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郭子武,王行敏算是暂时稳定住了现在这个局势,但是刘武周围困的局势依旧不容乐观。

二月十一日,刘武周再度率军进犯潞州,这一次,王行敏众志成城联合城中的守备力量,最终艰难击退了刘武周的大军。

自美良川之战后,唐军再一次打击了刘武周进攻的嚣张气焰,使唐军看到了获胜的希望。

而在夏县,唐军大将桑显和率军进攻吕崇茂人马,而这是他在失利之后,第二次重振旗鼓来和已经有些山穷水尽的吕崇茂较量。

其实吕崇茂混到现在,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当时尉迟恭和寻相打算要到夏县和他合兵一处的时候,李渊就下令赦免了吕崇茂的罪过,并且还加封他为夏州刺史,并且暗中还授予他一道命令,要他除掉尉迟恭和寻相。

可是做事笨手笨脚的吕崇茂不仅没有圆满完成任务,反而还泄露了计划,最终被尉迟恭杀掉。

这种两败俱伤的行为,恐怕正是李渊所想看到的。

刘武周进攻潞州失利,让他开始把进攻的方向转向浩州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庚辰三月初二,刘武周麾下大将张万岁率大部队人马进攻浩州,而原来一直在浩州和刺史刘赡坐镇的行军总管李仲文,此次全面负责对战张万岁的人马,并凭借着自己的坚守,击退了张万岁的大军,另外还俘虏了千余人。

刘武周这下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率军进攻浩州,杀一杀李仲文的锐气,三月二十一日,刘武周亲率大军再度进攻浩州,但是却遭到了李仲文的副将张伦的阻击,兵败不敌,仓皇撤退,并且和张万岁一样,也被俘虏了千余人。

接连几次攻打浩州,都已失败告终,刘武周心中实在不忿,但更让他不忿的消息还在后头。

坐镇浍州的宋金刚没有粮食了

宋金刚如果撤退,那么南边便没有了屏障可以依靠,双方无法对唐军形成掎角之势,自然在势力上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为了保全宋金刚的势力,刘武周还是决定让他北撤。

四月十四日,宋金刚接到刘武周命令,率军北返,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觉得进攻的时机到来了,于是便下令率军追击。

宋金刚跑的太快,李世民没有能够追上,但是在追到吕州的时候,李世民还是追到了宋金刚的部将寻相,并且一举将其击破。

打败了寻相的李世民并不满足,反而还率军继续昼夜行军,仅仅一晚上的时间,李世民就带着自己的部队追击了二百多里地,前前后后和宋金刚撤退的人马交手部下数十次。

当然,一晚上狂奔二百多里,别说是人,就是马,也受不了,可李世民身为秦王,骑的马自然也不是一般的马。

当时李世民骑着一匹来自突厥的马,这匹马乃是突厥一名特勒所献,此马浑身黄毛,略微掺杂白色,嘴角白中带黑,而在古汉语中,对于这种特征的马匹也有特定的汉字。

例如说唐中秦琼骑的马就叫黄骠马,也是一匹黄中带白的马匹,而李世民所骑的这匹马因为是突厥的特勒所献,再加上其有这样的特征,故而起名“特勒骠”。昭陵六骏之一

经历了昼夜不停息的追击之后,李世民一路率军来到了高壁岭,就在李世民还要继续追击的时候,行军总管刘弘基站出来劝说道。

“秦王殿下昼夜追击至此,功劳已经是很大了,如此行军速度,难道秦王就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吗”

李世民听了刘弘基的劝说之后,知道他也是一片好心,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回话。

“此地名为高壁岭,易守难攻,我军若屯扎在此爨cuàn火造饭,休整体力,等到精力旺盛,再去追击宋金刚所部人马也不迟啊。”

李世民听完之后,笑道。

“如今的宋金刚已是丧家之犬,正是众心离叛的时候,若放松追击,恐东山再起,再难应付,机会不是次次都有,一旦错过了,就再难抓住了,此番我必定要乘胜追击,一举将其击溃,如果要是停留不前,让他恢复过来元气,我军必然无法再度取胜,我打刘武周和宋金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报效国家吗既然是为了国家社稷,我又怎么会吝惜自己的身体呢”

这番话说的刘弘基羞愧难当,不敢再说什么。

李世民下令全军继续追击,而士卒们也受李世民这种舍身精神的感染,不敢再抱怨自己肚子饿。

唐军一路追击宋金刚的人马进入了雀鼠谷,一天之中接连交手了好几次,杀的宋金刚大军大败,并且还俘虏了宋金刚数万人。

宋金刚也是被李世民打怕了,只好选择继续逃遁,不敢再和李世民恋战。

在交战过后的当晚,李世民下令全军屯扎在雀鼠谷西边的山头上,准备吃饭。

一连数天的追击,让李世民的军队和他本人都倍感饥饿,可即便是这样,李世民在这几天之中,就算是饿的前心贴后背,李世民也没有下令脱去甲胄,甚至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是穿着甲胄。

由于李世民率军追击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后勤补给的问题,导致在雀鼠谷屯兵之后,吃饭也成了一个问题。

当时军队之中,唯一的口粮就只剩下一只羊了,而这么多人都要吃饭,很显然,这只羊只能是留给将帅先吃啊。

可是李世民为了激励将士,还是下令宰杀之后,与众位士卒共同分享这只羊。士卒们也是被李世民这种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发誓要为李世民效死力。

吃饱喝足之后,李世民下令部队即刻出发,再度追击宋金刚,途中碰到了被尉迟恭和寻相俘虏的陕州总管于筠,而于筠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宋金刚那里逃了出来,并且告诉了李世民宋金刚的动向。

李世民得知宋金刚已经赶到介州,于是便率军直奔介州而去。

介州也算是宋金刚的大本营,虽然之前被李世民杀的杀,俘虏的俘虏,丧失了大批的兵力,但是现在的他,依旧还有两万多人,还是能够和唐军在介州一战的。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庚辰四月二十五日,已经逃回介州的宋金刚率军出西门,以城池为依靠,自南向北联营列阵七里地,准备与即将赶来的李世民大军进行决战。

李世民一看宋金刚这架势,只是莞尔一笑,并没有十分在意,只是先派徐世勣率军出战。

徐世勣一马当先,杀在最前,虽然凭着冲锋的优势杀退了一波人马,但还是不能力敌宋金刚的大军。

李世民见状,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从宋金刚军阵后面杀出,邀击宋金刚。

宋金刚有点慌张,他没有料到李世民会从后方杀来,只好仓皇迎战,结果打的乱成了一锅粥,局势也开始渐渐向李世民这边倾倒。

眼看着自己就要被李世民打败了,宋金刚决定开溜,只是留下大部队在这里和唐军苦战。

李世民见宋金刚要跑,当即率军调转马头奋起直追

大概跑了有数十里地的距离,李世民率军来到了张难堡,却被自己的人马截住了去路。

截住李世民去路的不是别人,而是浩州总管樊伯通和张德政等人。

当时裴寂下过一道命令,要求百姓毁掉粮食,然后躲入地堡避难,如今自家部队来光复土地了,反倒是自己的人马截住了自己的去路,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李世民知道他们是出于防范心理不相信自己是唐军人马,于是便亲自脱去自己的甲胄,以诚意来劝樊伯通和张德政。

二人也不认识李世民,只是看到他敢把甲胄脱掉,足以说明这肯定不是刘武周或宋金刚的人马,于是便带着堡里避难的百姓出来迎接。

当老百姓得知是秦王带着人马回来救他们的时候,各个喜极而泣,异常兴奋。

在张难堡短暂停留之后,李世民当即下令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前往介州搞劝降。

而他劝降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刘武周和宋金刚的大将尉迟恭和寻相。

当时宋金刚战败后,尉迟恭收拢残部人马再度盘踞介州,李世民深知尉迟恭和寻相是两员猛将,不忍心杀了他们,于是便派人前去游说。

其实尉迟恭和寻相也早就不想在宋金刚这儿混了,毕竟现在宋金刚都已经不见踪影了,自己还苦苦镇守这介州有什么用,索性和寻相一商量,打开介州城门投降了李世民。

得到尉迟恭的李世民心中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为自己的右一府统军,并且原来麾下的将士还是由他本人统领,军事行动什么的也都叫上他一起参加。

李世民礼贤下士的好心,在一些将领的眼里看来,可能就变了味道。

屈突通就曾经给李世民提过建议,说尉迟恭和寻相都是叛军的将领,如今主动投降,日后恐怕他们还会生出反叛之心,不如杀掉来的干净。

李世民听完这番话后,并没有在意,反而还问屈突通道。

“你不也是投降我大唐的吗”

屈突通听完之后,脸都红了。确实,屈突通不仅也是一名降将,而且当年还刁难过李世民的老爹,可他在投降李唐之后,李世民也是一如既往的礼贤下士,没有对他有任何猜忌之心,如今说尉迟恭的坏话,这不也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选择相信,那就不要老是揣着防备的心理去提防一个人,这样反而会寒了人心。

宋金刚算是败了,刘武周听到这个消息,心中肯定是不好受的,除了不好受,还有害怕。

并州看来不是久留之地了,刘武周决定带着人马北上投奔突厥。

可宋金刚虽然是失败了,但是却没有打算要就此罢手,而是决定卷土重来。

但刚刚经历了惨败,如今的人马却不像以往一样,肯听从宋金刚的命令了。更何况,这还是个送命的想法。

众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搭进去,于是纷纷规劝宋金刚三思。

宋金刚眼见大家为了自己好,也只好痛下决定,带着几百人投奔突厥而去。

刘武周和宋金刚一走,负责坐镇晋阳的刘武周仆射杨伏念随即便献出了晋阳,至此,李世民终于兑现了对自己父亲的承诺,夺回了他们老李家的大本营。

宋金刚确实打算投奔突厥,而且还计划好要从上谷出发而去,可是突厥对于宋金刚现在的处境,已经是非常的失望了,他们觉得,现在的宋金刚已经是一颗弃子了,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于是便主动派出人马追击抓捕宋金刚,并将其腰斩。

虽然李世民没有能够亲手手刃宋金刚,但好歹还抓获了宋金刚的亲信刘六儿,并拿他出了一口恶气。

可这个刘六儿也不是个一般人物,他还有个哥哥刘季真,此人也是个墙头草角色,当时李仲文击溃刘武周进犯浩州的人马时,他就是出于自保,诈降李唐,混了个石州总管的职务,并且还走了狗屎运一般的得到了赐姓的殊荣。

可刘季真听闻自己的弟弟被杀之后,担心他们的关系被李唐知道,于是便收拾好细软,连夜逃出石州,前往马邑投奔高满政。

高满政虽然也是刘武周的手下,但是他的想法却是干掉或者压制突厥,然后依附李唐,刘季真本来就已经投降了李唐,如今害怕事情败露而来劝说高满政继续闹事,高满政自然是不愿意了。

二话没说,直接给了刘季真一个痛快。

可杀了刘季真,高满政也献降不了马邑,因为在马邑这个刘武周的大本营里面,还有一个棘手的角色。

苑君璋。

作为刘武周的亲戚,心腹,谋士。苑君璋可以算得上是刘武周手下不可多得的人才,当年刘武周南下晋阳的时候,苑君璋就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并且还陈述了利害关系。

苑君璋认为李渊之所以能够安稳的进攻关中,主要是依靠并州的势力,而且在入主关中之后,所向披靡,这也不是单纯的手下谋臣和武将多,他认为只是天命,是上天赐予李渊的便利,并不是人力能够达到的。

况且并州之地,四面环顾险要,中间更是道路狭隘,深入作战,怕是有去无回,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突厥,与李唐交好,打打南边的主意,在南边当个偏安的皇帝,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可当初刘武周要是听了苑君璋这番话,也就没有后来这么多的故事了,直到失败之后,刘武周才想起了苑君璋当初的这番忠告,并且后悔当年没有听从他的这番建议。

如今大势已去,刘武周只身逃亡在突厥境内,如今想起马邑的大本营还有苑君璋在坐镇,于是便计划偷跑回马邑,选择东山再起。

可刘武周现在是个要犯,突厥对他的“照顾”可是相当到位的,怎么会让他轻易逃回去呢

更何况刘武周密谋逃回马邑的消息还被突厥知道了,突厥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先下手为强,杀了刘武周。

突厥也不想干亏本的买卖,杀了一个刘武周,总得找一个人来代替他吧。

随即,突厥授命苑君璋担任大行台,依旧统辖自己的所部人马,除此之外,突厥还派自己的官员前往马邑督镇其实就是监视。

至此,刘武周的起义算是彻底结束了,对于李唐来说,他是一个曾经获得短暂成功的赢家,但对于历史来说,他只不过是众多失败草莽中的其中一个,同样的经历,同样的结局,只是过程略有不同罢了。败寇列传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z5e6af4946.j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