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北齐境内,自子野城一线开始,目前最为关键的云好城已然落入了北齐联军之手,而接下来最为关键的点便是这子野城只要拿下这子野城,便可将这两块地方连成一线,直接阻隔北齐境内自云好城到子野城一线以北与其南部所有的联系

如此一来,敌军便不得不撤回子野城以南与北齐联军对峙,延南城之围也将在瞬间瓦解如此大功,赵忠繁却一句话便让赵龙泰让出倘若是让与其他宋国的大将,他赵龙泰也便忍了,好赖肉还烂在锅里呢可为何偏偏是那仗没多打便不可一世,而后被敌军差点打出翔的大梁败军之将孙成隆

想到这里,赵龙泰的自尊瞬间爆炸,让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在此事上做出让步要他屈服妥协此事,还不如一刀剁了他来得痛快

一时间,现场充斥着一股极不和谐的火药味如此浓烈的火药味,赵忠繁又如何能够感觉不到换成别人,他老早官大一级压死人,懒得跟他废话直接怼过去老子怎么办事还需要你教可这赵龙泰毕竟是他的老师,平时怎么办事还真是他手把手在教的,如今要违逆他的意思,必然不能单凭身份威压,还需要从思想上给他彻底做做工作

“这北齐之战打到这阶段,说白了已经跟我宋国甚至是北齐毫无干系了这是大武与大梁两个大国之间实力的正面碰撞我宋国虽然经历兄长的数次变革,国力大增,可目前尚属偏远小国,实在不宜锋芒太露至于成隆大人,确实年幼无知,血气方刚,而初尝新败这对他那颗高傲的内心必然是巨大的打击,否则也不会让他低下那高傲的头颅可以说,经历此战,他若再无寸功返回大梁必然成为众矢之的,轻则永久被雪藏,重则甚至要危及性命

古语有云,从来难有锦上添花之谊,只有雪中送炭才容易让人成为朋友我们卖这么一个顺水人情给成隆大人,他日他返回大梁飞黄腾达之日,自然会与我宋国亲近而我宋国又可以顺理成章韬光养晦,免于树敌于众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咱们何乐而不为呢”赵忠繁向赵龙泰娓娓道来,所言之处皆是一一切中要害,又不乏远见之明,直听得身边的赵龙泰先是一愣,而后不住点头表示赞同

“忠繁大人您真是成长了许多此战还未结束,您已经想到了那么后面的事情了身为您的老师,在下真是觉得又欣慰又羞愧呀”赵龙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老师快别这么说我也是跟着你们这些前辈不断地学习,受到你们的影响才有今日的领悟往日还需要老师多多指教呢”赵忠繁说罢,向赵龙泰行了一个师生礼。

赵龙泰见状,赶紧将赵忠繁扶起,双手与他紧紧握在了一起

毕竟师生一场,好赖也是自己人,赵忠繁知道赵龙泰已然从内心接受了自己的想法,便对着赵龙泰道:“如此,最好打铁趁热立刻传我的命令将云好城所有将领召集起来,召开军事会议我们今日便出城攻打子野城”

很快,云好城的驻军迅速集结了总数两万的兵力,以孙成隆为前锋,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子野城出发了

云好城出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正在紧锣密鼓加固城防的子野城,在得知这一震撼的消息后,子野城城守田信昌不由得愁云密布

好不容易从延南城来了周承宪大人那么一支劲旅替自己撑着这子野城的场面没想到安生日子没过两天,延南城那边传来有紧急军情的消息,周承宪大人便将大部分兵力重新抽回延南城了

其实,倘若这子野城无战事,这么些人要撤走便撤走了留着这么多人在子野城跟他们分粮饷,压力也是不小可这云好城虎视眈眈的,随时可能攻来,你总不能说走就走不是

田信昌与田泰久为这事好说歹说,缠着周承宪大半日,费尽了口舌这才让周承宪最终同意将部队分成数批秘密转移,以减少大军转移暴露的危险,为子野城加固城防尽量争取时间

可他们却万万没想到,日防夜防这云好城那边消息却如此灵通,才过去仅仅数日,他们便倾尽大军前往攻打这子野城了

“泰久你说这事可怎么办这才几天敌军便已经发现了我子野城内部空虚的事实就我们现在子野城这么点人马,能扛得住云好城那两万人马全力进攻吗所以我当初才千思万想,极力要求无论如何也得照例派兵前往云好城佯攻,尽量摆出一副与平日无异的样子,以免敌军怀疑可你们非不听,就是舍不得那点兵马现在呢敌军大兵压境了我现在可真是悔不该当初呀”田信昌此时心乱如麻,也便口不择言地推卸起了责任

好在田泰久也不是头一遭与他打交道,自然清楚这田信昌是个什么尿性他现在只是抱怨几句已然是对他极大的客气与信任了,换作过去,怕是不趁机给他背后来一刀便是不错的了

想到这里,田泰久也不急也不恼地缓缓说道:“信昌大人,您且稍安勿躁”

“都火烧屁股了,还让我稍安勿躁”田信昌似乎有些要抓狂地吼了起来。

“您且听我道来,倘若当日如您所说派兵佯攻,您可曾想过那赵忠繁是何等人物如此伎俩他岂不是秒秒钟便能识破

到那时候,别说拖延几日,怕是咱们出兵之日,便是云好城出兵之时与其如此,还不如集中整个子野城剩余的所有兵力尽全力加固这城防才是上上之策

从结果上看,这云好城出兵的时间还迟上了许多,我子野城的工程进度比预期地还要顺利许多而敌军显然有些低估了我子野城的实力听说他们此次竟派了大梁孙成隆那草包担任前锋主将主攻我们子野城这不是请鬼开药单吗

反观我军此时以逸待劳,准备充分,且士气高涨,配合这子野城城防,我军并不会在此战落于下风如此,还有什么值得令您如此大动肝火的呢”田泰久分析道。

听了田泰久的话,田信昌越发感觉言之有理而后突然想到,这仗还没打呢,结果如何还尚未可知,自己如此自乱阵脚也确实十分不应该

想到这里,田信昌赶忙道歉道:“泰久,实在抱歉是我失态了可你应该能理解我自从昌正死后,这子野城内,你便是我唯一可以依靠之人了”

“信昌大人,您言重了”田泰久坚定地说道。

“你不怪我便好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定然能击退云好城那帮乌合之众,守住这子野城的”田信昌坚定地说道。

“嗯”田泰久也报以坚定地眼神。

确实,自从田昌正死后,田泰久与田信昌之间少了许多隔阂,多了几分信任而他们之间的关系,田泰久的态度始终没变。可田信昌对田泰久除了多了一份信任,也多了一分依靠可不论如何,这子野城内此时确实是团结一致上下一心

而这子野城城防也确如田泰久所言,在他们充分做好准备日夜兼程全力赶工下,这子野城的城防已然加强了许多

可以预见,云好城赵忠繁方此次要攻下这子野城,也确非容易之事

可接下来的事实,却似乎结结实实地打了田泰久一耳光,让田信昌与田泰久之间的关系,又重新增添了几道裂缝

尽管一开始这大梁孙成隆或许是个草包不错可他确非一无是处的庸才,充其量也只是因为年轻气盛加上没有带兵经验,心浮气躁急功求利才给予了老谋深算的周承宪以可乘之机,使得他难以在此战中有良好的表现

可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也从战场上学到了许多特别是在云好城守城期间,他从始终看不起的宋军诸将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不仅学习了他们出色的作战经验,也学会了治军之中的为人处世,以及明白了积极地与下属建立羁绊的重要性

这便使得,好容易得到这将功赎罪一雪前耻的机会的时候,他非但没有心浮气躁地在一开始就倾尽全力虚耗兵力去攻城反倒是采取了稳扎稳打,见招拆招的稳妥打法,缓慢而有效地杀伤着敌军

这种在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尽力节省己方资源损耗而不求速胜的战法。虽然极不似孙成隆的作战风格,可却在此战中实实在在地给子野城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这才过了短短的一天,孙成隆便造成了子野城内上百名士兵的伤亡,而己方却几乎没有任何损伤便连一开始对他不看好的赵龙泰,也在观看了他此次作战后,频频点头甚至于频频在本阵的赵忠繁面前,大肆称赞孙成隆此人乃可造之材

“子野城这回可真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城防升级到这种地步话说回来,孙成隆这小子这回也真不是盖的在下刚刚看到子野城那夸张的防御工事,还稍稍有些替他担心担心他又以大梁那一套硬碰硬的攻城法硬怼这子野城原本在下已经做好了从旁劝谏的准备没曾想,他一开始就没准备硬碰硬,以我军优势的攻城火力直接先敲打了一波子野城,当时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了此战真是可圈可点,大大超乎了在下的意料之外呀”赵龙泰兴奋地对着本阵正座上的赵忠繁道。

“嗯”赵忠繁面露微笑地回道。

尽管赵龙泰对孙成隆态度上的一百八十度转变,是赵忠繁所乐见的,可他这般面露微笑,却依旧似乎有些难掩地忧虑

这样的忧愁神色尽管只出现在赵忠繁的眉宇之间,可长年与赵忠繁朝夕相处的赵龙泰又如何能看不出来

“忠繁大人,怎么了难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赵龙泰问道。

“哎,真是什么都瞒不过老师的眼睛呀”赵忠繁叹了口气道:“您看”

说罢,赵忠繁将案上的一封书信递给了赵龙泰

赵龙泰接过书信,原本兴奋的神色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惊慌失措的神色,随后愁云密布地看向赵忠繁

“这消息可靠吗”赵龙泰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这是我为了以防万一派出的最后一批探子呈报回来的,类似的内容还有数封,仅仅是时间上的不同而已”赵忠繁答道。

“如此说来在我们出阵之前,敌军便开始行动了这,怎么可能如若是真的,依照这两地的距离,看来敌军距离此地,最多仅有两三日路程了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赵龙泰惊讶地说道。

“是啊眼下似乎唯有撤军一途了”赵忠繁道。

“这确实是较为稳妥之法,只是只能对不起成隆大人了难得他今日如此努力,无奈只能成为一场镜花水月了”赵龙泰也甚是无奈地说道。

就在这时,一名武将匆匆进入了本阵之中,二人转身一看,却是刚刚从子野城前线撤下的孙成隆他此时风尘仆仆,身上净是激情澎湃过后流下的斗大的汗珠,脸上还挂着一丝的兴奋,似乎还在为刚才的战斗而意犹未尽一般

孙成隆的出现让原本已经有些尴尬的局面显得更加尴尬,而他似乎已经听到了二人的对话,脸上的神色渐渐僵硬,却依旧保持着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忠繁大人要撤军”孙成隆问道。

“嗯这也是无奈之举呀”赵忠繁无奈地说道。

“请恕在下斗胆直言,是因为这子野城之战,在下领导无方,作战不利吗”孙成隆有些不甘地问道。

“成隆大人,您千万别误会了在下丝毫并没有那样的意思您此次作战十分出色,便连龙泰大人方才也在称赞于你呢”赵忠繁道。

“即使如此,又为何”

孙成隆话还未落音,赵龙泰便将赵忠繁刚刚交给他的情报递给了孙成隆:“您看看这个便明白了”

孙成隆接过情报,稍微看了一眼,不由大惊道:“周承宪大军再次南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