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韩丹凤和杜子铭的奖励,姗姗来迟。
给韩丹凤的是一个庄子,就在林泽县县郊。给杜子铭的,则是加封世子,还给了个恩惠,到时袭爵不降等。
他家的爵位是降等承袭,他爹是伯爷,到了他这一代,按理只能子爵,当今看他有功,特意恩准不降等。
做不做世子,或者说以后当不当伯爷有,杜子铭并不是很在乎。他离开京城离开权力中心太久了,久得感觉就像上辈子的事了。
倒是韩丹凤得到那个庄子,满意得不得了,虽然是奖给她的,她觉得是一家人努力的结果。拿到地契的第二天,她就去了县了,想要把地契的名字改成爹娘的,就当给他们养老。
结果被告诉,这是圣上亲自奖的,韩丹凤不能更名,这庄子,不仅不能送人,也不能卖出去,只能自己种或租给别人种,否则就是欺君。
韩丹凤只能作罢,等以后有机会再给爹娘置产。
眼看四月都要过完了,现在拿到庄子,韩丹凤有点发愁要种什么。
第二天天气不错,韩丹凤带着家人去了那个庄子游玩。
庄子离三羊镇半天路程,过了林泽县,到了城郊,远远看到一辆熟悉的马车迎面而来。
马车上的车夫朝韩十三咧嘴笑,“韩先生,真巧啦。”
赶车的是青松,坐的人是谁不言而喻。
什么真巧,分别就是得了消息提前来巧遇,韩十三真想视而不见,无奈对方已经停了马车,正好挡了他们的去路。
杜子铭从马车上跳了下来,“韩叔,你们是不是去庄子。这边我说,可以给你们带路。”
韩十三脸抽抽,“不用劳烦杜公子了,您贵人事忙,我问路就行。”
杜子铭赶紧道,“不忙不忙,正好我有个庄子在你们庄子附近,正想着这几天要过去看看种的玉米怎么样了?”
说到玉米,韩十三毕竟是个庄稼人,哪里能说叫对方别去庄子查看。
于是,就机缘巧合地相遇了,顺理成章的顺了路。
“噗嗤!”韩丹凤在马车里捂嘴笑。
喻枚对杜子铭还不太熟,从马车缝看过去,“那是杜公子的马车吗?”
“是他的。”韩丹凤承认。
喻枚也笑了,“难为他有心了,来这么远的地方巧遇。”
韩丹凤装作没听到,只是嘴角的笑容压也压不下。
其实杜子铭这次是来跟韩丹凤告别的,圣上亲封的世子,他必须进京谢恩。而且他爷爷老侯爷据说身子不太行了,想见孙儿。他爹娘无视他,爷爷可没亏过他,听说爷爷身体不好,他哪里还忍得住不回去。
韩丹凤送了一本《伤寒论》给他,也不知道对老人家有没有用。
庄子是两百亩,有十来亩住了人或是些边边角角不好种,有五十亩是山地,一百亩水田,剩下的则是旱地。水田已经种上水稻,旱地也种了作物。只有山地,要么是杂草丛生,要么空着。
喻东时的腿大好,他扦插出来的桂花树也长势不错,这次喻东时带着桂花树一起来了。
桂花树苗并不多,只种了两亩山地。
早在拿到地契韩丹凤已经在空间种满了玉米苗,虽然已经过了栽玉米的时候,不过空间的玉米苗长得快一些,应该也晚不了多。韩丹凤安排庄头带人,把这些玉米苗全栽山地上,拢共栽了十二亩。
这样下来,就还剩二十六亩山地了。
大半年过去了,眼看又到了年底了,韩十三驾着马车前往岳家。
这次不是单纯的去岳家过年,主要是过完年喻枚就要嫁人了。喻枚这姑娘,有主见,平时又勤快,只要绣坊不干活,就帮着忙着忙那,韩家人都喜欢她。
照样是一台马车坐不下,不过江州有零食铺也放假了,韩丹凤挪用了一台马车,这台马车由大宝赶着。
快到喻家的时候,迎面而来一辆马车,马车上的车夫憨厚地笑,“韩老爷,真巧呀。”
这次赶车的是廖叔。
廖叔经常过来拉鸭毛,肯定知道喻家住哪,所以这“巧遇”明显有水份。
只是韩十三也有半年没见过杜子铭了,自己家又受过他的恩惠,不好意思板着脸,只好停下车。
杜子铭跳下车,“韩叔,真是缘份,我从京城来,你们从三羊镇过来,还能在这里遇上。你们这是?”
韩十三也没瞒着,告诉他们送喻枚回去完婚,顺便吃喜酒。
杜子铭笑了,“喻枚呀,我也算是她半个老板吧。既然遇上了,这杯喜酒怎么也要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