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依旧在以缓慢的速度持续下降。今年估计到十一月末时, 就能逼近零度。
    铜江以南没有暖气支撑,湿冷季节,实在难捱。好在搜刮了不少制暖设备, 可以稍稍放心。
    火锅之夜的地点定在食堂,通过同盟局域网通知了他们三个,自带厨具, 自带食材, 某种意义上也是无限量供应。
    这是自从封锁期以来的第一次大型团建,也终于可以在这个农产品大丰收的暂时安全期间,迎来第一次阶段性收获汇总。
    总结下来两个词, 就是惊心动魄, 但是硕果累累。
    回宿舍装食材时,三人顺手核对了一下记账本上和几个空间内的所有已拥有的粮食物资。
    为了方便理解整个[区域]——也就是大学的物资储存,记账本很贴心的分出了两个清单。
    这是区域内, 两间内测宿舍目前共拥有的粮食情况, 首先是粮仓:
    【寒地大米(50kg)×20袋
    香米(25kg)×15袋
    珍珠米(10kg)×12袋
    早稻米(10kg)×5袋
    丝苗米(10kg)×10袋
    汉堡面包饼(2个)×20组
    高筋鸡蛋挂面(1kg)×17筒
    荞麦挂面(1kg)×24筒
    红薯粉丝(500g)×3袋
    杂粮面(600g)×10筒
    玉带面(900g)×12筒
    蔬菜小面(280g)×5袋
    精炼大豆油(1.08L)×5桶
    植物调和油(1.8L)×5桶
    香菜籽油(2L)×3桶
    玉米胚芽油(1.8L)×1桶
    精制食用盐(500g)×10袋
    加碘精制盐(500g)×5袋
    日晒自然盐(500g)×8袋】
    其中一小部分是原先有的, 或是第一二天时在超市或食堂捡漏搜刮的。主要的大头,都得归功于那趟中央商场的冒险。
    宿舍大小的粮仓, 原先还觉得又空又大, 现在的内容物逐渐饱满后, 总算是拥有了一定的规格。
    光是50kg, 也就是100斤的寒地大米就用货车拉回来了整20袋,放在粮仓里,满满都是安心感。
    这里面塞的可不是普通的粮油米面, 而是可以让学校支撑过这个寒冬的生存底线。
    但是就全校八十余人的数量来看, 一旦战线时间拉长, 这么多粮食是完全不够的。因此, 如果想要做到完全靠校园内部的农产业自力更生,不久的将来不但要种蔬菜,也得种庄稼,种水稻,种小麦,还得种榨油作物,甚至是糖料作物。
    “盐呢?”陈访桐看着清单上的文字,旁边是每一种物资的彩铅简笔画。
    “我想想看。”沈未掰着手指数,“海盐湖盐井盐矿盐,海和咸水湖附近都没有,对我们来说现实一点的,就是挖井了吧。”
    “.......”苏梓临质疑道:“好像也没有很现实。”
    接下来是存放在冷冻库里的内容物,已经包括上了昨天收获的巨型温室大棚蔬菜,和从中央商场搜刮的速冻食品、奶制品、冷饮等:
    【鸡腿(95g)×10根
    翅根(50g)×10根
    鸡翅中(1kg)×3盒
    鸡胸肉(480g)×8块
    墨鱼丸(150g)×3盒
    鸭血(300g)×5盒
    猪肉粒香肠(160g)×3盒
    战斧羊排(180g)×3盒
    黑椒牛仔骨(250g)×2盒
    黑椒鸡块(250g)×5盒
    鸡排(160g)×20块
    汉堡肉饼(25g)×15块
    小白菜×791棵
    小叶茼蒿×1105棵
    莴苣×478根
    菠菜×1003棵
    牛奶粉(1kg)×8罐
    羊奶粉(1kg)×5罐
    马苏里拉奶酪(150g)×10袋
    原味芝士片(118g)×15盒
    手撕芝士条(25g)×27袋
    猪肉荠菜饺子(1kg)×5袋
    菌菇三鲜饺子(1kg)×3袋
    玉米蔬菜饺子(1kg)×5袋
    鲜肉小笼包(800g)×3袋
    蜜枣粽子(1kg)×4袋
    鲜肉粽子(1kg)×5袋
    鸭蛋黄粽子(1kg)×3袋】
    除了这两个功能性空间里储存的食物,还有放在宿舍常温储存的各种自热米饭、泡面、小火锅共计六十余盒,零食若干,调味品酱料若干,甚至还有金光闪闪的十余盒礼盒装保健营养品。
    是来之不易的王之宝库。
    冷冻库里的冰淇淋和零散饮料就没核对了。这些天整日劳累,每次路过冷冻库时,总是要随手摸几盒出来当成饭后甜品,或者是带到大棚和其他劳动现场和同学们分享。
    天气寒冷,却丝毫阻挡不了大家吃冷饮的热情。
    如果app哪天能模拟出一个生产冰淇淋的系统,或者通过什么渠道可以持续获得奶油和糖类的话,这个生产线是一定要做出来的。
    试想,又不是饥荒年代,[冰淇淋票]的吸引力,绝对比[粮票]和[蔬菜票]要大得多。
    可是,想要获得奶油,就得有奶牛或者羊之类的可以产奶的牲畜。然而放眼望去整个铜江流域,也没有发展这些产业的地方。
    看来,哪怕是为了这个目标,也得拼命在第一届生存排位赛时挤进全球前10000名,拿到开通全球物资交流的资格。
    “可是就算能换到奶牛,奶牛这种东西要怎么运过来?”
    沈未正往塑料袋里塞着今晚用来烫火锅的蔬菜,想到这个问题,不免展望未来。
    “让欧罗巴的那些大学给我们空运就可以了。”陈访桐一字一句缓慢道,“牧场飞机直运的花奶牛,到时候就把它们散养在松树林里,每天早上都可以去挤牛奶。”
    听到她的描述,沈未闭目肖想:“哇,这是什么末世理想牧民生活。”
    闻言,苏梓临若有所思地把目光投向了远处的铜江:“这么说来,我们确实是缺少了其他渠道的交通工具。”
    沈未警觉道:“等等,你不会是想说飞机吧?!”
    “不是,不是在想飞机。”她回答,“我是在想,我们搞到一条船的可能性有多大。”
    陈访桐正塞了一嘴卡布奇诺味冰糕:“铜江就在旁边,找一找的话,肯定有能用的船。”
    “嗯,有船的话,我们以后就不一定必须要走陆路了。”苏梓临挑拣着塑料盒里的鸭血,“你们想,从丧尸层面考虑,水路本身就比陆路安全,一旦有了船,铜江就能成为我们的天然运河。”
    “对哦!”沈未恍然大悟,“这样的话,万一到时候我们真的能成功开通物资交流中心,国外的不说,至少铜江流域以内的大学,我们都可以主动出击了。”
    理论上看起来毫无问题,于是这个颇有建设性的问题,就被带到了激动人心的火锅之夜。
    今天合作社短暂放假半天,食堂除了自己的小队,竟然还有其他同学。有的宿舍没有什么方便做饭的厨具,他们便会跑来借用食堂的工具。不过今天看起来,这些零零散散的小队伍也都是前来团建的。
    生产合作社将散沙般的大学校园重新捏合到了一起,在看不见的每一个小小宿舍,这段时间也都发生了很多故事,互相连接,互相融合。
    校园里的人数本质没有变化,但是却比以往热闹了百倍千倍。
    “蔡叔!”沈未挥手。
    “这儿呢这儿呢!”蔡叔把头从窗口的灶台后抬起来,里面热气缭绕,听说今晚要一起吃饭,他也早早做足了准备,正在烹饪其他小菜。
    砰的一声,故障绿火锅被放到了灶台,接下来,又是四大袋的自带食材。
    “不是说好不用你们准备的吗?”蔡叔连忙道,“怎么你们还带了这么多菜?”
    苏梓临怀疑道:“蔡叔,你是不是只跟那三个人说了?”
    “啊呀。”蔡叔嘿嘿笑着挠头,“这么一想,好像是忘记告诉你们了。”
    “........”与此同时,陆朝南恰巧掀开食堂的门帘,看到这四大袋之后,当即回头对尹赫道:“我怎么说的来着。”
    尹赫放下塞了更多食材的大麻袋,移目道:“我又做错了什么?我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吃饱。”
    接着,余巧曼紧跟其后,满脸欢喜地拎着精心择好的三袋丰盛菜品,掀帘走进食堂:“我来晚了,想着给你们多带........”
    话音未落,她也顿住。
    大家对着地上放置的足足二十人量的食材面面相觑。
    “.........”
    就当做是没商量好所导致的令人胃撑的爱吧。
    鸳鸯锅底,一半清汤一半麻辣。火锅本身的颜色虽然很丑陋,但是好用倒是非常好用,插上电线,不过一会儿,浓厚的汤底便咕噜咕噜冒泡,飘出令人垂涎的香味。
    “来吧。”
    郁黎弯眸,笑着挨个给大家分发碗筷。
    难得的火锅之夜终于拉开了序幕。
    虽然肉类食材够多,但是作为大家从一颗小小种子开始呕心沥血培养出的成果,蔬菜便成为了今晚的重头戏。
    把新鲜出棚的大·小白菜深深埋进汤底,稍稍涮熟,就可以用漏勺捞出来了。
    “先尝尝先尝尝。”余巧曼满心期待地催促大家,“看看这大学里的大棚,种出来的蔬菜味道怎么样。”
    陈访桐用碗接了过去,夹起一筷放入口中。
    出于科学探究的精神,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她的脸上。
    “........”半晌后,她泪光闪动:“好吃 。”
    火锅上白气缭绕,郁黎坐在对面,犹豫道:“你的眼睛怎么了?”
    “在哭。”陈访桐说。
    沈未很配合地当即捻起纸巾替她抹泪。
    好吃到泪目!
    大·小白菜叶片碧绿,茎干水嫩,在汤底里涮一下捞起来,颜色依旧鲜亮如同翡翠,放入口中咬开纤维,是出乎意料的爽脆与甘甜。
    茼蒿则是独特的清香,放在麻辣锅中与辣椒的刺激融合,绿杆水分满满,一口咬开,满口鲜香。再尝尝蔡叔用料汁凉拌的版本,则是另一种解腻爽口的清凉。
    莴苣与火锅的结合更不用说,无论是清汤还是麻辣汤底,汤汁吸得饱饱,鲜甜又爽口。
    完全忘记了肉的存在,大家一筷接一筷,原本在盘子里堆成小山的蔬菜很快便缩减了下去。
    温室大棚种出来的蔬菜虽然比平常个头要大上许多,但是无论从口感还是味道上,都是最顶级的鲜嫩与美味。
    终于,尽情吃了十轮蔬菜后,火锅之夜才终于进入到涮肉和讨论重大问题的环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