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产品动不动投资几亿几十亿,我们公司才赚了几个亿?自家的明星都是一些红级别的,除了综艺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待遇差距太大了。手机端m..”沈妙芙说道。
杭雨明白了,不是扬州娱发展的不好,而是沈妙芙的野心太大了。
她拿一家创建没多久的娱公司跟一流的互联产品较,自然会得出娱公司是‘洗脚婢’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是没有错的,扬州娱目前来看的确是集团的洗脚婢。
以前沈妙芙不抱怨,是理解公司的战略计划,同时也不想打扰杭雨。
可是最近她突然觉得,公司好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缺钱,如投资翻墙团购的钱,稍微漏出一点来够扬州娱开庆祝会了。
属下也怂恿沈妙芙,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希望她跟总部争取待遇。
不过很可惜,杭雨是不吃这句话的,他最讨厌的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国内之所以形成这种化氛围,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一些领导喜欢属下来“哭闹”,从找到权力的感觉。
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因为那些喜欢闹的,善于闹的,往往不善于做实事。而那些一心做实事的人,又往往不会去闹,所以资源分配会错误。
“你随便投点钱到扬州娱,我们能多拍几部影视剧,打造一些属于自己的明星。”沈妙芙说道。
“你们不是刚融资了六亿多,拍一部较精致的电视剧也几千万吧。六亿多资金够你拍几部电视剧,再投资几部电影了。”杭雨说道。
“我们已经投资了七部电影,花了两亿多,剩下几个亿打算自制影视剧。不过现在的当红明星身价很贵,一个一线明星要千万片酬,要拍一部好的电视剧,没你想象的那么轻松。我是想制作好剧的,又怕费力不讨好,赔钱麻烦了。”沈妙芙说道。
“别找一线明星不得了,关键是演技好,能吃苦,千万别整那种旅游式的演员。至于名气,只要长得帅,漂亮,我们还怕捧不起来吗?”杭雨说道。
“话是这么说,可你把他们捧起来了,一个个身价涨去,还不是一样要出高价。除非你只用一次,下次拍影视剧又换一批,这样可真难找人。”沈妙芙说道。
投资影视剧的风险很大,名导演不一定能拍出高票房的电影,名演员的作品也不一定赚钱。
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投电影是一场豪赌,一夜暴富和血本无归同等存在,联合出品是分散风险的好方式。
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制作公司与发行方、院线、广电集团一起投资,这样从宣传、发行、创作有一个非常良好的组合,是最理想的一个状态。
所以现在的电影一般都有很多个投资方。
像电影《一步之遥》,投资方不仅包括姜的北京不亦乐乎电影化发展有限公司,更有哥伦亚电影公司、英皇影业、影、万达、影等多家投资方。
扬州娱参与投资的七部电影分别是西游降魔篇,私人订制,不二神探,厨子戏子痞子,非常幸运,泰囧,大明星。依照杭雨之前的提示,大部分都是低投资的喜剧电影。
一方面是希望低投资高回报,另一方面,喜剧电影通常较容易过审。
西游降魔篇这种玄幻故事通常没有什么问题,私人订制,不二神探,非常幸运,泰囧,大明星的剧本,基本都不存在敏感剧情。
也一个厨子戏子痞子,题材较敏感,但剧情一点儿没有敏感之处。
我国特色的电影审查制度,无形增加了电影投资的风险。
过去,制片方拿到电影剧本大纲后申请电影许可证,然后在完成剧本后将剧本提交****制片审查处进行审查,涉及重大题材的剧本还会送交专项审批小组,审查通过后电影才会进入正式拍摄阶段。这样可以保证电影成片后通过审查的概率更高。
现在的情况是,取消电影剧本的审查,等于将前两个环节的审查都集到了最后的成片审查环节。影片一旦在最后一个环节不能通过审查,整个投资等于打了水漂。
如电影《无人区》在拍摄完成后4年才公映,经历了数次电影审查的修改意见,原因是因为里面总有改不完的敏感剧情。
一部电影到了审核环节,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过关”,一般都尽可能接受修改意见,毕竟电影发行环节环环相扣,时间耽误不得。
既能表达作品意图又能顺利过审,考验的是电影创作团队的叙事功底。
经过了审片关,一部电影最后要过的是“市场关”,电影的排期也成为影响票房的因素。如果一部好电影没摊黄金时间档,院线排期少,那么票房也有可能惨败收场。
最早被开发的档期是由冯小钢电影开创的“贺岁档”,随后暑期档、“五一”档、国庆档等档期相继得到开发。暑期档、贺岁档票房往往是一年最火爆的,制片方和发行方看重这两个档期,会拿出巨资打造的影片放在这段时间映。
于是大量影片在贺岁、暑期两档扎堆的情况也出现了。
如何在这两个竞争已趋白热化的档期内崭露头角、分得一杯羹是大部分电影完成了制作,在映前所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最后对于投资人来说,票房如同牌底,自己之前疯狂砸钱所期望得到的回报全都寄托于此。但有时候票房看起来很美好,投资人却未必能分到多少。
以一部投资成本1亿元的电影来算一笔账。
如果票房收入有5亿元,首先要向国家相关影视协会缴纳5%的费用做为电影专项基金,另外还会缴纳3.3%的费用作为税款。
剩下的91.7%即4.585亿元,投资方还要分给院线以及影院,重一般为57%,毕竟渠道是票房的强力保障,也是整个产业链强势一方。
/45/4ml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