未出什么纰漏。”
    武安邦现在听到曹肃说这类夸奖的话,只感觉头都大了。
    连忙摆手道:“大人过誉了,大人文能安邦,武能讨逆,实乃一代名将........”
    曹肃也不急着开口,等武安邦马屁拍完。
    他回到主座上,笑着望向武安邦。
    老头子被他看得心慌,连忙道:“不知还有什么地方能帮到大人的?老朽一定全力以赴。”
    “也不是什么多大的事,就是听闻武家乃是本地有名的书香世家,祖上也曾出过六部郎中,不知能否借我两个读书文士用一用,帮助我处理一下运城政要事务。”
    什么,借人?
    这又是要干什么?
    真是为了解决点运城的政务要事?
    盯上了他们武家的几个读书苗子........
    武安邦懵了,没敢当场拒绝曹肃。
    从酒楼里出来时,都是晕乎乎的。
    ........
    数日间,曹肃收编了胡荣麾下精兵。
    去掉老弱的,留下气血武者以及一些强壮的军士。
    曹肃升职成为千人别将,麾下可以拥有千人左右的本部兵力。
    但实际在战争过程中,超出或者低于这个数字都是正常的。
    最终,他麾下的精兵达到了一千八百余人,挑剩下来的数百人留给运城做了府军,其余不适合继续从军的则是被他直接遣散,或者转为辅军。
    一千八百人的军队,属于超出额定编制。
    曹肃真正登记在册的,除了原先的老兵外,还有就全都以功力高地来论先后。
    功力越强的,进入主力就越早,其余则先发配到第二梯队。
    这一千八百人,曹肃连日来勤加操练,打散后重新编定部队,逐渐全都吸引到了队伍之中,形成了整体。
    与此同时,南边王猛又给他传来了新的消息。
    古越城果然被他牵动了神经,白才顾波仰仗精兵数万,决定分兵一万前来攻打他。
    这几日古越城粮草士卒调动频繁,随时都有可能扑出来向北而行。
    一万精兵,足以打下运城。
    运城的城不高,比平城都要差得远,此前胡荣只用了三千本部精兵就拿下了运城,之后又在运城招兵买马,扩充部队到了五千多。
    对于古越而言,运城不可丢,运城一丢,北面就没了屏障。
    古越直接暴露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如果有运城在北面守一下,那么还可以给古越城足够的反应时间。
    曹肃不知道白才和顾波谁会带兵前来,但不论此二人何人带兵,他都是一样,以不变应万变。
    只要守住了运城,王猛就有机会在古越掀起更大的波澜,从而影响整体战局。
    这是他与王猛早些时候制定计划的进阶版,原先想的只是曹肃干扰古越的视线,从而给王猛创造浑水摸鱼的机会。
    现在曹肃不光能干扰古越视线,还直接成为了古越心头之患,吸引力倍增。
    王猛也看到了比牵制更多的可能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