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大年初二买的那四件古董吧?
    其实我只是看中了其中一件青铜器,飞軨!
    飞軨,也就是古代马车上面的装饰件。
    马车总体框架自然是木制的,埋在墓里也早就腐烂了。
    而马车上各处小装饰件保留下来,一股脑儿倒出来,如果不是对古代马车有所研究的。
    自然是一时半会搞不清这是个什么东西了。
    还好,我是提前就知道了。
    而我也知道,这些青铜的车马饰件其实清理干净后还是十分精美的。
    如果,能够凑齐一整套,那还是很值钱的。
    我给了两万的报价,以为后面就没人追了,可想不到紧跟着就三万出来了。
    众人是一边看东西一边报价,估计也是有人看出了这些小青铜器也能值些钱吧。
    人家三万,我自然就加价到四万。
    但是,一出口又被人加到五万了。
    我不禁就看向了跟我竞价的那人。
    这人也是奇怪,他竟然跟我一样,没有站在石床旁边,而是靠在主室边缘。
    他跟其他人不一样,都是一边在研究青铜器一边在报价的。
    而是看都不看,就举手加价了。
    “八万。”
    我一口价加到了八万,然后看着对手。
    “九万。”他依旧你不紧不慢的只加一万。
    “十万。”
    “十一万。”
    “二十万。”
    我直接给加到位,众人一听这几家小东西竟然都快一件一万了,不禁都看向了我们。
    “二十一万。”
    这家伙还是漫不经心的往上只加一万。
    “二十五万。”
    在其他买家看来,估计是觉得这两人是不是斗上气了,这玩意能值这许多钱?
    “二十六万。”
    我停了一下,没有继续往下加。
    这一套车马饰件,按我的估计,清理出来卖个两三百万问题应该不大。
    可惜青铜器不能上拍,如果能上拍,两三百万都不止。
    我看了看对手。
    这家伙还有一个跟其他买家非常大的不同。
    他是一个人。
    我们这些买家最少也是两个人同来的。
    当然,他其实旁边也是站着另一个人的,看上去是两个人同来。
    但却从来没有交流过。
    不像其他买家都是一直不停的在七嘴八舌相互交流。
    所以,我判定他就是一个人。
    不,精确的说,应该是一群人。
    这家伙,是今晚的,托!
    难怪!
    巴哥之前告诉我,今晚的买家是他拉一部分,卖家自己还会联系一部分呢!
    自己联系,这不正好安排托么!
    有托,要想捡漏那是绝对不可能了。
    所以,我也就懒得再往下跟他耗时间了。
    “这位老板,二十六万要不要再加?”
    卖家反复催了我两次,我都没有说话。
    而是故意轻轻摇头,然后转过头对着小武的耳朵嘀咕了一句。
    “啊?一点多了。”
    小武是一脸懵逼不知道我怎么突然问时间了,然后低头看了一眼手表。
    我听了不禁摇头,然后看着卖家笑呵呵道,“那就最后一手,三十万。”
    小武一看我这样子,忽然明白过来,我这是在演呢!
    但是呢,人家压根不吃这一套。
    “三十一万。”
    这托又加了一万。
    没戏!
    既然是托,那当然对自家的东西究竟值多少钱应该是清清楚楚的,不达底线自然是不会松口的。
    “三十一万,这位老板还加么?”
    卖家赶紧又看向了我。
    我摇摇头,表示放弃。
    但是卖家却没有放弃。
    “这位老板,要不要再加一手试试?一万又不多,万一对方放弃了呢?加一万变万一,拍到高兴,拍不到也不亏呢!”
    我去!这家伙不去写诗真是浪费!
    比好多作协的讲的有道理有文采多了!
    但是,这卖家的话我忽然就听出了点什么信息来了。
    啥意思?
    这是暗示我,这些东西的底线到了,你再加一万就给你了?
    不可能吧?这两三百万的古董,三十几万就卖了?
    就算这是高风险的拍卖,也不至于底线这么低吧?
    我觉得打个半价,卖家这套东西的底线应在一百万左右,但是不会突破一百万,差不多八九十万的样子。
    如此,才合理。
    当然,也不排除卖家自己也没准确估出这套车马饰的价值来。
    毕竟都是人,看古董也都是靠眼力。
    卖家看走眼也很正常!
    我忽然想到,卖家大年初二不就拿着一件青铜的飞軨去卖,也才卖了几万块而已。
    一来是钓鱼,二来,我觉得吧,似乎是卖家也没有真正认识到这套车马饰的价值来。
    否则,你不可能单独拿出一件去卖。
    想到这里,我不禁转头看着小武。
    “要不,再加一万?”
    小武先是一愣,随即也表演起来。
    “那就加一万吧!就像他说的,一万变万一呢?反正也不吃亏。”
    “行!”我点点头,“三十二万。”
    卖家一听就不禁笑呵呵的看向了对手。
    对手果然,连忙摆摆手,但是却皱着眉看着卖家不爽了。
    “你这人,哪有这样提示人家的,都是买家,偏袒不太好吧!”
    这家伙还生气了!
    “这位老板可冤枉我了!我只是说这么个道理,你也可以继续加价啊,我也没不让你加呢!”
    “不加了,加来加去最后不都让你们占了实惠,我们买家都变成大冤种了!”
    这话一出,买家不禁都纷纷点头称是。
    这话说的,似乎,这人还真是为大家着想。
    说实话,这群人还真是专业,演的真好!
    比很多电视上的小鲜肉入戏多了!
    真诚,有感情!
    “好好好!都怪我多话,接下来我不多话了行吧?各位老板爱拍就拍,不拍我们也不提醒了,一切都各凭眼力。”
    三十一万,我实在没想到竟然还拿下了这套青铜车马饰。
    虽然就这种场合来说,当不上捡漏,但也绝对的不亏了。
    卖家有人给我扯了个纸条,然后又递给我一个蛇皮袋。
    这二十几件小青铜器都抓起来直接给扔进了蛇皮袋里。
    我拿着蛇皮袋一看,原来这上面都还用红色的记号笔编着号呢。
    应该是到最后一次性进行结算用的。
    这一组货拍完了,就是下一组了。
    两个人进了耳室,忽然“哗啦”一声,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倒了。
    但听声音,都是金属的发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