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韩十三送玉米种子,早上去的,一直拖到晚上才回。原来是韩老四家的田还没插完,被他爹韩长庚强留下来帮忙了,葛氏也说了,秋收的时候全家出动去给韩十三家帮忙了。韩十三家不帮忙不说,现在还把韩继祖弄进去,以至他们家又少了一个劳动力。

韩十三很气愤送个玉米种子还送出来麻烦,也懒得与他们争,老老实实插了一天秧,就当还工了。

看韩十三拧着眉,喻氏很有些惴惴,毕竟这提出送玉米种的是她。韩十三倒是没有迁怒她,只是对韩长庚和韩老四越发死心。

三月初八,大吉,杜子铭早早来了李家村,他的房子要开始动土了。黎扬带着他的队伍又来了,虽然晒黑了一圈,精神头却都不错。

与韩家当时缺钱的状况的不同,杜子铭的银钱充足,于是先盖正房,再盖门脸。孙林也听说了韩十三要帮杜子铭买材料,特意送来了牛车。

杜子铭正好看到,就对孙林说,“不用了,牛车你接着用。我的马车就最近不用,放这里,韩叔要去镇上用马车吧。”

对于杜子铭的大方,韩十三有些不好意思,“杜公子,我还不会赶马车呢!”

韩十三的大问题在杜子铭看来完全不是事,“这个小问题!让青松教你。”

孙林一看真不用,他乐颠颠地赶着牛车走了,毕竟用牛车一天能跑一趟,靠他的脚三天也不一定能跑一趟,还不能带多少东西。

孙林感受到危机,计划着先自己买辆板车。

孙林一走,青松也陪着韩十三去了镇上,去的时候是青松赶的,韩十三坐边上看着,顺便听青松讲些要领。

杜子铭说了,不要给他省钱,材料都是用的最好的,韩十三怕弄脏了杜子铭的马车,没敢省那送货的一文钱,直接让掌柜派人送去李家村。

卖货的顾掌柜自己就是老板,一看韩十三才盖完房子,又来买盖房子的材料,一打听,是个更大的四合院,主动给了优惠价。这样一来,虽然杜子铭的材料要好,而且还是直接送货上门,倒也没比韩十三家的贵。

韩十三想着马车都来镇上了,也别空手回,经过城西菜市场的时候,让青松等他一下,他进菜市场逛了逛,把两个摊位的鸡蛋全要了,摊主还主动送了两个筐给他。

回去的时候青松让韩十三赶,韩十三怕自己技术差弄碎了鸡蛋,坚持让青松赶。他也不陪着青松坐着了,而是坐在马车里面扶着两个筐。青松很是无耐,两筐鸡蛋也没多少钱,值得韩十三这么宝贝么?

青松可不知道,这两筐鸡蛋韩十三只花了一百文,拿回家交给丹凤,就能变成了一两五钱银子。就是青松,将近一两五钱,也要大半个月才能拿到这么多工钱。

这笔钱丹凤没要,韩十三也就收着。家里确实没钱了,钱都给丹凤买田了。除了丹凤手上的田地,韩十三也想着,有机会的话,再给家里也买点。

韩十三还只是想法,却有人比他动作快。韩家人都不知道,雷先生什么时候不声不响在边上买了半亩地。

韩十三已经学会赶马车,杜子铭要回去,是他送的。杜子铭上车前,韩十三抱出了一袋子玉米,“杜公子,这是给你的玉米种子。听说你的庄子山地多,种玉米正合适。”

对于其它人,都是口授种植方法,到了杜子铭这里,一来他的种子多,不能大意,二来他自己不种,韩丹凤早就让二宝写了种植方法,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移栽等都详细列了出来。此时韩十三拿出来,交给杜子铭。

玉米杜子铭没吃到,倒是听福宝宝提过嫩玉米的甜美,也曾想过要点玉米种来试试,知道种子并不多就放弃了,没想到这么大的惊喜等着他,足足一布袋,够种十亩地了。

杜子铭已经上了马车,又跳下马车,慎重的接过玉米,“大恩不言这么谢,韩叔,到时请你吃玉米。”

韩十三被他逗笑了,“那就不用了,我家也种了一亩地的。丹凤说了,这个玉米产量不会比水稻低,不挑地,让你尽量多留种,到时有了玉米种让更多的人种就更好了。”

杜子铭眼前一亮,如果玉米真的能在旱地、山地上种,产量还不低,每年就能少很多人饿死了。他虽然远离京城,远离权力中心,却也希望这玉米真能给他们带来希望。

杜子铭多了几分认真,“韩叔你放心,这事我会记在心上,找可靠的人来办这事。”

韩十三很是满意,比起给韩老四送玉米种子送了一肚子气,杜子铭的态度就很让人韵贴。帮着杜子铭把玉米种搬上马车,韩十三乐呵呵地扬起马鞭。

“等一下!”有人挡在马前面,韩十三惊出了一身汗,紧紧勒住了马,定睛一看,正是雷先生。

雷先生也不废话,“玉米种子给我留点。”

杜子铭跳下马车,“我的雷先生,您这真是要种子不要命了!”

韩十三也很是尴尬,玉米种子不多,就连秀才村和他那些老同僚都准备下一批玉米出来再送,雷先生一教书的,又不种地,就把他给排除了,“雷先生,您要玉米种子是做什么?”

听丹凤说雷先生对这玉米很有兴趣,韩十三于是说道,“您要是只要几粒在院子里种种看,我那里倒是可以匀出来。而且我家玉米地就在屋后面,您想看随时可以去看,您想体验一下种玉米也行。”

雷先生却是摇头,“不要你的,你就留了一亩地的种。我要半亩地的玉米种。”

他伸手一指,“我找袁家买了半亩地,就在那。”

二宝凑过来,“唉哟,我的先生,你这地真是买得不声不响呀,什么时候买的我们都不知道。”

雷先生抬抬眼,“才买呢,刚吃完饭买的。”

众人集体惊悚,这吃完饭还不到一柱香的时间。雷先生这买个地,真是跟买个白菜一样呢。

袁货郎家要卖地,韩十三都没听说。

原来袁家没想着卖地,是雷先生用银子开道,他出了五两,直接把袁家的菜地买下来了。雷先生还说了,到时他离开李家村,袁家可以半价买回去。

五两银子差不多够买一亩了,雷先生只要求买半亩,到时半价就能买回去,袁货郎哪有不答应的。

雷先生不仅自己种玉米,还说到时要带着二宝和福宝宝一起种。

没想到先生也在李家村买地了,福小公子哀嚎,“我是不是也该来李家村买块地?”

杜子铭哼了哼:“你有钱吗?”

钱是有的,就是有点少。福小公子摸着自己的钱包,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该弄个生财门道了。要知道,连他的小师弟都能赚钱了。

眼看雷先生来真的,杜子铭只好把玉米种子又搬下来,匀了半亩田的种子给他。

雷先生满意地拿着种子放行,又催着二宝也给他写一份种植方法。先生的命令哪里敢怠慢,二宝点上灯就开始写,却见他那一向好吃懒做的师兄来蹭他油灯,一本正经地抄书,抄的还是入门的《三字经》。

二宝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差点以为自己在做梦。这个世界怎么了,桃李满天下的先生要种地,恃才傲物连他读《三字经》都要取笑的师兄在抄《三字经》!他想,接下来就算他姐姐韩丹凤说已经会背整本《论语》,他也不会很惊讶了。

二宝的痴傻模样逗乐了福小公子,他好心情的解释,“傻师弟,我抄《三字经》并不是想学习这本书。《三字经》我早就倒背如流,我现在抄只是为了赚钱。师弟,你还记得我们元宵节逛过的书店吧,就有一家收手抄本的。我抄一本书,能赚一百文到五百文不等,我第一次抄,就选了最容易的。”

福小公子顿了顿,信誓旦旦,“我要赚钱,我要买地,有钱的话,最好再像我表哥那样在李家村买个地基,盖个大房子。”

原来如此。

二宝终于懂了,他一脸崇拜地看着师兄,“师兄,你真厉害!我什么时候也可以像你一样抄书。”

“你嘛?”福小公子把他抄的《三字经》拿过来让二宝对比,一个字体很有灵性又飘逸,一个倒是工工整整,却还差些火侯,“再等两年吧。”

二宝很认真地点点头,他知道做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韩丹凤不会被背《论语》,不过她也算在做学问,她坐在房间的窗前,正在纸上写写划划,写的东西跟二宝写的差不多,只是这次是棉花的种植方法。这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棉花她也没种过,也就知道四五片叶子时移栽,移栽时要带土。没种过不要紧,她把空间里十八棵棉花树分成了几拔,每一拔按不同的方法养护,到时就看哪一种方法出来的棉花更好了。

到时有了棉花,她跟杜子铭的绣坊就可以扩张了,现在局限于鸭毛少,订货都排到八月了。也就是这个夏天,绣坟的女工都要忙着赶制羽绒服了。

有了棉花,就可以多请一点人,可以再开一家绣坊。韩丹凤这样想着,记录得更是认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