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那是什么情况下写的休书”慕容凛生气地道。

“就算那是王爷无意识之中写的,那敢问王爷,在阿澄还是燕王妃的时候,王爷是否真心拿她当妻子看待,是否有悉心呵护,真心关爱”

杨严书还是心平气和的,但问出的问题,依然尖锐。

慕容凛面如寒霜。

他攥着拳头,因为隐忍着什么,而微微颤抖。

最后用近乎沙哑的声音道:“她是在惩罚我可就算是要惩罚,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么”

那时候,他还没有看懂自己的心意。

还不知道,他早已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了她。

爱到不自知,却也不能自拔的程度。

他从来没有爱过一个女人,也不懂爱一个人是什么样子的心情。

他不希望玉千澄离开他,所以用尽办法将她强留在身边。

哪怕是用威胁的。

他那时候只是单纯地觉得,留下她就好了,为什么留下,怎么留,似乎都不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如果那时候有人告诉他,你不能用这样方式去对待自己心爱的女人。

他也许就不会犯下那么多错误,不会让她心寒到必须用这样激烈的手段离开他身边。

她问他要自由。

他不肯给。

她自由了,他怎么办

“王爷,阿澄无意惩罚您。她真的不在了,不过我想,如果阿澄还活着的话,她定然希望王爷能够好好的,人要朝前看,王爷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杨严书是在试探,慕容凛到底是怎么想的。

“好日子”

慕容凛勾起嘴角,露出一抹极尽嘲讽的笑。

“她搅乱了本王的心,我还能有什么好日子”

从此以后,他只会活在无边的孤寂里。

想着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一伸手,就能够到她。

而他却从未觉得那样的时光多么宝贵,稍纵即逝。

然后便永远懊悔和自责。

这哪儿会是什么好日子呢

一个人独享无边的寂寞,哪怕是站在万人之巅,拥有无上荣耀,也没有丝毫喜悦。

杨严书似乎很满意自己听到的回答。

心想,如果慕容凛真的奉上真心,他这个做大舅子的,也未必不能帮一帮他。

“王爷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了,不是么摄政王,独揽大权,无人不服。”杨严书又继续试探。

慕容凛脸色发青。

“你希望本王怎么回答你说我很快活,这就是我想要的”慕容凛嗤了一声,不知道是不是在自嘲。

他原先也以为,这是自己想要的。

或者说,这是他第一步想要的,他的野心还远远不止于此。

但现在却满心的疲惫,多说一句话,都觉得精疲力尽。

如果玉千澄从来没出现过,或许他现在会很快活,然后继续雄心勃勃,朝着终极目标步步推进。

反正他原本设定的人生轨迹就该是这样的。

指点江山,雄视天下

但现在,目标依然在那里,他却觉得这样的人生,未必就是真的快活了,他想要有个人陪在他身边。

而那个人,只能是玉千澄。

一个将凶狠和温柔,都发挥到了极致,却完全不会自相矛盾的女人。

一个可以轻易激怒他,把他气到七窍生烟,又能让他一瞬间心花怒放的可恶女人。

杨严书耸肩:“我并不知道王爷您想要什么,于男人而言,江山美人,王爷现在唾手可得。”

“那不如你我换一换”慕容凛看着他。

杨严书反而一懵。

“王爷说笑了。”

“我从不说笑。”慕容凛表情认真。

杨严书摸摸鼻子,道:“看来王爷还是需要一点时间好好休息,那我就不打扰您了。”

“杨严书,你转告她,本王不逼她,但是我会等她,等到她愿意重新回来。”

慕容凛的态度柔软了下来。

也许是知道,逼也没有用。

玉千澄就是那样的女子,倔强又决绝。

除非她自己愿意,否则大概怎么逼迫都是无用的,只会将她推得更远。

“王爷,你为什么就不肯相信,她已经死了呢”杨严书很认真地问。

玉千澄就算不小心发出了声音,一般来说,也有可能是听错了啊,怎么他就那么固执地相信玉千澄没有死,只是躲着他

“就请让我这样相信,要不然还能怎样”

慕容凛给了一个让杨严书务更意外的答案。

要不然还能怎样

相信她已经死了,天人永隔,永远没有再见面的机会

那岂不是更绝望么。

杨严书发出不可闻听的叹息。

他觉得慕容凛有点可怜。

也许内心已经明白玉千澄死了的事实,但又还是固执地抱着一丝丝希望,希望那个人活着,只是不肯见自己。

好像这样就能得到些许安慰,不至于彻底幻灭。

杨严书一言不发,准备离开。

他也许该认真考虑一下,要怎么帮帮他们。

玉千澄的面子不能不顾,但还要保证慕容凛能对失而复得的爱情,倍加珍惜。

“他好了吧是不是该离开了”

玉千澄见到杨严书,忙问他。

杨严书点头:“大雨继续下的话,说不准要闹灾,他肯定不能躲在这里不管。”

“要防汛的话,得及早做准备,将危险地区的百姓迁出来,找个临时避难所,免得造成人员伤亡。还有就是要提前准备好赈灾银和粮食。”

“但是这些年国库一直不宽裕,连他的军费都常常发不出来,要是灾情严重,国库怕也撑不住,还得另想办法,比如找大商户捐款。”

玉千澄一瞬间就想了很多关于赈灾的事情。

她说给杨严书,其实还是希望杨严书能够传达给慕容凛。

“最要紧是要严厉打击屯粮居奇的行为,控制好粮价和赈灾必备物资的价格,不然到时候人心一乱,就会引发其他乱子。”

杨严书听她喋喋不休地说了一大堆关于赈灾的事儿,一方面感慨她的心思缜密,一方面又不得不说,她真的不该去做商人,应该走仕途做官。

“以工代赈也是一个法子,大雨会使得一部分做苦力的壮年劳动力失去工作,修筑堤坝,抗灾抢险也需要不少劳力,把这部分人调动起来,发工钱和粮食,他们也就有了银子可以养家活口,这些壮力不会因为灾情受影响,也避免他们参与曝乱。”

玉千澄没有注意到杨严书的表情,继续说自己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