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门攻打下来之后,宋金刚调转兵力转而进攻浍州,并凭借之前获胜的优势,一举将其拿下。

消息传到裴寂那里,他开始慌了,面对节节胜利的刘武周大军,裴寂丝毫没有任何的办法,再加上之前交手失败的阴影,更让裴寂变得手足无措。

于是,在这种恐惧心理的影响之下,裴寂决定干一件看起来对老百姓有利,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的事情。

他派出了多路人马赶赴虞州和泰州,指挥和疏散当地的老百姓,让他们进入御敌用的城堡,然后把城中所有的粮食仓储全都毁掉,目的就是不给刘武周的大军留下一粒粮食。

这种做法对于消耗敌军战斗士气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可就不那么认为了。

老百姓是最苦的底层人士,粮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他们不在乎谁占领虞州和泰州,只要不损害他们本身的利益,那就是让刘武周占了,也无妨。

可是在利益的争夺过程中,受伤害的往往还是老百姓。

裴寂这个命令一实行下去,老百姓不干了,这摆明了就是在逼着他们造反吗

要说裴寂的考虑倒也有他自己的苦衷,可是对于打天下的人来说,失掉民心远远要比现在的考虑严重的多。

老百姓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干脆把心一横,也不去什么城堡里面避难了,干脆直接反了他娘的,免得再受这样的窝囊气。

裴寂本想为打击刘武周保存实力,却不想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干出了一件天大的蠢事。

虞州和泰州的许多老百姓纷纷选择违抗命令,跑到当地的山上,干起了打家劫舍的买卖。

其中在夏县位于今山西运城市夏县就有一个特别出名的山贼团伙,为首的领袖名叫吕崇茂,他也是这些苦难老百姓中的一个缩影,他在起义之后,自封自己为魏王,然后打着刘武周的旗号,准备带着自己召集来的造反团伙直接去投奔刘武周。

裴寂一方面还得考虑对付刘武周的军队,一方面还得考虑对付这伙不老实的百姓,没有办法,他只能先选择捡软柿子捏。

老百姓本就群情激奋,再加上如今又是让他们火大的裴寂亲自带兵来讨伐他们,这就更让他们有点不爽了,在高涨的愤怒情绪驱使之下,吕崇茂带着这帮老百姓把裴寂带来的大军结结实实的打了一顿。

刘武周的人马裴寂打不赢也就算了,如今连这伙山贼团伙也打不赢,裴寂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脸再去带兵干讨伐这种事情了,因为他在这方面,实在是没有任何天赋可言,甚至说这种事情,他根本干不好。

裴寂失败之后,再次回去给李渊大吐苦水,李渊也是看在裴寂卖命的份儿上,绕过了他这一次的过失,随即便征调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前去率军讨伐。

一面是李唐朝廷派兵镇压,一方面刘武周高歌猛进,开始进攻蒲坂,而当时坐镇蒲坂的是隋朝河东通守尧君素的部将王行本。

要说尧君素这个人,也算是隋朝的大忠臣,作为隋炀帝的亲信,深得隋炀帝的信任。

可是自打李渊从晋阳起兵之后,一向忠心于隋炀帝的尧君素觉得,向李渊这种乱臣贼子,犯上作乱,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打败并生擒他。

当李渊的大军准备出河东的时候,尧君素想也没有想就挡在他的面前,发誓要把李渊的大军阻灭在河东。

李渊也知道尧君素是个人物,也是有点犯难,可或许是老天看到大隋气数不行了,随即便给李渊送了一张幸运券。

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这个消息传回河东的时候,尧君素起初还不敢相信,但是在确认之后,尧君素还是下定决心,要把李渊灭掉,因为他知道,少一个割据势力,隋朝就不会灭亡。

可隋炀帝已经死了,既然统治天下的皇帝都驾鹤西去了,那自然也就有人不会忌惮所谓的皇权压力了。

尧君素还没有来得及和李渊在河东好好打一场,就被他的部下暗杀,然后带着河东投降了唐朝。

此时此刻,尧君素是真正的大隋忠臣,而对比一下李渊来说,他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尧君素的死,并不是事情的结束,反而只是事情的开始。虽然他的部下有人变节,杀了他投靠了李渊,但是也有很多忠义之人,依旧秉持着尧君素忠心的信念,准备要和李渊“死磕到底”。

而王行本就是其中之一。

在部将杀掉尧君素投唐之后,河东唯一没有被占领的地方就是由部将王行本坐镇的蒲坂位于今山西运城市永济市,在得知领导被杀的消息之后,王行本随即下令据守城池,然后派人将那个叛徒将领抓了回来,进行了公开处决,并当着蒲坂的守城士兵宣誓,不仅要夺回河东,更要诛杀李密,为尧君素报仇。

在王行本的一再坚持和抗争之下,李渊的大军始终跨不过蒲坂,而王行本本人也是孤军作战,没有任何支援。

直到刘武周大军的到来,让苦苦支撑的王行本看到一丝希望。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既然刘武周是来找李渊麻烦的,那么和刘武周合作,正好就能给自己的领导报仇,这桩买卖,值

王行本随即将蒲坂献降给刘武周,两方合兵一处,刘武周的势力又壮大了不少。

可是这个消息让关中的那些贵族坐不住了,尤其是李渊,蒲坂乃是河东门户,蒲坂假如还在王行本手中,起码说刘武周还出不了河东,但是如今看来,这个设想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刘武周打开了河东的大门,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是进军关中,那自己的处境将会变得非常的危险。

如今已经有些焦头烂额的李渊,对外下达了一道万不得已的敕书。

“刘武周兵峰甚猛,诚难抵挡,为今之计,唯有舍弃河东,保据关中,以关中之险固抵御刘武周。”

此文件一下达,那些跟着李渊从晋阳起兵的人都傻了,心中暗想,为了保存实力,李渊这是连脸都不要了吗

很快就有人对李渊的建议提出了反驳,而这个人也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上表表示,太原晋阳是李唐的起家根本,河东更是坐拥表里山河的便利,河东的物资丰厚,一直供给着关中,如果一旦舍弃,关中的局势也将变得十分危险。尤其是那些在外征战的唐军部队,基本上这就是一件白让刘武周捡便宜的好事,父亲难道是喝多了昏了头,居然能够想到这个蠢主意。

随即李世民再度上表,希望李渊能够给他三万精兵,他有能力荡平刘武周的叛乱,夺回属于他们李家的大本营。

李渊一听李世民所奏,如醍醐灌顶,的确,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河东是自己的起家基业,就算是拿不下别的地方,老巢也不能丢。随即李渊召集关中所有能用兵力,悉数调派给李世民节度,并授予李世民陕东道大行台职务。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己卯十月二十日,李渊亲自来到华阴县位于今陕西渭南市华阴县的长春宫位于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古镇北寨子村为李世民的大军践行。

“此去讨贼,二郎李世民小名一路小心啊”作为一名父亲,李渊说出了发自内心对李世民的期望。

“父皇但请放心,儿臣定能克平逆贼,夺回河东。”说罢,李世民率大军开拔,浩浩荡荡离开了长安。

而此时,刘武周的大军已经在十一月十四日这天攻克浩州。

当时正值寒冬,龙门附近的黄河水段已经开始结冰,李世民趁着结冰的这个空档,率领大军渡过了黄河,直接将大部队屯扎在了柏壁位于今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和刘武周大将宋金刚的人马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可李世民现在明白一个事实,河东在刘武周大军剽掠和裴寂的毁粮措施下达之后,已经没有多少储备粮食了,如果要是和宋金刚打持久的消耗战,怕是对自己不利。

况且现在是冬天,不比夏天,冬天士卒们为了御寒,吃饭的量必然要比平时大,粮食问题是目的亟待李世民去解决的。

李世民随即亲手写了一封用来安抚河东百姓的书信,派人誊抄以后,发往河东各个郡县,希望老百姓不要对他们李氏父子失望,李氏父子如今又回来救他们来了。

当时的老百姓因为裴寂毁粮政策的影响,纷纷躲进了城堡里,如今听闻李世民率军回来救援河东,个个都表示愿意出来帮助李世民的大军渡过用粮的危机。

老百姓虽然大部分粮食被毁了,但是从牙缝里节省下来的粮食还是有的,随即,河东各郡县的老百姓为了响应李世民大军的用粮号召,纷纷把自家节省下来的粮食派人送到李世民那里去。

李世民看着源源不断送来的粮食,心中大喜,于是便下令休整军马,养足精神,以待决战。败寇列传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z5e6af4946.j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