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险峻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 但他们到底没有亲自走过那条路。

    恒王亲自走过那条路, 并且他还避过异族人的眼线,在他们的领地的外围走了一圈。

    所以他知道,在楚国领土的最北端和齐国领土的最北端都和高原那侧的异族相连接。

    如果楚太子和高原那边的异族达成协议,异族同意楚国的士兵从他们的地界上借道往齐国的领土行进的话, 齐国很有可能会被打的措手不及。

    因为齐国压根没有在那边放太多的兵力。

    还有, 既然楚太子能说动异族的人让他们给楚国士兵借个道的话,那么他能不能说服异族的人, 让他们把晋国的士兵堵在小道的这边。

    而这世上的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

    异族的人如果得不到好处的话,一定不会帮楚国人做事的。

    楚太子许给异族人的好处是什么?

    楚国人真的只是想在齐国打一场胜仗而已吗?

    恒王从理智上觉得楚国不会真的和异族人狼狈为奸, 因为他们晋楚齐几国虽然内部之间有纷争,可内部之间的互相斗争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如果把异族人引进中原, 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楚太子应该不至于那么丧心病狂, 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外族人引进中原吧。

    恒王一直想说服自己让自己不要多想。

    可他想到前两年得知的那个柔朗一族接纳高原那边异族人员的事情, 又直觉觉得不安。

    这个时候恒王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上战场时, 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告诉自己的一句话。

    有时候在战场上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你直觉觉得那件事情不对劲, 那就不要心存侥幸之心。

    想到这里,恒王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他要赶紧把柔朗一族的异动以及他们和高原那边的异族人接触的事情告诉父皇。

    到了这个时候,有些事情就不能再藏着掖着了。

    因为觉得情况紧急,这一次恒王对送信的亲卫的嘱咐就是多人同行, 累了换马换人跑, 但必须要保证四天之内把信送到国都。

    四天呀, 这可要了那些亲卫的老命了。

    他们轮换着赶路, 等跑到国都的时候,已经累掉了半条命。

    晋国君看完恒王的密信后面色凝重。

    他虽然是一国国君,可这些年, 随着晋国实力渐强,他的精力大多都放在与中原各国的争锋上面了。

    他的暗探也主要分布在中原各国之间。

    若论起对草原那边的了解,现在的他还真的比不上恒王。

    所以晋国君还真不知道柔朗一族的人和高原那边的异族人私下勾连在了一起。

    但不了解草原现在的情况,不代表晋国君不知道高原那边异族人的事情。

    他和恒王还不一样,他自幼就生长在草原,并且因为他那个时候,晋国还没有发展起来,草原那边的各族之间又动乱不断。

    在草原上压根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力量可以抵御高原那边的异族人。

    所以在晋国君小的时候,高原那边的异族人还是会时常侵扰草原这边的人的。

    晋国君是和高原那边的异族人打过交道的。

    他也和恒王一样曾经在年少时偷偷带着人去探索过高原那边的世界。

    正是那次探索,让晋国君这几十年都没怎么太关注高原那边的人。

    因为那边的部落势力太过分散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加起来有一两千个了,压根不像他们这边,无论世事如何转换,这里的子民都被几个国家统治着。

    分散的势力是做不成什么事情的。

    所以晋国强大后,楚国君只是让人打退了几次来自高原那边的进攻,后来见高原那边的人知趣的没有再来侵扰草原后,晋国君就渐渐放松了警惕。

    没想到在他没注意的时候,楚国竟然很有可能已经和高原那边的异族人达成了协议。

    而他们两方之间的交涉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谈拢的。

    前任的楚国君可真是下了一盘好棋。

    看来,他是下定决心要打下他们晋国了。

    如果不是他临老犯了糊涂,想要把小儿子扶上国君的位置,刺激的楚太子篡位,那么他们晋国也不会那么快的发现他们私下的勾连。

    如果他们没有发现这些阴谋诡计,一直任由楚国人和高原那边的异族人私下做些小动作,再过上几年,他们晋国说不得会失去草原这个大后方。

    而一旦让高原那边的异族人控制了草原,那么他们晋国就要腹背受敌,陷入任人宰割的困境了。

    想到这里,晋国君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

    春日来临之后,一股微微的暖意就取代了冬日的凉意。

    太和宫的宫人们再也不用在大雪天守在看下了。

    宫人们的脸上也多了一丝轻松。

    就在他们在太阳的照耀下偷偷走神的时候,就听到宫殿里传来砰的一声响动。

    站在廊下的宫人们闻声脸色就是一变。

    陈英一直守在门外,听到里面的响动后,他的面色就是一变。

    跟在晋国君这么多年,他也算是很了解晋国君的脾气了。

    随着晋国的势力渐强,国君的脾气也越发的圆融。

    他老人家已经很多年没有发过这么大的脾气了。

    国君刚刚在看的那个折子好像是恒王递过来的,听说送折子的亲卫们都差点去了半条命。

    难道是草原那边有了什么新情况?

    殿外宫人们因为主子的一个举动坐立难安。

    而殿内,晋国君在发完脾气后,又缓缓的坐了下来。

    只要一想到前任楚国君的阴谋如果真的得逞了之后晋国会面临的处境,晋国君就觉得后怕。

    想到前任楚国君,晋国君就忍不住冷哼。

    你就算有再多的阴谋诡计又有什么用呢?现在的你不还是被赶下台了吗?

    既然你今天有此一劫,既然我们晋国现在已经发现了你的阴谋,那就证明天命在我晋国,而不在你楚国。

    想到这里,晋国君再度振奋了起来。

    “来人。”晋国君扬声唤道。

    陈英快速的走进了殿内。

    “传南书房几位大人入宫。”晋国君对陈英吩咐道。

    他说的南书房那几位大人就是自己的心腹大臣,也是这次全程参与讨论晋楚齐三国关系的大臣。

    因为这段时间晋国君召唤的频繁,这几位大人干脆就住在了宫门旁边的一个小宅子里,这样一来,他们也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皇宫。

    陈英听到消息后,连忙让人去宫外传人。

    “国君这会儿心情不好,要走快些,别耽误时间。”陈英对着传旨的宫人嘱咐道。

    那宫人闻言也不敢耽搁,脚步不停的往宫外走去。

    ……

    恒王纵然在草原那边忙的不可开交,可他依然还惦记着王元元。

    如果没记错的话,再过几日就是王元元的生辰了。

    恒王原本正准备去帐篷里写折子,可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八福,你过来跟我说说话。”恒王说完这句话后,就径直往前走去。

    八福原本正跟在恒王身后想事情,他也在想自家王妃快要过生辰的事情。

    这些年,自家王爷虽然很忙,可他却从未忘记过王妃的生辰。

    每年王妃的生辰礼都是自家王爷亲手挑的。

    但今年或许是没闲下来的缘故,眼看着王妃的生辰就要到了,自家王爷竟然还没提起王妃的生辰礼。

    八福一下子犯愁了。

    王爷可以忘记王妃的生辰,他却是不能忘记的。

    要是他不提醒王爷的话,等真错过了王妃的生辰,王爷一定会怪罪他的。

    可王爷这段时间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快没有了,特别是这两日,他统共也就睡了两个多时辰。

    他要怎么提醒他呢。

    八福正犯愁呢,就见自家王爷叫自己说话。

    他连忙跟在了恒王身后。

    两人走到了军营的外围。

    恒王一边走路一边问八福:“王妃的生辰快要到了,今年内务府又送来什么新鲜的玩意儿吗?”

    恒王和王元元虽然人在金城,可内务府的人受了皇后和太子的指示,每年都会给两人送些东西过来,这其中不乏有许多贵重的首饰。

    恒王想到自家王妃的生辰就快到了,觉得这个时候再去买生辰礼也有些来不及了,就想问八福内务府那边有没有新奇的玩意儿。

    恒王这一问正好问在点子上了。

    八福从年前开始就惦记着王元元的生辰礼。

    他担心等恒王找他要东西的时候,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所以在内务府的人还没来金城之前,他就托内务府的熟人帮他在国都采买了一些东西。

    内务府的人都猴精猴精的,他们自然也记得恒王妃的生辰快到了。

    且内务府的总管知道皇后和太子妃都很重视恒王妃,所以他在进宫跟皇后和太子妃请安时有意无意的提起了恒王妃的生辰。

    皇后和太子妃听了之后就让内务府总管把去年新打出来一套很贵重的首饰放到了这次送往金城的年礼里。

    王府的规矩自来都是这样的,但凡来自国都的年礼,都要先归到恒王的库房里,先由恒王挑一遍后,再送到王元元那里。

    只是恒王不太重视这些身外之物,所以这些东西被送到王府后,只是在前院走个形式,八福连打开都不会打开就直接送到了王元元那里。

    但今年八福留了个心眼,他把那套首饰和自己让内务府采买的一些物事留了下来。

    所以恒王一问,八福就对答如流的说起了库房里还有哪些新鲜玩意王妃娘娘没见过。

    恒王见他果然早有准备,就长长的松了口气。

    他难得的夸了八福一句,说他有心了。

    这可把八福给激动坏了。

    虽然八福已经为王元元准备好了生辰礼,但恒王也还是带着八福亲自回了趟金城。

    他回金城之后没有立马回王府,而是带着八福一道去了街上。

    从王元元嫁进王府的第三年开始,恒王被王元元养成了亲手为她挑选生辰礼的习惯。

    但王元元也不是故意这么培养恒王的。

    她当时跟恒王聊起这个话题时其实是在跟恒王开玩笑,说不管生辰礼是什么样子,只要是恒王亲手挑的,她都喜欢。

    她不过无意说了一句话,却被恒王听进去了。

    自那以后恒王每年都会亲手为王元元挑一件很有寓意的礼物。

    但要是让恒王每年都想一个特殊寓意的礼物也太难为恒王了。

    去年的时候,恒王就为了这个礼物头疼了好几天。

    王元元觉得恒王有这个心意就行了,所以她就跟他说,他只管挑他觉得适合她的东西送给她,至于寓意什么的不过是形式而已,她也不在乎这些。

    恒王听了王元元的话后,就带着阿亨在街上逛了两圈,随后他就看中了一个金城当地的特色同心锁。

    据说这个同心锁是专给有情人的。

    王元元果然很喜欢。

    恒王看到她那个高兴劲儿,比自己得了东西还要喜欢。

    所以今年的生辰礼,恒王仍旧想在街上逛逛看看选选。

    但他和八福连着逛了几家店都没有看到特别喜欢的东西。

    八福原本想跟自家王爷说,您看着挑一个就行了。

    可想到去年的事情,八福最后还是没敢劝。

    去年的时候,自家大公子跟王爷一块逛街的时候,曾经劝过王爷说让王爷挑一个差不多的就行了。

    “反正父王你挑什么,母妃都会喜欢的。”

    结果王爷最后训斥了大公子,他说别家的王妃都在国都里养尊处优,可你母妃跟着我来到金城吃苦已经很受委屈了,她的生辰礼怎么也不能将就。

    他们走了大半个下午才算是找到一个合心意的同心锁。

    就在八福跟在恒王身后想事情的时候,一个女子的声音在恒王身后响起。

    “王爷。”那个女声的声音里满是惊讶,又带着些惊喜。

    难道是王府的人?可王府的人看到王爷也不会这么没眼色的凑过来呀。

    想到一个可能,八福的心里就是一惊。

    果然,恒王的身后站了几个女子,其中有两个女子八福认识。

    那个出声叫王爷的女子正是贵妃的娘家族侄女秋姑娘,而站在她身侧,听到秋姑娘叫王爷,连忙殷切的看过来的女子叫陈姑娘,她好像是教坊司出来的。

    因为恒王对这几个姑娘一点也不上心,所以八福也没有认真去记这个陈姑娘的来历。

    自从秋姑娘几个来到金城后,恒王虽然没有让这几个姑娘进府,可该有的吃穿用度也少不了她们的。

    一开始这秋姑娘和陈姑娘还挣扎了一下想要通过各种办法接近恒王。

    可恒王不仅自己待在草原,还把王妃和那些公子郡主们都接到草原去了。

    王府的主子们只在快要入冬的时候才回金城的王府。

    也因此,秋姑娘和陈姑娘经过这一年的蹉跎,颇为的消沉。

    但她们几个到底是年轻的女孩,特别是秋姑娘,她自来活泼好动,在金城见不着恒王也就算了,还要每日待在府里。

    秋姑娘就有些待不住,她就问府里的管事嬷嬷可不可以让她出去逛一逛。

    那管事嬷嬷不敢自己拿主意,就问了王元元的意见。

    王元元对这些姑娘们的态度是,只要她们不来跟她抢恒王,那就一切都好说。

    所以她也不反对这些姑娘们出府,只是让她们不要太频繁的出府。

    管事嬷嬷们得了王元元的准话后,自然也不拘着这些姑娘们。

    也因此,秋姑娘几个也可以时不时的出门转一转了。

    但这几个姑娘也不是都愿意出去的。

    海姑娘是皇后身边的宫人,又生性老实,所以无论秋姑娘她们出去了多少趟,海姑娘也不愿出门。

    张姑娘其实也不大爱出门,但她想打探一下金城的情况,所以她偶尔也会出来一趟。

    只有秋姑娘和陈姑娘,这两个人都是坐不住的性子,她们一逮着机会就会往外跑。

    今儿个,秋姑娘和陈姑娘也是一时兴起,说要出来逛逛,哪成想居然会遇到恒王。

    秋姑娘曾经在参加宫中宴会时远远的见过恒王,恒王的气质在人群里又很显眼,所以她一眼就认出了恒王。

    陈姑娘虽然没见过恒王,但她听秋姑娘这么一喊,再一看到恭恭敬敬站立在恒王身边的八福,就反应过来,她总算是见到正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