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里面住的人还挺多的。一共四个架子床。上下加起来得住八个人。现在加上唐年年, 已经有六个人在里面了。
    有四个人比唐年年年纪大,另外两个看起来就差不多。
    年纪大一些的是自己在收拾行李和床铺,年纪小的就是家里的长辈在收拾。
    看这模样也是没吃苦过的。
    一个年纪大点的短发女学生问道, “同学,你也是我们新室友吗?我叫张雪霞。”
    唐年年笑着道, “我刚被分配到这个宿舍, 以后请大家多多指教。我叫唐年年, 这是我丈夫沈家树。”
    张雪霞笑着和沈家树打了招呼。
    另外一个正在吃瓜子的女生惊讶道,“你看起来年纪不大啊, 竟然结婚了。”
    唐年年笑道,“我都二十多了, 也就是看着不大。”
    女孩子还准备说什么,被她的家长碰了一下就没开口了。
    沈家树趁着她们说话的时候, 就开始擦床铺床。
    因为下面的床铺都已经有人了,所以只能睡上铺。
    沈家树都担心自己媳妇儿掉下床了。
    但是他也知道, 这不是自己能办的事儿。
    唐年年见状也赶紧撸起袖子干活, 两人很快就收拾好了。
    “你以后就住这边, 我就去忙了, 等有消息了, 再过来找你。”
    “嗯。”唐年年满眼不舍,但是也知道自己不能任性。
    家树也有自己要做的事儿,而且买房子也是为了这个家,“你去吧, 我自己一个人能行。”
    虽然不放心,但是好歹是在学校里面,出不了什么事儿,所以沈家树就直接走了。
    虽然临走前他还挺想亲亲自己媳妇儿的。但是人这么多, 实在不方便。
    寝室里这边渐渐收拾好了,另外两个床铺依然空着,也不知道是没来人,还是就这么空着了。
    几个女学生互相介绍自己。
    两个年轻的女生倒是很活跃,首先介绍自己。一个叫胡晶,一个叫林清。她们是本身就认识的人,一起进首都大学念书的。
    另外两位年长一点的女学生是从单位考过来的,一个叫陈梅,一个叫许云。她们都是单位的文职工作,所以复习的时候就占了优势。
    张雪霞则是在下乡知青,但是她运气不错,因为下乡时间早,所以当时分配的工作也好点,在小学当老师。也是因为这样,才有机会一直学习。要不然也考不上这么好的大学。
    胡晶惊讶道,“那你岂不是在乡下结婚了吗?”
    张雪霞道,“我第三年就结婚了,我丈夫是当地人。”
    这在知青里面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城,总不能一辈子不成家。而和当地合适的人家结婚是一个好的选择,遇着好人家了,自己会过得轻松点,也不会被人欺负。
    但是这在没下过乡,没吃过苦的小姑娘眼里,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总觉得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了。
    一瞬间有些冷场。
    唐年年立马道,“我也是下乡知青,我丈夫也是当地人。要不是我丈夫承担了家庭的重担,我也没时间复习,雪霞姐,我们运气都不错啊。”
    张雪霞笑了起来,“你丈夫还真的看不出来是农村人啊。”
    “他靠着自己的能力在公社当了主任,后来还带领公社开厂呢。”
    唐年年说起沈家树就特别的骄傲。
    张雪霞也说起了自己的丈夫,没沈家树那么优秀,但是人很勤劳。是队里的劳模。家境在当地也算殷实。因为家里劳动力多,公婆又养了猪和鸡,每年年底卖给公社,还能得几十斤的肉票。每个月都能吃几顿肉。
    看着两人说起农村丈夫一脸骄傲,完全不觉得不好意思的样子,那个年轻学生立马不说话了。
    心里觉得有些尴尬。但是也觉得自己和他们是不同的。
    再好又怎么样。她们现在可是首都大学的学生了。
    而她的舅舅还是大学的教授。别人辛苦考进来,她可以靠着推荐名额进来呢。
    以后找的对象也是首都大学的高材生。
    一番介绍,唐年年基本上可以确认自己应该和谁交往了。
    瞧不起别人,那就会被人瞧不起。
    她和张雪霞成了朋友,另外两位年纪大点的学生也很包容人,于是几人算是成了一个圈子,另外两个年纪小点的就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
    晚上,唐年年就开始想念沈家树了。她怀念老家宁静的生活。
    但是也知道如今是自己要奋斗的时候,不能好逸恶劳。
    沈家树在和老丈人一起吃饭。
    年年不在家里,他可就蹭着老丈人吃饭了。
    白天他在外面跑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房子,晚上只好继续来投靠老丈人了。顺道找老丈人问问有没有认识的熟人卖房子的。
    唐文远道,“为什么要买房子?我这里可以住。”
    沈家树道,“爸,我和年年主要是觉得应该置办一点固定资产。以后传给后代也实在。”
    唐文远闻言,就这么被说服了。后代啊,也是他的后代。
    “其实也不用留什么,好好培养孩子,知识才是给他们最好的传承。”
    沈家树笑道,“有您和年年,那这个不愁的。但是能锦上添花岂不是更好?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呢?”
    这话可真是说到唐文远心坎上去了。他以前再忙于工作,心里也是希望给自己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的。
    “那我帮你问问。”
    “谢谢爸,那可真是麻烦您了。年年都说了,尽量买个大点的,以后您退休了和我们一起住。”
    唐文远笑了起来,“这不用你们操心的。”
    “那可不行,我和年年都离不开您。以后还盼着您帮着教育孩子呢。”沈家树可不觉得自己有本事把孩子教成才。老丈人可是大学教授啊。
    唐文远听的脸都激动红了。
    除非是再启动大项目,要不然他的工作就不那么繁忙了。
    虽然老丈人答应帮忙打听了,沈家树自己也没闲着,在首都比较好的地段晃悠。
    去房管所打听,甚至在房管所和街道办这边都贴了买房信息。
    让有要卖房子的同志去街道办留个言。
    除此之外,他也在考虑自己在首都谋生的问题。
    首都这边肯定是要有事业的,要不然以后就没啥机会来看年年。
    但是一直在老家也不行。
    沈家树也不打算放弃瓜子厂,他准备在首都开一个瓜子厂分公司。就专门卖瓜子。
    首都的市场那可太大了,要是能把这市场慢慢的谈下来,沈家树觉得瓜子厂那点货都不够对
    不过沈家树暂时目标没那么大。自己初来乍到的,还是先看清楚形式。现在这边能站住脚再说。
    所以他顺便也这边开门面。
    首都做生意的人可不多,这会让还没开始改开,私人生意那是不存在的。都是公家单位。
    哪怕首都的公家单位挺多,五花八门的店子开得和私人店子一样丰富,但是空着的门面还是很多。
    他细心的花时间做了个市场调查,把这边门面租金打听清楚了。
    然后给老家洪社长打了个电话报信。
    一来是问问洪社长的意见,二来也是想让洪社长知道,自己在首都耽误这么久可不是为了陪媳妇儿,这可是一直在工作呢。
    洪社长哈哈笑道,“还真忙着工作呢,你这可真是太实诚了。”
    沈家树道,“难得来一次,我还是希望能拿下这个市场。您想想,我们瓜子厂要是以后能在首都开分公司,名气打出去了,这以后卖向全国,那自然也不是梦啊。”
    “也是你敢想啊。”洪社长道。
    “主要是我们公社瓜子厂的瓜子确实做得好嘛,产品好,咱有这个底气。海城我们都能卖,首都怎么就不行了?”
    “就怕不合规矩,你也知道的,公社开厂其实也不是那么自由。咱们去了首都,动静太大,担心出问题。”洪社长说着自己内心的考虑。
    沈家树道,“所以我准备试点,在这边先把销售点建立起来,我这边负责谈单子,总厂那边负责出货。”
    这可让洪社长着急了,“你这意思是以后不回来了,就留那边?”
    沈家树笑道,“我这也是初步计划着把这市场打开,这样,等我回去了咱细说。”
    这可让洪社长心里有了事儿了。
    他还指望着一直培养沈家树接班呢。
    沈家树把这边销售点的地址确定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在街道办那边问到了卖方信息了。
    除了街道办这边之外,老丈人也给他信息了。
    沈家树一问卖价,只觉得这和以后的房价比起来,就和大白菜一样了。
    他按着信息找过去看房子,保存着还不错的四合院,竟然才五千块。
    当然了,他这么大的口气也是因为老丈人给的底气。
    换做一般人家里,还真的挺难存下这一笔钱的。
    而且五千算是比较高的房价了,一些保存得不算好的四合院,三千就能拿下。
    沈家树听完之后,只觉得之前计划买两套房子的想法是不是格局太小了。
    不过仔细一想,还是不能太高调买房了,这会儿还没改开呢。自己又是外地来的。不能太张扬。
    回头买的时候还是要用老丈人和年年的名字去买,一人买一套。这样才安全。
    老丈人介绍的这个五千的四合院自然是体面的。
    也是通过朋友介绍的,这房子沈家树一看就看上了。不止是因为地段和面积,还因为里面保存得比较好。
    这房子一看就是之前给人办公的地方,不像有些四合院租出去给被人住了,几百人住一个院子里面,那院子都不像样儿了。
    沈家树一看就看中了,立马就去找唐年年了。
    唐年年已经拿到了课本,都开始预习功课了。也把学校摸清楚了。就是一直见不着家树,还以为家树回去了。
    看到他之后可高兴了,“你忙完了?”
    沈家树道,“就我这点本事也没做啥,主要是爸帮忙介绍的房源,那房子不错,你肯定喜欢。什么时候有空,我带你去看。”
    我下午就能去。”唐年年高兴道。
    沈家树笑眯眯道,“那行,我们先去看房子,然后有时间还能去吃饭看电影。”
    唐年年高兴的点头。
    午饭都没吃,就跟着沈家树跑出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