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大人的话,让整个吕氏商行都悄然无声。

商行里的伙计,也都是懂一些事儿的。

这样多的良种,可是一笔很大的买卖。

甚至这可能还是一笔长期的买卖。

五百石麦种,那可是够九原郡一半的耕地种植了!

要知道,种子这种东西,看似是一锤子买卖。

但是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只要能维系好,就是一种长期的生意。

寻常黔首家里购买了良种回去种地,会在每年的收成中,选择最好的几十株作为来年的种子。

其次的十分之一品相最好的,会作为税赋,上缴给国府。

最后剩下来的粮食,才是自己家里接下来一整年吃的口粮。

不管日子过得再艰难,哪怕是挖野菜、啃树皮,这份种子都是决不能动的!

那是来年的命根子!

在饥荒年代甚至有很多家庭,即便是饿死好几口人,都不敢动用种子来充饥。

不吃,饿死几个。

吃了,来年全家都得饿死。

可即便如此,九原郡的土地也是比不上三川郡和关中平原那样的肥沃良田的。

所以不管再好的种子,种出来的亩产量也不可能比得上中原地区的亩产。

那么在这当中再挑选出来的种子,必定也是没有前一年种下去的种子好的。

如此恶性循环,用不了几年,庄稼和种子就都会逐渐退化。

所以,每隔三年到五年,农民就要购买新的良种。

吕氏商行主营粮食和布匹,那些冬麦的良种都来自于三川郡、内史郡和上党地区。

这些地方最好的田地里,可以长出来全国最好的冬麦。

灌浆多,麦仁饱满,结穗多,而且产量大。

种子自然也是极好的。

九原郡这样的郡,整个郡也找不出来那么好的良田,自然也就长不出那么好的种子。

想要好种子,就得靠买。

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主营粮食的吕氏商行,从来不愁没人购买良种。

而九原县的县令李乐,也一直非常扶持吕氏商行在九原的经商活动。

对于九原郡来说,吕氏这样的巨贾,是很重要的。

姜妍立刻反应过来,然后吩咐账房管事去核算所有种子的库存情况。

自己却有些不解地向县令李乐问道:“县令大人,核算良种库存需要点时间。贱商有个疑问,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李乐说道:“小吕先生是想要问为什么要这么多良种吧?”

姜妍点了点头:“这么多良种,够半个九原郡的田地耕种了。吕氏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良种,需要从南方调配。”

姜妍说得是实话。

五百石粮食很好找,但五百石良种,那可不是一个九原郡平时能够容得下的。

可能需要吕氏商行从其他郡去调运和筹集。

最关键的是,华夏之人的主粮作物是粟米。

九原郡自然也不例外,往年种得都是粟米。

以往商行大批量筹备的种子,也都是来自太原郡和上郡的粟米良种。

这么多冬麦的良种若是真的种到地里,那么肯定会影响到来年春天粟米种子的售卖啊!

这对商行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消息!

若真属实。

商行从现在开始,就要减少收购粟米良种!

县令李乐说道:“从太原郡传来的消息,长公子扶苏要改农制。从今年开始,要分出来很多土地去种冬麦。这样可以增加产粮量。”

这话,让姜妍先是一愣,紧接着脸色大变。

“这……”姜妍欲言又止。

她心中默默念叨:“这不是胡闹嘛?”

冬麦的亩产量的确是比粟米高,但是处理麦仁却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将粟米换成冬麦。

表面上看,的确是增加了亩产量。

但是那些带着坚硬外壳的麦仁,怎么吃啊?

难不成,县府会专门再征发几百万的徭役,专门剥麦仁?

这么简单浅显的道理,谁不知道?

如果能够改变主粮结构,早几百年就改了。

公子扶苏是傻子吗?

还是他当天下农学之人,都是傻子?

将民生之根本视同儿戏!

这……这简直就是草菅人命!

这秦国若是让扶苏来做国君,不亡都没有天理了!

一时间,姜妍心目中的公子扶苏,又多了几条十恶不赦的大罪。

而且,听县令的意思,似乎改种冬麦的地方,还不只是九原郡!

“太原郡?太原郡也要改种冬麦吗?”姜妍皱着眉头。

李乐提起这事儿,也有了几分担忧的神情。

“是啊……云中郡和上郡,可能也要改农制啊。”

姜妍有些疑惑:“长……”

她看了看四周,然后低声向李乐问道:“长公子不是出长城了吗?怎么又突然……”

李乐倒是没有什么可避讳的,直接讲:“长公子来九原郡之前,去了太原郡。改农制是长公子提出来的不假。不过这个事儿,是御史大夫,冯劫将军下令通告九原郡的。”

对于吕氏商行,县府还需要其的帮助。

所以李乐并不藏私,将一切自己知道的,都全盘托出。

“嗯?御史大夫?冯劫将军?”姜妍更加迷惑了。

李乐说道:“好像是始皇帝陛下车辇在太原郡过路,所以百官都在太原郡来着。改农制这个事儿,太原郡已经开始了。所有官田,全部改种冬麦。黔首的私田,没有强制要求,但也是有国府政策鼓励去种植的。可以免除来年赋税。”

始皇帝陛下的车辇、仪仗,浩浩荡荡好几千人,在太原郡出现过也不是什么绝密。

反倒是御史大夫冯劫也支持改农制,这就让人不得不细想了。

姜妍百思不得其解。

“怪了……”

如果说这是公子扶苏一个人的决议,那么姜妍还可以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扶苏头上。

可是御史大夫,那可是秦国三公之一。

不会如此视国事如儿戏吧?

县令李乐对这个事情,了解也并不深。

他好像是想起来了什么,然后随口说道:“哦对,据说是长公子发明了一些玩意儿,可以大量给冬麦麦粒脱壳,还可以制作成口感极佳的食物。不过具体的情况,应该还在路上,本县知道的也不多了。”

说着,县令李乐又感叹道:“长公子真是宽厚仁爱,为民着想啊!有这样的公子,真的是秦人之福,黔首之福啊!”

听了县令大人的话,姜妍略微一怔。

这两句话中的信息量太大,她还在反复的咀嚼揣摩。

发明了一些玩意儿?

可以大量给麦粒脱壳?

如果这是真的,那可绝对是天大的事情!

可吕氏商行也算是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却对这么大的事情,毫不知情。

而后面,县令对扶苏的评价。

又让姜妍心中陡生疑惑。

什么?长公子宽厚仁爱?

姜妍心中暗自腹诽:

他那都是假象!

实际上是个不折不扣,残忍嗜杀,还倒行逆施的暴戾小人!

嗯……还是个大大的流氓登徒子!

想到这里,姜妍脸上一红。

有些羞怒。

这种话自然是不能当面说出来的。

不过,改农制这样的事情,太大了!

关乎到了整个吕氏商行的布局和筹谋。

姜妍这样想着,账房管事已经回来。

“小主家,咱们库存的冬麦良种加起来,也只有百石左右。距离五百石,差得远很咧。需要从太原郡和三川郡调运。”

李乐听后则说道:“不打紧,九原郡今年的粟米收成的晚。冬麦的种植,怎么也得一个月后。现在调运也是来得及的。”

大体上敲定了县府采购的事项之后,县令李乐就回了县府。

而账房管事却向姜妍问道:“小主家,您看需不需要等主家回来,再做定夺?”

姜妍摇了摇头:“兹事体大!我得亲自去太原郡看看!如果可行,我会直接从那边,将良种送回来!先生替我给马准备些精饲。”

管事也没想到小主家竟然这样亲力亲为,当下又多了几分敬佩。

拱手向姜妍鞠了一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