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金蹲了下来。
    那我也只好跟着蹲了下来。
    眼前这个摊位专卖陶瓷。
    彩条布上摆放着约莫四十来件东西。
    虽都是陶瓷,品类统一。
    但东西却很杂。
    有明清的青花,也有唐宋的青瓷。
    还有粉彩、斗彩、珐琅彩等。
    器型还都是五花八门。
    瓶子、罐子、杯子、盘子、佛像等等,都有。
    品相也是看上去差异挺大的。
    我本来是想蹲下来顺便听一听现在买卖双方说些啥。
    但是,买家拿着那件辽三彩仔细研究着,就是不说话。
    买家不说话,卖家自然也不说话。
    所以,我不能干蹲着啊!
    只好也拿起东西看起来。
    这个摊位我之前就来扫过了,一眼假的东西有,但不多。
    有那么六七件而已。
    其余的需要再多看几眼,就又会看出一些东西似乎有不确定性在里面了。
    也就是说中仿的东西超过了一半。
    其实,这里的大多数摊位都是这么个情况。
    一眼假的东西我自然也是懒的去看了。
    就专门拿起一件看上去还挺到代的哥窑梅瓶看起来。
    这件哥窑梅瓶品相一般,口沿有点瑕疵。
    底足也有一条细小的裂纹。
    瓷器如此品相其实十分常见的,也是占比最高的。
    那些我们经常电视上或博物馆看到的器型干净完美,釉面光亮如新的全美瓷器,实际上是很难得的东西。
    只不过,我们普通人看到的好的东西多。
    不好的,没机会被你看到。
    或者拿出来,一般人也都不会关注。
    但好歹也是哥窑的瓶子,对于博物馆来说上不了展。
    但对于很多藏家来说,也都是值得收藏的。
    这件哥窑虽然品相一般,但是值个三四十万肯定是没问题的。
    我随手拿起来,上下翻过来看了看。m.
    总体上看上去没有问题,但是我稍稍拿着瓶子过了一下鼻子。
    赝品!
    因为我闻到了一股很淡的蒿草的味道。
    虽然味道很淡,但是依然被我捕捉到了。
    因为这种味道我太熟悉了,从小就玩的东西。
    这种蒿草的味道里包含了几种植物,比如蒲公英,比如……
    具体内容,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是什么?
    陶瓷做旧水的味道。
    无论是陶瓷还是铜器等,烧制或铸造出来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做旧。
    就是将器物身上的新气给做掉,将器物的时间感拉回几百甚至几千年前。
    而做旧水就是这么一种神奇的药水。
    但是现在的仿古匠人做旧,绝大多数都是用化学药剂去调制做旧水。
    化学药剂的好处是快捷,效果明显。
    但是坏处就是容易做过头。
    尤其陶瓷,如果用化学药剂做旧,瓷器身上的新鲜的火气虽然瞬间就没了。
    但是,瓷器该有的光泽也会跟着消失,变得黯淡无光。
    所以化学药剂做出来的瓷器,在釉面光感上很难体现一件到代的瓷器应该有的亮而不刺的包浆感。
    所以,总体上一件高仿的瓷器大多不会用化学做旧水。
    那用什么?
    纯天然的草本做旧水。
    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东西,老祖宗发明的。
    但是,现在很少人用了。
    因为太慢了,不适合大批量的生产仿古品。
    而且这种做旧水本身做起来也麻烦。
    草本做旧水是将几种特定的植物捣烂了,再加入草木灰、酸性土等混合后,再煮沸冷却而成。
    相较化学制剂,草本做旧水酸性较小。
    瓷器泡在里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稍微将瓷器上面的火气给去掉。
    这种做旧水相对来说能够将瓷器上的火气去的恰到好处,不会太影响釉面的光泽。
    所以,一件高仿的瓷器,基本上都是用草本做旧水来去火气贼光。
    而我手上的这件,就是用的草本做旧水。
    只不过,也许是配制的时候比例没调好,蒿草味大了些。
    也或许是太仓促了,做旧的人没处理干净残留就出手了。
    这件哥窑梅瓶,算得上是件高仿,甚至还往上点。
    因为瓶子本身做的没有留下明显的破绽。
    唯一可惜的是,屁股没擦干净。
    但是一般不了解做旧这个行当的人,哪怕是个资深藏家也多半是看不出来的。
    有些遗憾,我轻轻放下这件哥窑。
    又去看其他的东西。
    我拿了几件瓷器,可是越看越不对劲。
    每一件瓷器,竟然都隐隐有股蒿草的味道。
    和刚刚那件哥窑梅瓶一模一样。
    都是赝品?
    都是赝品不奇怪。
    要知道这摊位上的瓷器是五花八门,无论是时间,还是器型品类都是各种各样的。
    奇怪的是,竟然都是用同一种配方的做旧水?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都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组织做出来的。
    而且,时间也几乎差不多。
    难道这摊主是从别人那儿批发过来的?
    或者
    我不禁抬头看了看彩条布后的摊主。
    他正面无表情的看着正在研究辽三彩的那位买家。
    这家伙,难道就是做旧师?
    我低头又扫了一眼这摊子上的所有瓷器。
    如果这里的东西全部都是赝品,那这家伙多半是个做旧师了。
    或者,至少是做旧团队中的一员。
    我快速的将其余十几件还没看的瓷器统统拿过来看了一眼。
    确切点说,是闻了一闻。
    我有点吃惊!
    也并不吃惊。
    这个摊位上的所有四十来件瓷器竟然都是赝品!
    当然了,那件被人拿着的辽三彩我还没看。
    不过,我觉得大概率也是个赝的。
    因为没可能摊位上最漂亮的东西是真的,其他的都是赝的。
    我快速的看了小二十件瓷器,大约也过了七八分钟了。
    那研究辽三彩的人也终于开口了。
    他没多说话,只是问了一句什么价?
    问价,说明这人判定此件为真了。
    摊主也不多废话,直接报价,578万。
    这个价,贵么?
    如果跟拍卖会的成交记录比,不贵。
    从辽三彩的现有的成交记录来看,这件罗汉造像应该估价在600到700万之间。
    但是,这毕竟不是拍卖会。
    而且,相比拍卖会,卖家不还得少掉百分之十五的拍卖费么!
    所以578万这个价,又不算便宜。
    差不多,属于这件瓷器的市场行情价。
    但用市场行情价在这种地方买下来,就有点高了!
    “能让么?”买家尝试性的问了一句。
    摊主也不废话,直接摆摆手。
    买家笑了笑,也不多话放下了那件辽三彩。
    这是买东西很常见的讨价还价的策略,以退为进。
    其实,在这里买古董比不得真在古玩街买东西。
    只要东西真,价格不是太离谱,还真别犹豫。
    一犹豫,东西就成了别人家的了。
    这不,人一转身,古大金就起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