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勤听了语汐的问题,对她点了点头,开口回道:

“汐儿,你说的不错,当年,我娘与苏府的三小姐,确实是情同姐妹的。”

郑勤还记得,娘亲对他说过:当年,她因为年龄太小,看起来面黄肌瘦,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走的样子,站在几个同被等待挑选为婢的人中,除非婶婶要价低,不然,估计也不会有人想要她。

别的穷苦人家,都是将自家闺女或是寄养的亲戚和遗孤,直接卖给人牙子。

可是,娘亲的婶婶却不一样。

为了多赚些钱,姥姥也不怕路途遥远,“不辞劳苦”的四处打听过后,发现天幽城首富苏府,也在为自家千金挑选贴身丫鬟,姥姥立马就将娘亲带到了苏府。

当时,苏府的老管家,见了在几个人中尤显“突兀”的娘亲,心内虽然觉得这个小丫头很可怜,但是,那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实在不像是会干活儿的料,所以,苏府的老管家,首先就在心里将娘亲给“除名在外”了。

姥姥见状,当然不想就这样离开,若是这事不能成,那她岂不是白跑一趟了?

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吃亏”了的姥姥,哪能让事情就这样算了呢?

姥姥一改“老实本分”的“温柔婶婶”模样,很是“能说会道”的,将娘亲的能干和优点,全都说了一遍,而且,还拍着胸脯保证:自家的侄女,绝对听话懂事,苏府若是买了做丫鬟,绝不吃亏……

之后,姥姥又“笑容可掬”地,将老管家给夸了一遍,当然,也把苏府和苏老爷、大夫人、二夫人,甚至苏府的几位小姐和少爷,全都给夸了一遍。老管家的头,都快被姥姥给“吵晕了”。

正当老管家想让府中的下人,将姥姥给“请”出去时,三小姐却突然出现了。

娘说:那是她第一次见到,那样精致美丽的人儿,一时之间,娘的双眼,几乎都“看直”了。

也不知道,是娘的目光太过“炙热”,还是娘在人群中,太过“娇小瘦弱”,反而显得有些“突兀”。当时,站在老管家身旁的三小姐,一眼就“锁定”了娘亲,然后,在问了娘亲几个问题后,三小姐就直接对老管家发话:自己的贴身丫鬟,就是娘亲了!

那个时候,老管家还有些“云里雾里”,仿佛没听清三小姐方才说了什么一样。

但是,姥姥反应极快,她一听苏府的三小姐都直接发话了,立马连声道谢,然后,将娘亲推向老管家,搓着双手,笑呵呵地问道:

“管家大人啊,我这侄女,就依三小姐的吩咐,交给你们苏府了啊。您看,这钱,是直接拿现银,还是给银票啊?”

老管家虽然十分不喜“贪财势利”的姥姥,但是,既然三小姐“钦点”了娘亲,老管家自然也不会违背自家小主子的命令。

让下人将姥姥领去结账后,老管家看着乖巧听话的娘亲,心里的担忧,一直没有消除。

虽然,这人,是三小姐亲自选的,但是,若是到了日后,三小姐发现“选错了人”,那么,到时,自己又该将这个“可怜”的小丫头,安置在哪里干活儿呢?

老管家心里犯难,头一次觉得:选个丫鬟啊,还真不容易呢!将来,若是主子改变心意,他可是要伤不少脑筋的啊!唉!难呐!

就在老管家还在心里“长吁短叹”的时候,领完现银的姥姥,又一次出现在老管家的面前。

这个时候的姥姥,脸上那止不住的笑意,让看到她的人,一眼就能明白:这人,定是遇到了什么“绝顶”喜事,不然,又怎会笑得如此“眉飞色舞”呢?

姥姥见了老管家,又笑着上前来说道:

“管家大人啊,今天啊,真是有劳您了!”说着,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娘亲,又开口对老管家笑道,

“我这侄女啊,您尽管放心,肯定能伺候好三小姐的。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她去做就是,这丫头,可能干了!”

姥姥伸出手,本想摸摸娘亲的头,但是,想到娘亲对她的“抗拒”之情,姥姥也不想在苏府失了面子,所以,姥姥蹲下身子,轻轻拍了拍娘亲的肩膀,对娘亲关心道:

“小菊儿,婶婶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你一个人在苏府,可要好好服侍三小姐,知道不?”说着,还面露不舍之情,叹了口气后,又继续道,

“小菊儿,你也知道,婶婶家里穷,养文儿和武儿都养不过来了,更何况是你呢?”

将娘亲打量了一番后,姥姥又道,

“瞧瞧你,我可怜的小菊儿,都五岁了,还是不长个儿。唉!你爹娘走得早,只留下你一个人在这世上,你也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啊!都怪婶婶和叔叔没有本事,无法让你吃饱穿暖,更是无法将你打扮打扮。唉!叔叔婶婶没用,你可别怪我们啊!”

说着,姥姥又将视线,看向了苏府那恢弘大气的宅子,和形状漂亮的琉璃瓦片。

她的心里,不知道有多羡慕,住在苏府里的夫人和千金小姐们,心想:若是,自己也能是这样富贵之家里的一份子,那么,该有多好啊!怎么偏偏,她就没有像方才三小姐那样的“好运”呢?

看着眼前,自己这个“瘦弱不堪”的侄女,她的心里,没有真正的悲伤与难过,有的,只是一种解脱和高兴。

她知道,因为大哥大嫂的遗孤,村里人,都在背后说她。

说她占了大哥大嫂的田地;说她占了大哥大嫂的房屋;说她背信弃义、忘恩负义,不管小侄女的死活;说她心狠,只让侄女做事,不让侄女吃饱饭……

那些人,只知道说长道短的,有哪一个人,曾在她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她呢?

没有,一个也没有。

即使是一向待她和善的大哥大嫂,他们啊,会对她好,也纯粹是出于“愧疚”吧!

那个时候,她虽是比大嫂晚进李家大门,可是,她比大嫂先怀有身孕,而且,还生下了儿子,就是她的大儿子文儿。

后来,大嫂也怀孕了,生了一个女儿,就是此刻站在她面前的小菊儿。只是,在这之后,她又为李家添了一个儿子,就是她的二儿子武儿。而她的大嫂,自那以后,肚子里就再也没有任何动静了。

她会在心里与大哥大嫂“结怨”,一切,都还要怪“偏心”的公公,和“不讲理”的婆婆。

孩子们断奶的时候,公公和婆婆提出了分家一说。那时,可把她给高兴坏了。

她想:自己有两个儿子,怎么样,也会多分一些家当和田地。当然,若是公公和婆婆,他们能够把文儿和武儿将来读书需要用到的钱,也一并给到她的话,那她会更加感激两位老人家的。

分家之后,她一定要过得比大哥大嫂更好,如此一来,同村的那些三姑六婆们,才会对她“刮目相看”。

她还想好了,分家之后,待她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紊的时候,她再“大方”的,将同村那些三姑六婆召聚到家里来,摆上一些瓜果、糕点,让那些人都来羡慕她、夸赞她,那样的生活,别提多美好了。

那段时间,她的心情,一直都很不错,就连做出来的饭菜,都多了几分美味,还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认可。那个时候的她啊,曾一度觉得:自己,会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人。

可是,结果呢?

哈、结果啊,李家二老,竟然将原本属于她的田地,多分了两亩良田给大哥大嫂。那两亩良田,可是她一早就看中了的,面对这样的结果,她怎能不生气呢?

虽然,他们两家分到的房屋和家当,甚至是耕地,都十分公平,几乎是一半一半。但是,大哥大嫂家,就一个迟早要嫁人的小菊儿,而她家,可是有两个儿子要养啊!这二老,这样分田,是真的“老糊涂”了吗?

她去找公公和婆婆理论,公公还对她发了一顿脾气。

说分家之后,他们二老是和老大一起过,所以,老大家多分两亩田,一点儿也不为过。况且,老大干起农活,本就比老二更好更快。老二时不时,还喜欢和村里人到镇上去打打零工,家里的田地,若多分给了老二,岂不是要荒废掉大半吗?

她不服气,说自己也下地干活,家里还有两个儿子,怎么说,他们家也该多分一些东西才是!

公公沉思了半晌,婆婆也在一旁叹了好几口气,后来,公公让婆婆进了里屋,从屋里拿出了一个,看起来颇有分量的钱袋子。

她当时见了,眼睛都快凸出来了。

那可是一袋子“沉甸甸”的银子啊!莫非,这二老突然“良心发现”,要用银子来补偿她了?

想当初,她之所会愿意嫁入李家,就是看中了李家的家境。在同村人中,李家可算得上是“殷实”之家了。

对李家老二,她其实并无多少欢喜之意,无奈,李家老大早已娶妻,所以,她想要入李家的门,就只能“委屈”自己,嫁给李家老二了。

虽然,她的心里,时不时都会对大嫂冒出“不平”和“妒忌”之意,但是,看在大哥大嫂二人“还算”和善的份儿上,她也就不去“计较”大嫂的“夺夫之恨”了。

如今,有了这样一袋子银子,她再使把劲儿,将属于她的那两亩良田也要到手,那她的好日子,可就真的是要来了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