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说的很委婉,想给厉母一个台阶下。
可厉母听不进去,她放了他们走,谁来供老三念书
“不行,我不同意分家。”
她死都不同意分家,厉父没有那么多心思,但他也不肯松口。
一旦分家,就代表家散了。
厉宏卓岂会不懂厉母的想法,直接了当的开口:“你们想怎样才肯分家或者想要多少银子才肯答应分家”
听闻银子,厉母的心思开始动摇了。
正当厉母绞尽脑汁该如何榨取他们身上的银子时,池小玲突然反对,“我反对分家,我们没有银子,这家还是不分了,让叔叔婶婶们看了笑话,对不住哈。”
她偏偏不想如厉母的意。
她可是瞅准厉母是为了银子,才将事情闹的这么大,想要舆论的压力,逼他们就范。
可惜,这一招对她无用。
厉母越是不分,她越要分家。
厉母越是松口,她就偏偏岿然不动,让厉母吃哑巴亏。
谁让厉母那般对她,想要她身上的银子,简直是白日做梦。
她之前不与之计较,是看在厉宏卓的面子上,懒得搭理。
现在,厉宏卓的面在都靠不住了。
厉母听闻池小玲说没银子,心中暗自思付,池小玲根本不想给他们银子。
这可不行,没有银子,老三念书的银子谁来出
眼珠子一转,厉母张口就说了一个天文数字,“一千两,没有一千两,这家谁都别想分。”
一千两
此话一出,村里的人都惊呆了。
一千两可不是小数目,就算村里的人凑起来的银子,都不一定有一千两。
“大妹子,你糊涂啊,你这是把他们往死路上逼啊。”
村长不赞同厉母的做法,一千两可不是小数目,厉母这可是把厉宏卓他们小两口的路给堵死啊。
即使被村长骂,厉母也没有松口。
“一千两,概不论价。”
“我只能拿出五十两。”
五十两是厉宏卓给的极限,就算他有再多,也不会多给。
厉母听闻只有五十两,不屑的嗤了一声,“五十两,想都别想。”
双方没有谈拢,村长也懒得在管,开始闭口不谈。
厉宏卓始终坚持只能拿出五十两,厉母不依不饶,破口大骂。
厉母的形象在村民眼中瞬间跌入谷底,日后,他们看着厉母,都会绕道走。
闹了这么一大出闹剧,分家这件事,终究是没有结果。
可这一闹,池小玲和厉宏卓如愿的搬了出去。
“村长,能劳烦你做个证明吗”
池小玲从屋子里拿出笔和纸,这纸有些粗糙,是她自己闲的无聊做的,当作厉宏卓平日练字的玩物。
厉宏卓看出池小玲的心思,上前提笔写下几行字。
他是个粗人,认不得太多字,若不是闲时偶然习了几字,他也不敢班门弄斧。
村长是个读书人,自然认得厉宏卓所写的内容,二话不说,要破手指,摁了一个手印,并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
这是一份搬出厉家的证明,往后厉母若闹,池小玲便可拿出这份证明,让厉母哑口无言。
由此闹剧,池小玲拉着厉宏卓,兴高采烈的从厉家走了出去。
他们带的东西,只有几件贴身衣物,以及挣来的家产,至于其他的东西,她一样都没带走。
走出厉家,池小玲长呼一口浊气,在厉家压抑了这么久,她终于脱离了烦人的厉母。
这事本是临时起意,厉宏卓还没找到去处,两人一合计,干脆回娘家。
厉母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气的全身颤抖,最后那口气没顺过来,昏了过去。
池小玲和厉宏卓并不知厉家的情形,脱离厉家,池小玲的心情非常好,两人有说有笑的往娘家走了回去。
娘家离厉家并不是很远,但因为她是嫁过去的,与娘家的来往就少了许多。
如今正巧可以回娘家照顾下原主的爹娘,感谢他们让她遇见了厉宏卓。
也感谢爹娘待她极好。
“娘,我们回来了。”
还未进家门,池小玲就扯着嗓子喊道,听闻池小玲的声音,张氏还以为自己想女儿想出的错觉,摇了摇头,继续拿着手中的木勺,一勺一勺的往桶里舀水。
池壮下地回来,总喜欢洗洗身子,除除身上的汗味。
张氏知道这是池壮给她的尊重,她也稀罕池壮的粗中带细,日子过得也平淡。
她是个不太喜欢热闹的人,这样的日子更符合她的心意。
池小玲站在门外,没有等来张氏的开门,俯身透过门缝看了一眼,心中暗自思付,张氏肯定以为不是她。
推开门,笑眯眯的朝着张氏挥手,大喊一声:“娘,你闺女回来了,娘不稀罕你闺女吗”
说话间,池小玲佯装委屈,她了解张氏,为人老实,不喜欢斤斤计较,有苦也不会说,喜欢往肚子里咽。
张氏看见站在门口的池小玲,吓得手中的木勺都掉在了地上,池壮是被屋外的动静吵醒的,以为是有人来找他妻子的麻烦。
火速从房间走出,只见,他的闺女和女婿,正一脸笑意的站在门口。
池壮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看错了。
那两抹倩影并未消失,池壮连忙上前走了几步,拉着张氏的手腕,惊喜的开口:“媳妇,俺闺女和女婿回来了。”
听闻池壮的声音,张氏才从慌乱中回过神。
她虽然很欢喜,但嫁出去的女儿,哪有往娘家跑的道理。
“闺女,你怎么回来了”
张氏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她闺女是被厉宏卓休了,送回来的。
池小玲看见张氏眼中的担忧,知道她的老娘又在瞎担忧了。
拉着厉宏卓走进了家门,将在厉家发生的事情,挑重点的告诉了自己的爹娘。
听闻自家闺女受了委屈,池壮看厉宏卓的眼神都带着敌意。
若不是听见厉宏卓护着他家闺女,他才不会让厉宏卓坐在这。
“事情就是这样,老爹,老娘,你家闺女和你家女婿被赶了出来,没地方住了,你俩不会也不要我们来吧。”
池小玲特别委屈的说道,她特意加重了“赶了出来”的音。
池壮和张氏很乐意他们回来住,只是
“村里的人”
池壮没有说完,村里的人喜欢嚼舌根,他不想他的闺女受委屈。
“他们说他们的,我们过我们的,随他们说去吧。”
池小玲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她过她自己的生活,跟那些人没有半点关系。
闻言,池壮收起了心中的担忧,张氏将池小玲以前住的房间收拾收拾,池小玲的房间一直保留着,他们想自己闺女时,就会进去看看。
二人安心的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