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君收到的这一封密报是楚国的探子快马加鞭呈过来的。

    楚太子于除夕前几日发动了叛乱, 现在楚国君已经被楚太子控制住了。

    看完这个密报的内容后,晋国君的脸色就是一变。

    因为他由此想到了彼。

    既然楚国的太子都能为了国君的位置发动叛乱,那么他的儿子们会不会也这么做?

    到了这个时候, 晋国君不由得庆幸自己没有把兵权交给他的那些儿子们。

    当然恒王是例外。

    不过,他有这么多的儿子,谁都可能造反, 只有恒王不会造反。

    因为他身具的血统让他根本就没法服众,他就算做上了这个位置, 也会被晋国的臣民给推下去。

    想到这里,晋国君不由得站了起来。

    他走到了大殿外。

    此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季节, 太和殿的宫人们担心外面的雪花飘到走廊上,会打湿走廊, 所以走廊旁按次序站了几个宫人,每个宫人手上都拿了一个厚厚的帕子,只要雪花一飘到走廊上, 那些宫人们就会赶紧把擦去那雪花。

    晋国君注意到他们的双手又红又肿。

    他就吩咐陈英:“这些宫人纵然是为孤做事,可人家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你让人找些冻伤药给他们吧。”

    陈英连忙应了,若是以往他还会顺势拍一拍晋国君的马屁, 夸他爱护宫人。

    可眼下陈英能明显感觉到晋国君的心情不好,他自是不敢在这个时候多说话。

    在殿外站了一会儿, 看了一会儿外面的雪景后。

    晋国君又重新走回了殿内。

    他缓缓的坐回到了椅子上。

    宫人们知道晋国君在处理政事的时候不喜欢有人在他身旁打扰他。

    所以他们都侯在了殿外。

    整个大殿内,除了晋国君外空无一人。

    也因此, 晋国君可以不用再伪装自己。

    他低头假装在看奏折,可面上的表情却难得的有些惆怅。

    这么些年他对外开疆扩土,对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把整个晋国治理的蒸蒸日上。

    他周围的所有人,无论是妻妾还是臣子都在着力的顺从他, 这也给他造成了一种错觉,让他以为他是无所不能的。

    可就在刚刚,他看到楚国君被楚太子赶下台的消息后,他忽然间有了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他和楚国君斗了将近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他们虽然见面的次数极少,可若是论起对楚国君的了解,他称得上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了。

    楚国君是一个同样具备雄才大略的国君,他所立下的功绩完全不输于他。

    这也是他这些年一直不敢和楚国君正面对上的原因。

    楚国的底蕴到底比晋国要深厚些,真要是打起仗来,他们未必能耗的过楚国。

    就是这么一位在楚国颇具掌控力的郡主,临了居然也逃不过父弱子强的结局。

    那他呢?

    楚国君都逃不掉的结局,他能逃掉吗?

    晋国君如果仅仅只是一个聪明人的话,那他或许还无法立下如此的丰功伟业。

    可他不仅仅是一个聪明的人,他还是一个不自负且很现实的人。

    他的不自负让曾经他做对了很多的决策,也让他在这个时刻无比清醒的意识到,他很可能会落入到和楚国君一样的结局。

    并且他根本没法避免这个结局。

    想到这里,晋国君忍不住苦笑。

    他的那些儿子们个个都不是屈居人下的主儿,他们有着天生的傲骨,所以在结局未定前,他们绝对不会放弃争夺这个位置。

    他根本就改变不了他们。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暂时震慑住他们。

    在大业未成之前,他绝对不能让晋国陷入内乱。

    楚国君如今的结局只是让晋国君惆怅了一会儿,他就再度恢复了平日的理智。

    晋国君开始思考,楚太子登基后,楚国内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楚国的变化会对晋国造成什么影响,更进一步说,楚国的变化会不会使得晋国,楚国和齐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

    如果是的话,那他们晋国要怎么应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此时已经接近皇宫城门关闭的时间了,可晋国君仍然让宫人把太子和众位王爷,以及几位心腹大臣都叫到了宫里。

    王元元的父亲王二老爷从宫里出来后,已是第二日早晨了。

    将近一夜没睡,王二老爷觉得有些头晕。

    他强撑着走到马车边上时,就有些支撑不住了。

    王二老爷的小厮连忙上前扶着他上了马车。

    等到坐到马车上之后,王二老爷才长长的吐了口气。

    他开始闭目养神。

    等到回到王府后,他也没回后院休息,而是径直去了前院。

    “这封信要亲手交给王爷。”王二老爷将信封密封好后,递给了暗探。

    那暗探连忙应了,在风雪的陪伴下,快马加鞭去了金城。

    恒王是在除夕过后接连收到了王二老爷和晋国君的密信的。

    王二老爷的密信比晋国君要早上两天。

    王二老爷的信里其实没有太多的消息。

    他只是说了楚国发生内乱的事情,但这都不是他要说的重点。

    王二老爷寄送此信的目的,是提醒恒王要做好战斗的准备,并且他还希望恒王能注意到柔朗一族的动向。

    恒王收到王二老爷的来信时原本正和王元元一道站在廊下看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玩耍。

    之前连着十几天都没有出太阳,孩子们被王元元按在房里待了十几日没有出去,都憋坏了。

    今儿个好不容易出了个大太阳,孩子们怎么都不愿意再待在房间里了。

    她们从吃早餐的时候,就跟王元元商量待会儿要出去玩。

    王元元看今儿个确实不冷,就也放他们出去玩了。

    恒王今儿个也不想再处理公事了,就给自己放了个假。

    结果他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就遇到了这么个事。

    恒王看完信后,面色凝重的起身走到书架前。

    书架的第一层放着各地的邸报。

    恒王伸手从最左侧拿出一份来自楚国的邸报,翻看起了里面的内容。

    果然。

    他盯着里面的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暗自后悔自己当时没怎么在意这条信息。

    这上面写着楚太子,不对,或许再过一段时间,他就要称呼他为楚国君了。

    但无论如何,现在还要叫他楚太子。

    楚太子于十一月初的时候借口太子妃身体有恙,跟楚国君求情让太子妃的父亲看望一下女儿。

    楚太子妃的父亲可是楚国的三朝元老,他在任上做的好好的,为什么无缘无故要回京。

    看来,对于这次篡位,楚太子其实已经谋划了许久。

    还有就是,岳父说要他注意柔朗一族的动向,难道楚太子想要在这个时候在晋国内部挑起战乱?

    虽然站在两国实力的角度看,晋楚两国如果真的打起来的话,最终会落得两败俱伤的局面。

    晋楚两国暂时都不想让别国渔翁得利,所以两国的国君只是小打小闹的试探对方,倒还没真的打起来。

    但那是建立在楚国君地位稳固的基础之上的。

    楚国现在的情况是楚太子上位不正,他登基后必定会面临朝臣和楚国百姓的质疑。

    而为了让自己的位置能做的稳固一些,为了让楚国的朝臣和百姓们无暇去质疑他,他很有可能会选择发动一场战争。

    其实恒王的想法和晋国君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晋国君在看到楚太子篡位的折子后,就断定楚太子登基后一定会选择用对外发动战争这个方式来转移楚国国内朝臣和百姓的视线。

    但晋国君和恒王想法的不一样在于,晋国君觉得楚太子登基后会向晋国宣战,因为楚国人一直想要攻打晋国。

    而恒王则觉得楚太子登基后很有可能会向齐国宣战。因为楚太子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让皇位做的更稳一点。楚国如果跟晋国宣战的话,楚国不一定能赢,而楚国若是输了的话,楚太子这个国君的位置就坐的更不稳了。

    但楚太子如果向齐国宣战的话,楚国很有可能会赢,楚国赢了之后,楚太子就能用齐国的赔款去安抚楚国的贵族世家们,这样一来,他的位置就能坐的更稳了。

    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楚国向齐国宣战的话,齐国一定会向晋国求救的,晋国如果选择不帮齐国的话,那么齐晋两国的关系一定会受到影响,楚太子就能做到楚国君之前一直没能做到的事情,那就是分化晋国和齐国的关系。

    想到这里,恒王就转身绕过屏风走到了内室。

    无论楚国是选择向齐国宣战,还是选择向晋国宣战,他们晋国都不能选择独善其身。

    如果楚国向晋国宣战的话,他们肯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守住边境线。

    而如果楚国向齐国宣战的话,他们晋国也一定要出兵帮助齐国,因为齐晋两国现在还需要联合在一起对抗楚国。

    但楚国的目的是打一场胜仗,所以他们一定会想办法阻挠晋国的援兵及时赶到齐国。

    恒王站在了地图前,仔细的观察着楚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思考楚国可能会从哪里发兵攻打齐国,以及如果齐国真的陷入危险中的话,他们要从哪里增兵支援齐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