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旁人有幸见此,亦能熟知一切因缘始末。善哉,末将唯一之憾,未能亲身回复陛下圣恩,实属可惜。”
这几句文字后,间隔了很长一段空白。
再次出现的笔迹,突然变得凌乱慌张;“世间灵机俱寂,末将元神将尽,大限将至矣”
随后那些字体变得更加杂乱,显然书写者已经开始陷入恐惧之中,言语不再正规平稳。
“末将做了这么多年的佛祖,教导凡人不惧死亡,没想到自己快死时,竟然如此害怕,心性还不如凡人,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又过了一段空白,字体越来越杂乱,文笔间满是绝望和疯魔,犹如胡乱刻画出的线条。
“不不我不会死我是万佛之主我不会死不会死不会死”
这三个字不断重复,接着再次隔了长长的空白后,最后一段字体忽的回复正常。
行文之间,透漏着一股子平静安详的意味。
“道祖说道法自然,释迦言清净涅槃,自然涅槃”
“呵呵哈哈哈常言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原来如此一切没那么复杂,是我们想的复杂了。”
“世人修炼,皆化繁为简,真假一线。我辈修行者,亦要谨记如此。”
“善哉吾借此假身,修真道,终我本是我。”
“世间万物皆具道性,陛下此身无用矣,今历劫而去,吾当追随道真”文字到此为止。
李宣看着最后这几句,微微出神,有些不确定,这是坦然赴死,还是悟道脱身了
短短数句,将广目天王面对大劫时的种种心理变化,表现得一清二楚。
从开始时的平静遗言,到死亡临头时的恐惧疯狂,再到最后坦然面对。
字里行间透漏出的种种喜怒哀乐,让观看者仿佛身临其境。
原来佛门与天庭之间,还有如此深沉的秘密
统领佛门的最高主宰佛,竟然是天帝一手造出,让其混入佛门,取代并替换真正的释迦之法。
谁又能想到,区区一个天门护法,竟然就是高高在上的佛门主宰
天帝为了掩人耳目,甚至以平等之礼相待。外人以为是佛门势大,其实不过是天帝刻意为之。
用这种办法,断绝释迦之道,彻底控制住佛门,并将其暗中掌控在手。
果然不愧是制约万神的天帝,偷天换日、瞒天过海,使得出神入化。
只不过释迦之法是教人解脱,天帝为何要断绝其道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
李宣仰头观望这位广目天,亦或是大日如来。怪不得身形比另外两位大了无数倍,死后还可以保持清晰面容
能胜出其他两位,成为佛门的主宰者。只怕他的实力是目前出现的三位当中,最强大的那一个。
金身双目微闭,神情平静安详,犹如了悟见道一般,永久停留在最终到来的那一刻。
“但愿你非是赴死,而是脱劫离去”
李宣飞身跃起,来到他眉心处,伸指向其额头一点。
一股意念传递过来,进入识海中,顺带查看广目天的其他身份。
广目天庞大无比的金身上,轰然放出强烈光辉。背后金轮转动,化出万佛虚影。
轮光形如千叶宝莲华一般,向外一圈圈扩展,每一圈内,有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端坐莲台。
每一佛化出无数世界,每一世界又有无数佛,一佛又生无数世界,如此往复嵌套,重重叠叠。
诸佛世界向内化生无穷尽,向外延伸无边际,显现成不可思议的光网,延展开来。
光网充斥整个浩瀚的宇宙虚空后,李宣目光所及之处,全部是诸佛与世界环绕。
“莲华藏梵网”李宣知道了此景的真身,“这位广目天真是一方人杰,竟然凭借佛身,自创出如此厉害的法门”
广目天并没有其他的化身,因为他就是佛门的主宰,他的真身受天帝密旨,常驻佛门。
平常只是分出了一个虚形,镇守在西方天门,掩人耳目。
诸神覆灭之际,四天王受召回天宫镇守,于是广目天以大日如来之身,率先在诸佛菩萨面前假意入灭。
宝生佛与不空佛紧随其后入灭,三人所有化身离开西方佛国,重回真身,坐镇天庭。
天界被封,广目天凭借强大法力,进入混元大罗天宫面见天帝,寻求应对之法。
怎知帝宫里面空空荡荡,诸神全无,连天帝也无影无踪。
四天王出不去,又找不到生路,最终先后坐化,留下这么一个躯壳在此。
李宣探查这位的金身,没有得到任何修炼传承。
因为这位广目天疑似临终顿悟,超脱而去,元神走得干干净净。
不过也不是毫无所获,至少还留下少量秘闻和神佛的信息。
仅这么一点,也杂乱而又无序,唯独其中一件事引起了李宣的注意。
在多闻天的认知中,道祖的真身早已骑牛西去,飞升离开,从未在天界出现。
私下时,天帝对道祖极为敬重,言谈之间,待其如父如师,不准任何人诋毁,不过偶尔也会露出几分怨意。
但奇特的是,自天帝一统诸神,建立天庭后,天界便出现了三清天尊。
这三清天尊与李姓道祖毫无关系,天帝却任由三清天尊来取代道祖。
并不断在人间和天上,篡改历史,隐藏道祖的真实痕迹。
历经千年时光,将道祖的人间形象与经历模糊化,并逐渐转嫁到道德天尊身上。
最终天上地下,神人都以为骑牛西去的李道祖,就是三清中那位道德天尊。
天帝以大日如来断除释迦之法,或许是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李宣还可以想得通。
但他敬重道祖,却又篡改混淆道祖之形,这可就奇怪了。
此事连广目天也不清楚缘由,只在私下时,偶尔可见天帝露出一丝怨意。
事情的真相,或许只有那位天帝自己知道。
李宣将华藏梵网收回广目天王体内,西天门查看完毕,除了一些天庭秘闻,其他一无所获。
接下来,就看东天门有没有什么收货了
东天门与西天门并非一东一西,两者在空间位置上,实则并无差别,只是另外一个入口。
天帝之所以设下四座天门入口,其实并非存在于空间上的四方,而是对应修道者的不同根性和选择。
一心奉行道祖之法,修天地大道而成逍遥仙者,从东天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