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天,王二姑娘带着一筐鸡蛋来了,“韩姐姐,这些鸡蛋,有我家的,也有邻居搭过来卖的。还要谢谢你告诉我用蚯蚓为鸡的方法,能省下不少米糠。”
韩丹凤帮着她放下筐子,一共六十个鸡蛋,一个鸡蛋三文,正好二十文。
这次运气好,市场还剩着五十个鸡崽,王二姑娘咬咬牙,全部要了。
小姑娘很是兴奋地告诉丹凤,“只要我勤快一点,这五十只鸡崽养下来问题也不大。我哥读书行,就是家里没钱供了,我辛苦一点,看不能让他多读两年。到时就算哥哥考不上,找个账房之类的活计,我爹娘也能轻松不少。”
小姑娘圆圆的脸上满是憧憬,韩丹凤想起自己刚到这个家的情景,那个时侯徐夫子照顾他们家,出一文一捆的柴,对于他们家来说是雪中送炭。
她把小姑娘叫到小吃店,又给了她四文,“我们平时收鸡蛋,是按一文钱三个,然后有卖得多的,就按两文钱五个。你下次来,可以再找邻居收点来,还是按这个价。”
六十个鸡蛋,原本只有二十文,现在凭空多出四文,王二姑娘又笑弯了眉,“谢谢你,韩姐姐!”
韩丹凤把食指竖到嘴唇上,“嘘,这是我们的秘密,别人问起,你就说买的三文一个。”
“好的。”王二姑娘重重点头。
王二姑娘一走,正好遇上李成氏进来,“成婶子,您要点什么?”
“丹凤,给我两包方便面,我带走。”成婶子拿出四文钱,递给丹凤。
丹凤拿了两包方便面,又包了个馒头,“婶子,这个馒头送给栓子弟弟吃。”
“那婶子就不客气了。”李成氏眼里全是笑意,很满意韩家会做人,她是里正的媳妇,栓子是她的小儿子。她拿到方便面和馒头,却没急着走,而是找韩丹凤聊起来,“我刚好像看到前村的王二姑娘,她买了五十只鸡回去了?”
“是呀。她想多喂点鸡,到时来卖鸡蛋。”丹凤不知道李成氏想说什么,只能顺着她的话说。
“你们这还要收很多鸡蛋不?”李成氏又问。
韩丹凤懂了,李成氏大概是里正派来打探消息的来了,于是她说道,“鸡蛋是要,成婶子有鸡蛋要卖吗?”
“我家现在是没有,不过你李叔说了,如果你家要得多,他可以发动村里的乡亲一起养鸡。”李成氏说。
这算是一件双赢的大好事。
现在李家村也有几家跟韩家关系好的在大量养鸡的。里正想做的,就是发动剩下的村民一起养。他带领大家致富,赢得了人气。听说过半年要重新选里正,到时李家村肯定会选他。而李家村大量提供鸡蛋,韩家收到鸡蛋,得到实惠。
想到这,丹凤问,“成婶子,李叔什么时候有空?我爹正好想跟李叔去唠嗑唠嗑!”
闻音而知雅意,李成氏知道事成多半成了,笑眯眯地,“你跟你爹说,你李叔今天晚上就有空,让你爹带上你们来玩。”
“那先谢谢婶子了,我会转告我爹的。”
此时又有过路的路人要吃馒头,李成氏心满意足地拿着方便面和馒头离开。
下午天气阴了,正是栽棉花的好时机。棉花比玉米娇贵,要带土栽,不能伤根,好在有空间这个神器在,移苗出来不用亲自动手。
韩十三挖了一排一排的洞,丹凤跟在后面,每到一个洞,就从空间里移出一棵棉花出来,大宝就跟着后面盖上土就行。最后剩了两棵棉花树,丹凤也没浪费,种在空间里原本育苗的地方。
趁休息的时候,韩丹凤就把成婶子的话说了,韩十三答应晚上去里正家。
大宝跟他开玩笑,“爹,要不要我跟二宝陪您去壮胆?”
韩十三早已今非昔比,闻言笑了,“你跟二宝一起去吧,不过不是帮我壮胆,我跟里正谈事情,你也可以跟里正家小孩熟悉熟悉。你们多结识一些朋友,没有坏处。”
“是,听您的,爹!”大宝吐了吐舌头。
晚上的时候,韩丹凤并没有跟去,事情交给他爹,又有大宝二宝跟着,她很放心。二宝还带了纸笔,万一谈好了,可以直接签文书。
半晌,父子三人回来了,带回来了签好的文书。里正答应发动全村除韩家外的五十五户养鸡,保证至少五十家加入。韩家则负责收鸡蛋,价格两文钱五个。
另外,二宝还加了个附加条件:万一韩家不收鸡蛋了,需提前半年告知,你挠了挠头,“我这也是以防万一,万一哪一天那个特需系统没了……”
喻氏欣慰地摸摸二宝的头,“不错,你想得很周到。”
二宝又拿出一本书,“这是亮子哥借我看的书,他在镇上私熟读书,今天放假回来。他学问好,已经准备要考童生了。”
“二宝你还小,等你有亮子哥那么大也可以的。”丹凤安慰他。
看到大宝有些落寞,想起大宝其实也就十二岁,丹凤于是问道,“大宝,你要不也别管店子了,认真跟着雷学生做学问,到时……”
“不了!”大宝打断了她的话,“我知道自己,我对读书并不像二宝那么感兴趣。我就有空的时候去蹭个课,二宝有空的时候教我识几个字就行。”
大宝有自己的打算,韩丹凤也就不勉强,转而继续说起鸡蛋,她拍了拍胸脯,“这下我就放心了,杜公子说以后每天要减少两百个鸡蛋,那样的话,每天收入将近要少一两银子,这次全村一起养鸡蛋,应该每天不只两百个了。”
杜子铭早就跟她说了,他们合作在江州开的铺子,其中就有茶叶蛋这一项,韩家小吃店每天都能卖出上百个茶叶蛋,江州应该人更多一点,杜子铭肯定要优先供应零食铺子,多的才能卖给她。她怕家人忧心,就没说出来,趁这个机会,才说出来。
说到杜公子,喻氏有些忧心,“丹凤,你跟杜公子合作的那个零食店,准备卖些什么?”
丹凤就数起来,“第一个就是您在卖的茶叶蛋,然后方便面、肉松饼、雪饼,还有特殊系统新上的六种吃食。我们也没吃过呢,不如趁这个机会我们也尝尝。”
这几天,她里面已经存了二十两银子了,够每样吃食买一百份了,她一个意念间,每样新吃食兑了一份。
她先打开了小鱼干,“爹、娘、大宝、二宝,你们尝一尝这个,这个是小鱼干。一包足有将近一两重,一箱有三十包。”
大宝嗅到了商机,“姐姐,这个可以放吃食店卖,咱超市也可以上点货,就卖一文钱一包。一文钱能吃个荤腥,相信有不少人买的。”
对呀,韩丹凤拍了拍自己的头,她是真没想到,她是思想没转变。
在韩丹凤看来,一包麻辣小鱼干和一包麻辣素菜并没有区别,可在韩家其它人眼中,区别就大了。特别是三羊镇几乎没有河,更是见不到鱼虾,鱼,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肉还珍贵的食物。
大宝说卖一文有人要还是保守的,就是卖两文一包,也照样会有人买的。
于是,麻辣小鱼干,还没在江州零食铺上货,就先进了韩有吃食店和超市。
至于剩下的五种零食,就不那么受韩家人欢迎了。大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吃剩下的一股脑儿丢到超市卖卖看。
喻氏也算是锻炼出来了,小吃店有人点吃的,她就会顺便问问别人要不要小鱼干。小鱼干已经被她倒出来,一份小鱼干装在盘子里,看起来份量还是挺足的。
手上有闲钱的,看到小鱼干也就要了一份,甚至有些吃完了,还问有没有。
得了,喻氏也不用打包了,直接拿一包出来。
一天下来,喻氏一个人卖出十二份小鱼干。
大宝的超市,效果没这么好,也卖出了八份。
一天下来,一箱小鱼干卖出三分之二,算算赚了六文。值得一提的是,其余的几种零食也卖了几包,都是过路的客商买的。
大宝一鼓作气把肉松饼、雪饼也上架了,“反正也有占不了多少地方,能卖出一件算一件!”
雷先生的书桌上,二宝也放了两包小鱼干,“先生,这小鱼干有点辛辣,有一次不要吃多了。”
雷先生满口答应,谁知一吃就停不下来,他知道韩家的小吃店有,于是第二天一早自己拿银子去买,喻氏不肯收他的钱,当初说好了供吃供住供点心。
雷先生却坚持要给,他觉得这是他额外想吃的。韩家人自己也没谁完两包小鱼干又吃第三包的。
里正李大叔的速度很快,两天后,就拿了份名单过来,除了有四户长期没人在家的,都在同意书上签了字。
韩十三正在帮着盖房,一时下不来,同意书是叫丹凤收下的,丹凤看了一下,同意书上规定了每家最少养三十只鸡,一共五十一户,就有一千五百三十只了。
大宝凑过来,很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一千五百三十只鸡,旺季的时候能有上千只蛋,姐姐你就坐等着收钱吧。”
“就是还要等几个月。”韩丹凤很期待。
傍晚的时候,青松赶着马车来通知韩丹凤准备好零食,还带来的杜子铭的口信,江州的铺子要开张了,他问韩丹凤有没有兴趣去看看,有兴趣的话这两天整理好东西,两天后去。回去的时候青松的马车没空着,顺便带了一车零食回三羊镇。
江州,韩丹凤是很想去的。可是,韩丹凤还没离开过三羊镇,连县城都没去过,江州那么远,她独自跟着杜子铭去,实在是太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