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往前看,遥望不可及!
三十年,往回看,弹指一挥间!
三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写这段文字时,伟大的金庸先生刚刚仙逝,享年94岁高寿,彻底遁隐江湖!
如此高龄,世所罕有!却也只有区区三个三十年而已!
可是,大侠三十一岁开始写书,四十六岁封笔,用十五年写了十五部脍炙华人圈的武侠书籍,平均每年一部,蜚声海内外。人家只用半个三十年,就有如此成就,为什么?是金庸聪明吗?金庸自己说自己其实是个郭靖那样的笨人,只是有一颗执著的心。其实,金庸大侠是自谦。不过,人家执著是肯定的!说明,金庸先生注重的不是华而不实的聪明,而是注重朴实无华的执著和毅力。所以,聪明的杨过在能使用柳叶可以攻击樊一翁是能力下,却在最后,使用了玄铁重剑,武功达到顶峰。这是金庸的哲学思想。
那么,三十年,对一个工人来说,是什么?是一生的成绩-----工龄。
工龄是代表你上班工作的历史时间,却不能给你带来什么更优惠的东西。最多,会因为你的工龄给你一些待遇。比如我们单位,一年工龄,会给你十元钱。(据说有的单位给一百,我没见过。)
几天前,我们单位一位大姐,退休了。将近三十年的工龄。完美谢幕!
其实,说完美也不完美。因为,在她的身上有一点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事情需要一点点的说明,请不要嫌我啰嗦!
是这样的,2017年,这位大姐在49岁的时候,集团公司下发一个文件,要求女性46岁以上的,男性56岁以上的可以内退,集团公司会给你按月发工资。一直发放到你退休为止。
这个大姐由于岁数在49岁。就随文件要求内退。但是,集团的大方向运转,导致一些分厂内部人员断层式短缺,人员不够用,劳动力短缺。所以,有的分厂又将内退的员工请回来,名曰返聘(如此导致集团需要再付出了一笔费用)。这个大姐由于业务好,在岗时又是工长,所以,被以工长的待遇请回来继续工作。
返聘不到一年,大姐正式退休。只是依然留用。这是大姐最喜欢的结局。可以挣两份工资。又是自己干了一辈子的工作,驾轻就熟,人脉熟络,何乐而不为。在过去,大姐这个部门退休的人员都希望能够留用,但是,都没有成行。大姐算是破天荒了。
又过了不到一年,集团公司要求辞去所有返聘人员。大姐只能离开自己留恋的岗位。
我还记得,大姐走时,是笑的,笑的不开心。或者说是不开心的笑。这种笑容是掩盖不了自己不愿离开的悲凉心情的。
其实,返聘只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加上退休后的退休金一千五百元左右的社保,加起来三千元。说来,真的不多。但是,为什么不愿意走,而想要留下来呢?
除了有上诉的原因以外,还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我想,终极原因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职业技能。
为什么我用《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来做本章的题目那?问题就在这里。
金庸用半个三十年,成就自己一生的荣华富贵。人家是不想写了。要写还能至少写十五年甚至二十年,销售量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人家就能成功?学习!
金庸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在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小宇宙,升腾到第八感。天下无敌了。这期间又办好《明报》。实在是个令人钦佩的人。1997年又参加主持一些香港回归的事宜,这都是学习的结果。
主持人蔡康永说:“没有念完大学的成功者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们没有放弃学习。”
症结找到了!
大姐上班将近三十年,一直致力于本职工作,专心致志。但是,执著的工作状态,带给她什么了(不执著也不行,别的也不会)?微薄的退休金罢了!
如果,在这三十年中,工作之余,再学习一份手艺,也就是几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那么退休后,自己就可以用无限的自由时间,去完成一份创业愿景。既增添了收入,又精彩了人生。多好啊!
但是,她没有!
有人说,居家过日子,哪有那么多的时间,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当然理解。但是,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比如,吃完饭,可以不去打牌,而是用休息的半个多小时时间,练习硬笔书法或者软笔书法等(或者周末抽空学习西点之类的手艺)。三十年,只要用心,恐怕瘦金体、魏碑、兰亭序、庞中华字帖等书法体早就烂熟于胸了。这种技艺不像是什么高等数学,英语之类的科目。都是熟能生巧的东西。只要有心,练三十年,当做消遣,在退休后,开一个书法班,一天的收入也是比较可观的。何必纠结留用的事?
但是,她这三十年,一直没有做这方面的自我熏陶和扩展自我的思想境界。
我的一位长辈,在上个世纪末离职。她说:离开单位,单位的领导什么都不是了。不如一个电工,离开单位可以自己单干,靠手艺挣钱养家。所以,劝我们这些晚辈趁年轻学门手艺。
比如大姐这种情况在我们单位很多。这是一种惯性懒惰的悲哀。明知前景不好,却没有去努力前行。我有时想想,别怪单位给我们钱少,因为,你确实不值得人家把钱花在你的身上。只要能够用微薄的工资留住你三十年,就说明一切了!
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