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压轴登场的王福生

贾旭东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表彰大会,

程治国官已经升了,搞了个发明,再奖励点钱也是应该的。

当然,程治国不缺钱,所以大会的意义对他而言,就是出风头。

贾旭东要看的就是程治国出风头,

并不是他吃饱了撑着,

他只是想看着程治国如何在众人面前张狂、得意,如何人前显圣、风光无两,

程治国爬的越高,当以后某天被他拉下来,狠狠摔在地面上时,就会有多凄惨、有多绝望。

带给他的快乐就有多美妙!

他不怕程治国爬到他够不着的地方,

因为他现在也有了通天梯。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演变成这样,

不是轧钢厂内部的奖励会议吗,怎么来这么多的外人,而且一个比一个来头大,

连客座教授、学生课本都整出来了!

这不是在将程治国往上拱,而是不断地加厚程治国的地基,让他站得更稳,得以爬的更高。

贾旭东终于明白,

为什么过年那段时间,会有这么多部门的人去程治国家了,

合着他的秘密,远比他们知道的还要多得多。

这就是程治国的底牌?

还是说他有着更多其他不为人知的底牌?

贾旭东面无表情的脸,变得阴沉起来,

眼前的一幕让他明白,纵然他有了通天梯,但根基不稳的始终只有一个,

像之前一样,

他机会只有那么一两次,

如果一两次之内搞不定程治国,那迎接他的,将是毁灭性的报复。

而他,未必能扛的过去,

李德江就是明证。

但一击必杀的机会,哪有那么多!

贾旭东缓缓吐了口气,心中的怒火再次酝酿发酵。

为什么?

为什么当初一个懦弱,看上去没有任何奇特之处,从没有被人瞧得起过的家伙,会突然拥有这么多惊世骇俗的成就?

仿佛根本不是他们这个世界的人。

但凭什么啊,

这家伙明明连他都不如!

台上,

孙主任笑着说道:“鉴于治国同志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特聘请程治国同志为物理教材编办办公室顾问人员,另发放奖金一千元。”

“哗——”

下面一阵哗然,

什么客座教授,什么顾问人员,对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上、每天为了三餐忙碌的工人来说,虽然听上去很牛逼,

但听不懂,没有具体的概念,

不过一千块钱,对他们的冲击力可不小。

抵得上大部分人两三年的工资了,

这要是拿到手里,那还不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

再想想程治国根本不缺钱,大家心里更是难受,

还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啊。

“如果哪天同志们突然发现治国同志不在厂里,那也不要惊奇。”

孙主任开玩笑道,“因为那时候他要么是在大学里给大学生讲座,要么可能是办公室里给初、高中的学生们编写教材。”

说完之后,他自己先哈哈笑了笑,然后便招呼女同志下台了。

下面却没人笑,

任谁看着跟自己一样被称为工人的人,突然连那些被他们视为天之骄子的学生,也得学他的书、听他的课,一时间也没办法接受现实。

这年头的大学生,可是与科举时候的中举有的一比,

人家一毕业就是干部待遇,拿四五十块钱的工资,顶的上他们一辈子的努力。

“王部长,久等了。”

教育局那边的人刚走下去,王福生就上来了。

听到杨厂长的话,王福生摆了摆手,

他可是想最后一个上来的,但又不能抢了轧钢厂的风头,这才当做压轴的。

但老杨不知道的是,他这个压轴的可带了一份大礼,

保证能掀翻全场。

“这位是农业局的王福生王副部长。”

杨厂长再次向大家介绍。

众人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副部长?

尊嘟假嘟?

这种级别的人都来颁奖了?

而且,农业局又来凑什么热闹。

“大家好,我是王福生。”

王福生面向众人打了个招呼,笑眯眯的道,“很多人好奇,我这个搞农业的来这里干什么?”

“在说这件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

台下静了几秒,还是有人搭腔道:“工资?”

“工资,不错的答案。”

王福生接着问,“那拿到工资之后干什么呢?”

“吃饭、买东西……”

“吃饭!说的好啊!”王福生连忙接过话茬。

众人有些无语,这哪里说得好了,

在场任何人的答案,都会包括这吧?

“农业、工业,是拉着我国前进的两辆马车。

农业发展好了,大家就不会饿肚子,

工业发展好了,能让我们强大起来,不至于让外人欺负。

但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家天天没粮食吃,饿着肚子,那还有力气干活吗?

还有力气发展工业吗?”

“答案是必然的!”

下面的人一脸迷糊,

所以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跟你跑到台上有什么关系?

“治国同志对工业方面的贡献,就不必多提了,

无缝钢管技术、直线导轨技术、半自动化轧钢机技术,

而且治国同志还年轻,以后还会发明更多的、对人民更有益的技术。”

“说实话,轧钢厂是座小庙,如果治国同志愿意,肯定会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他。”

杨厂长翻了个白眼,

“但不管在哪里,只要做得是为国为民的事情,那就是无上光荣的!”

王福生举起胳膊,振奋的道:“年前,程治国同志赠与了我们农业局一套新型的耕种技术,

这种技术,能让粮食种植产量,亩产达到一千斤!”

“这种农耕技术,已经得到了证实,是确实可行的。夏季的玉米耕种已经大面积实施,如果没有任何问题,冬季小麦的种植,就会进行全国性推广。”

“不出三年,全国上下都会用上这种新型技术。”

“同志们,一千斤什么概念?”

“比传统的农耕方式,整整提升了三倍!”

“原本三亩地能养活的人,如今只需要一亩地!”

“原本需要三块钱能买到的粮食,如今只需要一块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