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粗略翻了一下旧唐书的史料记载,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到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旱灾基本有四十六次记载,大规模的蝗灾记录一共有八次。
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几乎每次蝗灾的发生时间和地点都和旱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基本上都是先旱灾来,蝗灾随后就到。
很多人可能要纳闷了,天下大旱,别说粮食长不起来了,就连草可能都没有,怎么还会爆发蝗灾呢
其实,这和蝗虫本身的生长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蝗虫属于是直翅目昆虫,平时喜欢比较干旱的地方,潮湿的环境他是不会成灾,也是难以生存的,所以,这也就为蝗灾的爆发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因素。
加上蝗虫本身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功能,也为他能够成灾提供了条件。
一般的蝗虫大都呈现散居状态,一旦是几个蝗虫的腿部发生摩擦,触发了某个部位的机关当然,我也不是生物学家,也没有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所以只能用机关来表示了,使得原本喜欢散居的蝗虫喜欢群居,而且是越聚越多,最终成为了蝗灾。
蝗灾的爆发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基本上都是几百倍几千倍增长,成批量的蝗虫聚集道一起之后,所过之处,基本上是寸草不生。没办法,蝗虫的胃口实在大的惊人。
更不凑巧的是,古代的老百姓对于蝗灾的认识实在是不到位,甚至一度把蝗虫比作神仙,而蝗灾的爆发原因,他们则归罪于天怒人怨,即便是爆发了蝗灾,他们也不敢就地捕杀,做成没事,而是要由朝廷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捕捉,最后全部埋进土里,而且还要烧香烧纸,就地祭拜。
这是个听起来比较荒唐,但是在当时却很有效的办法,一方面既不得罪所谓的蝗神,一方面还能够起到遏制蝗虫成灾的效果。
咸通九年的江淮旱蝗灾情无论是对于庞勋还是朝廷来说,都是具有毁灭性打击的。
朝廷既要从江淮收税,又得需要赈灾,而庞勋则需要粮食,没有粮食,自己的造反军队就没法维系,失败自然在所难免。
灾情发生之后,庞勋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此刻的康承训已经把他从朝廷带来的七路人马全部从宋州移到了柳子以西屯扎,并且形成了一条长达三十多里的防线,俨然摆出了一副打不死你,也得吓死你的架势。
庞勋当然是非常害怕的,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次的情况将不同于以往,这一次,他所面临的考验将是空前的。
康节度使那边是人山人海,气势逼人,庞勋也在思考着对策。为了凑够一批人手,他决定继续采用抢人的手段来组建一支部队。
他派人出去继续搜寻徐州城中的壮丁,这一次的规模不再仅仅局限在村子里了,而是扩大到了破庙,破寺,甚至是山上和林中,他们都不放过。
本着挖地三尺也要找到人的精神,这帮派出去抓人的士兵还是很有效率的,不仅把以上几个地方全都搜了一遍,而且还把藏在地底的人也拉了出来。
当然,不是坟地埋的死人,而是藏在地下洞穴里逃难的徐州百姓。
这帮老百姓也是怕了庞勋,个个找地方躲藏,有的人甚至都被逼到只能往坟地里藏,可谓是煞费苦心。
刨坟地终究是个缺德的事儿,而且就算是刨完了徐州所有的坟头,能拉来就地上阵当炮灰的人也实在是少的可怜。
毕竟之前地毯式的搜捕已经把徐州城掏了个干干净净,此刻要是还能找出大批的壮丁,那真是活见了鬼了。
这种把人用到死,用到废的精神,也让庞勋在徐州彻底失去了民心。甚至就连他手下的人也开始打起了他的算盘。
当时庞勋手下有一个将领,名叫孟敬文,此人当时负责的任务是镇守丰县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丰县。
丰县离徐州不远,而且还是个非常重要的要冲地点,所以当时庞勋派他去守的时候,也给了他不少的人马。
可是这位仁兄实在是不地道,本身这个地方就很重要,再加上给的人马又多,真是想不另起炉灶都难。
很快,孟敬文打定了主意,他要造庞勋的反
和庞勋搞得很多手段一样,孟敬文也搞起了舆论宣传,说什么庞勋快不行了,自己才能够带着大家看到希望的曙光之类的话,搞得当地的守军全都相信了他的话。
光搞点舆论宣传显然是不够的,孟敬文准备搞得再大点,干脆直接把自己以后当皇帝这种谣言也传了出去,弄得城中的士兵彻底沦陷在他的谎言之中。
孟敬文敢公开和庞勋对着干,说明他此刻已经不害怕庞勋了,可是对于庞勋来说,孟敬文想要造他的反,怕还不是对手。
庞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愤怒,相反,他想要设个圈套让孟敬文往里跳。
庞勋脑子比较好使,他先是偷偷派人偷偷给魏博藩镇送匿名情报,告诉了魏博节度使丰县的一些城防特点,引魏博主动攻打孟敬文。
魏博来打,孟敬文慌了,当即找庞勋要人,说是要增援丰县,庞勋想也没有想就同意了,当即调拨了三千多人前去增援丰县。
三千多人马可全都是庞勋的心腹,庞勋直接就全给了孟敬文。而孟敬文居然是一点都不怀疑。
不怀疑也就算了,孟敬文还打算忽悠一下这帮新来的增援部队。
这帮人来了之后,孟敬文是一顿猛夸,不是夸他们作战勇敢,就是夸他们武功盖世,把这帮人说的是信以为真。
他们还给孟敬文打下包票,说有他们在,击退魏博,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既然这么有自信,那就去打前锋,做个表率看看。
这帮人算是上了孟敬文的当了,几句忽悠就把他们推进了火坑,而且这帮人是一点拒绝的理由都没有,当即就上战场去厮杀了。
俗语说:地有多大产,人有多大胆,很明显,这帮人心里不光对魏博的战斗力没数,甚至就连对自己的实力也没数,当真是胆子不够,二杆子来凑。
结果自然不用多想,这三千人毫无疑问的成为了这场战斗的预定炮灰,全部被歼灭不说,连个逃回去报信的人都没剩下。
而孟敬文却在后面没有出战,甚至连帮他们的意思也没有,只是静静在城头上看着这帮二杆子冲锋陷阵,直至被杀。
他的心里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对于庞勋的为人,孟敬文还是有几分了解的,他无非就是想让自己出去和魏博打消耗,最后他派来的这三千多人直接捡便宜,霸占了丰县,摆明了就是想要给自己唱一出智取南郡的戏码。
孟敬文识破了老狐狸庞勋的计谋,而庞勋此刻却又在挖一个更大的坑在等着孟敬文往里跳。
庞勋也知道孟敬文这个老狐狸是没有那么容易上当的,于是便派人给孟敬文送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一封通告信,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就一句话。
“这几天王弘立已经拿下淮南了,我准备亲自到淮南去坐镇,至于徐州这里,我想叫大家来商量一下,看看让谁守比较合适”
孟敬文一看这封信件,起初也是有点不相信,可是一听说庞勋打算要选徐州的守将,立马就来了兴趣。
他觉得,自己取而代之的机会到了
随即,他兴冲冲地打包好物品,带齐人手,立马就动身前往徐州。
孟敬文虽说挺狡猾,但是贪婪的本性却是一点不改。自以为聪明的他,觉得这就是自己翻身的机会,却从来不想着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圈套,此刻的他却丝毫没有怀疑的意思。
等到他赶到徐州的时候,庞勋早就已经给他准备了一份见面大礼。
伏兵。
还没等到孟敬文看见徐州大门的时候,他就被四周埋伏的士兵一起冲出来,摁在了地上。
此刻,他才算是反应过来,自己是上当了。
被抓了之后的孟敬文百般求饶,可庞勋已经打定主意要杀他了,那就是说破大天也没有用了。
孟敬文死了,庞勋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那些有着谋反想法的人。
想动歪脑筋,先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
庞勋内部的动乱虽然平息,但元气消耗也不小,毕竟为了考研一个人的忠诚度搭进去不少人的性命,想来这买卖也做得并不划算。
当然,买卖做得不划算的不光是庞勋,还有唐懿宗这位老兄。
当时江淮战局一片胶着,都乱了套了,可唐懿宗却还有闲心忙别的事情。
嫁闺女
要说这位皇帝老哥虽然贵为天子,但也是一个宠爱闺女的好父亲,当时他有一个最宠爱的妃子,名叫郭淑妃,为自己生了一个女儿,后封为同昌公主。
本来唐懿宗就对郭淑妃很有好感,加上又生了个闺女,自然对她更加宠爱。
要说这同昌公主虽然为女流,但是在史书中对于她的描述,也着实充满了传奇色彩。
也不知道是早产还是什么原因,刚生下来的时候,这位公主半天都没有喘气声,这可差点急死了唐懿宗和郭淑妃。后来等了几天之后,这位公主渐渐有了喘气声,并且从嘴里说出了两个字。
得活
这个举动着实是吓得唐懿宗不轻,其实不光是他吓得不轻,就算是放到现在,这也绝对算是个灵异事件。
试想一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连眼睛都没睁开呢,怎么可能会说话,要说这史书之中也确实有很多写的比较离谱的地方,先不说违不违反生物进化理论学说,,单就从说的话来看,就有点夸大的成分在里面。
但毕竟年代久远,也没法具体考证这话的真假,权且就当是真的算了。败寇列传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z5e6af4946.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