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末年,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什么王霸角色,什么跳梁小丑都有了施展的舞台。但也有一些投机分子,不仅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反而还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里面典型的代表就是来自兖州的徐圆朗。

徐圆朗本来是兖州一个地道的农民,在隋末那个混乱的年代里面,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选择了造反。

注意,是不得已。

毕竟造反是个杀头的买卖,没有人疯了会去干这种灭九族的事情,除非是实在是没有活路了。

义宁元年公元617年丁丑正月三十日,徐圆朗带着自己辛苦组织起来的人马进攻东平,并一举将其拿下。

拿下东平的徐圆朗并没有闲着,他深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随即便兵分两路,前去抄掠各个州县,很快便占据了琅琊以西和东平以北的全部地区军队人马也扩充到了两万多人。

在隋末,一般的起义势力有个万人部队就敢公开和朝廷对着干,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徐圆朗也想过要和朝廷对着干,但问题是,他这个人实在是不自信,在占了那么多城池之后,也没有明确表过态要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反而是保持起了观望的态度。

观望就观望吧,毕竟人数也不算很多,和瓦岗,窦建德等人的人马比起来,自己的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徐圆朗的想法还是比较现实的,他觉得自己一个人折腾,成不了大事,于是便想着要和别人联合。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找有共同想法的投资创业人。

在这一年,徐圆朗看上了势力日渐强大的瓦岗,他觉得瓦岗是个实力和前途都不错的大造反集团,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徐圆朗决定带着人马加入了瓦岗。

当李密的手下,徐圆朗也是经过了缜密的思考后才决定的,因为李密的人气不错,待人也比较够意思,跟着他混,准没有错。

只可惜,徐圆朗算盘打错了。

瓦岗的实力在当时确实很强,但倒霉就倒霉在这么强的造反集团,身边也有很多竞争对手在等着算计他。

自打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决定北返的时候,李密便率领瓦岗众人奋力阻击宇文化及,只可惜在宇文化及的身上消耗的实在太严重,瓦岗有点撑不住了。

很快,徐圆朗便发现了一个致命的信号。

瓦岗要完

可是等他发现这个信号的时候,已经是有点晚了,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宇文化及和李密在一边打的火热,却被后来居上的王世充捡了便宜。

瓦岗在王世充几次三番的围困之下,最终不敌,瓦岗大势已去,李密在遣散众将之后,决定归附唐朝。

集团公司创业失败,瓦岗股东大会的股东不仅一分钱遣散费都没有领到,反而还要自谋生路。徐圆朗人生中的第一次投资算是栽了。

瓦岗没了,但是还有王世充这个大公司可以选择啊,所以徐圆朗二话没说,立马带着仅剩的团队投奔了现在新崛起的王世充。

人生中第二次投资之旅即将开启。

徐圆朗起初是不愿意投奔王世充的,毕竟王世充人气不好,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其实王世充身上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比如说人家盘踞着天下的中心东都,再比如人家是朝廷正规的在编官员,就算是独立自主搞造反创业,也有国库的资本可以用来支撑,所以思来想去,王世充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切的真相必须要自己亲自用眼睛和大脑去验证,光是道听途说,是不足以相信的。

徐圆朗在投奔王世充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耳听为实,眼见为虚这句话确实说的很正确,王世充确实不是个什么好人。

在看到王世充干的种种过分的事情之后,徐圆朗脑子里又冒出来一个想法。

跟着这种人,没什么好下场,早点离开,免得跟着他一起陪葬。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己卯七月,徐圆朗决定放弃投资王世充,转而带着自己辛苦打下来的一亩三分地投靠了李渊。

徐圆朗人生的第三次投资之旅又再度起航。

徐圆朗这个人本事不大,想的还挺多,王世充在外边得罪的人不少,徐圆朗不想跟着一起当冤大头,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当年李密的选择应该是没有错的,毕竟李渊也是根正苗红的朝廷大官,论各方面的优势均比王世充要靠谱,况且人家现在在关中有自己的地盘,成大事这是迟早的,有什么理由不去投奔呢

李渊得知徐圆朗主动归降的消息之后,也是非常高兴,随即便任命徐圆朗担任兖州总管,同时还加封他为鲁国公。

这待遇着实让徐圆朗有点受宠若惊,毕竟自己跟着李密和王世充混的时候,可是连个名分都没有,如今李渊如此抬举自己,看来自己也算的上是号人物嘛。

徐圆朗想就此安定下来,好好在李唐这家公司卖命干,可是现实却总是在和这个四海漂泊的造反投资人开着国际玩笑。

当时自己的同事大家都是李唐的官员,自然也就是同事了,滑州刺史王轨因为战斗在对抗河北窦建德第一线,拒不投降,最后被自己的仆人暗中杀掉,带着他的脑袋投奔了窦建德。

窦建德是个讲义气的人,他很敬佩王轨的忠诚,也很痛恨这种卖主求荣的行为,所以当仆人带着脑袋兴冲冲的来投奔窦建德的时候,窦建德也给了这个仆人应得的奖励。

斩首

这个举动在当时可是轰动不小,滑州城的百姓本来就和窦建德不对路,如今城里的父母官被杀了,窦建德却没有着急攻打,反而还杀了王轨的仆人,厚葬王轨,这么仁义,看来窦建德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坏。

排除义气的成分之外,窦建德也不傻,如果要是接纳了这个仆人,带兵进攻滑州,那损失会更加的惨重,如今的举动反倒是可以让自己兵不血刃拿下滑州,如此省时省力,还能落下美名的行为,何乐而不为呢

被表象蒙蔽的滑州百姓在消息传来的当天,立马就开城投降了窦建德,而徐圆朗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徐圆朗觉得,在江湖上混,义气是第一位,忠诚还得靠边站,出于对窦建德这种行为的崇拜,徐圆朗想也没有想就带着自己的兖州归附了窦建德。

此时的他,还没有公开表明身份要和李唐撕破脸对着干。

徐圆朗的算盘打得还是比较精明的,一方面挣着李唐的工资,一方面拿着窦建德好处,如此投机的行为,也让徐圆朗看到了发财的商机。

可是纸里包不住火,再完美的伪装,也有暴露的一天。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辛巳王世充被唐军围困的消息传到了窦建德那里,窦建德思考再三之后,决定带兵南下增援王世充,徐圆朗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知道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随后便卸下自己的伪装,公然宣布,与李唐撕破脸皮。

到了这里,徐圆朗人生的第四次投资之旅又开始了。

这一次他踌躇满志,信心十足,根据他很久以来的观察,他认为,现在窦建德和王世充的势力加起来对付一个李唐那是绰绰有余,所以,投奔窦建德是最好的选择。

这就好比两个大公司联合在一起,准备要搞垮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一样,虽然手段卑鄙,但是有好处可捞啊。

徐圆朗当时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窦建德和王世充联合一定能够击败李唐,所以早点靠山头是个正确的选择。

可是这一次他又失算了。

李唐这家新公司不仅没有被击退,反而还把窦建德和王世充这两家大公司都干趴下了。

至此,徐圆朗精心谋划的投资算是又一次栽了跟头,而且这一次栽的还比较惨。

可经历了这么多大风大浪过来,徐圆朗依旧没有倒下,足以看出他见风使舵的本事有多强。

窦建德败了,李唐胜了,徐圆朗决定再度厚着脸皮去投奔李唐。

事实证明,脸皮厚的人,还真就能混得开。

再度投奔李唐,徐圆朗连说词都想好了,在见到李渊之后,他痛斥自己有眼无珠,被窦建德如何如何威逼利诱,自己不得已只好就范等等,说的李渊也是一愣一愣的。

李渊最后选择了相信徐圆朗,并且承诺,只要他好好干,不闹事,兖州总管和鲁国公的官爵让你当到死。

徐圆朗内心窃喜,终于,人生的第五次投资之旅算是见到点回报了。

可是徐圆朗作为一个在乱世中搞风险投资的投机分子,对于这种本本分分过日子的生活是不屑的,在他的内心里始终埋藏着一颗造反的种子,这颗种子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烂死在心里,反而还会不断萌芽,甚至是结果。

窦建德失败之后,他的部将刘黑闼举起了反抗李唐的大旗,同时还四处招募当年在窦建德麾下供事的官僚们,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响应。

徐圆朗作为窦建德曾经的僚属,自然也在招纳的行列之中,面对刘黑闼送来的密信,徐圆朗内心早就已经按耐不住造反的情绪,准备跃跃欲试。

刘黑闼造反的消息传来之后,朝廷便早就派葛国公盛彦师前去剿匪,在走到任城的时候,徐圆朗公然扣留盛彦师,接管了他的人马,在兖州城公开宣布再度叛唐造反。

这一次,是徐圆朗人生中最后一次投资之旅,也是他彻底输掉一切的终结。

在徐圆朗宣布起义之后,刘黑闼随即任命徐圆朗为大行台元帅,全权配合自己的造反工作。

可是徐圆朗也不是个狼心狗肺的人,毕竟是抓了人家盛彦师,总得给人家一个交代。所以他先是好吃好喝招呼着盛彦师,一方面又恳求他能够让自己的弟弟带着虞城前来投奔。

盛彦师是什么人,这可是个硬骨头,在徐圆朗软磨硬泡都没有办法的时候,他亮出了自己的底线。

要杀就杀,不要废话,我是不会干这种卖主求荣的事情的,只是希望我死了以后,你能够善待我的老母,这样我九泉之下也能瞑目。

徐圆朗本来就不打算杀盛彦师,如今盛彦师宁死不从,他也是有点着急的直抓头皮,随即便好声好气劝说盛彦师。

在尝试了多次都没有结果之后,徐圆朗彻底放弃了这个奢望,转而告诉手下的人,好好对待盛将军。

既然盛彦是不想让自己的弟弟投降,那就只好自己劳驾前去争取了。

徐圆朗在响应刘黑闼起义之后,自封自己为鲁王,并率军进攻虞城。

只可惜还没有折腾多久,刘黑闼就败了,徐圆朗也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反而把自己现在的处境弄得十分的尴尬。

天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投奔好像除了李唐也就没有第二个选择了,可是自己都背叛人家两次了,再去投奔就算是脸皮再厚,也觉得真的有点不好意思了。

刘黑闼败退的消息传来,徐圆朗非常的害怕,他害怕刘黑闼失败后李唐会来找自己算总账。可是身边却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

当时他身边有一个叫刘复礼的人,建议他找一个人。

“主公,我听闻在东夏有一个名叫刘世彻的人,这个人是个不世出的奇才,而且据听说有帝王之相,如果要是拥立他当皇帝,则大事可成,倘若是明公自己独立山头,恐难成事。”

徐圆朗心中一想,或许为今之计,也只有这个找替罪羊的办法可行了。

于是徐圆朗派刘复礼前去迎接刘世彻,结果却遭到了众人一致反对。

“明公不可被别人蛊惑啊,刘世彻是什么人,咱们也不知道,如果要是他得了志,难道还会有明公的立足余地吗远的暂且不说,就说就近的翟让让位李密被李密所杀的事件,难道这个教训明公还不吸取吗”

徐圆朗听后,如醍醐灌顶,顿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错事,随即便叫停了迎接刘世彻的活动。

刘世彻当时就在城外等着徐圆朗的迎接,结果等了半天就是没有等到,刘世彻也发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准备打算逃跑。

可是仔细一想,跑了不就更说不清了吗随即便壮了胆走入徐圆朗的大营,前去拜见徐圆朗。

徐圆朗没有打算出去迎接刘世彻,在看到刘世彻现在主动来拜见之后,随即便削夺了他的所有权力。

可是毕竟是自己答应要拥立人家的,如今自己反悔了,总得给人家一个交代才行啊,随后徐圆朗任命刘世彻担任军中的司马,名义上让他收复谯州和杞州,实际上把他疏远在外。

可万万让徐圆朗料想不到的是,刘世彻这个人的能量还是很大的,在派出去执行任务的时候,谯州和杞州当地的人貌似很听话的一样,全都乖乖归顺了刘世彻。

按道理说,能以这种方式拿下这些郡县,自然是好事,可是对于徐圆朗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刘世彻在当地这么有人气,那万一要是他自己在外独立门户单干起来的话,自己岂不是要被他架空

所以徐圆朗一不做二不休,当即派人杀掉了刘世彻,了解了这个潜在的隐患。

解决掉内部矛盾,徐圆朗现在的危机依旧很严重,李渊已经决定派李世民前来讨伐自己,而如今又听说这个任务交代给了李元吉。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壬午四月二十五日,民部尚书史万宝率军攻克徐圆朗座下的陈州。

六月初五,淮安王李神通率军迎击徐圆朗大军,七月,徐世勣和任瑰大军前来增援李神通,形势对于徐圆朗来说,越来越危机。

所谓兵败如山倒,走投无路的徐圆朗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刘黑闼战败被杀的消息传来之后,他只好放弃刚刚夺下来的泗州城,转而带了几个亲信随从逃命去了。

或许他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行为实在是让人痛恨,就在他出逃的半路,泗州当地的村民堵截住了穷途末路的徐圆朗,出于对徐圆朗的气氛,联合起来把他杀了。

至此,徐圆朗的投资人生也彻底划上了一个句号。败寇列传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z5e6af4946.j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