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谋杀窦建德,徐世勣在他投降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谋划,只是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下手。

而对于如何取得窦建德信任,一直是徐世勣很困扰的一个问题,不过好在,在他身边有一个还算不太坑的朋友一直在暗中给他出主意。

这个人名叫郭孝恪,此人也是初唐名将,虽然名气比不上徐世勣,但是实力却并不比他差。

当年在瓦岗的时候,郭孝恪就一直和徐世勣搭伙镇守黎阳,后来归降李渊之后,依旧和徐世勣在黎阳办差。

黎阳沦陷之后,郭孝恪就不停地给徐世勣出主意,好让他能够巧妙的在窦建德身边周旋,然后寻找合适机会脱身。而徐世勣骗取窦建德信任的主意,也是郭孝恪给出的。

可以说这个人无论是对于徐世勣还是窦建德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但郭孝恪和徐世勣一样,都看不起窦建德的为人,也不打算一直跟着他混,所以就在暗中一直和徐世勣商量,如何如何趁机脱身。

可徐世勣却并不着急逃跑,而是一直在盘算如何能够暗算掉窦建德。

窦建德的进攻路线一直在往南发展,而徐世勣就就坡下驴的劝窦建德征讨河南的王世充。

让河北的窦建德去打河南的王世充,这就是徐世勣想到的要黑掉窦建德的办法。

直白点说就是鹬蚌相争之计。

让这两家大势力互相消耗,无论最后谁赢,徐世勣和他背后的李唐都是笑道最后的大赢家。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这个计划,徐世勣开始不停地给窦建德进言。不是劝他替杨侗皇泰主报仇,就是劝他能够早日进入洛阳称帝,反正只要说的窦建德心动,徐世勣的目的就达到了。

窦建德本来就有进据洛阳,俯瞰天下的壮志,如今听徐世勣这么一忽悠,还真有点心动了,当即同意了徐世勣的建议,决定要出兵河南,与王世充一决雌雄。

徐世勣见窦建德掉入了自己的圈套,心中也是一直在窃喜。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徐世勣倒是一心想弄死窦建德,但无奈老天爷却总是在眷顾窦建德。

大概也是窦建德气数还没有用完,就在他打算听从徐世勣的建议进攻河南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打乱了窦建德的行军计划。

窦建德的老婆曹氏要生孩子了。

事实证明,生孩子这事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事儿。

初为人父的窦建德听闻自己的妻子要生孩子了,心情那是相当的激动,毕竟这是自己人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自己当然要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老婆生孩子这事儿上,所以呢,对于出兵河南的计划,窦建德决定暂时搁置。

这一搁置,可急坏了徐世勣,因为他实在是等不起。

于是,心里面着急的徐世勣火速去找窦建德进言。

“陛下,如今大军集结已经完成,而起天气也还算不错,不如就趁现在出发吧”徐世勣说道。

“徐将军,此事暂且不论,你先回去吧。”窦建德给徐世勣泼了盆冷水。

但徐世勣还是不死心,依旧进言,说道。

“陛下,岂不闻战场之事,瞬息万变,此时王世充在河南的势力尚且与陛下可以僵持,若事在人为,必能攻而克之,倘若等到王世充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陛下再行出兵,必然不能取胜,加之李渊已经入主长安,若到时候两头夹攻,陛下必然会被其掣肘,到时候两面受敌,我等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啊。”徐世勣说完,连忙跪在地上,如捣蒜一般的给窦建德磕头恳求着。

但此时还沉浸在当父亲喜悦中的窦建德还不太愿意出兵攻打王世充,所以便来了句更狠的话。

“徐将军,朕家事繁忙,无暇出兵河南,此议勿复再言”

徐世勣彻底对窦建德失望了,主要还是自己的阴谋没有能够让窦建德彻底上套。

既然谋算不了窦建德,那就打他身边人的主意。

攻占黎阳的时候,窦建德大将也是窦建德的小舅子曹旦就因为作战勇猛,活抓了徐世勣,所以对于这件事情,徐世勣一直是耿耿于怀。

而且曹旦也是窦建德的得力大将,如果要是把他给办了,那窦建德的势力必然会受到严重打击,对于以后李唐攻打窦建德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帮助。

所以为了谋杀曹旦,徐世勣没少在暗中谋划。

就在他快要谋划出个所以然的时候,这个计划居然被人告发了。

谋算窦建德不成,谋算曹旦的计划也泄密了,那么徐世勣算是彻底没法儿在这儿继续待下去了。

所以此时的徐世勣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想要活下去,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可是自己的父亲怎么办总不能自己跑了,留着自己的父亲被窦建德杀掉吧

徐世勣也矛盾了很久,但是为了他效忠的李唐王朝,徐世勣还是决定做一回不孝子。

他直接和自己的好哥们儿郭孝恪商量了一番,带了几十名亲信随从,趁着夜色,一路逃往长安

当徐世勣逃跑的消息传到窦建德的小朝廷里的时候,当朝的大臣都吵开锅了,泄愤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徐世勣的父亲徐盖。

这个大臣建议把徐盖煮了,那个大臣建议把徐盖烹了,还有的大臣建议把徐盖小炒了

反正徐盖必须得死

在吵了半天之后,窦建德却淡定的说了一句。

“徐世勣原本就是唐朝的臣子,黎阳之战中被我所擒,仍不忘其本,这是忠,愿意留下来给我立功,这是义,难舍其父,迟迟不肯叛逃,这是孝,如此忠孝仁义之人,朕深钦佩之,况世勣虽然谋逆,然罪不在其父,岂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传我诏令,下旨赦免徐盖,放他归唐去吧”

吵了半天的大臣见窦建德说出赦免徐盖的话,全都表现出了目瞪口呆,哑口无言的样子。

这里这个场景不由使我想起了三国演义关羽挂印封金,不告而别后,曹操对关羽的评价。

很明显,此时的窦建德颇有些曹操的样子,对于不忘旧主的关羽徐世勣表现出了钦佩的态度。

但徐世勣的做法和关羽比起来的就有点不太厚道了,起码说,他对不起窦建德。

但是,历史毕竟不是演义,理想终究还是与现实有很大差距的,所以,窦建德即便再佩服徐世勣,终究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对于忠孝仁义,这个兴起于草莽的窦建德,可是看的比较透彻的,因为他始终坚信,忠孝仁义才是天道,而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是逆天而行。

当年进攻滑州的时候,滑州位于今河南滑县刺史王轨被仆人暗杀,仆人带着王轨的脑袋来投奔窦建德,但窦建德却对这种弑杀旧主,忘恩负义的小人表示唾弃和厌恶,所以,并没有接受这个仆人送来的“厚礼”,反而是直接选择将其杀掉,并且把王轨的脑袋装殓好,送回滑州下葬。

也正是窦建德这种对忠孝仁义看的比命重的行为,赢得了大批老百姓的民心,甚至滑州城的官吏也受窦建德这种行为的感动而主动投降。

窦建德这种正直的三观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要是称霸天下,忠孝仁义这种观念有时候反而会成为一种障碍,阻碍自己强大的障碍。

一直以来,窦建德奉行的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态度,只要别人不来惹自己,一般情况下,自己也不会主动去招惹别人当然,也只是一般情况下,除非是自己想要盘算某个地方。

但是如果人要是来犯自己,那自己必然不会给对方留任何面子。

就比如说赵州位于今河北石家庄市赵县刺史张昂和邢州位于今河北邢台市的刺史陈君宾,就曾经给窦建德找过麻烦。

当时这两个地区虽然是河北地界上的,但是都不归窦建德管辖,而是依附于唐朝,所以窦建德一直和这两个地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但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虽然窦建德表面上和这两个地区保持着距离,但是也保不齐窦建德会打这两个地区的主意。

可是没有合适的理由,自己也不太好意思直接拿下这两个地方,所以,窦建德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之后,窦建德等到了合适的机会。

准确来说,是一个合适的借口。

当时,窦建德进攻赵州和邢州,直接活抓了张昂和陈君宾,而且顺道连唐高祖李渊安排在这两个地区的宣慰大使张道源也给活抓了。

打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越界了。

当然,没有过多的史料能够详细记述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所以他们到底有没有越界的行为,这个就成了一个谜团。

但窦建德却认为他们越界了,所以要揍他们。

但是细细捋一捋思路,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

首先,赵州和邢州距离窦建德地盘很近,窦建德早晚也要打这两个地方的主意,所以,借口对他来说,就非常的重要。

再者,窦建德在放了徐盖,徐世勣父子和同安长公主之后,李渊曾因为这件事而和窦建德订立了友好合作的契约,所以,窦建德不敢明面找理由打这两个地方的主意。

再次,越界这种行为,就算是放到现在,也犯不上直接把人家抓了,然后占了人家的地盘,摆明了窦建德就是想要图谋这两个地区。

最后的最后,关键来了。

在窦建德抓的这几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比较特殊。

他就是张道源。

张道源是唐朝派去抚慰山东和河北的大使,而且在山东和河北很有声望,大家好好想想,如果一个人很有声望,那是不是当地的老百姓就会很拥护他是不是他说什么,老百姓就会听什么呢

窦建德抓张道源的意图非常的明显,摆明了就是想在自己的地盘搞洗脑,然后让老百姓倒戈唐朝,然后来孤立和对付自己。

所以,就冲着这个由头,这两个地区和这三个人就不得不抓,也不得不杀。

窦建德是这么想的,但是却有人不同意他这个做法。

这个人名叫凌敬,是窦建德身边的国子祭酒大致相当于大学的教授或者是教育局副部长级别的官职。

凌敬对窦建德这种鲁莽的处理方式,表示十分的不赞同,在他看来,大家都是给各自的领导办差,无分对错。所以不应该杀掉。

所以凌敬就给窦建德提了个醒。

“陛下,这三个就因为越界,您就抓了他们,这是不是和您之前忠孝仁义的理念有点违背啊”

窦建德不屑且愤怒地说道:“越界而过,这是不受规矩,朕的大军虽然杀到城下,但他们却拒不投降,反而还和我对着干,这个罪名,有该当如何处置呢况且朕如何不遵守忠孝仁义之道了呢”

凌敬又说道:“陛下派高士兴去征伐罗艺,而罗艺的兵马才刚来,高士兴就吓得投降了,陛下难道觉得这种行为就是您想要的行为吗如果军中都是这种不战而降的人,陛下还敢用吗”

窦建德听了之后,如醍醐灌顶,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的确,如果不战而降,保不齐以后派出去作战也会投降别人,而那些宁死不降的人,反而更靠谱点。

窦建德当即下令,释放了这三个人,而这场闹剧,算是彻底画上了个句号。

或许是窦建德也意识到忠孝仁义这种虚无缥缈看不见的东西对于自己称王图霸有点阻碍,所以渐渐变的和之前的自己有所不同。

他开始变的多疑,变的爱听好话,不爱听忠言。

当时他麾下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将领,名叫王伏宝,此人一直随窦建德征战,立功无数,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同僚。

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的太过于优秀,难免招来同僚的妒忌,所以窦建德麾下其他的大将和大臣开始联合起来,一起捏造罪名,诬陷王伏宝造反。

相比之前徐世勣策划谋反诛杀自己小舅子曹旦的计划,窦建德表现出了宽宏大量的态度,所以大人不记小人过,放过了徐世勣。

但也或许是前车之鉴的影响,让窦建德开始变得敏感起来,他开始对身边的人充满了不信任。

所以当他听到王伏宝要造反的消息,窦建德还是很愤怒的,他没有再说什么替王伏宝开脱的话,而是直接下了一个命令。

可王伏宝有点不服了,他干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要被砍了呢,所以,王伏宝决定找窦建德说明白情况。

这就有点类似于法院审案的经过,一审判决结果无法让原告王伏宝信服,所以王伏宝提出了上诉。

王伏宝当时哭着找到了窦建德,眼含热泪地说道:“陛下,我王伏宝一直本本分分,从来没有敢干过违法乱纪,也没有想过逆反的事情,您怎么能够相信那些流言蜚语而杀掉我呢如果您要是杀了我,这无异于砍掉了自己的臂膀,毁掉了自己的长城,这买卖您愿意干啊自斩左右手乎。”

可此时的窦建德已经听不进去任何的逆耳忠言,此刻充斥在他脑子里的就只有谋反这个词儿。

而王伏宝越是辩解,窦建德就越是不相信他的忠诚,越是确信他有造反的想法。

窦建德不想再和王伏宝废话,直接把他拉出去杀了。

哪怕自己杀错了人,也绝对不能够承认自己犯了错,一个人想要成为王者,自己就必须狠下心来。

因为待人仁慈,就是在谋杀自己。败寇列传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z5e6af4946.j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