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讲,实际上我根本不想得罪花家。
    更不该在这个时候得罪花家。
    毕竟我如果要跟金陵第一的荣家为敌,就应该处好金陵第二的花家才对。
    但是,这世界上的很多事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大多时候并不是人为所能决定的。
    反而,更多的是由天定。
    或者说,是被逼无奈。
    就如现在,实际上荣家也是很明白这个道理。
    我不想得罪花家,他就偏偏让我得罪花家。
    他荣家不但要收拾我,还要拱火花家来收拾我。
    这虽是祸不单行,但就如小武所言。
    怕个鸟,干就是了!
    早上出门泡的两桶东西,到晚上回家早就好了。
    随便拿水冲一冲,上面的泥土就下来了。
    当然,陶俑可不能拿水冲啊!
    因为陶俑是经过上千年的时间,其表面的彩绘层已经变的极其脆弱了。
    主要是其粘附力变得很弱了。
    说白点,就是彩绘容易脱落了。
    我之前把陶俑泡在纯净水中,其实就是保湿。
    保湿很重要,尤其对有颜料的文物,诸如彩绘、字画等。
    保湿能够让彩绘颜料保持粘附力,同时还能让颜料色泽不迅速氧化脱变。
    当然了,保湿重要但也不可能把文物古董始终放在水里面。
    所以最终还是要从水里拿出来,甚至还得正常脱水才行。
    如何脱水?并且能够始终保持陶俑上面的彩绘呢?
    这是非常专业的问题。
    更是需要非常专业的文物修复知识和技能。
    这对于古董商来说,肯定是搞不定的。
    就算是一般的小博物馆那也是没有这样的人才的。
    所以,我们大凡看到的陶俑都是没有色彩的。
    甚至,我们去看秦兵马俑,现在也都是没有颜色的。
    而实际上,秦兵马俑应该是颜色艳丽的。
    但是,秦兵马俑发掘的那个年代技术有限,无法保留彩绘。
    才导致,世人都认为兵马俑都是土色的。
    我带回来的这几件陶俑,如果一般古董商,清理干净也就可以拿出来卖了。
    但是我怎么可能会做这种事。
    好歹我也是科班出身,虽不至于像修复文物一样精雕细琢。
    但我是一样要尽量维护好这些彩色陶俑的原貌。
    这不是我有多高尚,单纯是为了陶俑的价值吧!
    还好我带回来的这几件陶俑本身保存的还不错,下面的墓葬情况具体怎样我不知道。
    但是这些陶俑并没有和泥土粘结在一起。
    所以,身上的彩绘的粘附力还算不错。
    清理干净之后,略微用棉纱吸干净水分。
    我便用聚乙二醇为主的抗皱剂对陶俑轻轻喷洒。
    聚乙二醇的作用就是让彩绘吸收周围空气中的水分,使得自身保持湿润。
    但是这种湿润是轻微的湿润,不是泡在水里的那种。
    泡在水里就没办法做其他的了。
    喷了聚乙二醇,再施以加固剂。
    加固剂,化学成分主要是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
    加固剂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提高彩绘颜料的附着力,让他牢牢的保持在陶俑上。
    另外,其还起到一定的保护颜料氧化脱变的作用。
    如果是正规的大型馆藏单位或者实验室。
    抗皱剂联合加固剂的使用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还需要用到电子束辐进行照射。
    但是,我这里哪里有那么高级的设备。
    只能简简单单喷涂渗透了。
    做肯定比不做好。
    陶俑我这里讲的很复杂,其实毕竟不是实验室,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很快。
    处理完陶俑,我就着手那几件青瓷了。
    瓷器上的泥土处理起来就快了。
    泥土泡软了,用水冲一冲大致就干净了。
    我做的比较精细,就用细软毛刷再刷一遍。
    然后拿起来,用干净的毛巾把水分擦干。
    瓷器也就算清理完毕了。
    当然了,这是从古董商的角度一般都是这样做的。
    如果是清理文物可不能这样。
    得小心翼翼,首先你得确认这瓷瓶里有没有装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瓷瓶身上有没有文字啥什么的。
    这些对于古董商来说无所谓,但是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那还是相当重要的。
    瓷器一共十件,大部分带回来的时候都被泥土包着呢。
    从先前看到的几件来判断,这些应该都是青瓷生活用具。
    价值上应该不会太突出,之前我也并没有对这些瓷器抱以期望。
    但是之前大晚上的,虽然打着手电,也只能看个大概。
    能够基本判断出是青瓷。
    但是,泥土冲去,露出瓷器的真面目,我不禁就有些惊讶了。
    青瓷,自然还是青瓷,不会变成元青花。
    但这青瓷的品相种类比我原先想象的可好多了。
    但是,我这里可是要特别提醒一句。
    什么是青瓷?
    简单讲,青色釉面的瓷器都是青瓷。
    青瓷历史悠久,越窑、官窑、龙泉窑、哥窑,甚至价值不菲的汝窑,都属于青瓷一脉。
    当然了,别误会,我不是冲出一只汝窑来了。
    我可没那么大运气。
    而且要知道汝窑,原则上是不可能出现在一个那么小等级的墓葬里的。
    虽说不是汝窑,但是也足够我激动一下子了。
    这些青瓷是耀州窑的青瓷。
    瓷胎呈灰白色,釉面晶莹透亮,呈月白色。
    一件件瓷器小巧精致,造型清秀。
    这是典型的南宋晚期耀州窑青瓷的特点。
    但这还不是让最激动的地方。
    我每冲洗完一件瓷器,就放在一旁沥干净水。
    冲完最后一件,我看一看旁边放着的九件青瓷。
    不禁让我是大吃一惊!
    吃惊什么?
    这竟然是一整套完整的茶具。
    南宋耀州窑青瓷茶具全套!
    全套!这,可就值钱了!
    要知道瓷器是易碎品,本身就很难保存留世。
    而如此一整套的南宋时期的茶具,其稀缺程度可见一斑呢!
    这,才是我这次掏地窝子的大漏呢!
    实际上这一套耀州窑的瓷器并不是十件,而是九件。
    因为其中一件带盖的壶,壶身和壶盖分离了。
    壶盖很小被泥土完全包裹着,还以为是一件小玩意呢。
    还好,没扔掉,都带回来了。
    这要是扔掉,壶少了盖,这一整套可就损失不小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