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瞄中的是黄澄澄的大柚子。
    两个小朋友瞄中的都是水果,且都是钟越河不是很想吃的水果,他以为孩子们和他一样想吃肉。
    既然答应下来,钟越河看着妻子。
    王锦绣只剩叹气,都买,都买,他花钱,随便他。
    水果买来就是尝味道的,不管饱。
    卖橙子的店家允许尝酸甜,切了两瓣分给两个大人吃。
    没有小孩的份,叶子站在妈妈腿边,急切想吃,王锦绣尝了一口,不酸,把剩下的给闺女吃。
    钟越河吃了一口,剩下的给汤圆。
    味道不是很酸,也没有非常甜,小孩子能接受,王锦绣挑了三个。
    摊主说橙子不好剥,让他们直接用刀切,别剥了。
    王锦绣听完丈夫转达摊主的意思,点头表示了解,切成一瓣一瓣的都能被闺女吃得满嘴都是橙子汁水,要是剥开让她吃,没哪个妈妈能看下去。
    挑柚子的时候,王锦绣也留心眼了,她不像钟越河,只看长得好的,她干过许多年农活,吃过野果,正经水果没吃过多少,却知道该如何挑。
    相中几个柚子,都拿在手里掂量几下,外表大小差不多的情况下,选了最重的一个。
    钟越河让摊主直接把柚子皮割开,留皮,老板割开后放到背篓里。
    眼见着背篓快装满了,王锦绣让买完他想买的肉就别买了:“再买点肉,别的不买了,背篓不垮,你的背要压垮了。”
    “你背十几斤二十斤重孩子的时候都没抱怨重,我这点重有什么好抱怨的,再说我力气比你大,这点东西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对王锦绣来说挺大的一个背篓,背在钟越河身后就显小了。
    她肩背有些弯,不只是因为背孩子,还有背柴火以及弯腰干农活。
    生活重担一直压在她身上,她习惯了。
    见他表情轻松,王锦绣也没说什么:“回去的时候我抱着叶子好了,你背篓里的东西不止二十斤了。”
    不晓得为什么,同样是二十斤,软乎乎的小孩背着没多重,土豆就显得非常沉重。
    “行,抱累了让叶子自己走会儿。”妻子力气大,看起来却弱小,以后还是得让她多吃点肉,养养身子。
    等回到家已经接近五点,钟越河刚回到家就提着热水瓶去打热水,王锦绣把背篓里的东西一件一件拿出来放好。
    土豆、芋头、白萝卜这些不容易烂的就堆在空旷的客厅角落里,越河买了几斤有点味道的排骨,晚上必须炖了,摊主要收摊,便宜卖給他们品质不好的排骨。
    卖多便宜它还是肉,王锦绣只能心疼钱如流水般哗哗流出去。
    见两个孩子心情都不错,对新家新环境适应良好,她又觉得一切都值了。
    等丈夫打热水回来,王锦绣让他待在厨房看着她用煤气。
    不光钟越河在看,两个孩子也在看她用煤气。
    钟越河在旁边站着没说话,让她自己动手,她哪里做得不对,他再来纠正。
    王锦绣做对了,为了节省煤气,焯排骨用热水瓶里的热水。
    “这种锅怎么用?看着比铁锅加锅盖更快。”王锦绣见丈夫没出声,放心下来,教育孩子不能玩火,不能碰煤气灶后,问丈夫厨房里一种她没见过的锅子用法。
    “它是高压锅,高压锅煮饭的话,只要上头的小帽子呲呲响,让它响一两分钟就能关火,关火后不能马上打开盖子,要过几分钟,去转头上的小帽子,如果转小帽子还有气声,别打开锅盖,等转小帽子,小帽子不再发出声音的时候打开。”
    “就用它炖排骨好了,我去刮几个芋头,你帮我看着锅里在焯水的排骨。”
    钟越河:“我来削芋头皮,你看着排骨吧。”
    王锦绣看着排骨,听到楼下有叫喊声,她特意靠近厨房窗户去听。
    叫喊的是卖馒头,卖红枣糕,卖米酒。
    两个孩子不在厨房,她直接往下看,是一辆三轮车拿喇叭叫卖。
    附近有两三个居民去买,买的大多是馒头,王锦绣看了会儿决定继续看着锅子的时候,瞧见了非常眼熟的身影。
    都不用仔细看,肯定是自家丈夫抱着儿子女儿下楼去买馒头红枣糕。
    她不死心走到客厅,一个人影没有,装芋头的小盆里还放着半个没削完的芋头。
    钟越河买了馒头和红枣糕回来,背着妻子买的,所以没买米酒,米酒得去厨房拿碗,被发现就完了。
    “叶子嚷嚷着想吃,我拿她没办法,带她下楼去买了,小丫头什么都要买,幸好我没带碗下去,不然要花更多钱。”他手上拿了两个纸包。
    王锦绣:“你少骗我,我在厨房没听见叶子嚷嚷声,指定是你不让孩子说话,悄悄带他们下去买吃的,多大人了,还诬赖孩子……家里吃的不够吗?都说好晚上吃挂面,你还买馒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