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要从一个地方调知青去另外一个地方, 虽然不算特别容易。但是只要理由正当,也是可以的。
    毕竟知青的任务就是建设农村。
    正好农村需要这个人才,那就可以合理调动。
    沈家树给的理由就是需要这个人才搞建设。
    盖章签字, 送去知青办。跟着申请书一起的, 还有沈家树拎着的大袋瓜子。
    到了知青办就开始给大家发瓜子,“这可不是买的, 这是咱们公社的特产。让各位同志们尝尝。这不是犯错。大家都放心吃。”
    这年头瓜子虽然不稀罕, 但是也是很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零食。
    大家尝了尝, 还是甜的。
    这自然是沈家树搞的新口味瓜子了。确实也是让大伙儿尝尝鲜。
    在大家吃着甜瓜子的时候, 沈家树就把申请提交了。“咱公社现在有了自己的瓜子厂, 又开始种瓜子了, 后续还要扩建厂房,还要给农民同志修房子。这都需要建筑方面的人才。”
    “本着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我们决定还是请知青同志来帮我们建设。”
    “这个人才是我多方打听才打听到的。我一去建筑队打听,大家都知道这人。”
    知青办查了一下陈一建的档案,发现家庭背景栏确实是填报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建筑队的。
    陈一建当时填报的特长也是建筑相关。
    本着本地人才要为本地建设做贡献的原则,知青办同意了这个调动。
    沈家树帮着知青办的主任剥了一捧瓜子, 看着他们将调令寄出去了,这才高兴的出门。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打广告,“我们瓜子厂马上还有奶油瓜子, 你们要是定, 就内部价, 比供销社便宜许多呢。”顺便留下了订货电话。
    走了一段路, 终于见到了望眼欲穿的陈师傅。
    看到沈家树点头,陈师傅高兴极了。“真的成了啊。”
    沈家树道, “能不行吗, 费了我几斤瓜子, 我还给人剥瓜子说好话,不容易。”
    陈师傅都被他说得不好意思了。
    沈家树道,“陈叔啊,你孙子可一定要和你说的那样有用啊。要不然到时候我们建筑队还要把你请回去。而且是无偿的。谁让你骗人呢。”
    “我咋骗人呢,保证没骗人。我家一建就是有出息。他要是做不来,我就去和他一起下乡,在你们公社养老了。”
    沈家树听这话就放心了。有人兜底就成。
    他笑道,“那就成。这样我也好交差。你就别急着给那边联系写信了,免得让人以为咱走后门了。”
    陈师傅:“……”
    “等回来了,还怕没机会说话?”
    陈师傅觉得言之有理。
    最后忍不住问,“要几天能到?”
    “我让人贴了加急的。快则七天,慢着半个月?”
    陈师傅:“……”罢了,几年都等了。
    ……
    在遥远的西部乡下,村里正在盖小学。
    一个年轻人站在建筑工地上指挥着大家,“那边地基要挖深一点,你这都不平。不能这么将就,容易出问题的。”
    “边那边,那边你们量了没有?四个角竟然都没拉线衡量过,你们到底建过没有啊?”
    “哎对对对,地基就是要这样建的,你这人有点真功夫。”
    下面干活的老乡烦了,“你谁啊,在这里喊啥?”
    陈一建摸了摸自己被风吹皱的脸,“我是隔壁大队的知青,我看你们在这修学校,就过来帮忙的。”
    “要你个瓜娃子帮啥呢?回去回去,别在这里捣乱。你们这些知青就是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够的。吃干饭的
    ,别再这里躲懒了,回去干活去。马上秋收了,还跑这躲懒呢。”
    陈一建:“……我不是躲懒的,我是来帮忙的。我从小就在建筑工地长大的。家里人都是做这个的。”
    “谁管你啊,赶紧走开。咱这么多人还要你一个毛娃娃指手画脚的?”
    “……”陈一建内心再次受到了打击。
    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这些年来,他虽然离开了家乡,也没能在建筑队工作。但是一直攒钱买书。看了许多建筑专业的书。他一直没放弃自己的所学,总想着有一天能利用自己所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在这里没人信他。
    农村人一般都不盖房子。哪怕盖,人家也不听他的。
    因为这个地方气候和自己那边不一样,他开始好不容易提过一次建议,结果被人指出了错误之后,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也是那次这以后,他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所学还不够。所以才疯狂的积攒知识。
    但是没人再给他机会了。
    陈一建看着自己的双手,不禁悲从中来。
    人生还有什么希望吗?
    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在这里结婚,生子。日复一日的耕种。也许有一天,他会忘了曾经的自己。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再也不知道怎么建房子了。
    “陈一建,干什么呢,赶紧回去。队长找你!”
    知青点的朋友好不容易找到他了,顿时气得不得了了。
    这个陈一建,整天就做梦。永远都不知道认命。在这里还不努力的适应生活,还做着当建筑大师的梦呢。
    陈一建灰溜溜的去找大队长,准备挨批评。
    但是队长没批评他。反而还挺开心的。
    “一建同志啊,恭喜你了,你要回家乡了。”
    陈一建一听这话,第一感觉就是不相信。他还能有回城机会?家里一穷二白不可能给他走关系。在这边表现也不咋样。
    “不是回城,是回去你们本地的农村建设。那边说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陈一建:“……您确定名字没错?”
    “你到底走不走呢,就是你陈一建。你爷爷是不是建筑工人?”
    陈一建点头。
    “你爸是不是也是?”
    “陈一建继续点头。
    “那就没错了,回去收拾东西,赶紧走人。”队长心里放松了,开心了。终于送走一个知青了。
    他真的对这些干活不行,吃饭倒是积极的知青很不满。
    陈一建就这么木木呆呆的回去收拾东西。然后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下准备离开。
    还没出门,他转身和大家道,“看到没,梦想是可以成真的。同志们,不要放弃梦想,不要放弃学知识。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然后背着自己的行李,好不留恋的离开了。
    所有人都羡慕的看着他的背影。
    “虽然不是回城,但是最起码是回家乡了。离家里近,每周可以回去呢。”
    “而且听说是回去建筑队里工作的。不用种地。”
    “他可总算是实现梦想了。”
    大家互相看了一眼,眼中突然也有了希望的神采。
    也许陈一建说的没错,不放弃梦想是对的。
    有梦想才有希望。
    “以后晚上回来抽时间学习吧,不能把学过的知识忘了。”
    沈家树最近都在忙着瓜子厂的事儿。
    他准备多开发一些口味的瓜子,占领本地瓜子市场。然后对外扩张。
    当然,在这之前,他需要给自己的几个兄弟转个职业。
    之前说好的,谁要是做得好,就
    专职做销售,再也不需要炒瓜子了。
    现在几个小子做得都不错。但是说出去的话肯定要严格执行的。只能先提升一个。
    沈家树给自己几个兄弟开会,然后公布了他们这几个月工作结果。
    “我要表扬满福,工作努力,他炒的瓜子比大家都多。最重要的是销售渠道开发得很多,目前为止。李满福同志开发了水泥厂,肉联厂,以及砖厂三个单位的瓜子销售渠道。这几个单位和我们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以后年节都会从我们这边采购瓜子。”
    “来来来,鼓掌。”
    大家高兴的鼓掌。
    李满福抬头挺胸。“主要是家里人都挺支持的,我也没费啥心思。”
    “接下来是姜小超,小超很不错,不止纺织厂长期和我们订货了,还促成了很多纺织工定期找我们拿货。”
    姜小超嘿嘿笑,“女同志都喜欢嗑瓜子。”
    “再然后是前进,前进也是个不错的孩子,把瓜子都卖学校去了。学校也是销售瓜子的大客户啊。”
    张前进笑道,“我打小儿就喜欢嗑瓜子,就知道这东西在学校好卖。正好我妈认识学校那小卖部老师。”
    沈家树道,“鼓掌鼓掌。”
    “最后我要好好表扬我们的吴优同志。”
    “吴优同志为了让食品厂和我们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他还帮着食品厂想出了瓜子仁饼干,瓜子仁面包等食品。这叫啥?这叫没市场也要创造市场。这是销售的最高境界。”
    吴优咳了咳,“我主要是在食堂里面吃饼的时候嫌没味道,就包了点瓜子仁,挺香的。就想出来了。”
    沈家树道,“别谦虚,这就是你的能力,你的付出。”
    沈家树和他们分析,“你们可能不知道这代表这什么?食品厂可是有对外渠道的,这就代表着他们对外渠道卖多少这种食品,我们的瓜子仁就要卖多少出去。所以目前为止,吴优同志的销量是最多的。”
    这下子其他三人看吴优的眼光就不一样了。
    行啊,真是行啊。
    看不出来啊,这兄弟平时闷不吭声的,挺能办事儿啊。
    沈家树道,“所以结果你们知道了,恭喜我们的吴优同志,荣升为我们兄弟瓜子厂,第一位销售员。我愿称之为,金牌销售员。”
    李满福张前进和姜小超三人顿时满脸羡慕嫉妒。
    第一啊,金牌啊。这是多么荣誉的称号。
    关键是这家伙以后不用炒瓜子了。
    吴优享受着众人的这种目光,整个人都飘起来了。他真是觉得这种成功的感受太好了。
    原来他这么久没出息,就是因为走的路部队。他就该卖瓜子。
    “我以后会继续开发渠道的,我会把我们的瓜子卖到全国!”
    除了沈家树,其他三人都张大嘴巴。心道你也不怕闪了舌头。
    “有志气!”沈家树肯定了他的志向。
    然后和李满福他们道,“今天你们都写一个总结,总结一下自己哪里不足。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我期待下一个金牌销售员的诞生。另外咱厂里要对外招工了,要另外招个炒瓜子的。吴优啊,你以后就负责专门维护客户,开发销售渠道了。你身份不同了,要肩负起你的责任。”
    吴优笑得差点打嗝,“没问题,包我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