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谠带着这五百名自愿跟着自己去送死的士兵来赶到了淮河南岸,准备进入泗州,却不想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士兵突然大喊起来。

“不好,我看好像贼兵已经攻入了泗州城,如果硬要进城的话,也只能是去送死,还是回去算了。”

这番话一出,所有的士兵都朝着泗州城方向望去。

的确,从远处泗州城升腾起的硝烟和远处的登城云梯规模也能够大致判断出战况来,泗州沦没沦陷不清楚,但清楚的是,现在庞勋的队伍肯定占据绝对优势,泗州的情况很危急。

临阵说这种话,无异于动摇军心,辛谠听了也很不爽,随即,他大骂这名士兵,并且上前揪住他的发髻,顺手还拔出宝剑来,准备要杀掉他。

“扰乱军心之辈,看我把杀了你”

辛谠很愤怒,但是士兵们并不害怕,反而还来阻止辛谠,并且全都跪下来给这名士兵求情。

“辛判官,此人乃是郭厚本将军一千五百人队伍的判官,不能杀啊。”

辛谠愤怒的看着这帮来求情的士兵,回复道。

“临阵杀敌之时,他却妖言惑众,分明是存心不良,若不杀,军威何在”

说罢,举剑就来杀这个士兵,其他的士兵眼见辛判官这是铁了心要杀这名判官,赶忙上前抱住辛谠,一起去抢夺辛谠手里的宝剑。

辛谠一看这帮士兵这般袒护这个人,愤怒愈发厉害,当即一把推开这帮人,揪着这名判官的发髻上了船。

“既然诸位不让我杀他,那也行,只要你们跟着我上船,我就放了他。”

士兵们一听这话,全都抢着跳上了船,辛谠确认过所有的人都上了船之后,也就送了手,绕过了这名判官。

到现在,这些士兵算是看明白了,这跟上了贼船没有任何区别,很明显,辛判官的做事特点不仅像好汉,就连手段都这么有江湖套路,他们的心里也是多少有点后悔了。

可上都上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了,但好多士兵似乎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出于对家乡的留恋,他们在去的路上,一直不停地往后看,似乎是在遥望远方的家乡,以及家中的妻儿老小。

辛谠看到这番景象之后,担心这帮人不能够集中精力杀敌,所以,为了让他们打起杀敌的精神来,他果断杀掉了几个一直在往远处看的人,这才算是震慑住了这些人。

到了淮河北岸的时候,辛谠又十分担心他们上岸之后跑掉,于是便先整好部队,然后一路小跑直奔泗州城下而去。

当时的泗州并没有被攻克,杜慆还在城上拼命扔着石头,等他发现辛谠带着几百人前来增援的时候,便加紧了扔石头的频率,最后,吴迥的人马因为遭到杜慆和辛谠的前后夹击,只能选择仓皇撤退,泗州城的危机再一次得到了缓解。

泗州战败的战报传回了徐州,庞勋听了之后是怒不可遏,除了大骂吴迥是饭桶以外,他又派了部将刘佶带了几千人前去增援吴迥。与此同时,已经在濠州站稳脚跟的刘行及也分派自己的将校王弘立带兵前去增援吴迥。

泗州的援兵依旧和没有没什么区别,而庞勋的队伍攻城的兵力却是在不断增加,搞得杜慆现在是十分的头大,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找的那帮帮手是不是都在隔岸观火。

人在绝望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确实是会有这种绝望的想法,但目前泗州的情况,还不到该

绝望的时候。

十一月二十九日,杜慆期盼已久的援兵终于来到。

而这支久违的援军正是来自自己的邻居镇海节度使杜审权麾下。

杜审权,字殷衡,京兆杜陵人。

杜节度使早年可是在朝廷翰林院工作的,后来在兵部还当过几天侍郎,履历也是相当丰富。

能入翰林,自然离宰相的位子就不远,在唐懿宗上台州,杜节度使还真就当了宰相,而如今调到浙西担任镇海节度使,说白了有点外派公干的意思。

比起其他各道不愿意来帮忙的情况,作为朝廷宰相的杜审权还是很关心泗州战局的,杜慆求援的时间并不算迟,之所以现在才到,主要还要考虑到交通不便的因素,毕竟那个时候也没有火车,卡车,可以一拉一车,骑马都算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剩下的士兵都得靠十一路步行到作战地点,可以说很是浪费时间。

作为赴约的条件,杜节度使派都头翟行约带着四千人前来救火,一下子,让杜慆看到了获胜的希望。

可这次,恐怕又要让杜慆失望了。

也不知道是杜节度使对形势估计的不对,还是叛军实在是太厉害的过,翟都头带着的这四千人,基本上对于缓解泗州危局来说,如杯水车薪。

头天刚到,第二天翟都头就带着人去淮河南岸迎战吴迥和刘佶的叛军去了。

能在宰相的手底下办差,那基本上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翟都头打仗的本事还是很生猛的。他甚至一度打的叛军没有还手之力。

可问题是,叛军的数量实在太多,翟都头就算是楚霸王在世也对付不过来,更何况他还不是。

叛军是越来越多,翟都头是约打约无力,城中的杜慆也只能是眼睁睁看着,自己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接应翟行约,只能在精神上支持一下翟都头了。

由于轮番的进攻,加上没有救援部队,翟都头最终和所部四千人马全部战死于泗州城外,到死也没有见到杜刺史,不得不说实在是有点悲催。

翟行约战死了,援军算是没戏了,叛军的士气又占了上风。

但是越是在这种得意的关头,越容易栽跟头。很明显,叛军并没有发觉还有几股力量在窥伺着他们的动向。

在叛军全歼翟行约的部队之后,来自淮南的都押牙李湘和郭厚本,袁公弁等人从梁城出发,直奔泗州叛军而来,并全数将他们包围。

其实这帮人早就在干这种隔岸观火的事儿,只是在等合适的时机出手,如今叛军刚刚打了一场仗,体力消耗肯定非常严重,此时不去揍他,简直是有违君子风范。

可怜翟行约就这样成为了这群人的诱饵。

叛军既然被包围了,那一步就是对他们动手了。李湘作为令狐绹的得力亲信,最先发动了对吴迥和刘佶等人的进攻。

事实再次证明,占便宜这种行为,是要吃大亏的。

李湘等人以为叛军现在元气消耗严重,应该威胁不大,却不料吴迥和刘佶的士气依然十分旺盛,一番大战下来,不仅把李湘的人马揍得满地找牙,而且还攻克了他们的根据地梁城,李湘和郭厚本,袁公弁全都成了俘虏。

吴迥和刘佶身为庞勋在桂林起义的将校,在返乡的途中路过淮南市见过李湘的,因此很快便认出了李湘,他们觉得,抓了李湘这是个大功劳,得用囚车包装好以后,送回徐州,好好给庞勋看看。

事情到了这里,最难过的还不是令狐绹和杜审权,而是杜慆,连着来了两路增援人马了,连泗州城的大门都没看见,不是被全歼就是被活抓,这形势实在是有点不容乐观。

如今淮河口也被叛军占领了,南来北往输送物资的漕运通道被掐断,这可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杜慆再次绝望了,他想起了朝廷,想要寄希望于朝廷的帮助,但也只能是想想罢了,毕竟各道的兵马来的都这么不守时,朝廷就跟指望不上了。

可是杜刺史不知道,此刻朝廷的人马已经赶到,只是还没有动静。

康承训作为此次讨逆任务的总指挥,此刻正在新兴位于今江西吉安市万安县五丰镇云洲村屯兵,而挡在他面前则是庞勋的另外一位大将姚周。

姚周当时的人马屯扎在柳子位于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柳孜镇,距离康承训并不远,而康承训虽然是先赶到了,但是他却没有主动发起对姚周的进攻。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奇怪,依照以前的尿性,这位康节度使一贯都是这种能拖就拖,能不打尽量不打,他要真是主动出击,那可真是见了鬼了。

康承训当时不想出兵是因为各道的人马还没有到齐,尤其是战斗力生猛的沙陀三部,契苾,吐谷浑还有达靼。很明显,康节度使是想等人马到齐以后再做打算。

与其说他现在是在等部队到齐,还不如说,康节度使现在应该是没有任何破敌头绪。

康承训得到了镇海和淮南兵败的消息,审时度势分析了当时的战况,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现在去打,人手不够不说,很容易挨整,还是等等再说。

于是乎,康节度使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

退守宋州。

当时的各道的人马都惊呆了,都已经快到泗州了,如今却又要返回去,这又是唱的哪出戏

于是乎,这帮前来救援泗州的朝廷钦差部队一致认为,康节度使是害怕叛军。

当然,有这种想法的不光他们,连庞勋也是这么认为的。

庞勋觉得康承训退守宋州不敢出站,实际上就是害怕自己现在的势力,别说朝廷来了三路大军,就是再来三路,照灭不误。

可是他错了,康承训这一招在兵法上有个说法。

以退为进。败寇列传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z5e6af4946.j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