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军队渐渐逼近,众骑兵明晃晃的利刃,已然在手。

方才康颜对黄伊榕,的的确确只是客套几句罢了。正如黄伊榕所言:双方各为其主,孰是孰非,殊难论断。黄伊榕对康颜有救命之恩,康颜心想:待洛阳军大胜,成功劫夺藏剑图之后,留对方一命,已算是报恩了。

“殿下,洛阳王府便交给你了,我去阻一阻梁王府的人。”黄伊榕右手握着涅冰刀,左手马鞭高高扬起,眼看就要抽在坐骑身上。

“不行!”李世民左手一探,凌空捉住了黄伊榕的马鞭,“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

黄伊榕虽没有多说,但李世民却很明白她的意思。

七日来,他们所在的这一组遭遇了三场战役,唐王府中人皆将黄伊榕围在正中。虽说大家都知道,国定钦使的武力值极其强横,然众人却将这女子护得好好的,完全不需要她出手。

“五方游击阵”乃是一个整体,李世民及李德謇作为镇守阵眼之人,更是不能抽身离开的重要角色。此前,黄伊榕这被保护的对象,一直是游离在阵法之外的“多余之人”。黄伊榕的言外之意是:李世民凭借阵法抵御洛阳王府,而她自己一个人,去会一会梁王府的两百多人。

“迟则生变,速战速决!”黄伊榕掌中劲力微吐,震开李世民抓马鞭的手,“对付梁洛仁,我还是有相当把握的。你这边速速解决之后,便来助我。”

“好吧,你多加小心。”李世民的左手被震得有些疼。他不得不承认:唐王府虽有众多虎将良臣,但真正能称得上身怀“绝世武功”之人,也只有黄伊榕和李靖两个人而已。

令旗挥舞,在李世民的指挥下,三十六人纵马疾驰,正面迎击洛阳王府。弩箭齐发,先做两轮射击。七十二支尖锐的木箭穿透敌人的胸膛后,轻弩悬挂于马股处的铁质扣钩之上,随后长枪斜挑,将第一、第二排敌众挑飞在地。

喊杀声与痛呼声交织于天地。第二批“三十六人”御马迎敌,紧接着第一批兵士进行第二波冲杀。正当洛阳军慌乱之际,那首批唐兵微扯马头,向左右倏然分开,绕向敌军两翼,抓起箭弩,与己方阵中助射的士兵一道,狂射十息时间之后,用铁盾掩护,以各种诡变莫测的曲线之形,迂回退至大阵后方。

第一波发动攻击的三十六人,将铁盾立于身前,守住防御阵位。由原来的第一攻击位,变幻至第五防御位。

整座大阵呈现流水游移之势,从外围至内环,首尾相接,配合顺畅,环环相扣,生生不息。第二批撤下,第三批补上;第三批撤下,第四批补上……

洛阳军一开始被“五方游击阵”打了个措手不及,顷刻间便死伤了数十人。然他们亦非省油的灯。

此前洛阳军行进时,乃是以“疏阵”为根基,三百余人被划分为几个战斗小群,以适当的疏密间隙排开推进。此阵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可对战亦可拦截,既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又能将三百人营造出六百人的声势。

唐军第一轮突袭,让洛阳军吃了个暗亏。洛阳兵的阵型立刻变换,由“疏阵”变为“锥形阵”。

分散的小群极速合拢,一名身披明光铠的中年男子手执长矛,如离弦之箭矢,眨眼间冲进唐军阵营中,利矛过处,必取人命。紧随铠甲男子身后的,是数名武功高强的武林人士,位列两翼者,则是用弩箭助射的一众骑兵。包括康颜在内的大部分兵力,厚实凝重,聚于后方,给前方“锥头”冲杀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前峰尖锐、两翼轻锐、主体雄厚,正是“锥形阵”之精髓。

洛阳军变阵强攻,与唐军的“五方游击阵”强强对碰,唐军“速战速决”的想法,便落了空。

唐王府七日以来,未伤一兵一卒,便打了三场胜仗。却不料今日一战,顷刻间,已有六人或死或伤于敌军之手,可谓是损失不小。原本那随时补给的一十五人,立刻有六人补上空位,剩余九人持续穿行于阵中,游击待命。

李世民及李德謇作为整支队伍中武功最高的两人,亦是整个大阵的守护者,其关键的作用在于:破除一切障碍。在敌军那名铠甲男子的矛头,以闪电之势,刺穿己方士兵的咽喉之时,他二人便判断出普通士兵,必不能敌。两人二话不说,长剑出鞘,猱身而上。

凌厉的剑气扫开飞射而至的流矢。李世民的“承影剑”直指敌军的最强者——铠甲男子,而李德謇的利剑,亦对上了两名强敌。

虽出现一些伤亡,然对于“五方游击阵”却无任何影响,那如流水般的阵势,毫无阻滞间断。在以李世民为首的强力压制下,洛阳军渐感不敌。

且说黄伊榕虽看出康颜在洛阳王府内,应该谋求了一个不小的官职,但她却是万万没有想到:此番洛阳军摆出的两大阵法,俱是由康颜所布列!昔日那个唯唯诺诺的山野书生,如今摇身一变,已成为数百将士的领军人物。

行军之“疏阵”,破敌之“锥形阵”,皆是出自康颜偷学到的八卷《孙膑兵法》当中。他在“武峰门”拜师学武时,每夜挑灯研习,反复揣摩,终于小有收获。

此兵法在战争观点、军队建设及作战指导上,极具不可估量的价值,而偏偏这部神作,却大多已经失传。故而,康颜在王世充面前背诵而出时,就连这个名动一方的洛阳太尉,都大为赞叹。

康颜在洛阳王府踏上仕途之路,又凭借着各种资源渠道,学习到不少其它兵书,这更加深了他对兵法的参悟。虽然他仍远远不及唐王府之李靖这些兵家大贤,但却也能在洛阳王府崭露头角。

唐军与洛阳军双方斗得是难分难解,然在另一头,黄伊榕为求万全,却未贸然深入梁王府敌众之中。

涅冰刀视若无物、薄如蝉翼,在梁军的将卒身前疾速飞旋一圈。敌众尚来不及反应,血液亦来不及喷涌,宝刀又稳稳地落回黄伊榕之手。涅冰刀再度凌空劈斩,刀风过处,人仰马翻。黄伊榕更不停手,左手飞刀暗器连掷,敌军又倒下一批。

梁洛仁的两条眉毛拧成了一团,他一声大喝,手中军旗连扬。在他的带领下,梁军呈弧线铺开,并疾速向黄伊榕冲去。每人手中一把强弓,人人弯弓搭箭,箭如雨下。

黄伊榕见敌势凶猛,忙将涅冰刀舞得密不透风,格挡下那如狂风暴雨的箭矢。她只是稍稍缓了一缓,梁军围剿的阵法,已初现规模。

只见三人为一小队,三小队合为一中队,而每三个中队又结成一个大队,大队共有六组,中间以圆形围向黄伊榕,其它五队渐成外围包裹之势。

黄伊榕心中一阵冷笑,“‘梅花阵’么?这可难不倒我!”她精通排兵布阵之术,深知敌阵在成型之前,强行打断,最为适宜。否则若一旦成型,即便是最简单的阵法,也有可能将一名绝世高手,困死于阵中。

涅冰刀化作有质而无形的狂风,向西疾旋而出,刀光映射出天边微露的一点日光,九闪而过,血花四溅,正是绝杀刀招“疾风九旋”。

黄伊榕又打马向东冲去,一阵砍杀下,梁军的“梅花阵”溃散得一塌糊涂,绝无成形的机会。

此时,唐军与洛阳军的战况已近尾声。洛阳三百余人,死伤过半,那铠甲男子更是成为李世民剑下的亡魂。面对这惨败的局面,康颜及时止损,下令止战,快速收拢百余兵众,夺路而逃。

唐军虽取得胜利,却也在此役中战死一十一人,重伤七人,轻伤二十三人。李世民及李德謇无意追击败军,马头调转,下令众唐军,以最快的速度,支援与梁军酣战的黄伊榕。

**表示以前因为兴趣,曾背过《孙膑兵法》,也背过《孙子兵法》,不过现在都忘得七七八八了,只在写文需要的时候,才会重新翻出来用用。

据悉,《孙膑兵法》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失传了,直到1972年4月才被挖了出来,而且存在不少残缺。而我的这篇小说,会以某某某偶然获得“上古兵书”的形式,在隋末唐初,重现部分《孙膑兵法》,是因为有三点考量。

第一、《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貌似知道的人很多,最主要的是,貌似没有“失传”过。如此的话,在隋末唐初这个时代背景下,获得“失传兵书”,就会比知道广泛流传的兵书,更稀罕。比如康颜,在失传的《孙膑兵法》的光环下,更容易装X、更容易屌丝逆袭。

第二、《孙子兵法》是神作,但就我对比两者之后的主观看法是:《孙膑兵法》中所写的东西,“实操性”相对更多些(此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还是拿康颜说事儿,作为一个以前完全没看过兵书的“半吊子”,他啃《孙膑兵法》之后,在人前实战装X,我觉得会比《孙子兵法》好“上手”些。.七

第三、“东汉末年失传”的这种说法,只是“现代人”研究出来的。毕竟没有哪个现代人能真正穿越到古代。谁敢打包票地说,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末唐初,就没有一些渠道网很厉害的人,私下捞到这“上古兵书”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