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东征

对百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衣食住行。现在北地这边吃是没什么问题了,天天大鱼大肉当然是不可能,天天吃大米饭也有点奢侈,但是用土豆红薯混个肚饱还是没问题。

除了吃的之外,剩下的三“衣住行”里面,交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之中,不是甩腿就是骑马,条件好的还可以用马车和牛车。想要点出新式的交通工具来,那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了,就算是十年二十年也不见得有戏。

那么,接下来当然要考虑穿衣和住房的问题了,陈诚也是以此作为下一阶段的施政目标。他所管辖的领土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但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矛盾,还是“落后的生产力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之间的矛盾”。

而想要发展,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至少是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要是天天都打仗,那哪里还有时间和资源去发展生产力?陈诚认为,目前的发展势头良好,需要继续“镇之以静”。

现在的每一分投入,在日后都能获得十倍甚至更多的回报。

然而,林欲静而风不止。他这边还在为改进纺织设备而奋斗的时候,兵部那边收到了让人紧张的消息。尚书省,中书省,还有门下省办公的地方离得很近,都在州牧府的边上。之前廉县的百姓被匈奴人屠杀一空,空出了很多房间和位置。之后陈诚让吕方带兵驻扎廉县,先将地方给收拾了出来,然后这些地方被划归了各级官署衙门。特别是工部和户部,占了很大的一块地方。

杨秋在接到消息后,立刻求见阎忠,并准备与后者一起商议这件事情。送到兵部的消息,也会抄送一份到尚书令处。阎忠在审阅过后,会视重要与否,决定是否要送往陈诚处。

阎忠对来访的杨秋伸了伸手,道:“杨尚书请坐,我先将这份军报看完。”

随着陈诚的地位越发稳固,钱粮越发的充足,阎忠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杨秋以前若说还有些对阎忠的瞧不上眼,现在却是不敢再露出什么轻视的表情了。阎忠是陈诚的谋主,陈诚麾下又有了十万大军,要是阎忠哪天歪歪嘴,他杨秋可扛不住。

就算陈诚没有对诸侯们下手的意思,但是杨秋见惯了西凉诸侯之间的尔虞我诈,随着陈诚在凉州站稳了脚跟,他是越发的小心了。

不多时,阎忠已经将新送来的军报看完,然后随手就将竹简放到了桌面上。上面写的是韩遂部在秋收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集结。

杨秋见了,立刻道:“阎先生,你怎么看待此事!”

阎忠捋了捋胡子,道:“稍安勿躁,你且看看这个再说。”

他将一张纸递给了杨秋,杨秋接过来一看,不由得叫了起来,“什么?韩遂上表称臣,并请主公统领诸侯一起东征?”

“是啊,”阎忠道:“前天才送到门下省的,昨天转了过来,我本来准备今天通知你和徐超的。”

“韩遂这是什么意思?”杨秋捏着纸张,问道:“他一边上表称臣,一边暗中集结兵力,是想要来偷袭吗?”

“可能不是,”阎忠道:“听说朝廷那边已经大乱,大将军何进令皇甫嵩带兵东进,准备汇合丁原军之后,一起攻打并州董卓。韩遂大概是看到了机会,想要趁虚而入。”

“皇甫嵩被调走了?”

“恩,据说已经带兵去了长安。”

“那扶风郡.......”

“已经没有了朝廷的大军,只剩下了当地的一些兵马。”

“这..........”,杨秋本以为韩遂集结兵马还是想要来攻打北地,或者是安定的,但是没想到在阎忠这里得到了扶风空虚的消息,他不禁有些迟疑起来。韩遂是很讨厌,但是东进攻取关中,会师长安,可一直都是所有凉州诸侯的梦想!

西凉虽然广阔,但是人口稀少,地方贫瘠,无论如何都没法跟关中相比。现在的关中,光是户口就有几十万,人口数百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汉人,是可以编户齐民,收取赋税的。关中户籍上的人口,足以比的上整个凉州。

在西凉,汉人还好一些,那些羌人都是半耕半牧,定居的人很少。各个诸侯根本弄不清自己治下到底有多少人,反正要打仗了就征兵,到时候了就征粮,大家都是这么稀里糊涂的过来的。以西凉骑兵之骁勇,这么混乱的治理也一样能打胜仗。像是陈诚那样重视文教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反而是异类。

去年三四月份的时候,西凉诸侯联军已经击破了朝廷兵马,并且围攻了陈仓城七十多天。只是因为西凉军实在是不擅长攻城,加之汉军的强弓硬弩在守城和阵地战中优势太大,以至于师老兵疲,这才被皇甫嵩捡了一个大便宜。

若是在野外浪战,西凉军可并不会害怕朝廷官兵。

“这..........”,杨秋心中左右摇摆了一会,终于下定了决心,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当联名上书,请主公召集西凉诸侯,再次东征!”

阎忠却道:“兹事体大,不是你我说了就能算的。君侯要是不同意,这件事就不能成行。皇甫嵩虽然带兵去了长安,但是随时都能返回扶风。若再次顿兵坚城之下,难道你想君侯变成第二个王国么?”

杨秋不服气地道:“王国又如何能和主公相提并论?以主公用兵的手段,取陈仓也不过是易如反掌!”

自从陈诚阵斩须卜骨都侯以来,人人都当他是兵法大家了,军中多称之为“飞将”,“神威天将军”,民间和其他诸侯则多有称之为“西凉霸王”的。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每次冲锋在前,武力值之高,只有传说中的人物才能比拟了。

阎忠笑道:“此事你说不算,我说了也不算,一切都要主公定夺。不过杨尚书要是真的想促成此事,不如先说服军中将领和各级官吏。君侯在有的时候会独断专行,但是大部分的时候,还是不会拒绝多数人意见的。”

杨秋惊讶地看着阎忠,问道:“阎先生也是赞同东征的?”

阎忠笑道:“西凉虽好,却又如何比的上关中沃野千里?若是真能入主关中,再派兵封锁四周关隘,则我等皆不失公侯之望矣!”

杨秋大喜,道:“那我这就先去说服其他人!”

他第一个找上的就是徐超,虽然他以前跟徐超不对付,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徐超在灵州的时候,就带着县中豪强开垦了十多万亩良田。升为户部尚书之后,又挖通了银川南边的河道,使得今年的收成大增。

对徐超,杨秋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中还是有些佩服的。而且徐超现在是陈诚手下最重要的文臣,掌管了户部和工部两个实权部门,就算决定了出兵,也是需要户部配合。

徐超听了杨秋的来意后,立刻就拒绝了。

“这可是天赐良机!”杨秋怒道:“你可不要因为我们以前的过节,就放弃了这么好的机会!”

“打仗的事情我是不太懂,”徐超冷然道:“我只知道,去年你们还在陈仓城下损兵折将,这才过去了一年,难道又想再来一次?”

“今年跟去年不同了!”杨秋大叫道:“去年在陈仓城下失败,那是因为有皇甫嵩在,现在他都被调到了长安,准备去攻打并州了!我们趁着这个机会东征,定然能杀入关中!”

杨秋心中有些恍惚起来,兵败陈仓只是去年的事情么?还以为是过了很久很久了。自从退回北地郡以来,先是和匈奴人打了好几次,然后又是奇袭临戎,又是千里追杀,像是过去了很长时间似的。

“先不说皇甫嵩是不是真的被调去攻打并州了,就算是真的,在情况危急的时候,难道朝廷不会将他调回来?”

徐超道:“有那个功夫去攻打关中,不如将黄河两岸的堤坝修一修。”

他反过来向杨秋推荐起那个“治理黄河”的方案来,“若是能将这段河道疏通,再垒起堤坝,两岸便能多出上百万亩良田!杨将军,杨尚书,打仗也是需要钱粮的啊!等到粮饷充足,甲坚兵利的时候,再用兵于四方,岂不是事半功倍?”

老实说,杨秋听了徐超的话后,还是有了那么一丝的动摇,但也只是有那么一丝而已,“若是主公不参与东征,等到韩遂夺取了关中,那就悔之晚矣!”

杨秋高声道:“现在韩遂就已经拥有了四个郡的地盘,若要加上三辅,凉州诸侯还有谁能跟他匹敌?诸侯们是什么样子的你也知道,见到韩遂势力大增,多半不是不敢再跟他为敌。就算是主公,到了那个时候,也只能被堵在北地动弹不得!”

徐超依旧是拒绝,他硬邦邦地道:“那也要韩遂能够攻下长安!不是我小瞧了韩遂,他能够攻下武都,已经是万幸,若想要继续东进,只怕会适得其反!”

杨秋拍着桌子道:“你真是不可理喻!”

听到里面的声音,外面的士兵按着兵刃走到堂下,问道:“徐尚书?”

徐超挥了挥手,斥退了士兵,对杨秋道:“其实你跟我说这些没用,若是主公不同意出兵,那我不会反对。要是主公同意出兵,我也会竭尽全力地提供粮草和武器盔甲。”

闻言,杨秋只觉得胸口生疼,一口气憋在胸中,差点没把他给憋死。

既然是这个意思,那还说这么多干什么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