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没想到皇后醒来会突然问及玉兰。一时间显的有些不知所措,玉兰不久前刚被自己下旨处以凌迟之刑,想必此刻已经开始行刑。

皇后若知此事,必定痛心疾首。此刻她身体如此虚弱,太后自然不会向其说真话,于是坐在床边,拿起皇后的手,在她手背处轻轻拍了几下。有些关心道“若儿啊,你身体还很虚弱,老身身为你的母后,为何不能亲自照顾你,老身担心下人照顾不周,已让玉兰回清宁宫了。”

此刻太后只想将皇后暂且留在嘉宁宫休养数日,待皇后身体康复,再找机会告诉她玉兰已被问斩。到那时玉兰被处死已经成为事实,即使皇后一时痛心,那也无法改变这个结果。

这宫中丫鬟众多,大不了太后再重新给皇后物色个更好的,来服侍皇后。太后却不知玉兰自幼便跟随皇后,与皇后相处已十余载。两人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皇后与玉兰几乎形影不离,玉兰突然不在身边,皇后自然感觉浑身不适。于是道“母后,若儿与玉兰早已情同姐妹,在若儿眼里她不是下人,儿臣与她的感情亲密无间,母后可放心将儿臣交与她照顾。”

太后一听此话,一时间语塞。要知道不久前玉兰因对自己出言不逊,已被处以凌迟之刑。此刻即使不死,也难以再服侍皇后,凌迟乃是东盛国第一酷刑。

又名千刀万剐,先断其四肢,割断喉咙。使其受刑者在处以酷刑之时无力反抗,并且无法大声叫喊。再由执刑者用刀割其肉,直到受刑者死亡,方可完成凌迟之刑。

此刻即便是太后撤回对玉兰的刑罚,也以为时已晚。或许她终生都将成为残疾,又如何再服侍皇后。皇后一再追问,太后又无法给其交代。

只能面带难为之色,支支吾吾道“这,这”

皇后见太后有些故意回避玉兰之事的意思,急忙有些虚弱道“母后为何脸色难看,难不成母后有事隐瞒儿臣玉兰此时在何处,儿臣要见她。”

太后对此更加为难,若不说出实情,皇后一再追问,无法向其交代,若将实情告诉她,此时皇后身体极度虚弱,恐她无法承受此种打击,皇后痛失爱子,已是内心及其脆弱,怎可再让她受一次伤害。

万一她有个三长两短,该如何是好。于是笑了笑道“若儿啊你多虑了。玉兰怎会有事若儿安心在母后这里养病,母后宫中已有众多宫女丫鬟,实在是无处安置玉兰,便让她回清宁宫了。”

“若儿可放心养病,等若儿康复,自然可以与玉兰再次朝夕相处,这里有母后就足够了。若儿难道还不相信母后的话吗”

“若儿身体还很虚弱,母后已命御膳房做了些滋补膳食,一会儿母后喂给你吃。若儿刚刚醒来,御医说还需静养,母后就先不打扰若儿休息了,有何吩咐,若儿可让金凤去做,母后就先离开了。”

说罢,太后从床榻前起身,笑了笑。便转身离开了卧室,皇后虽然心里有种特别不祥的预感,总感觉心里似乎有些担心,却不知这担心从何而来。

太后所言虽然让其怀疑,但也不无可能,若太后真让玉兰先回清宁宫,玉兰自然不敢违抗太后的命令,这样一来太后所言也并非有假。极度虚弱的皇后,此刻身体已经完全由不得自己,不久便睡了过去。

太后离开卧室后,感觉对玉兰惩罚太重。虽然当时比较气愤,又因身边竟是自己的丫鬟奴仆。才恼羞成怒,自皇后醒来以后,又感觉此事实为不妥,毕竟她是皇后身边的贴身丫鬟。

走到殿内后,太后似乎又有些后悔,急忙命人将玉兰救下。可是此事已经为时已晚,玉兰已被割断了手脚,就在准备割喉之时。

突然传来大内官的声音道“住手,快住手。太后已决定赦免玉兰。”

可是刑台上的玉兰已被折磨的不成样子,浑身是血已经昏迷了过去。听到大内官的声音,行刑官才停止了继续行刑。急忙上前施礼道“下官见过大内官。”

大内官一摆手道“免了。”随即大内官俯身查看被锁在刑台上的玉兰,有些慌乱道“哎呀,还是来晚了。”

随后起身看向一边的几个行刑官道“玉兰,生命可无忧”

行刑官施礼道“启禀大内官,玉兰因疼痛难忍,方才晕厥,若及时送医。性命无忧,只不过”

大内官见行刑官欲言又止,有些急躁道“只不过,只不过什么快讲。”

行刑官这才道“只不过玉兰可能变成了废人,双手双脚已被斩断,若大内官再晚来一步,恐性命不保。”

大内官有些慌乱,赶紧道“快,快将玉兰送至御医府医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行刑官有些迟疑,愣在一边却不知道如何是好,见此大内官生气的大声怒斥道“还愣着干嘛,赶紧将玉兰送医啊若晚一步,玉兰有个三长两短,小心你们的脑袋。”

慌乱中,几名行刑官才急忙将锁链打开,将玉兰背起后,不敢怠慢赶紧离开了行刑场,将玉兰送到了御医府医治。

玉兰因失血过多送到御医府之后依然昏迷不醒,面色苍白。身上的衣衫不整,头发异常凌乱。粉色衣裙已满是鲜血。

御医查看后,无奈的摇摇头道“于内官,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被称作于内官的便是方才去刑场传达太后口谕的大内官。名为于波,此人乃太后身边贴身奴仆。于内官见御医面带难言之隐之色,便已猜出情况不妙。于是叹了口气道“御医,直说无妨。”

御医这才道“不瞒于内官,玉兰恐命不保矣。玉兰因断其手脚,造成大量出血,微臣已经给其服用了止血散,但情况依旧危急,宫内御医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医治好她。”

“微臣也只能尽力而为,为不耽误玉兰医治的时间,微臣以为可将其送至万国寺医治,万国寺有一神医,名为刘义。曾为一江湖游医。名声远播,只不过此人因一次意外手术,造成患者死亡。”

“自此内心深受打击,不久后便发誓再不医治他人,入万国寺剃度出家。万国寺本着救苦救难为法旨,微臣以为玉兰必可得救。”

听此于内官来不及多想,太后临行前吩咐过,无论如何也要留得玉兰一条命在,于是急忙命人将玉兰送往万国寺。

万国寺离长安城路途遥远,虽然若得神医刘义医治,玉兰性命可无忧,但玉兰能不能挺过这一关,却是得看她的造化。

御医给玉兰服下止血散后,又进行了包扎。但依旧无法将血流彻底止住,所以于内官等人必须尽快将玉兰送往万国寺。

此刻于内官等人挥舞长鞭,一辆马车向着万国寺飞奔而去

皇后在太后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有所好转。没有玉兰在身边着实感觉心里少点什么。服用完御膳房为其烹制的补品后。面色也有了些许改变。

看着皇后身体有所好转,太后心中喜悦,坐在床边,将汤碗放在一边,一脸慈祥的看向皇后道“若儿啊可感觉好些”

皇后点点头,笑了笑,眼中满是感激道“谢母后照顾儿臣,儿臣好多了。”

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嗯,若儿身体好些,母后就放心了。你这一晕倒啊,着实让母后心中担心,你身体如此虚弱,为何着急前来面见母后,可是为西域使者而来。”

皇后点点头,一脸担心。土方国虽然是弹丸小国不假,可现在东盛国也今非昔比。尤其这两年连年天灾,东盛国若再与土方国发生战乱,可畏是给东盛国雪上加霜。

自幼皇后便受父亲影响,自然对带兵打仗有所了解,一个国家若与他国开战,粮草便是最关键的事情,很显然东盛国这几年因天灾,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粮草自然不足。

如何解决千军万马,不远千里行军打仗的吃饭问题,就已是让东盛国加重负担。更何况与土方国一旦开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后续粮草如何解决更是问题。

很显然太后没有考虑这些,武韦帝更不会考虑这些,如今朝堂之上,更是没人敢谏言,可用的大将,自然是贺斌,贺斌若离开长安城,国师自然会更加肆无忌惮。

若郭秋月与国师从中作梗,贺斌能不能回来都是问题,所以皇后是绝对不希望再有战事发生的,可是当她看到使者的头颅已经落地时,心中突然感觉一切都晚了,一时惶恐才会晕倒。

此刻太后问及此时,只好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太后却微微一笑,对此根本不以为然。东盛国虽然连年天灾不假,可是太后认为这些年东盛国并无战事,国库充足。

怎会担心粮草一事,可她却不知国师近乎将国库已经亏空,修筑尚月台。正是他借此贪污国库的幌子。见太后一脸不以为然,皇后有些焦急道“母后,确实不该弑杀使臣,恐这一战在所难免。儿臣自然无话可说。”

“但儿臣以为使臣是被冤枉的,他怎会有谋害臣妾之意,母后杀了他到底是出于何意可告知臣妾。”

虽然太后杀使臣另有目的,但她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于是摆摆手道“若儿啊你还是太年轻了,知人知面不知心,土方国骚扰我边疆已经得不到满足,所以他们才会借进贡的幌子,来毒害我东盛国日后的龙脉。可谓是居心叵测啊若儿万不能让其迷惑了。”

皇后怎么也不会相信,此事确实是使臣所为,但此刻她也没有其他的证据,只好不再理论此事,叹了口气道“唉这宫中之事,越来越让儿臣感觉到担心,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惶恐。真不知道日后还会发生什么,儿臣只希望东盛国无事,天下百姓无事,儿臣只有这么小小的心愿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