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山下的小山村又恢复了宁静,十三四岁的孩子们依旧早早的起床打水,田间劳作,于夜色下睡去。日复一日,很快到了端午。

村子虽是宁静,孟二牛却好似病了,说病也不是病,自从埋葬了那对母女,二牛于梦中总能见到她们,小囡囡拉着妇人在一片无尽的白光中奔跑着,那里没有寒冷,感觉不到饥饿,没有时光的流逝,也没有红尘的痛苦,小囡囡的小脸丰满了,笑的是那样甜美。

奶奶孙喜娘见他低沉了几日还以为当日守夜着凉病了,很是担心的要去县城求药,被二牛拦了下来。小村去汝州城可是不近,虽说有官道通达,但是这个年岁普通百姓谁敢于那官道行走,不说四处作乱的流匪,就是碰到那藩王也怕被卷了去。

“俺没事,只是这几日没休息好。”二牛解释道。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田地里的活计也忙完了,既然累了那就歇息几日吧。”孙喜娘摸着孙子的头“哎,这个狗日的岁月,可苦了俺的乖孙。愿观世音菩萨保佑俺乖孙平平安安。”这孙喜娘虽不求神拜佛但那佛门菩萨却是长挂嘴边,大唐盛世那昌盛的佛门可见也不是于民间说灭就能灭的。

“对了,今日已是那五月初五,俺这就去给你煮俩鸡蛋去。”孙喜娘猛地想到今天以是那端午节,虽是吃不上那糯米粽子,煮几个鸡蛋还是应该的,家里的大功臣小花每日可以生一个蛋,非到必要都是攒着的。

“不用,留着给爷爷贴补身体吧。”孟二牛推辞道,想着已到端午入夏,天地气息又将闷热起来,很是担心肺腑不好的爷爷。

“你爷爷还是有的,咱们家的小花就是厉害,每天都能生下一蛋。”孙喜娘乐呵呵的往厨房走去,这乱世能给孙子一个鸡蛋她想着也是很自豪了。

孟二牛来到里屋,爷爷孟子兴已是起身,二牛搀扶着爷爷来到院子里晒晒太阳。

门轴上插着二牛前日田间采来的艾草,清新的艾草香气散满院落。

“又是一年端午啊,不知你爹可还好?”孟子兴取下头上的瓜皮帽,这顶帽子还是他当那官府小吏时买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吧,当年逃难,除了一身衣服也就这顶帽子了,很是厚实,于这端午天气在戴却是有些热了。

“是啊,也不知爹爹如今身在何方?”孟二牛拖着下巴陪爷爷坐在院子里。

“哎,国难之大大于天,民难之大大于人。”孟子兴看着天上的白云“也不知这天下何时才能回到太宗玄宗之世。”

“太宗时没有这等藩王流匪吗?”孟二牛问道。

“哼,当年太宗皇帝文韬武略坐镇山河,不说这国内八千里之地靖平安泰,就是那蛮夷突厥也不敢略其锋芒。那时百国来朝,那时长安城万民聚集,咳咳,咳咳!"说的激动孟子兴咳嗽起来。

二牛急忙去屋内端碗水,碗内还放着颗去年腌渍的青梅,很是润肺止咳。

孟子兴接了碗喝口水压了压肺腑内的躁气“青梅又快熟了吧,今年在去摘千万可别一人前去了。”

“知道了。”这五岭山深处有野梅子树,去年二牛一人前去采摘,于山内迷了路半夜才被村里人寻到,吓坏了孟子兴夫妇俩。

“可惜没有酒,青梅煮酒论英雄,今世愿快些出个平定天下的大英雄。”孟子兴喃喃道“艾枝新簪旧门轴,泛白符,失色柳,半载已过半生愁!屈子之恨,俗人之忧,可断汨罗流。九歌神袛远幽幽幽幽,离骚兰蕙不可求。惆怅包于米粽丢?苍云来雨,哺养青果,可煮梅子酒。”

“又在之乎者也的说些什么呢,快来吃鸡蛋吧。”孙喜娘从房内端出两枚煮熟的鸡蛋,分给丈夫和孙子。

“你可吃过,怎的不多煮一个?”孟子兴接过鸡蛋问道。

“俺不爱吃,你们吃吧,俺火上还烧着蒜头呢,俺爱吃那个。”孙喜娘说罢已是回了西厢。

“哎,身为七尺男儿又有何用,残躯却还是拖累老妻。”孟子兴感叹道。

二牛将鸡蛋拨开掰做两半想要进屋分给奶奶,孟子兴将他拦住,把自己手里的鸡蛋给了二牛“去吧,我整日的吃它,也不差这一个。”

二牛只得把那两半的鸡蛋分一半给爷爷“怕是整个的奶奶舍不得吃呢。”

“呵呵。”孟子兴苦笑的看着手中的半个鸡蛋。

屋内,二牛将一半鸡蛋交个奶奶“爷爷说今天是端午,大家就该分食。”孙喜娘抹了把眼睛“你爷爷顶是有文化的。如若不是这狗日的世道,也该在那县城之内过着那富足日子。”

过了端午,这天气更是不叫人活,炽热的太阳从早到晚的爆晒着大地,空气瞬间闷热躁动起来。这躁动与一般人来讲还是可以承受,但对孟子兴来说却是艰难。炽热干燥的空气吸入肺腑如同吸进一团火焰,阵阵疼痛憋闷还隐隐瘙痒,忍不住的想要咳嗽。

已是半夜时分,二牛还能听到东间爷爷传来的咳嗽声,用手捂住口鼻闷闷的咳咳咳!“听李三爷爷说蜂蜜最最养肺腑,明日在到那山间去寻。”孟二牛喃喃自语道。

说干就干,第二日,孟二牛找那李大壮一同进山。

“二牛,山里真有蜂蜜可吃。”人高马大的李大壮最是贪吃,闻听进山采蜜也不多问匆匆跟来。

“肯定有,你没见到龙崖山附近很多蜜蜂吗,有蜜蜂肯定就回有蜂巢,有蜂巢定会有蜂蜜。”

“那咱们快点。”也不理睬路上碰到的李大娘问话,李大壮拉着孟二牛急匆匆向五岭山内走去。

二人到了龙崖山,寻到蜜蜂,跟着蜜蜂穿过了鸡冠山大坑山一路还要往里走,前些年间此路径二牛以是探过,此时已是树高林密很难很前行。

“还没到啊,在走都忘记回家的路了。”李大壮抬头看不到天已是不想再走。

“应该就在前面不远了,快点跟上。”孟二牛却是此次不采到蜂蜜决不回去。顺着两山间的沟壑,二人又走了一里多路才见到蜜蜂停下。

“看,就是那。”孟二牛指着一处干枯的树干上说道。

“哪里,哪里。”李大壮顺着二牛指的方向一瞧,真有个硕大的蜂巢,“看俺的。”李大壮嗖嗖嗖嗖就往树上爬。

“快下了,快下了,小心蜜蜂蜇了你。”二牛急的在树下喊。那李大壮却是为了吃啥都不顾的,还好他没傻到十分,知道用衣服包裹住了脑袋,离那蜂巢几丈远,用手中的木棍就将其打落。

掉落的蜂巢可炸了锅,群峰嗡嗡的飞向二牛大壮二人,也是二人身手好躲的快,才没被蜂群追上,就算如此,孟二牛的脸上也被蜇了三五下,肿起一个个大包。那李大壮虽用衣服蒙了头,,却是被蜇了眼皮,肿的眼睛已是睁不开。

“哈哈哈,终于有蜂蜜吃了。”李大壮也不管蜇伤,捡起石头就要砸窝取蜜,亏的二牛及时拦住。

这个蜂巢真是不小,分割下了满满一背篓,李大壮分了一半自己背着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吃。待回到村里已是下午时分。

村口孙喜娘和李大娘相互敌视着却不说话,都在看着村外的小路,待见到二人忙的迎了上来。

“你这是去哪了,也不打声招呼。”孙喜娘看到满脸是包的孟二牛“这是咋整的,这是咋整的。”李大娘也看到李大壮肿的像核桃的眼皮“俺的乖孙啊,你这是咋弄得,哪个天杀的下的毒手。”

李大壮倒是不以为然“蜜蜂蜇的,没事没事,奶奶你吃蜂蜜,可甜了。”李大娘反手将蜂蜜放回筐内,瞥着孟二牛”以后少跟这种下三滥瞎跑,没娘的孩子能出啥好货。“

“你骂谁呢,你骂谁呢,你有娘教教来你这么个破烂货。”孙喜娘吵架可是从没输过。

李大娘自知不是对手,孙子虽然被蜇也分得许多蜂蜜便回头吐了口唾沫拉着孙子回家了。

“咋的突然跑进山里去寻这蜂蜜,万一有个好歹可叫俺和你爷爷咋活。”孙喜娘摸着孙子脸是的大包很是心疼。

“而今这空气躁动爷爷整夜整夜的咳嗽哪成,李三爷爷说这蜂蜜最是调理肺腑,俺以前进山见到过,便想着弄些来。只怪那李大壮太莽撞,不管不顾的就将蜂巢打下,不然俺要出手用那烟熏也是蛰不到的。”孟二牛背着半背篓蜂蜜很是兴奋。

“还是俺乖孙孝顺,打小就知道照顾爷爷了。”孙喜娘见孙子也无甚大碍,很是高兴的领着孙子回家了。

孟子兴喝过蜂蜜梅子茶顿时好多了,连续几日的咳嗽却已是又将调养的身体掏空,看着爷爷那苍白的面庞得到舒缓二牛觉得此行很是值得。

乱世颠沛流离,人哪知那旦夕祸福,只愿眼前有温饱,无病无灾!

正如一首清平乐:

半生闲憩,何时了心意。残躯欲沉病榻垂,昏昏已是深睡。

梦里锦绣江南,可托余生偏安。却因肺咳惊醒,怎受人间忧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