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台山极峻禅苑,证果菩提的遗像刚刚焚化,所得十余颗舍利子在阖山僧侣的注目下,被放入了山顶最高的浮屠之中。
引渡天尊就在昔日掌权三尊之列,如今佛皇圆寂,戒刑、明法二天尊死于阴佛双煞之手,唯留引渡天尊一人,由他顺序接任极峻禅苑苑主之位,群僧也都觉得十分信服。
引渡天尊忙完了一天的俗务,回到自己的禅房,却又有两人前来拜访。
引渡天尊见是朱序、钟酥临二道,连忙请二人坐下,方才开口道“二位私下找贫僧不知有何吩咐”
朱序不善言谈,因此双秀出动时都是钟酥临开口说话,这次也不例外,钟酥临道“天尊听禀,我二人来这里之前,淮北道派已经重归一脉,由岳文乾岳大先生出任道派掌门。他吩咐我二人,如今淮北一带幽暗女堡为祸,更勾连东瀛倭寇,侵吞我神州大地,现今齐鲁一代已几近沦陷,淮北道派虽然有心对抗幽暗女堡和东瀛倭寇,但唯恐一派之力难以成功,因此让我二人向极峻禅苑请求协助,不知天尊能否对我们伸出援手呢”
引渡天尊面露难色道“佛皇刚刚圆寂,况且经过几个月前五台山那场大战,我极峻禅苑数十员武功高强的高等修者都已阵亡,虽然现在还有四大明王存世,但他们需要留下来培养禅苑的二代弟子,若是派出武功不高的二代弟子,他们武功尚未大成,无非是平白多搭上几条人命罢了。因此,二位,极峻禅苑近期内对淮北道派求援一事,恐怕已是爱莫能助。”
朱序长叹了一口气,钟酥临虽然生性开朗,却也不禁心中难过。
却听引渡天尊接口道“不过,贫僧倒是可以以个人的身份,给两位提一个备选方案。”
钟酥临一听来了精神,道“天尊请讲。”
引渡天尊道“贫僧方才听到钟道长你说到齐鲁一带,据贫僧所知,齐鲁一代的武林豪杰本就辈出,其中就不乏出类拔萃、忠肝义胆之辈,二位不妨向他们寻求援助。”
钟酥临道“还请天尊说得再详细些。”
引渡天尊道“不知二位道长可知道三教之说”
钟酥临道“略有耳闻,当年封神大战时的三教,指的乃是神州大陆的阐截二教,加上佛教的前身接引道人所领导的西方教。后来万仙阵一战后截教战败,中土阐教大兴,十二金仙各立门派,虽有天机营等已脱离武林势力,但大体上还是以道家武功为主,是为道教。而在封神大战之后,西方教在中土发展教众,以极峻禅苑、普渡万佛界、佛宗圣源、玉佛金顶四大源流为代表成为了神州佛教。而封神大战之后有一对师徒,将凡人的一生划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四处传道,编纂书本、创建学堂,使天下凡有井水处皆知圣人言,这就是今日最和世俗贴近的儒教,那对师徒也被儒门后人尊称为至圣和亚圣。”
引渡天尊道“钟道人所言一点不差,虽然中土还有墨家、法家、阴阳家等流派,但无论是武学修为还是影响程度都和儒释道三教相去甚远。据贫僧所知,齐鲁河北一带恰恰就有三教据点在。”
钟酥临问道“不知天尊可否细说一说”
引渡天尊道“贫僧也是偶尔挺佛皇说起,佛皇俗家就是山东人,因而他对山东地界发生的事情十分关注。贫僧曾听佛皇提起山东河北一带素有三教鼎立一说,所谓儒乃是指有万代千秋之称的见贤思齐,以及现阶段山东河北儒门最高指导伏志升。道则近十年来才指在山东一带立户的虹霓道派,贫僧曾听佛皇说起虹霓道派的创始人七彩流虹绝霓裳是一代武学顶尖高手,有覆雨翻云、移山填海之能为。释则是指山东一带佛门古刹万佛阁,他们的方丈文至僧来曾来过极峻禅苑,与佛皇略有交情,贫僧可给二位修书一封,有极峻禅苑书信想来万佛阁便肯出面相助了。”
钟酥临道“只是,我们与见贤思齐、虹霓道派均无交情,不知天尊你能否代为引荐”
引渡天尊道“此事也不过是贫僧听佛皇说起,对于见贤思齐和虹霓道派的驻所也不是十分了解,对于万佛阁主事文至僧来贫僧也只是一面之缘,能否真正请动他出面,连贫僧心中也没有确定把握。”
钟酥临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引渡天尊又道“二位少等,贫僧这就写信。”
说罢,引渡天尊挥毫泼墨,写了一封书信,用信封封好后交给钟酥临。
钟酥临道“多谢天尊写信引荐,我和朱序再次叨扰时间甚久,淮北一带恐怕事态亦有诸多变化,我和他马上便动身返回淮北,今日就借机向天尊请辞。”
引渡天尊道“既然如此,贫僧也不强行挽留了,贫僧会尽最大努力将极峻禅苑带回正轨,并会尽力向淮北道派派出援军。”
钟酥临笑道“如此最好,请”
说着,已和朱序转身出屋。
二
琅琊郡羽柴军营外的不知名树林中,徐严军和前田束体恶战依旧持续。
徐严军剑光闪闪、前田束体锤影霍霍,徐严军虽不敢用长剑硬碰硬削前田束体手中的双锤,但他身法轻盈,加之剑招之中不知何时忽如其来掺杂两枚铁菱,前田束体虽仗着双锤是硬兵刃却已然失了七分局势。
欢呼喝斗之中,忽然一人插手入了战团。
那人一身深红色道袍,身高体长,赫然便是东方真君王正庭。
王正庭以一套阴阳二极掌的功夫享誉武林十余载,拳掌上的功夫已臻化境,他一入战团,抬左掌向着前田束体面门就是一记虚晃。前田束体哪知这是虚招就算知道这是一记虚招他也不敢不避,否则王正庭突发内劲,他岂不是就要伤在这一掌之下
前田束体脖颈用劲,身子向着左边急闪,忽觉自己右手手腕如同给什么一阵寒风刮过一般,寒冷彻骨,留神细看之下,惊觉自己右手的八棱锤已经给王正庭夺了过去。
要论起膂力,王正庭倒是比不上前田束体,可他也是一等一的武林好手,三四十斤的八棱锤在他手里抡起来伤人虽然不能,却也毫不吃力地便抄在手里。
前田束体眼见自己叔父前田分利不知下落,今日自己落了单,恐怕要遭了毒手,当下冷冷道“今天你们人多,小爷不陪了,请”
说着,前田束体一猫腰,向着军营方向奔了回去,他虽不以轻功身法称雄,但武功既高、根基又深,脚力自也远超不练武艺的凡人,加之徐严军、王正庭二人心知“穷寇不追”的道理,眼见前田束体去得远了,便也不放肆追赶。
徐严军当先开口一问心中疑惑“东方真君,我记得你和那个高个子东瀛人一前一后顺着小路奔了下去,怎么只有你一人回来”
王正庭道“那人轻功不如我,被我左兜右转绕乱了路径,我便脱身返回这里助你。”
徐严军虽觉王正庭所言多少有些夸大他自己的轻功,却也不置可否,随即又道“东方真君,令弟身亡之事今日已经真相大白,不知真君你有何打算”
王正庭道“舍弟虽然卖身投敌,但终究是死在朱序的曜天金剑之下,此事本君会当着淮北道派的面,向朱序讨要一个说法,以便了结此桩公案。”
徐严军道“真君,现在东瀛入侵神州中土才是我们身为武林中人最应该关注之事,此事万万不可自相残杀。”
王正庭道“你且宽心,本君所为绝不会伤害朱序性命,只不过是要一个可以让天下人认为不是本君怕了他朱序的说法。”
徐严军道“既然真君你打定如此主意,徐某也不再多说,我们一起返回九阳峰,向众人说明事情原委吧。”
王正庭不再废话,一转头,便向着九阳峰方向行去。
三
九阳峰山脚下,杨天池与叶分明同行而至。
叶分明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汉子,面容颇为俊俏,穿着一身紫色得大氅,斜挎着百宝囊,腰间配着一柄护身用的腰刀。
叶分明开口道“杨兄,我和你相交数年,承你的恩惠名山大川去过可是不少,这九阳峰是成名江湖的道家仙山,我也是第一次来呢。”
杨天池道“叶兄弟不要客气,这次延请你来九阳峰,是为求你帮忙的。”
叶分明道“杨兄路上不是已经和我说过此事我既满口应承,便不会失约。”
杨天池道“得你此言,我心甚慰。”
说着话两人便顺着山路一路而上,九阳峰虽然巍峨耸立、山路险峻,但杨天池、叶分明都是习武之人,倒也不以为难。
边说边聊,两人已经到了山顶。
山顶处,收到消息的岳文乾率道派众人出迎。
叶分明见岳文乾这等享誉江湖的武学高手都亲自出迎,连忙拱拳向前施礼道“岳掌门,分明有礼了。”
岳文乾向前握住叶分明的手道“叶兄弟所属匠王一脉,岳某人素来是十分敬佩的,今日叶兄弟前来相助,岳某人可要趁机和叶兄弟好好亲近亲近。杨师弟,为兄已经备好了饭菜,大家边吃边谈吧。”
岳文乾身为一代宗师,做事着实细腻,淮北道派众人都是素席,却给叶分明单独备出来一桌荤席,让叶分明大感感动。
推杯换盏,岳文乾便将话题引到了风花雪月阁之上,具言上次攻敌因准备不足而吃了个暴亏。叶分明道“其实这件事,天池我兄也不清楚,风花雪月阁当初系欧阳繁雪斥资请我师父带我们同门师兄弟二人设计建造,风花雪月阁的机关设计具出自我们师徒三人之手。”
听他说到这里,岳文乾、杨天池等心中都是一惊,心道若是此人建造风花雪月阁,岂有自毁作品之理如此一来可算是所托非人了。
却听叶分明又开口道“我看各位脸色,似乎对在下并不是很信任。各位不必担忧,在下已经在杨兄的面前发过话,风花雪月阁就交给在下对付。当初我们替欧阳繁雪建造风花雪月阁也不过仅仅是金钱交易,而且当初建造风花雪月阁时欧阳繁雪所言乃是为了收藏古玩字画所建。今日,幽暗女堡既然以风花雪月阁为屏障荼毒淮北百姓,那风花雪月阁便再没有存在的意义。我相信我师父师兄他们也都是这个想法。”
岳文乾拱拳道“叶兄弟高义,岳某拜服。不知你看何时动身攻打风花雪月阁为妙”
叶分明道“风花雪月阁内部构造非常巧妙,连楼层的地板之间都有机关消息,其动力来自阁内密室之中的动力装置,只有打破了这层动力装置,风花雪月阁的机关才算全部破解。而想必上一次战斗后敌人已经加强了对风花雪月阁的戒备。所以这一次,我们只能趁黑偷袭,摸进密室,关闭动力,然后再强攻,方有胜算。”
岳文乾道“就依叶兄弟,我们今天休息一天,明天准时出发”
四
泰山泰山,巍峨耸立的泰山,山脚下来了两名道士。
这双道一金一白,赫然便是并称“淮北双秀”的朱序、钟酥临。
他们对视一眼,已经了然彼此心意,运起轻功身法,向着山上而去。
他们没有选择游客较多的那条平坦路径,而是顺着一条险道往泰山的另一座山峰而去。
那条路,直通昔日的封禅台。
山坡上,双僧迎面而来。
这双僧一前一后,前面那个一身白色僧袍,斜披金痕袈裟,头戴高高的白色僧帽。后面那个和他装扮相似,不过是换成了一身蓝色系的装扮。
两僧的帽子都在鬓角垂下两条竖纹来,白衣僧者写的是“我佛慈悲”,蓝衣僧者写的则是“普度众生”。
再细看,白衣僧者手持一部经书,封面上隐隐约约写着“法华经”,蓝衣僧者则背着一柄长剑。
双僧对着双秀同时喝道“二位止步”
敬请期待炎黄奇侠传之州陆争霸第五章佛前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