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赈济灾民,以工代赈,即解决了劳动力,又能避免暴乱。至于北方鞑靼,先安抚再剿灭,可保我大明边疆百年太平!”
    朱高炽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说了个痛快。
    “够了!”秦始皇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你如此急切,若被皇帝猜忌,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可朱高炽却豁出去了,陈词激昂,微微到来。
    他实在见不得朱允炆那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尤其想到正处在上升期的大明交到他手上后,在那些腐儒的教唆下,削藩兵变,最后落得退位隐居的下场。
    后人都在哀悼朱允炆,其实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好!”
    朱元璋难得夸赞,身上的威严也收敛了不少。
    “皇孙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莫做那赵括。”
    蓝玉目光不屑的扫向朱高炽,脸上的轻视毫不掩饰。
    “战场上何事都有可能发生,岂是皇孙口中那般夸夸其谈。”
    此话一出,满朝大臣面面相觑,却无人再敢出声。
    倒是淮西那些勋贵不由捏了一把冷汗,这蓝玉还真是个刚烈性子,也不想想胡惟庸、李善长等人的先列。
    朱高炽却是脸色淡淡,脑海中过了一遍蓝玉的赫赫战功。
    “凉国公,当年死守洪都,阻击陈友谅......”
    “皇孙秒赞了。”
    蓝玉嘴角勾了勾,居高临下的看着朱高炽。
    “可若是我为统帅,绝不会死守洪都。”
    朱高炽一脸稚嫩,但声音却如洪钟,响彻在宏伟的大殿内,完全无视其他人异样的目光。
    朱元璋倒是十分惊喜,眼神示意让蓝玉退下,随后淡淡开口:
    “若是你,当如何做?”
    朱高炽早已经想好了对策。
    “禀皇爷爷,若是孙儿,会先挑一批精通水性的死士,让他们视线潜伏在岸边,等陈友谅的水师靠近,在将火药置于船只底部,炸沉陈友谅的水师。”
    “只要死士水性好,此计便能取胜。同时,在陈友谅水师还没到来之前,我军大可后移30仗,即便陈友谅开炮,也打不到我军,从而大大减少了伤亡,也消耗了陈友谅的力量!”
    其实,朱高炽的战术,朱元璋不是没想过,但一来摘除城墙太费时费力,而来时间来不及啊。
    “炮轰过后,陈友谅必定率军攻城,如此一来,他们的水师基本无用武之地,加上死士炸了部分船只,陈友谅必不敢将随行粮草放于船上,这也给了我们可乘之机。”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番话下来,倒是让朱元璋对这位皇孙的印象大大改观,且多了一丝好奇。
    蓝玉虽然脸上不服气,但仔细一回想朱高炽的战术,倒也觉得是上上之策。
    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只要烧掉了陈友谅的粮草,30万大军就是坐吃山空,士气锐减,不出几日,陈友谅必败。
    “这些兵法是谁教你的?”
    朱元璋很快反应过来,目光带着审视,“咱吩咐过私塾的老师,皇子皇孙的晨课一律以儒学为主,你这兵法从何而来?”
    朱高炽的言谈的确让朱元璋十分意外,甚至起了疑心。
    难道是还在戍边的老四偷偷回京教的?
    想到这,朱元璋脸上不由难看起来。
    藩王无诏进京可大可小。
    这老四,胆子不小!
    “哼!锋芒毕露,下场只有死路一条!尤其以老朱的猜疑性格,日后你父子二人只怕要过每日被监视的生活了。”
    项羽懊恼的声音响起。
    朱高炽心里也是一惊,好在很快就平复了。
    “咱以前倒是忽略你了,没想到,咱老朱家还有这等军事天才!”
    朱元璋脸上仍旧是一副笑意盈盈的样子,可眼中却是带着审视,虽然没刻意流露出来,但却被朱高炽捕捉到了。
    朱元璋这一番话,看似夸赞,其实是在试探。
    “皇爷爷过誉了,孙儿只是崇拜皇爷爷。我大明是马上得天下,身为朱家子孙,自然不能忘本,孙儿除了在私塾中学习儒学,平时也会自己研习兵法,希望又朝一日可以像父王一般,为我大明守卫边疆,保我大明万世太平。”
    “哈哈哈……好,不愧是咱的好孙儿,有志气!”
    朱元璋忍不住大笑一声,看向朱高炽的目光更多了一份柔和。
    朱高炽一番话,即表明了兵法是自学而来,又坦诚无心皇位,甘愿镇守边疆,深得朱元璋的心意。
    “允炆,该你说说治国之策了。”
    俗话好,大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何况,一个皇帝只要开明,知人善用,平衡朝内的势力,也可以治好江山,成为一代明君,不一定要做一个能征善战的马上皇帝。
    如今大明万世根基已定,治国可比打仗来得重要。
    若标儿的结局已经注定,允炆就是大明的未来。
    此时的朱允炆紧张得不行,尤其再次被朱元璋点名,吓得差点从龙椅上摔下去。
    好在一旁的小太监眼疾手快,将他搀扶住了,否则,只怕会闹出笑话。
    朱元璋见状,心里也有点气恼,标儿的血脉怎如此不堪大用,反倒是老四的孩子有板有眼,初具明君之相。
    “平日你学的儒学便是治国之策,不用急,慢慢道来即可。”
    “是……是……”
    朱允炆暗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
    “皇爷爷,我大明疆土辽阔,且人才辈出,若论才干,孙儿不一定能面面俱到,应该选贤任能,将国家大事分摊给贤能管理,孙儿只需垂拱而治……”
    “如此一来,内外和谐,宇内生平,我大明臣民也可以安居乐业……”
    “愚蠢!”
    朱高炽心中冷笑。
    朱元璋是什么?
    有人说他嗜血成性,屠戮功臣,是个十足的暴君。
    但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中央集权。
    他努力了这么多年,杀了那么多人,甚至留下一世恶名,朱允炆居然说要垂拱而治?
    还要把刚收上来的大权交出去?
    若不是朱允炆流着朱标的血,朱元璋早给他几巴掌了!
    果然,朱允炆话还没书我按,就被朱元璋皱眉打断,转而道:
    “炽儿,你有何看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