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当是最大的悲哀。当年的晋武帝是那样,那日的梁武帝也是一样。来也是巧了,他们死后的谥号竟然都是一个武字。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巧合,我反正觉得挺巧的。身前身后事,身前身后名,到头来还不是就像那滔滔的江水一般,无所留恋你的流向了时空的尽头。前车之鉴啊,这真的是前车之鉴。你这陈,在梁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陈,它又该怎么办呢。关于这个问题啊,那还真的是没有一个答案。晋宋齐梁到如今,中间经过了数百年。你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这短短的数十年怎么可能解决。没办法么,一句话,这当然是没有办法的了。既然没有办法,那又该如何是好,当然是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得过且过,过一日子算一日子呗。努力了也是死,不努力也是一样。好在在这数百年的变化中,曾经不可一世的世家大族已经慢慢变得腐朽,尤其是经过侯景之乱,那些豪门的力量已经大不如从前。这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吧。应该算,当然算了。只是没有豪门大族的江左还是江左吗对于这个问题,恐怕谁也没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江左之国立国的根基白了那就是世家大族。不管承不承认,不管愿不愿意,事实就是那样。想当年晋室南渡之所以能站稳脚跟,那靠的就是门阀士族的支持。后来的宋齐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一股力量,但抑制只是抑制,又不是真的消灭。再者了,那些帝王们也没有那个胆量不是。气同万里如虎的刘寄奴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因为担心后方门阀士族的作乱,从而放弃了好不容易得到的中原之地。怎么就,为什么就,短暂的信任一下不成吗不成啊,这怎么能成。中原那就算再怎么重要,那也不过是一块不大不的地盘而已。我这么努力,努力的打仗,建立功业,那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后辈儿孙的荣耀。要不是想着能给他们留下一个吃饭的地方,怎么可能会那么的拼命。又不是夫子,一生一世都为了平民百姓奔波,想要还下百姓一个清平盛世。其实,咋呢,夫子他老人家的这个想法那本来就不是真实的。还百姓一个清平世,那不过就是夫子的一个很是真的想法。在夫子所在的那个年月里,是谁在当权,是谁在当政。这脑子是真的不灵光。也不想一想,那些个家臣们,怎么可能会愿意放下手中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权力。人心是不可测的,人心是没办填满的,人心更是充满了。让一个人没有,让一个人把已经得到的所有都放弃,这怎么看都是在大白梦话,一点都不切合实际。夫子时候的那些诸侯是那样,那一刻的刘寄奴也是一样。拼了老命才得到的东西,如何能这样就放弃。当然了,刘寄奴也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毕竟在他之前,已经有了恒玄。要不是因为恒玄不得人心,这大晋的下早就变得连渣都没有了。还是他,还是他刘寄奴啊。要不是没有他刘寄奴,大晋怎么可能继续苟延残喘好几年。不过,咋呢,昔日,他起兵讨伐恒玄的时候,那确实没有想过有一要夺了司马家的下。再怎么,他也深受晋恩,要不是有晋,他早已经在胡尘中了。不过后来啊,当他真的打败恒玄,真的掌握了晋国的最高权力后,那可就位置变了,心就会变,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曾经的曹魏武是那样,现在的刘寄奴,白了都是一样的。曹魏武他最开始的时候想当的是一个征西将军,希望在他死后有人路过他坟头时,上一句,这是已故大汉征西将军之墓就可以了。后来慢慢的当了丞相,做了魏王,那想着的就是如何富贵传家,想着的就是怎样为子孙谋福祉。他的最直接的一句话那还是,朝廷给我的那些虚的,什么魏王啊,丞相啊,这些我都可以不要。我呢,只需要我手中的兵权,只需要我的封地。是的么,就是这样啊。有了军队,有了封地,那还不是什么都有了。起来,不管在怎样的世道里,最要紧的还是兵马钱粮。只要有了这两样,下那就是如同桌前的肥肉,,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如果,如果要是没有了钱粮兵马,就算是皇帝老子来了都用。老百姓认什么,那还不是士兵,士兵们认什么,那还不是钱粮。吃饱饭,好做事,晓得不。哎,那就是这样了。你想呢么。汉末,难道没有皇帝吗有啊,怎么没樱建安有多少年,那可有三十一年。三十一年年,能做多少事,只有用脚趾头都能算出来。汉帝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无所作为,那还不是手上没有兵马钱粮,你他要是有了这些,哪里还会那么窝囊。不是不想复兴大汉,是没有那个实力啊汉帝的无奈就在于这里,而在他后来的魏帝,以及晋帝又何尝不是。来也真的是可笑,当年魏是怎么代汉的,后来的晋和宋就是怎么取代的。这还真的是道好轮回,苍饶过谁。你这是命吗也许还真的就是命。你这样做了,那别人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不要在那里废话。毕竟大家都是一样大一样,谁也不比谁白。当然了,在这三个里面,最让人觉得可惜的事魏。魏的江山是怎么来的,那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汉末下大乱,诸侯并起,曹魏武横空出世,历经三十好几年才统一了中原,实现了三分下。你晋,你宋,是什么货色,心里面清楚。靠欺负孤儿寡母算怎么一回事有本事你也去打下啊,在那里捡熟透聊果子算怎么一回事。不要脸,这绝对是不要脸。不过咋呢,人就不要脸了,你能怎么办。起来,你要是他们,那也要那样做。皇权太诱惑了,挡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