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酒的后果就是,杜子多头痛了三天。当然,收获也是挺大了,至少在喻家,他有了大舅舅这个盟友。而二舅舅和三舅舅也从强烈反对到了保持中立。
回到李家村,杜子铭也着手搬家,住进了四合院。
福宝宝听说杜子铭印了七千册书,赚了两千两,还有两千册书在销,羡慕不已。他不停曷抄三天,才能抄完一本书,也就能赚一百多文。几个月过去,除去成本,他也就赚了二十来两。哪里像杜子铭来钱这么轻松。他甚至不用动手,只要动动嘴吩咐下人去做。
最后,福宝宝得出结论,脑子很重要。
一本书赚了一千两,韩丹凤于是又兑换了三本。系统两个月钱就升级了,这次书不限制数量,就是花钱多,第一本二十两,第二本四十两,第三本八十两。
一本是医学的,一本是做糕点的,还有一本关于养鱼的。
杜子铭看韩丹凤喜欢养鱼,直接把后面一亩地砌墙围了起来,挖了个鱼塘。
韩丹凤为什么要围起来。
杜子铭苦笑,“李家村不是缺水么,我要是不围起来,村上的爷爷奶奶们为了省水,肯定都要来这里洗衣服,这鱼塘又没有活水,鱼很快就得死。”
韩丹凤想想确实如此。
杜子铭也想得周到,他在两家中间的地方打了一口井,供村里人取水用。后来来的人太多,他又财大气粗在两家院子里各打了一口水井。
韩十三不想占他便宜,坚持要给银子。杜子铭不肯要,最后还是韩丹凤发话,他才收下。
确实,两家现在的情况,谁也不在乎一口井的钱。
经喻氏提醒,韩十三给秀才村的房子也打了一口井,就打在院子外面。韩十三想看韩长庚一把年纪,天天挑水,想给韩老四也打一口水井。
结果葛氏跳出来,说要在她家的地上打井,得付钱给一份她。她狮子大开口,要三两银子。
韩十三哭笑不得。今时今日,他不是拿不出三两银子,只是凭什么他出十两银子帮打井了,还要给三两。
一怒之下,韩十三带着打井的队伍走了。不说打井的人暗恨葛氏搅黄了他们的生意,回去后到处宣扬葛氏的名声。
就是韩长庚和韩奶奶,哪个不恨葛氏。韩老四当时不在家,等回来了韩奶奶告诉他,他直接拿了扫把要打葛氏,被韩奶奶抱住。
不得不说,三羊镇的女子地位还算比较高的,打老婆这事被人深恶痛绝,韩老四这一扫帚打下去的话,他家三个儿子就别想找媳妇了。
韩老四忍着心中这一口恶气,从此夫妻离了心。
韩十三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一番操作引起这么大效果。几天后韩奶奶找上门,哭诉自己一大把年纪,洗个衣服,要提着跑老远,脚滑还差点摔一跤。又说韩老四教训了葛氏,让他放心去打井,葛氏不敢说什么了。
毕竟是自己的亲爹娘,又不是出不起打井的钱,韩十三心里一软,再次找了打井队,给韩老四打了一口井。
鱼塘挖好了,整个三羊镇居然找不出一个鱼塘,鱼苗是韩丹凤“想办法”从舅舅家运来的,其实就是把鱼用桶装着放进空间里带回来。
杜子铭亲自照看鱼塘,亲力亲为割草喂鱼等。唯一麻烦的就是水源的问题,井水不能直接养鱼。为此杜子铭特意深挖了个蓄水池,引来的井水放几天才放进鱼塘,平时的雨水也可以蓄到这个池子。
韩丹凤笑他,“为了养鱼,你真是操碎了心。”
杜子铭两手一摆,“没办法,谁让某人怎么都讨好不了,就好吃鲜鱼。”
韩丹凤的笑容冻住。自从满了十六岁,杜子铭的追求算是摆到了明面上,什么珍贵的首饰,京城时新的衣服,或者是直接送庄子铺面,韩丹凤一律不受。只有这活鱼,韩丹凤就没一次拒绝过。
杜子铭投其所好,对鱼塘看得更是紧要。
养鱼的给了杜子铭,医学的先拿给严哲验证,做糕点的书就给了大宝。
大宝如获至宝,睡觉都要拿着这本书。超市已经走上正轨,他把超市丢给喻氏看,他就天天窝在吃食铺,有客人的时候招呼客人,没客人了就研究糕点
有时候做得不那么对味口的,就拿给家人或者村上的小孩子们吃,毕竟粮食珍贵。
黄天不付有心人,几个月过去,一百种糕点他已经做出三十多种,丹凤也趁机饱了口福。
大宝做的糕点,深受客人喜欢,很多过路的人吃了,走的时候还要打包带走。这段时间,孙林隔几天就拉一车孙郑氏做的提篮。孙郑氏在提篮上下了功夫,有些很是精巧。大宝的糕点,配上郑氏的提篮,显得很是高档。
渐渐地,大宝打出了自己的品牌:韩大宝糕点。很多人慕名而来,大宝先是做了一些到韩丹凤和杜子铭的铺子寄卖。
只是糕点不能久放,每次只能客人先预定好了,再按预定的数量配货。
糕点让零食铺的生意更好了。
等到江州的小门面到期,大宝没有再继续往外租,而是选择开了个分店。毕竟江州的人多,很多人没预定就吃不到,有些人觉得好吃,想天天买,也被零食铺的掌柜拒之门外。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没精力两个地方跑,糕点不能久放,大宝试图教喻氏做,无奈喻氏就是做不出他的味道。
难道李家村就不卖这些糕点了?大宝把苦恼说出来,韩丹凤立记得说她有办法。其实就是把糕点放空间保存,热的糕点放进去一个月,拿出来还是热的。
大宝于是开始大量做糕点。
韩丹凤吃了两年的鱼,吃人嘴短,不得不经常给杜子铭送些小东西,每次送东西,她都要强调,“你别误会,我对你没有其他意思,就是吃了你的钱的回礼。”
严哲跟杜子铭说韩丹凤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杜子铭笑笑,“没事,她还小,我等得起。”
他等得起,严哲却被家里开始逼婚了。他娘隔三差五过来,还一定带着不同的小姑娘,小姑娘不是喉咙痛,就是眼睛不舒服,或者是心跳过快。
严哲疲于应付。他都发话了,让他娘带去三羊镇,不用大老远带过来,他爹的医术比他强多了。
严哲娘仍是我行我素,严哲很是无奈。他不知道,他都成为了李家村一道靓丽的风景,跟他熟的一些小青年,已经在暗地里打赌,他今年能不能相看中。
严哲相亲还没结果,李二李三的婚事已经定好了日子。搬新家、兄弟俩结婚,一起来了个三喜临门。
虽然还只盖好了正房,不过兄弟俩已经又存了十几两银子呢,在计划着再赚些钱,开始盖门脸房。
李二的媳妇也是个贤良的,跟黄菜花相处融洽,兄弟俩出门的时候,两妯娌相帮着过日子。闺女终身有靠,李三也答应了给他养老,黄老汉脸上的皱纹都笑出了褶子。
韩丹凤十八岁,杜子铭正式向她告白,“丹凤,我心悦你。”
韩丹凤久久没有说话,最后却是给了否定答案,“对不起,我不能嫁你。”
杜子铭显然不能接受,“为什么?是不是与那些突然出现的零食,那些突然消息的猪和鸡蛋,还有大宝做的糕点放很久还像刚出锅的一样有关?”
韩丹凤没想到杜子铭已经知道她的密码,“你发现多久了?”
“三年了。有次第二天零食铺急要货,晚上来找你,路过你家库房还是空荡荡的。等过了一柱香,你带着我进库房,已经是一屋子的零食。”
“大宝做的糕点与喻婶子做的味道不同,你们在李家村卖的称是喻婶子做的,这明显不对。后来喻婶氏做糕点,我特意对比过。”
“不仅是我,就是雷先生他们应该也知道,只是雷先生心怀广大,向来主张难得糊涂,才没说出来吧。”
雷先生的大儿子雷鸣带着妻儿又回来了。原来自从他到了京城,众人看在雷先生的面子上,对他各种照顾,让他更是夜郎自大。结果一下考场,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
带去京城的盘缠渐渐用光了,妻氏陆氏劝他回三羊镇。他开始还不想,眼看山穷水尽,终是下了决心回来,一路上因为盘缠不够,很是吃了些苦头。
回了三羊镇,又是陆氏劝着他来向雷先生低头。于是夫妻俩带着儿子来了李家村,找到雷先生,求雷先生原谅。
雷先生平时看似不在乎,眼看韩十三妻顺子孝,也是挺羡慕的。看到雷鸣那一刻却老泪纵横,韩家人在边上劝着,终于父子合好。
雷鸣从些静下心来跟着雷先生继续做学问,他的弟弟和妹妹,听说了他的情况,也来向雷先生认错,雷先生一笑而过。
早在韩丹凤十六岁的那年,二宝也有十二岁了,他下场参加了童生试,一次中的,成了童生。
雷先生让他别继续参加考试,静下心来学问,三年后中秀才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