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知道晋国君带着儿孙们过来了, 连忙站起来让宫妃们整了整冠饰。
    随后,她带着宫妃和太子妃等人迎了出去。
    侧殿那边,众位公主们和郡主们也迎了出来。
    因着是家宴的缘故, 晋国君今日穿着的是常服。
    他看到皇后带着宫妃以及公主们同自己请安,心情还是很愉悦的。
    “三公主、四公主把你们的母亲扶起来。”晋国君笑着对三公主和四公主道。
    两位公主笑眯眯的走到皇后和贵妃身边,把她们扶了起来。
    余下宫妃们和王妃公主们也都跟着站了起来。
    皇后和贵妃起身后就带着宫妃公主们站到了侧边。
    晋国君带头往正殿走, 皇后和贵妃等宫妃紧随其后, 再随后就是太子和太子妃等人了。
    一大群人乌泱泱的进入了正殿。
    晋国君和皇后分坐在上首, 看到眼前这满堂的儿孙,明显心情很好。
    他往下首看时, 就看到了正被五公主牵着的大郡主。
    大郡主的长相明显和柔妃相似, 同这屋内众人不大一样。
    晋国君一猜就猜到了大郡主的身份。
    他虽然不喜欢大郡主的长相,可大郡主到底是他的孙女,且他刚刚在路上的时候也听陈英说了宁和宫发生的事情。
    他本就满意恒王妃的所为, 待到看到大郡主明显比上次看起来要精神很多后, 晋国君就更满意自己的这桩赐婚了。
    对于这样善待庶子女的行为是一定要嘉奖的,这样一来,后面的儿媳们才会跟着学好,不然就是比着学坏了。
    晋国君有意想给恒王妃一个面子,就冲着大郡主招了招手。
    他多年征战沙场, 又和朝臣们在朝堂之上周旋了这么多年,气势自然不同于常人。
    虽则此时他故意放缓了面色,大郡主还是有些怕他的。
    可她记得临来之前,张嬷嬷对她的叮嘱。
    张嬷嬷说她去了皇宫后一定要表现的大大方方的, 这样大家就都会夸她父王和母妃,说她父王和母妃懂得教育孩子。
    大郡主希望让别人夸父王和母妃,因此纵然心内有些害怕, 却还是强忍着恐惧,脚步稳稳的走到了晋国君身边。
    她走到晋国君身边后,晋国君才发现她一直是屏着呼吸的。
    他为了让大郡主放松,先不和大郡主说话,而是抬头笑着跟恒王开玩笑道:“你这女儿长得倒是跟你很像。”
    恒王在人前向来都是不爱多言的性子,可他看大郡主紧张,便也想要笑着应和晋国君两句话。
    无奈他这些年没把心思用在这上面,张了几次嘴都说不出什么讨巧的话。
    贴心的哥哥太子殿下就在此时上场了。
    他笑着走到大郡主身旁,拉着她的手打量了几眼后,就笑着对晋国君道:“儿子看小侄女跟您生的也像,您看看这眉毛?”
    “是吗?”大郡主的五官极为的鲜明,也因此晋国君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她的整体长相上,倒没有注意到她的眉毛。
    听到太子这么一说,他就拉着大郡主的手细细的打量她的眉毛。
    “是和朕的眉毛生的很像。”晋国君笑着道。
    他看大郡主的目光就又温和了一些。
    “这个孩子是不是还没有起名字呀?”晋国君似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问恒王。
    恒王闻言就道:“这两年倒忘了给她起了。”
    其实也不是恒王忘了,只是太子和纯王家的几个郡主都是由晋国君赐名的。
    晋国君总是不提这回事,他总不能去催他吧。
    晋国君闻言就面色如常的笑道:“既如此,朕今日就为她赐一个名字吧。朕看这孩子看着比以往要机灵一些,就叫温敏吧。”
    大郡主这一辈的女孩名字里都带着一个温字,故而晋国君为大郡主起名为温敏。
    皇后见状就对大郡主笑道:“快谢过皇祖父赐名。”
    “谢皇祖父赐名。”大郡主听后就规规矩矩的向晋国君行了个礼。
    “这孩子规矩倒还真不错。”晋国君见大郡主的礼仪竟似十分规范的模样,就夸了她一句。
    皇后有意在晋国君面前为柔妃一系的人做人情,晋国君一说话,她就笑着道:“都是老三媳妇的功劳,这孩子对大郡主倒真是上心。”
    晋国君的目光就落在了王元元身上。
    王元元见状就微垂下头,做出一副恭敬的模样任由晋国君打量。
    “恒王妃和你一样都出自皇室,这宫廷礼仪自是错不了的。”晋国君冲王元元点点头后,就笑着对皇后道。
    皇后见晋国君当着众人的面夸起了她的规矩礼仪,脸上适时的露出了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
    贵妃面上在笑着,可手里的帕子却被她拽了又拽。
    这次家宴,柔妃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晋国君虽然很满意王元元的做派,但他总不好去和王元元说话,便总让人给柔妃添菜。
    当天晚上,晋国君更是去了柔妃的仁和宫。
    他虽未给王元元实际的奖赏,却以这样的举动告诉宫妃以及王妃们,他很认可王元元的做法,所以才会对柔妃宠爱有加。
    且不说旁人那里是何态度,贵妃却是气的砸了茶杯。
    恒王走后约莫过了三四日的功夫,她估摸着风头过去了,便让人把纯王叫进了宫中。
    母子两人在殿中说了好一会儿话,纯王方才无奈的离开宫中。
    ……
    “听说纯王妃和纯王闹别扭了。”春红小声的对王元元道。
    王元元那次在宫里吃了一次桃酥后,就想自己做一次试试。
    她以前让百梅去找云国皇宫的御厨要过桃酥的方子,让百梅找出这方子,并按照方子准备好材料后,王元元就打算开工了。
    因为廊下已经有些冷了,王元元就把战场转移到了暖阁。
    百梅和百梨已经为她清理出了一张桌案。
    王元元正依次往铜盆里加猪油、面粉、蛋黄和盐。
    听春红说纯王和纯王妃闹别扭了,王元元一面搅拌铜盆里的材料,一面问她:“因为什么闹别扭了?”
    春红就说了纯王和纯王妃是如何如何闹别扭的。
    王元元听说纯王和纯王妃是因为府中几个庶出子女闹的矛盾后,心里就是咯噔一下。
    完了,该不会是因为饯别宴那日的事情,纯王和纯王妃才闹起了别扭吧。
    她又把核桃仁等材料加入铜盆里后,便把木勺递给了海生,示意他继续搅拌。
    随后,她就带着春红来到了暖阁的另一侧,悄声问她:“你这消息来源可可靠?”
    “可靠。”春红也悄声道:“这个小宫女说她是听以前在宫里教过她规矩的嬷嬷说的。”
    春红对外一向是看起来有些傻大姐的模样,也很爱听别人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王元元不仅从不拦她,还鼓励她多到外面和别人说话。只有一点,她不准把王元元房里的事说出去。
    自嫁进恒王府后,王元元虽然管着院子里的其他人不准她们和外面的人乱说话,却不阻止春红出去。
    恰好恒王府的其他宫人也有意和积英院的人打好关系。
    春红的打听消息之旅倒也进行的十分顺畅。
    当然,她打听来的消息肯定有真有假。
    不过王元元并不在意这些事情的真假,她只是想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一来,若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她也好应对。
    此时听春红说那小宫女是从宫里的嬷嬷那里得来的消息后,王元元就暗自思衬开来了。
    她在云皇室待了十几年,自是比谁都知道宫里的规矩有多严。况且她这几次见皇后娘娘,观其做派,看其威势,便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主儿。
    有她在宫中坐镇,那些宫人们或许会在私下说说主子们的闲话,却是不敢去宫外乱说的。
    这小宫女得到的消息绝对是宫里故意透露给她的。
    只是王元元一时之间也判断不出来,这透露消息给她的人是谁,其用意又是什么。
    但有一点她能肯定,这人肯定是想要挑唆她和纯王妃,或者说恒王和纯王一系的关系的。
    所以贵妃那里首先就可以排除了,她捂着这件事还来不及,又怎会对外说呢。况且她这几次进宫观贵妃言行,发现她也是有意为纯王拉拢恒王的。
    至于剩下的嫔妃们,其实哪个都有可能。
    无论是皇后、德妃还是那些有子的嫔妃,都有可能向她透露消息。
    甚至于说贵妃的族妹如嫔都有可能在背后动些小手脚。
    她初来乍到,对宫里众人的脾性摸的还不是太清楚,还是先以静制动,暂时不要做什么动作。
    “你去和金嬷嬷说,让她吩咐我们院子里的人,这段时间都小心些行事,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先不要出去。”王元元听完春桃的话后就嘱咐百梅。
    百梅连忙应了,自去外面传话不提。
    王元元又对春桃道:“你这段时间也先不要去外面走动了,若是有人寻你,你就把她推了。”
    春桃也忙应了。
    王元元见在这件事上自己暂时不能做些旁的什么了,便也不去想她了,而是又走到这边的桌案前。
    此时大郡主已经写完功课,从西厢房过来这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