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间门, 皇后的宁和宫比之白日要安静上不少。
    太子进入宁和宫后,见皇后面色晦暗的坐在那里,就问她是怎么了。
    皇后在太子面前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就把晋国君刚刚说的那番话告诉了太子。
    太子听后心里就是咯噔一下,他连忙把刚刚王元元过去跟太子妃说的那些话和皇后也说了一遍。
    皇后听后心中就是一凛。
    她皱着眉对太子道:“恒王妃说的对, 咱们只担心惹恼你父皇了,却忘了,如此不言不语, 可能会让你父皇认为,你不讲兄弟情义。”
    “那现在可怎么办呢?要不然我明天还是去求一求父皇?”太子闻言就道。
    “不行。”皇后闻言却摇了摇头道:“你父皇今日刚刚到我这里来走一趟, 你那里就去找他,也太刻意了一些。恒王妃不是说她担心恒王年轻气盛,觉得自己是被冤枉的, 所以非要留在唐国和人争个对错吗?你现在赶紧给咱们在唐国的探子传话,让他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法子都要把恒王给带回来。”
    “可父皇那里?”太子有些担心这样会在晋国君面前暴露了她们在唐国有探子的事情。
    “我是糖果的公主,你父皇肯定知道咱们在唐国安插的有人。这个你不用担心。”皇后对太子道。
    她一开始是没想明白, 现在想明白了,自然知道该如何行事了。
    国君刚刚过来, 虽然只是说让他安抚恒王妃,可他难道没有别的意思吗?
    如果说太子没来之前, 她还没想明白国君想表达的另一层意思是什么, 可太子来了之后, 她就算用脚趾头想也能想明白了。
    既如此, 她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她侄子去了,他是很伤心。
    可她也知道在这个事情上面,恒王绝对是冤枉的。
    既如此,她肯定不会把怒气发泄在恒王身上。
    况且, 如果让国君看到她为了侄子迁怒他的儿子,只怕他心里对她会生嫌隙。
    她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影响到她的儿子。
    皇后和太子商量了半个时辰后,太子就从宁和宫回去了。
    再说王元元这边,王元元早上走后,云老夫人就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门里想事情。
    她之前原以为自家外孙女可以挺过去的,可就在她跟她说,她要进宫去找太子妃之后,云老夫人才意识到,自家外孙女可能把难过都埋藏在心里了。
    她打发走文嬷嬷她们后,就在房间门里转了一会儿。
    等出来后,她就让人唤来了海生。
    “今儿个膳房里有什么新鲜的食材吗?”云老夫人面色和蔼的问海生。
    这个是海生的老本行,对于膳房的事情,他比谁都清楚。
    海生闻言忙道:“回老夫人的话,膳房那边今儿个进了几斤极上好的排骨。”
    排骨吗?
    云老夫人想了想对海生道:“那劳烦你去那边拿些前排过来。还有看膳房那里有什么豆豉、南瓜、芋头之类的食材吗?如果有的话,也拿些过来我们这边。”
    海生闻言忙道:“我们这里留的就有豆豉的。”
    “既如此,那就不要豆豉了,拿些其他的食材过来就行了。”云老夫人见这小太监说话这么实诚,就笑着对他道。
    她笑起来的样子十分的慈祥,让海生想到了自己的老祖母。
    他喜滋滋的小跑着往膳房去了。
    膳房里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情景。
    王府里其他地方的宫人都因为恒王的事情人心惶惶,可许如海却十分的镇定。
    他在被分到恒王府之前,也在宫里待了许多年。
    这皇宫里的主子们看着绝情,可他们却又都要面子。
    他不知道王爷这事儿到底真相怎么样,可眼下楚国国君一个劲儿的拿着这件事来逼他们晋国的国君。
    他们国君要是被楚国君这么一逼,就按照楚国君的意思处置了他们王爷,那日后晋国还有威望吗?
    晋国的臣子们还敢死心塌地的为他们国君办事吗?
    所以,他们王爷是绝不会有什么大事的,最多,就是等回来后,被他们国君罚一罚罢了。
    可他们国君是王爷的亲老子,就算是罚,又能罚到哪里去了。
    所以,他就不要在这个时候添乱了,就老老实实的为主子们做饭就可以了。
    许如海拿起勺子舀了一口汤放在嘴里尝了尝后,对小德子道:“再放点盐吧。”
    “放点盐?”小德子刚刚已经尝过这个味了,正是主子们平日里适吃的口味,怎么就淡了呢?
    难道是他尝错了?
    小德子一面放盐,一面在心里暗道。
    许如海看到他困惑的模样,就在心里暗笑。
    你小子,要达到师傅我的水平还需要不少年历练呢。
    王爷出了这样的事情,府里的主子们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肯定着急。
    人这一着急,就想吃点重口的东西。
    这平日里尝着刚好的味道,放到现在,不就淡了些吗?
    “海生哥哥来了呀,可是主子们有什么吩咐?”
    许如海听到小福子的声音后,就扬起了一个笑脸。
    他扭头看向门外,待到看到海生进来后,就堆着和气的笑容对海生道:“海生来了呀,外面热的很,快到里间门来吧。”
    小德子虽然正在给汤调味,听见小福子说海生来了,还是抽空抬起头冲着海生笑了笑。
    海生跟许如海要了几样食材后,就说自己要回去了。
    小德子还想跟海生说两句话,却被许如海拦住了。
    许如海瞪了小德子一眼。
    想奉承人也不知道看眼色,现在主子们心思比较浮动,他们这些伺候的人自然担心没服侍好主子。
    这个时候拦他做什么。
    云老夫人看海生把排骨拿来后,先是让他把排骨和南瓜这些食材给处理好。
    她估摸着自家外孙女快要回来了,就亲自去小厨房,预备做一道豆豉排骨蒸南瓜给自家外孙女吃。
    海生在一旁看着颇有些战战兢兢的模样,他对云老夫人道:“老夫人,还是我来吧。”
    云老夫人的手脚十分的麻利,她笑着对海生道:“你放心,我做这个比你们王妃还要熟练。”
    海生:“......”
    王元元其实在马车上的时候,就已经平复心情了。
    她回头想看看阿亨,结果阿亨已经睡着了。
    想到阿亨跟着她哭的场景,王元元的心里就是一酸。
    待到回府之后,她刚一走到积英院就看到自家外祖母从小厨房里走了出来。
    ”外祖母这是亲手做饭了吗?“王元元见状就问道。
    云老夫人点头笑道:”是呀,快收拾一下过来吃饭吧。“
    王元元没有说话,只是沉默的点了点头。
    云老夫人走到王元元身边后,就去看阿亨,待到看到阿亨眼睛有些红肿之后,她的目光就是一凝。
    但她却没有说什么,只是让王氏抱着阿亨去睡觉。
    她则和王元元及大郡主一道去吃饭。
    “王爷的事情是不是让你感觉到痛苦了?”吃完饭后,云老夫人一面泡茶,一面问王元元。
    王元元知道自己到底没瞒过外祖母,沉默了一瞬间门后,就点了点头道:“是的。”
    云老夫人闻言没有立刻说话,而是专心的做着自己手上的事情。
    袅袅的水汽在上空飘飘荡荡的摇着,岩茶的香味在室内弥漫开来。
    王元元的心情骤然之间门平静了下来。
    云老夫人斟好茶后,示意王元元品一品。
    王元元见此情景便将思绪从恒王的事情里暂时抽离了出来。
    这是花香水仙。
    第一泡的味道较酸,偏向于花香感。
    第二泡的味道则偏向于木质香。
    喝完两小杯茶后,王元元的心里更加平静了,她起了自己冲泡的心思,就和云老夫人换了位置。
    第泡的时候,酸度明显不如前两泡了,但是喝完之后会有较淡较久的韵味。
    第四泡的时候,滋味开始变的单调,汤也开始变薄了。
    王元元止住动作,和云老夫人一道耐心的品尝着最后一泡茶。
    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可在此时,如此安静的氛围让王元元的心里觉得无比的安稳。
    她有种回到小时候的感觉。
    在她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她外祖母迷上了品尝。
    那会儿每到下午的时候,她外祖母就会在茶室里安静又耐心的品茶。
    她和云清如那会儿还不被允许喝太多的茶,外祖母喝茶的时候,她们就在茶室的另一侧练字看书。
    那样宁静的气氛,一度让她心里充满了安全感。
    王元元忽然想起了今天自己在太子妃那里哭出来的时候,自家儿子也跟着自己哭的情景。
    想到这里,王元元的心里就是一痛。
    她想起自己和清如姐姐小的时候,外祖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在她们面前都是一副平静祥和的模样。
    她相信外祖母那时候肯定会有烦心的事情,可她从来不在她们面前展露出自己的压力。
    她给了她和清如姐姐一个绝对安稳和平静的空间门,让她们一想起幼时就幸福感满满。
    她今日不应该在阿亨面前哭的。
    就算有再难的事情,她都不应该把这种情绪带给她的孩子,让他不安的。
    想到这里,王元元颇为丧气的低下了头。
    云老夫人其实不知道王元元跟太子妃说了些什么。
    可她中午的时候,看到阿亨回来后那蔫蔫儿的,眼睛红肿的模样,就知道这孩子在宫里哭了。
    这孩子还这么小,又受晋国君的喜欢,宫里不可能有人敢欺负他。
    那他为什么哭?肯定是看到自家母亲哭了,所以也跟着哭了起来。
    云老夫人不想去指责自家的外孙女,说她不该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
    因为自己的夫婿出了事情,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门保持镇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她也是到了老年,才算是能在外孙女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
    她女儿小的时候,她在她面前也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想到自己早早逝去的女儿,饶是云老夫人心性坚毅,心里还是忍不住一痛。
    可她不想在这个时候再让外孙女为了自己的事情伤心了,就把这些情绪埋在了心里。
    王韶光果然没有看出来自家外祖母的情绪,她还在想待会儿怎么安抚阿亨。
    而云老夫人虽然不知道王元元是怎么想的,可她见自家外孙女果然被转移了心思,不再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没法解决的事情上后,终于放下了对她的担心。
    到了下午的时候,阿亨午睡醒来,王元元就对王氏说她要亲自带阿亨出去玩。
    阿亨现在已经很能听懂王元元说的话了。
    他原本穿好鞋后,就要跟着王氏和宫人们出去玩,待到听到母亲说要和自己一块出去之后,他高兴的尖叫了起来。
    午睡醒来的大郡主,下午还要听宫人谈古琴,看到此情此景,不免露出了一丝羡慕的神色。
    让宫人每天下午给大郡主弹一会儿古琴曲,是云老夫人提出来的提议。
    一来,她认为自小听些古琴曲可以培养大郡主的乐感。
    二来就是,云老夫人觉得,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间门变的更加的快乐和健康。
    所以她这次过来,就给大郡主挑了一个善于抚琴的宫女,让她每日在固定时间门为大郡主抚琴。
    这个宫女平时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只用为大郡主抚琴就好。
    所以,当初云老夫人选人的时候,还是有颇多宫女过来百梅这边报名的。
    但云老夫人最后却没选琴艺最好的那个宫女,她从这许多宫女中选了一个心思最单纯的,看中的就是她没有杂念。
    大郡主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这个古琴课,可今日,看到阿亨可以和自家母妃一起出去玩后,她就有些心浮气躁了。
    王元元看到大郡主的模样后,想了想对她道:“外祖母既然让你每日都听一会儿古琴曲,那你就要坚持,不过今天情况特殊,你听个一刻钟的功夫,就可以过来找我们玩了。”
    王元元看到大郡主的神情后,就知道她今天下午的这个古琴曲应当是不太能听的进去了。
    她觉得与其非把孩子摁在那里,让她在那儿浪费时间门,还不如让她出来玩。
    反正大郡主日后有一生的时间门去学习。
    不过,她虽然觉得没必要一定要让大郡主在那里硬待着,但却也不能因为她没心思听古琴曲,就干脆不要让她听了。
    因为她不想让大郡主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
    哪怕她每日只能听一刻钟的古琴曲,但她若是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坚持,倒比她学会一门乐器要更有意义。
    所以,王元元就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她也不让大郡主一定要像往常那样坚持半个时辰,但一刻钟还是要的。
    大郡主想想觉得一刻钟的时间门很快就过去了,果然很高兴的答应了王元元的要求。
    云老夫人原本一直在一旁听着,她并没有插手此事。
    在大郡主答应王元元以后,她就对大郡主道:“今天曾外祖母陪你一起听古琴曲。”
    大郡主听她这么说,想到自家弟弟虽然有母妃陪,可是自己也有曾外祖母陪,果然很高兴。
    她兴高采烈的拉着云老夫人的手一道去了西侧间门。
    王元元和云老夫人带着两个孩子在花园里玩了一下午,到最后,云老夫人和王元元都被玩趴下了。
    可大郡主和阿亨还是活力满满。
    她们两个看天快黑了,还商量着要一起去抓蛐蛐儿。
    这个抓蛐蛐儿还是阿亨和大郡主看到府里的小太监们在抓,才跟着抓的。
    一开始管教那些小太监们的大太监担心王元元和云老夫人会怪罪他们,还让那几个小太监法规了。
    可是云老夫人和王元元却巴不得两个孩子能多接点地气。
    王老夫人是觉得地气可以温补孩子的身体,让孩子活力满满。
    王元元倒没那么想,她纯粹是觉得孩子应该多和大自然接触,多玩些孩子们应该玩的游戏才会更加的健康。
    她还打算,等下午的阳光再柔一点之后,就让孩子们跟小宫女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和捉迷藏,跳百索这些小游戏。
    所以,她们非但没有罚那些小太监们,还让他们带着阿亨和大郡主一起去捉蛐蛐儿。
    但她们又要求那些小太监,让他们只是把阿亨和大郡主带到可能有蛐蛐儿的地方,至于怎么捉蛐蛐儿,捉到了蛐蛐儿之后,要怎么安置这些蛐蛐儿,她们是一概不许那些小太监们教她们的。
    她们希望孩子们能在这样的小游戏里学会动脑筋,哪怕前几次捉不到蛐蛐儿也没关系。
    阿亨和大郡主前面几次捉蛐蛐儿的过程果然很不顺利,要么就是捉不到,要么就是捉到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安置它们,最后蛐蛐儿跑了。
    从这里,就能看出大郡主和阿亨的性格有什么不一样了。
    大郡主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抓到的蛐蛐儿跑了之后,眼眶立马红了。
    但阿亨不过愣了一下之后,就跑过来问她,要怎么安置这些蛐蛐儿。
    她当时没有回答阿亨的问题,而是对他道:“姐姐哭了,你都不管姐姐吗?”
    阿亨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才不情不愿的去到了大郡主身边。
    云老夫人和王元元看的同时皱眉。
    她们可不想让阿亨成为一个不知道关心姐妹的人。
    两人也从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她们只顾着让阿亨和大郡主一起玩了,却从来没有教过他如何关心大郡主。
    反之,大郡主却越来越有小姐姐的模样,
    王元元想到自己在现代时看到的那些,没有担当,因为习惯了姐姐的付出,就理所当然的剥削姐姐的男子后,吓的打了个寒颤。
    她虽然不指望阿亨成为一个多么出色的人,可他不能成为一个没担当的人呀。
    云老夫人皱眉的原因和王元元不一样。
    她是觉得阿亨是恒王的长子,他将来是要支应门庭的。他不能成为一个总被人照顾的人,他需要学会照顾别人。
    这是他的责任,作为继承家族的长子,既然得到了父母的悉心培养,也得到了家族的大部分资源,那就不能像那些小门小户的人一样,只管自己不管兄弟姐妹。
    除非,阿亨长大后,自己主动提出,他不要继承恒王的一切了。
    否则,这就是他必须要学会的功课。
    因为有了这么一个想头,在接下来的时候,云老夫人和大郡主都会有意无意的引导阿亨。
    “先给姐姐。”
    “姐姐不会,你教一下姐姐。”
    “帮姐姐把鞋子拿过来。”
    这些事情其实宫人们都可以帮大郡主做了,但是云老夫人和王元元想锻炼一下阿亨,因此,她们也不让宫人们插手。
    周氏和王氏等人在一旁看的咂舌。
    她们没想到云老夫人和自家王妃居然这么大度。
    王氏休假回去的时候,还跟自己亲娘说:“从来都见后来的人,借着自己的孩子去压前头生的孩子,倒从没想过,咱们王妃居然让大公子让着大郡主。”
    她娘听到后,一面纳鞋底,一面对她说:“你懂什么,人家王妃娘娘想的和咱们想的能一样吗?还有,你在我面前说说主子的事情也就算了,可不许到别人那里去说去。”
    王氏闻言忙道:“娘你放心,我从来不跟其他人说这些事情的。”
    她娘这才没说什么。
    但或许是看到王妃和老夫人都教着大公子照顾大郡主,王氏在和周氏相处时,对她也多了一丝恭敬。
    周氏又哪里能感觉不到王氏的变化呢。
    她也不是那等没分寸的人,看到王氏对她恭敬,她对她自然也只有更恭敬的。
    两个孩子的奶嬷嬷相处的好了,孩子们之间门的关系就更加的融洽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王元元从宫里回来后的第二日,皇后身边的陈嬷嬷就带着赏赐去了恒王府。
    她这次过来,给赏赐不过是捎带的,传话才是正事。
    “娘娘说让您不要担心,就算恒王不愿意回来,太子殿下也会让人把王爷带回来的。”陈嬷嬷虽然只对王元元说了这么一句话,可王元元的心却放下来一半了。
    她知道皇后和太子的出手,其背后定也会有晋国君的默许。
    不然的话,皇后不会让人这么高调的来恒王府给她赏赐,为她们撑腰。
    陈嬷嬷也不会对她做出这么明确的承诺。
    她想明白这些事情后,不仅让人给了陈嬷嬷等人丰厚的打赏,还要亲自送陈嬷嬷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