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上的那两个金瓜小碗被我敲了两个多星期,终于给敲的天衣无缝了。
    当然,说天衣无缝那也太夸张了。
    为了不破坏金碗身上的纹饰,力度不能太大。
    所以,多少还有些些微不平。
    但这并不影响这对金碗的商业价值。
    金瓜小碗是如何的漂亮这里就不多说了。
    加上那件银盘,我一并给柯红兵打了个电话,把他请到了苏古雅集。
    柯红兵看了这两套金银器,尤其是这对金瓜小碗,那是不停地啧啧有声啊!
    “太漂亮了!说实话,我收藏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见到。不,不能说见到,博物馆还是看过很多漂亮的金器的。应该说是收到,这么漂亮的金制器具。我的藏品里也有类似的金器,但没这么漂亮的。说吧,价格。”
    十几年前,一只唐代的金碗拍出了80万的价格。
    以此参照,十几年过去,同样那只碗再上拍,应该可以拍个130到180万之间。
    而我这对金瓜碗造型独特,又是一对成套的。
    所以,我给柯红兵报了个428万。
    而那件银盘,我给报了个68万。
    还是那句话,古董价格是非常主观的东西。
    我的这个报价,说实话真不贵。
    如果我这两件金银器拿去拍卖,说不定都能上千万呢!
    当然,是说不定!!!
    尤其这对金瓜小碗,若是碰到喜欢的,上千万真是极有可能的。
    话说回来,我这里是古董店,不是拍卖行,得有固定价。
    而且,古董店做的都是老顾客的生意。
    所以,报价不能太狠,得考虑长远。
    柯红兵对于我的报价很满意。
    二话不说,立马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总的来看,我和小武这次出去掏地窝子赚了差不多两千万多点。
    收获还是不小的。
    所以呢,这收益自来都是和风险相挂钩的。
    坐在家里是安稳,但是没货啊!
    当然了,也不是全然没货,而是量少,且收价不低,利润空间有限。
    这不,这天将金碗和银盘被柯红兵拿走之后,店里就来货了。
    进来卖货的还是个回头客。
    就是前段时间来卖胆瓶的那位领导夫人。
    领导叫蔡经纬,市城建局局长。
    他的夫人王女士,又来了。
    穿着打扮换了,但风格还是那种贵妇风格。
    大太阳帽,大墨镜,似乎如此这样别人就认不出她来。
    王女士一屁股坐了下来,毫不客气。
    然后低着头,翻着眼从墨镜上面看着我。
    “年轻人,还记得我吧?”
    “哟,王姐,我当然记得。天太热了,王姐,要不我给您来一杯冰咖啡?隔壁咖啡馆也是我们苏古雅集开的,咖啡很有特色的。”
    “是么?隔壁那个什么共饮一江水也是你们开的?”
    “对啊,是我们开的。”
    “不错么!你们这家咖啡店现在在金陵很火的,连外卖都点不了的。”
    “不好意思啊,我们这咖啡店现场生意都做不过来了,所以外卖之前只开通了两天因为忙不过来,为了保证品质只好被迫暂时关了外卖。”
    我这话说的可是真的。
    共饮一江水咖啡馆前段时间生意正常,苏沫和江锦还在为除周一周五外的生意不饱和而苦恼时,但突然一夜之间我们的生意就爆掉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咖啡太有创意,被游客拍下来传到短视频平台去了。
    结果,一夜爆红。
    很多人竟然跑来古玩街打卡。
    尤其是周末和平时的中午,共饮一江水的门口都会排出来老长一个队。
    现在不含先锋集团的团茶,共饮一江水平均一天能卖出去七百多杯咖啡饮品。
    “王姐,您想喝什么?”苏沫忙起身要去给王女士点咖啡去。
    王女士一面将手腕上提着的一个大袋子放在了茶桌上,一面随口道,“小姑娘你帮我点吧,不要太甜就行。”
    苏沫点点头去隔壁点咖啡了。
    我看了一眼放在桌子上的大袋子。
    是一个很普通的帆布袋,应该是某品牌衣服的袋子。
    袋子里面放着一个锦盒。
    锦盒为长方形,不算大,差不多两个纸巾盒那么大。
    看着锦盒样式大概率应该是件瓷器,比如小花瓶之类的。
    “王姐,您这是拿了什么好东西过来啊?”
    “应该是件瓶子,你自己打开看吧,我只看了一眼,都没来得及细瞧。”
    没来得及细瞧?这意思就是你很赶时间?
    我将锦盒从袋子里轻轻拿了出来,然后将锦盒放好,再轻轻打开。
    果然,里面躺着一件瓷瓶。
    而且竟然还是件汝窑!33小说网
    当然,不是宋朝的汝窑。
    我第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件仿制的宋汝窑,蒜头瓶。
    釉面光亮,品相极佳。
    如果我没看错,这应该是件清朝中期官窑仿制的汝窑。
    清朝时期仿制了很多前朝如宋元明的瓷器,汝窑、哥窑、青花等等。
    我轻轻拿起这件蒜头瓶,掉过头看了一眼底款。
    果然六字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
    这是件清乾隆仿汝窑蒜头瓶。
    大开门的东西,品相也相当不错。
    我双手拿着瓷瓶,底朝我,瓶口朝王女士。
    我在瓶底不但看见了底款六个字,还看到了一个小标签。
    这个小标签就相当于很多小超市贴在商品上的价格标签。
    但是这个标签可不仅仅是标价,内容要丰富的多。
    上面有货号、品名、年代和定价。
    标签上还印着中海文物商店的名字。
    中海文物商店的确是这个风格,喜欢在出售的古董上贴标签,这一点似乎是他们从民国时期一成立就这样做了,应该是跟西方古董商学来的。
    是不是中海文物商店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上面的定价。
    这件清乾隆仿汝窑蒜头瓶,标签上标的定价为188万。
    我快速的将这瓶子重新底朝下立了起来,然后笑呵呵的问道。
    “王姐,这瓶子品相不错,不知道是什么来历啊?”
    我这话对于内行人来说,是不应该问的。
    问了,那答案就是传世的。
    但是做生意么,自然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局长家的夫人,自然是不懂我们藏古行的规矩。
    该不该问,我都得问一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