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n3438113"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shuhi找到回家的路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败寇列传”查找最新章节
郑畋这边还在招兵买马准备反攻黄巢,长安这边,黄巢却在忙着拉拢唐朝的旧部官员。
他规定,凡是愿意跟着自己混的,全都到自己的宰相赵璋家里来投递推荐信,并且规定名额和时间有限,有意向的速速来报名。
此道命令一下达,长安城中躲在家里的官员更疯了一样全都去赵璋的家里投递推荐信,行动缓慢的大臣此刻俨然变成了赛跑运动员,个个是精力充沛,体力十足,生怕落去迟了捞不到名额。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不愿意投奔黄巢的人,这帮人之所以不投奔,是因为皇帝跑了,他们没得来得及追赶,许多都是上了岁数且腿脚不利索的官员,因此,只能是东躲西藏,苟且度日。
这其中就包括宰相豆卢瑑,崔沆,于琮,刘鄴,太子少师裴谂,御史中丞赵濛,刑部侍郎李溥,京兆尹李汤等人。
豆卢瑑和崔沆属于是知道消息比较晚的,等到知道了,想跑也来不及了,只好是躲在已经投降了黄巢的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的家里避难,希望能避避风头。
于琮没跑,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生了重病,无法长途颠簸,所以一直在他的家里养病,黄巢亲自上门拜访,希望他能够出山辅佐,可是于琮却是想也没有想就拒绝了黄巢的建议。
“我们于家,世代受大唐皇恩眷顾,况且我还是驸马,想要我投降,你做梦”
黄巢是个没有耐心的人,既然于琮不愿意投降自己,那也就只能送他去和他老丈人唐宣宗见面了。
裴谂,赵濛,李溥,李汤等人也在不想在黄巢的麾下任职,但是又不敢直接拒绝,所以只好是藏匿在老百姓的家中,以求能够混过去。
等到黄巢发动全城搜捕的时候,找到了这些人之后,便放低了姿态,打算学刘备三顾茅庐,希望能够请这些原来唐朝的重臣出山辅佐自己。
这帮人想着,投奔黄巢无异于给自己绑定一个反贼的身份,到时候如果朝廷的部队反攻回来,自己岂不就是叛徒思来想去,这帮平时不怎么干事,老是喜欢和稀泥的官员,此刻的想法却出奇的一致。
不降
当英雄总好过于当狗熊,不就是一刀的事儿吗反正横竖是一死,倒不如死的壮烈一些。
黄巢一看这帮“顽固”的家伙,居然这么嘴硬,一时之间,火气上来,就地把他们全都杀掉了,也算是落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于琮被杀之后,他的妻子广德公主听到这个噩耗是嚎哭不止,可是在哭了一阵之后,他停止了哭泣,擦干了眼泪,厉声对着黄巢的士兵说道。
“我乃是大唐皇室公主,我夫于仆射已然赴死,我又岂会独活”
说罢,快步上前,要拔出黄巢士兵腰间的佩刀,准备自杀,但是却因为慢了一步,被后来赶上的士兵一刀杀死。新唐书中记载为上吊自杀
但不管是怎么个死法,广德公主绝对算的上是唐代公主里面最有气节和最有操守的公主。
虽然他当年并不是下嫁于琮的首要选择,当年唐宣宗本来打算让他的姐姐永福公主下嫁给于琮,但是因为永福公主的脾气不大好,唐宣宗才改让广德公主下嫁给于琮,但是他作为于琮的妻子,在于家却丝毫没有摆公主的架子,上敬长辈,下礼同辈,完完全全就是把自己当成于家的一个普通媳妇来看待。
甚至于当年于琮被韦保衡诬陷之后,惨遭流放,广德公主都能不离不弃,当真是患难见真情。
可以肯定的说,广德公主对于琮是有真感情的,他愿意为了丈夫屈尊做一个普通大户人家的媳妇,也愿意为了于琮而殒身,这种感情绝对是真挚而又纯洁的。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活人的账算完了,死人的账也的算一算。
对于当初推荐高骈出镇淮南的卢携,黄巢对他有一种说不出的讨厌和愤怒,在卢携死后,黄巢进入长安,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卢携的坟地,命人挖开,然后拉出卢携的尸体,放到长安城的大街上公开进行戮刑。
这是一种充满了极端侮辱的行为,自东汉末年的皇甫嵩发明以来,千百年的时间里,这种惨无人道且有损道义的刑罚一直是对付死去仇人的唯一解决办法。
卢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死了之后,居然还不得安宁。
活人死人都被黄巢整治了,剩下的就是一些不想活的人了。
作为朝廷御用的宫廷特种工作官员,身为将作监的郑綦和库部郎中郑系义都不想投靠黄巢,纷纷选择了全家一块自杀。
作为已经投降了黄巢的人,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黄巢,什么叫活的不腻烦了。
在投降黄巢期间,张直方还经常把朝廷的一些公卿大臣藏匿在自己的府上,以此来瞒过黄巢。
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时间一长,就被黄巢发现了,发现了之后的后果自然也只有死路一条。
城中官员投降的投降,被杀的被杀,此刻已经闹得是满城风雨,人心不安,而此刻的唐僖宗却全然不顾长安的安危,只顾着自己一个人在外逃命。
正所谓“天下混乱,忠臣乃见”,越是国破山河在的时候,越能显现出那些是忠臣。
身为义武节度使的王处存在听到长安沦陷的消息之后,心中十分的悲痛,一连哭了好几天都无法抵消内心的痛苦。
在极度的悲伤过后,王处存做了一个大胆犯上的决定。他准备带着人马亲自到兴元府去接见圣驾。
王处存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着见到皇帝之后,能够提一提收复长安的想法。
除了王处存的忠诚行为之外,还有一些不起眼的芝麻绿豆小官也表现了他们对皇帝的忠诚。
时任汉阴县令的李康,听闻唐僖宗逃难至此,于是便亲自组织了一大批骡马车队,装满数百驮干粮前来进献唐僖宗的逃难士卒。
唐僖宗在看到这些粮食之后,赶忙问李康,为什么他会想到自己要路过这里
李康便将实情全都告诉了唐僖宗,原来是一个名叫赵濬的道士告诉他的,这个道士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他料定黄巢入关,长安必然不保,唐僖宗必然会出逃,而出逃必然会经过汉阴,所以便早早让他在这里等候。
唐僖宗听了李康的话之后,不由得对他口中说的这个赵濬充满了兴趣,他十分想见一见这个传说中能预知未来的能人。
就在这个时候,身为枢密使的杨复恭却说出了实情。
原来赵濬是他当年推荐到朝廷里面的,原先担任的是太常博士,后来胜任为度支员外郎,只是皇帝陛下出逃之后,便与他失去了联系。
唐僖宗赶忙派李康回去传唤赵濬来见驾,在见到这个传说中的能人之后,唐僖宗这才了解了后来的事情发展。
赵濬自黄巢攻陷潼关之后,便提前跑进了商山去避难,后来便来到了汉阴,提醒了县令李康。
听完之后,唐僖宗不仅没有责怪赵濬擅离职守的失职罪过,反而还对他忠诚的行为大加赞赏,随后便将他胜任为兵部郎中,负责为行军出谋划策。
而此刻的唐僖宗已经是到达了兴元府,并且正准备要联络各道藩镇人马,准备伺机收复长安。
在这逃难的一路上,唐僖宗算是见识到了亡国的后果,因此,他的心智方面也在渐渐开始发生着转变。
一个只知道贪图享乐的皇帝,在面对江山社稷,祖宗宗庙即将被摧毁的那一刻,彻底明白了要挽回尊严的意义。
在逃亡的途中,沿途的官员那些是真心为了国家好,那些是忽悠自己的,唐僖宗可以说是心知肚明,他觉得,只要还有忠诚于大唐的官员存在,大唐就不会亡国。
当年击球赌三川提拔的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在听闻唐僖宗的车驾在兴元府避难的消息之后,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随即便上奏章到兴元府,希望唐僖宗能够到成都来落脚。
陈敬瑄虽然是田令孜的哥哥,官职也是靠运气得来的,但是他的忠诚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这个忠诚的前提是有目的的。
兴元府的粮食储备并不够多,不足以让唐僖宗的人马维持很长的时间,所以去成都落脚,只能是唯一的选择。
唐僖宗其实并不打算学自己的老祖宗唐玄宗往成都跑,只是现在形势所逼,再加上田令孜还老劝自己一定要去成都,这一番游说之下,不想去的唐僖宗也只好打定主意准备去往成都了。
此刻的陈敬瑄已经派了三千多人在迎接唐僖宗的路上。
比起那些真心为朝廷和社稷着想的官员来说,陈敬瑄迎接唐僖宗进入四川的目的其实十分的简单,那就是让皇帝陛下吃好喝好娱乐好,只要这些条件都做到了,还愁以后当不了个宰相败寇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